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讲记 第一卷
- 2023-08-13 11:01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净空法师
第一卷
诸位观众,大家好!
今天我们缘份非常殊胜,能够在台视为大家介绍佛法里面一部对启蒙很重要的经典,《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这部经是我在将近五十年前,跟李老师学佛时第一部所学的经典。这部经在过去也曾经将过很多遍,我记得有一次在中广利用广播说过一次,以后有同学从音带记录下来,整理成一部《讲记》,就是现在诸位同修手上所拿到的。这个《讲记》我一直都没有看过,最近大家要求到这个地方来录四十个小时,我才把这本《讲记》翻了一翻,还不错,我还满意。这次我们就利用这本《讲记》做为主要的参考数据,有需要补充说明的,在此地跟大家作详细深入的探讨。我们用这个本子,每一次所讲的经本页数都用这个本子。诸位请看第一页。
本经的经题是「阿难问事佛吉凶经」,在没有介绍经文之前,我们先说几句话。学佛实在是很殊胜的一桩事情,佛在经典上常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这两句话我想大家都听得耳熟,但是这两句话的深义,知道的人实在讲太少太少了。如果你真正明了这两句话的意义,你对于学佛这桩事情就会看作人生第一桩大事,不会把升官发财排在第一。学佛就是学做佛,你没能做到佛,你这个佛是白学,你并没有真正在学,是学做佛。佛是什末?我们必须要认识清楚。
最近我们在澳洲注册一个「净宗学院」,我对于学院同学们说了四句话,这是对所有同学们的期望跟要求。第一句「品学兼优」,第二句「解行相应」,第三句「道德圆备」,第四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四句能够百分之百的做到,你就成佛了,这是我们做人处世的目标。这四句话从哪里做起?我跟同学们列了六个科目,儒学的科目要从《弟子规》做起,《弟子规》上字字句句要落实,会念会背讲没有用处,要做到。第二部是《了烦四训》,在台湾这边同修们这些年来的提倡,知道的人很多。是不是真的明了?没有。何以说没有?真的明了,台湾没有灾难;台湾还会有灾难,《了烦四训》大家念是念了,里面的意思没有明了,也没有认真努力去做。这部书里面是讲因果,世出世间法都离不开因果的定律,种善因一定得善果。所谓的天灾人祸都是外面的境界,佛在经典里面常常教导我们「境随心转」。然后你就理解,天灾也好,人祸也好,根源是什末?根源是我们的起心动念,种善因必定得善果,种不善的因一定有灾难。
我们看历史,特别是中国历史,在全世界保存得最完整,至少三千年的历史,仔细的去读就是「因缘果报」。然后我们冷静的观察现实的世界,世界上所有一切***、兴衰,无一不是因缘果报。了解事实真相,了解业因果报,一眼就看清楚、看明白了。现在所说的果,我们知道是什末样的因,现在造什末样的因,我们就晓得将来会有什末样的果报,这个事是真实的。
佛法也离不开因果,《华严经》清凉大师给我们说的「五周因果」,《法华经》「一乘因果」,所以佛家常讲「万法皆空,因果不空」。有人曾经问我:「万法皆空,因果何以不空?因果是不是在万法里面?」当然是。因变成果,因就空了,果变成因,果也空了。因果怎末会不空?因果有三种性质不空,第一种性质是「因果转变不空」,因转变成果,果又转变成因,转变,这个性质它存在;第二是「因果相续不空」;第三是「因果循环不空」。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道理搞清楚,事实真相明白了,我们才知道怎样做人,怎样处世,如何趋吉避凶。
