• 生日
  • 中国
  • QQ
生食主义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五章 抱亡儿乞药的母亲:积撒·苟答弥

  • 2023-07-30 13:48
简介第五章 抱亡儿乞药的母亲:积撒苟答弥贫苦而憔悴的苟答弥沙瓦提城(Savatthi)住着一个穷人家的女孩苟答弥(Gotami,古译:瞿昙弥、憍答弥、憍昙弥、俱昙弥、乔答弥,或瞿夷..

第五章 抱亡儿乞药的母亲:积撒苟答弥

贫苦而憔悴的苟答弥

沙瓦提城(Savatthi)住着一个穷人家的女孩苟答弥(Gotami,古译:瞿昙弥、憍答弥、憍昙弥、俱昙弥、乔答弥,或瞿夷、裘夷),她因家境贫苦而很瘦弱与憔悴(kisa,音译「积撒」),所以人人都称她为「积撒.苟答弥」,意即「憔悴的苟答弥」(古译:翅舍瞿昙弥、吉离舍瞿昙弥)。[1]如果有人看见又高又瘦的她走过,由于无法得知她内在的富足,他可能会老实地说她:

彼乃内在美,

从外不得见。

由于出身贫穷与不吸引人,积撒.苟答弥(kisa Gotami)一直找不到丈夫,这令她很沮丧。但有一天,某个富商突然决定娶她为妻,因为他欣赏她内在的财富,认为这比她的家世或外表更重要。然而,夫家的其他人都瞧不起她,他们轻蔑地对待她。这种敌意使她很不快乐,尤其因为她所深爱的丈夫,被夹在父母与妻子之间左右为难。

但是,当积撒.苟答弥生下一个男婴时,丈夫全家终于接纳她为儿子暨继承人的母亲。她终于松了一大口气,感觉如释重负,如今她非常快乐与满足。她对小孩的爱超出一般母亲,她非常执著于这个婴儿,因为他是她婚姻幸福与内心平静的保证。

抱着亡儿四处乞药

然而好景不常,快乐很快就幻灭了,她的小孩有一天突然生病死了。这个悲剧对她来说太过沉重,她担心夫家会再次鄙视她,说她没有生孩子的命,城里其他人则会说:「积撒.苟答弥一定是做了什么缺德事,才会落得如此下场。」

她甚至害怕丈夫会变心,另外去找一个家世更好的妻子。她一直这么胡思乱想,终于导致精神错乱。她拒绝接受孩子已经死亡的事实,相信他只是生病,只要给他正确的医药就会康复。

她抱着小孩跑出家门,挨家挨户为孩子向人讨药。她在每一户面前乞求:「请给我的孩子一些药。」人们总是回答她药没有用,因为孩子已经死了。然而她拒绝接受此事,又到下一家去,始终相信孩子只是病了。

到从未有死者的人家取芥菜籽

许多人取笑她,还有人嘲弄她,在经历许多自私与无同情心的人之后,她终于遇见一个明智的好人。他知道她只是因为伤心过度而心神紊乱,于是建议她去找最好的医生佛陀,他一定知道正确的解药。

她立即遵照建议,赶去揭达林给孤独园,佛陀正住在那里。她抵达时手中抱着小孩的尸体,心中重新燃起希望,她奔向佛陀并且对他说:「大师!给我治疗孩子的药。」佛陀亲切地回答他知道有一种药,但她必须亲自去取。她着急地问他是什么。

「芥菜籽。」佛陀回答,震惊在场的每一个人。

积撒.苟答弥问她应该去哪里才能取得它们,并且种类为何。佛陀回答她只需要从未曾死过人的家庭取回少量即可。她相信世尊的话,随即进城去。

在第一间房子,她问是否有任何可用的芥菜籽。「当然!」对方回答。「我能要一些种子吗?」她问。「没问题。」那人对她说,然后给了她一些种子。接着,再问第二个她认为不是很重要的问题:「这个家中曾经死过人吗?」「那当然!」那人说。

结果每一家的说法都相同。有一家最近才有人去世,另一家则在一、两年前;有一家父亲死了,另一家则是母亲、儿子或女儿。她找不到不曾死过人的家庭。人们对她说:「死者,比活着的还要多。」

了解死亡是一切众生的命运

到了晚上她终于了解,并非只有她有失去亲人的痛苦:这是人类共同的命运。无须再对她说什么,她自己一路走来的经验,已经让她看得很清楚。她体悟到存在的法则,诸行无常,有生必有死,生死轮回不已。

佛陀就这样治疗了她的迷执,让她接受世间的实相。积撒.苟答弥不再拒绝相信她的孩子已经死亡;她了解死亡是一切众生的命运。佛陀就是使用这样的方法治疗哀伤逾恒之人,带领他们走出无法自拔的迷惘,他们一直在里面以自己个人失落的狭隘观点,来看待这整个世界。

