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日
  • 中国
  • QQ
生食主义

《黄帝内经》揭示:一切疾病皆起于这五点

  • 2022-05-17 13:03
简介夫百病之始生者、必起于燥湿、寒暑、风雨、阴阳、喜怒、饮食、居处。——《黄帝内经》疾病是怎么来的?《皇帝内经》有很多具体的说法。像《素问》中的“至真要大论”就讲到..

夫百病之始生者、必起于燥湿、寒暑、风雨、阴阳、喜怒、饮食、居处。——《黄帝内经》


疾病是怎么来的?《皇帝内经》有很多具体的说法。

像《素问》中的“至真要大论”就讲到:“夫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以之化之变也”。

即自然的条件,自然的变化,决定疾病的产生,这就是我们开始讲的法于阴阳的整体观。

还有《灵柩》中有言:“顺气一日分为四时”、“夫百病之所生者,比起于燥湿、寒暑、风雨、阴阳、喜怒、饮食、居处。

《素问》“举痛论”谈到“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jiong热)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

下面,我将结合《内经》,简单的谈一谈疾病的由来。




01
病生于气候


《黄帝内经》所言: “生于风寒、暑湿、燥火”,就是指身外的气候会导致疾病。

过去,“风寒暑湿燥火”是纯自然的,但现在时代有了变化。

我们现在的“风”,除了自然的之外还有风扇;“寒”除了自然的之外还有空调、冷气。“热”除了夏天自然的热,还有冬天过高的暖气。

这些人为的东西,虽然好像让我们感觉更舒服了,但是很多都是“逆天”而行的。逆天,就会造成身体的问题。

《黄帝内经》里面讲的很清楚:人体内在也有四季和节律。天热的时候阳气发散,就阳气发散,就会把里面的阴寒释放出来;天冷的时候阳气内收,我们养精蓄锐,来年才会更加健康。

人要吃五谷杂粮,受四季阴阳,人的身体状态不能够保证每时每刻都那么理想。

我们身体里会有阴寒、湿气,阴寒湿气要借什么力量发散出去呢?借助天地的力量——夏天。


夏天来了以后人的汗毛孔都打开,大家要适当的劳作。虽然说“不妄作劳”,但是要“作劳”、要有运动,就会出汗。

出汗以后人体的髓道就打通,把很多的隐患排掉,这是肌体自己在调整。

自然需要热,人身也需要热,这个时候阳气向外发散,就把内部的东西带出来,人要“顺”。


所以《黄帝内经》里面讲到:
夏三月是“无厌于日”,
夏三月我们最讨厌太阳。

但是又明确告诉我们不要讨厌太阳,
这就叫作“从之”,
因为人类健康的活着,需要太阳。


可是,现在我们越来越习惯于图一时的安逸和舒服,夏天一到,很多人空调温度开的很低。

该发散的季节,外面温度却低了,那人的阳气往哪走?就往里走。这就叫做“逆”,因为跟天的道路相反了,“逆之”就灾害生。





02
病生于阴阳


为什么《黄帝内经》讲生于阴阳?生于什么阴阳?最大的阴阳是男女。男女最大的关系是什么?夫妇。很多疾病怎么来?是从“夫妇”那里来的。

孔子讲:“阴阳之道,发端乎夫妇”。
中医讲:“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绝,精气乃绝。

阴阳要和谐,也就是夫妇要和谐。


现在有几对夫妻不吵架?现在很多夫妇不是你埋怨我就是我埋怨你,男的猜忌女的,女的猜忌男的。

男的出去了,女的在家坐不住,不是相濡以沫,而是相互怨恨,这样阴阳就不协调。

阴阳不协调是疾病产生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很多疾病实际上是由这条路上来的,《黄帝内经》点的“生于阴阳”讲的就是这个问题。

夫妇不好,阴阳就不好;阴阳不和了,那么生出来的子女,又在这样一个阴阳不调和的家里生长,这个子女不可能好。

现在很多父母带小孩来看病,反复的看。中医也好西医也好,治好了以后又犯,实际上根源在哪里?在父母身上,在阴阳身上。

和谐的家庭,就是和谐的阴阳,就是“阴平阳秘”,“精神”就“乃治”,形神才能够健康。否则,吃再多的保健药都没用,什么口服液都不好使。


更新于:2022-05-17 13:03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