今天诸位看到这许多灾难,灾难从哪里来的?从贪嗔痴来的。贪嗔痴,佛讲三毒,我们现在讲病毒。你内心里头有严重的病毒,外面受一点点刺激,你的病就发做,你得要受苦报。解决这个世间的一切问题,英国汤恩比博士说得好,「解决二十一世纪社会问题,只有中国孔孟学说跟大乘佛法」,这个话是他在七十年代讲的。他讲了这个话之后,我们台湾天主教于斌枢机主教才提出祭祖,那个时候我感觉得很惊讶,基督教、天主教把祖宗牌位都拿去烧掉,他现在怎么忽然提倡祭祖?以后我打听,有人告诉我:他参加欧洲这次会议,亲自听汤恩比博士的讲演,回来之后态度变更了。而且天主教教宗明令天主教社职人员要找佛教对话,可见这次影响很深很远。我们没有想到,英国在前几年,他们从小学、中学、大学,学生课本里面都有孔孟的学说跟大乘佛法,学生已经开始在读了。前年澳洲跟进,澳洲学校从小学、中学、大学有佛学的课本,那边主管教育的一些人士还曾经找过我,希望我协助他们编教科书,可见得外国人很重视,而我们中国人疏忽了。
现在话说回来,我提倡这四个问题要落实,落实在《弟子规》、《了凡四训》、《感应篇》。《感应篇》是《了凡四训》的修行纲目。袁了凡先生怎么改变命运?依照《感应篇》来修学。《感应篇》的内容告诉我们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善恶的标准给我们说出来了,我们要远离一切恶,勤修一切善。我们从儒家的典籍里面选择这三种教童蒙、教小学。佛家我们也取三本书,一本是《阿难问事吉凶经》,第二本是《十善业道经》, 这个我们刚刚在新加坡讲完,现在这个光碟已经流通了。第三本就是我们《净宗同学修行守则》,这有两个版本,最初我编的这个版本采取的是《沙弥律仪》摘要,比较深一点,后面这个版本是摘取《无量寿经》里面重要教训六十二条,又节录《大宝积经》里面的《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撷取它的精华四十四条,总共一百零六条。不但要背,常常记在心上,常常依教奉行。我希望两年当中把这些功课做完、做圆满,真正做到,那你就是道德之人。别人不做,那是他的事情,与我不相干。我要做,为什么?我要学作佛。 学作佛就要从这里做起,要从做个好人做起,这是好人的标准。以这个做基础都会有成就,才真正能够在这个世间不受灾难。
佛在《楞严经》上告诉我们,众生的业有共业、有别业,我们虽然在这个世间共业不好,但是共业里头有不共业、有别业, 我们只要真正认真修学,灾难肯定有,我们可以不受。同学们常常问消灾免难,现在外国都常常打电话传真给我,问如何避免灾难;避免灾难,这个方法非常有效,而且一点都不迷信。这部经是学佛启蒙的一部经典,你不了解这部经,你学佛不知道从哪里学起。学了几十年没有成就,原因在哪里?没有找到门路,没有法子入门。诸位一定要记住,这部经是入门的经典,虽然是小乘经,它是大乘的基础。
现在诸位请看经本,我们先介绍经题。经题可以分为五个段落来说,第一是「阿难」,第二是「问」,第三是「事佛」,第四是「吉凶」,第五是「经」,分成五段来讲。
「阿难」是人名,释迦牟尼佛的堂弟, 我们在经典里面看到,释迦牟尼佛堂兄弟有八个人,就是他的父亲有四个弟弟,他父亲是老大,有四个弟弟,他们家庭也不错,每一个老人都养两个孩子,所以男孩有八个人。这八个人当中,释迦牟尼佛是老大,阿难是最小的,所以他们的关系是堂兄弟,我们今天讲叔伯兄弟。出家之后,他做释迦牟尼佛的侍者,阿难跟释迦牟尼佛年龄相差三十岁,释迦牟尼佛成道的时候,我们知道释迦牟尼佛三十岁示现成道,阿难那一天出生,他是佛成道日出生的。以后他也出家,他出家的因缘《楞严经》上讲得很清楚,很有趣味。在楞严会上释迦牟尼佛问他:「你为什么要发心出家?」他答复得很有趣味,他看到他的大堂哥容貌非常端庄、相好,非常羡慕,他说这个身不是父母所生,一定是修成的。所以他的出家因缘是想自己有个好相,是这么一个心,这个心就不善,所以他才遭摩登伽女之难。但是不管是什么样的心。以后做世尊的侍者,就是在世尊的身边照顾释迦牟尼佛生活上的一些琐事。