有一次,有个人在悲叹父亲的死亡,佛陀问他是指哪个父亲:此世的父亲,或前世的父亲,或更前世的父亲。因为如果他想悲伤,他就应该对其他父亲也感到悲伤才对(Pv.8; Jat.352)。另一次,一个哀伤逾恒的人清醒过来,是因为佛陀向他指出他的儿子会转世,他只是在对一具臭皮囊痛哭而已(Pv.12; Jat.354)。

走出丧子的迷惑,出家得解脱

在积撒.苟答弥(kisa Gotami)从迷惑中走出来之后,她带着孩子冰冷的尸体到墓地埋葬,然后回去找佛陀。佛陀看到她时,问她是否有找到芥菜籽。「尊者!芥菜籽之事已经解决,」她回答:「请准许我出家受戒。」于是大师对她说以下的偈(gatha):

若人心深贪爱著,

执迷子女与牲口,

死亡将会掳走他,

如水淹沉睡村民。(Dhp.287)

由于她的心已在丧子煎熬中成熟,因此一听到这首偈便见到实相,成为入流者。佛陀同意她加入比库尼僧团的请求,遂将她送往女众道场,她在那里出家并且受具足戒,成为比库尼。

出家之后,积撒.苟答弥精进修行与研究教法。有一晚,她看见油灯喷溅火花,她顿时体悟到生死轮回就如灯火燃烧一样。世尊知道她究竟解脱的时机已成熟,便来找她并对她说了一首短颂:

若人寿百岁,

不见甘露道,

不如生一日,

得服甘露味。(Dhp.114)

当她听到这几行偈时,当下便断除一切结(samyojana)①,成为阿拉汉解脱者。

赞叹与贤圣为友的利益

在《长老尼偈》她的偈中,积撒.苟答弥描述佛陀给予她的大喜悦。因此她赞叹与贤圣为友的利益:

大圣常对世人赞,

清净道侣之可贵。

藉由净道侣之助,

愚人亦可成智者。

人应得善知识助,

如此彼智方可长。

藉由善知识之助,

彼能解脱一切苦。

人应了知四圣谛:

痛苦与苦之集起,

然后痛苦之息灭,

以及灭苦八正道。(Thig.213-215)

女人的痛苦与解脱的喜悦

积撒.苟答弥(kisa Gotami)从她亲身的经验,知道清净道侣之可贵,因为慈悲的佛陀,诸道侣中最清净者,曾将她从可怕的轮回痛苦中拯救出来。在记载于《长老尼偈》她的解脱偈(gatha)中,积撒.苟答弥描述女人特有的各种痛苦。人们唯有了解她所说女人的痛苦,才能体会到她对佛陀的感激有多深,他为她指出解脱之道:

调御丈夫说:

女人之痛苦。

妻妾苦亦然。

有人曾生子,

失望割彼喉;

怯者服毒药。

婴儿难产时,

母子皆不幸。(Thig.216-217)

积撒.苟答弥在偈结尾不是悲叹,而是胜利的呼声,表达她找到解脱与免除一切痛苦的喜悦:

正道是吾所修习,

趋向无死八圣道。

吾观察佛法之镜,

由此吾觉悟涅槃。

拔除身刺释重负,

一切应做皆已办。

长老尼翅舍诵此,

彼为心真解脱者。(Thig.222-223)

「粗衣苦行第一」的比库尼

我们在《相应部》中也找到积撒.苟答弥(kisa Gotami)所说的一组偈(gatha),事关她和魔罗的一段对话。有一天,魔罗前来干扰她禅修,这是魔罗最喜欢做的事,无论对方性别为何。他以一个偈奚落她:

汝既丧失汝爱子,

为何愁容枯坐此?

独自进入丛林中,

汝在寻找某人吗?

积撒.苟答弥自忖:「这首偈是谁所诵,是人或非人?」然后她想到:「这是魔罗,他说偈是想要激起我心中的恐惧、不安与慌张,让我出定。」于是她回答:

我已走出丧子痛,

因此不再寻找人。

吾既不忧亦不悲,

我也不怕你,朋友。

一切喜怒皆已断,

无边黑暗已破除。

征服死亡之大军,

吾住漏尽无余中。(SN 5:3)

从她称呼魔罗为「朋友」,即可看出她的无惧与平等心,魔罗已失去他过去所被认知的真实性,因此无选择地只好消失。积撒.苟答弥比库尼,从她个人的悲剧升华到最高圣果,被佛陀称赞为比库尼中「粗衣苦行第一」者(AN 1, chap.14)

原注

[1]出处:《法句经注》(针对第114颂),Thig. vv. 213-223与注释:Ap. ii. 3:2。见BL, 2:257-260。

译注

①结(samyojana):将众生绑在生死轮回里的烦恼。共有十种:(一)欲贪结;(二)色贪结;(三)无色贪结;(四)嗔恚结;(五)我慢结;(六)邪见结;(七)戒禁取结;(八)疑结;(九)掉举结;(十)无明结。

更新于:2023-07-30 13:48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