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大师:人证悟之后的生活怎么样?05
- 2024-08-28 08:59
星云大师 : 人证悟之后的生活怎么样?05
(二)处在矛盾中,却能不矛盾
悟道的禅师们有些言行举止及观念,让人觉得很怪异,譬如禅师们说:“益州的马吃草,牧州的牛发胀。”这话好比是说:高雄的马在吃草,台北的牛肚子胀起来了。这句话乍看之下很不合常理。在我们的观念里益州和牧州是南辕北辙的两个地方,牛马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动物,彼此具有质碍性,如何能够融合在一起呢?由于我们对于事相总是抱持对待化、个别化的心态加以观察,无法融合化、整体化,全局观照,因此展现在我们眼前的便是一个重重障碍、支离破碎的世界,但是悟者的境界,却能把时空从矛盾障碍之中调和起来,泯绝彼此、物我的对待差别,因此所看到的世界是重重无尽、圆融统一的世界。
傅大士有一首诗,最能表现这种矛盾而统一的境界:“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在禅悟者看来,空手不仅可以握住一柄锄楸,空手更能拥有整个宇宙虚空;也唯有“空”心,才能真正拥有宇宙而不贪着。对悟者而言,须弥固然能够包容芥子,芥子也能够纳摄须弥;雨打花萎、风吹絮扬是自然现象,而“不雨花犹落,无风絮自飞”也是平常稀松的事。透过禅悟的功夫,宇宙的本体与现象、现象与现象之间,不再是彼此矛盾隔碍的状态,而是互相融摄调和的关系。但是悟者这种境界并不是一般人所能胡乱猜度的,没有禅悟的体证功夫,而随意模仿禅者的言行,有时候反而会画虎类犬,贻笑大方。
有一个年轻人在打坐,看到老禅师走过来了却不起身问讯,禅师就数落他:
‘你这个年轻人,看到老人家来了,怎么不站起来迎接呢?真是不懂礼貌!’
年轻人学禅的口气说:‘我坐着迎接你,就是站着迎接你!’
禅师一听,上前打了年轻人一个耳光,年轻人愤愤地说:
‘你怎么打我?’
禅师笑道:‘我打你耳光,就是不打你耳光!’
禅不是世智聪辩,禅更不是装模作样,禅悟之后的智慧是自然的流露,不是忖臆仿效所能得到的。
(三)处在妄心中,却能无妄心
有一位信佛虔诚、严持戒律的王居士,平时谨言慎行,洁身自好,受到众人的敬仰。但是后来有些同修们发现,一到薄暮黄昏,王居士就独自一人向后街的烟花柳巷走去,难道一向自持严谨的王居士也禁不起女色的诱惑,自毁清誉吗?大家在背后议论纷纷,有一个好事者,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有一天尾随在王居士的背后,想去探个虚实。两人穿街走巷,来到了一家“翠花阁”的地方,里面妍美俏丽的姑娘们,一看到王居士来了,纷纷莺莺燕语地向王居士殷勤问好,然后簇拥着王居士上楼去了。这人愈发迷惑,也跟着偷偷上楼,霎时被一幅动人的景象慑住了:原来刚才那群喧闹嘻笑的姑娘们,个个正襟危坐地坐在庄严的佛堂之前,安安静静、凝神贯注地在倾听王居士说法。原来王居士是到生死海中来大转*轮,处杂染而不污;在烈火堆中栽植净莲,化慾恼为清凉。王居士这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无畏精神,正是地藏菩萨“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慈悲胸怀,而王居士热闹场中当道场,虚妄境而不动摇的定力,实为禅者随缘放旷、任运逍遥的妙行!
(四)处在分别中,却能无分别
药山禅师有一次在山顶上散步,看到山边有两棵树,一棵长得很茂盛,另一棵早已枯萎了。这时候,他的徒弟道吾禅师和云岩禅师走过来了,药山就问他们:
‘你们说,哪里一棵树好看呢?’
道吾说:‘当然是荣的这棵好看!’药山点点头。
云岩却说:‘不,我倒觉得枯的那棵好看!’,药山也点点头。
旁边有个侍者就问药山:‘师父,道吾说荣的好看,您点头;云岩说枯的好看,您也点头,到底哪里一棵好看啊?’
药山于是反问侍者说:‘那么,你认为那一棵好看呢?’
‘枝叶茂盛的那棵固然生气勃勃,枝叶稀疏的那棵也不失古意盎然呀!’侍者回答说。
万有诸法自性平等一如,没有善恶、美丑、高下、贵贱的分别,因此在禅者的眼中,荣茂的树木和枯萎的树木都一样美好了。
在有名的《维摩诘经》里,诸天菩萨和二乘罗汉海会云集维摩丈室,聆听维摩诘菩萨讲说“不二法门”,美丽的天女们听到会心处,从天上纷纷飘洒五彩缤纷的花朵,供养菩萨,表达心中的赞歎。这些绚丽的花朵飘在大菩萨的身上,轻轻地自然掉落;但是落在二乘罗汉身上,却好像黏住一样,无论如何用力也取不下来。《金刚经》上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因为二乘人的心中还有姹紫嫣红的“花”相,起了差别虚妄的念头,执着花而不放,花因此附着而不掉。大乘菩萨证悟诸法性空的道理,泯除一切假相,纵然是“百花丛里过”也能“片叶不沾身”,何况是朵朵的天花,自然随身飘落无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