在十大弟子当中,阿难是多闻第一,也就是说,佛示现成道之后,我们知道讲经四十九年,四十九年前面二十年所讲的经阿难没有听到,阿难出家的时候曾经要求他的堂哥,「你以前二十年所讲的经要给我重讲一遍」,释迦牟尼佛答应他。因此,在听经这一面,阿难听的是最圆满、最完整,可以说一堂不缺,这是世尊大慈大悲给他补出来了。
阿难的记忆力非常好,就像我们的录音机一样,一遍听了之后永远不会忘记。所以他的使命就是传法,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后集结经典,这个经典是阿难重诵出来的,也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复讲。世尊当年讲经没有写笔记,没有文字记录,完全是阿难尊者复讲。复讲靠得住靠不住,是不是阿难的意思?他有没有记错,有没有记漏掉?所以集结经藏的时候就非常严肃了。
当时有五百阿罗汉的听众,由他们来做证明,这五百个人都是经常听释迦牟尼佛讲经,阿难升座复讲他们来做证明。五百个人完全同意这才能记录下来,如果有一个人提出异议,这句话就不可以记录。所以经典取信于后人是用这样的标准,不像现在是多数通过就可以,那不行!佛的经藏集结不许可,一个人不通过这句话就不能记下来,一定要五百阿罗汉各个都点头,都说「没有错,佛是这么说的」。
十大弟子当中,他是很特殊的一个人物,「教」是他传的,除教之外还有一个「宗」,禅宗是大迦叶尊者所传的,这是佛的十大弟子当中两个最重要的人物。我们现在在寺院里面常常看到大雄宝殿里面的造像,当中是释迦牟尼佛,左面是大迦叶尊者,右面是阿难尊者。这两位是佛传法之人,对我们的恩德太大了,不是他们传下来的话,我们今天就没有缘份看到经典。所以,他对于佛法的承传有极大的贡献。
第二段「问」。「问」在佛经里面有五个意思,有五种问。第一种是不了解。你应当向老师请教,这是必须要问的,老师一定会给你说明。
第二种是疑惑。你在日常生活当中,你所看到的、你所听到的有疑惑,这也应该请教老师,这个问是正常的。学问,学生就是要学着问,你不问你怎么能成就?不能成就智慧。所以,要学着问。世出世间法要想成就,给诸位说,秘诀就在好学。人不好学就没有法子,要人督促你才学这很难成就,必须自动自发。尤其是现代民主自由开放的社会,父母没有办法管儿女,民主自由开放一切讲人权。在美国,如果儿女犯过,你要去打他、骂他处分他,邻居就来跟你的儿女说:「要不要我帮助你?」怎么帮助?「我去告你的爸爸妈妈虐待你」。你看看怎么办?现在这个社会,父母不能教儿女,老师不能教学生,老师对学生严格了,学生家长去告状,老师就没有办法,逼着非要离职不可。现在社会跟从前不一样,现在人想学问、德行成就,不靠自己一点办法都没有了。唯有你自己好学,自重自爱,老师都会帮助你,否则的话,老师想教你也不敢教,怕吃官司,这是现代社会反常。我们要懂得,今天整个世界为什么这么乱,道理,真正的根本,我们中国古人讲的「失教」,教就是教育,教育失败了,教育失掉了,后果就是天下大乱,人民生活痛苦。
佛教是教育,是释迦牟尼佛对九法界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我能够遇到,我非常感激方东美先生,他老人家告诉我的。我跟他学哲学,他告诉我:「佛经哲学是世界上所有哲学的最高峰,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就是因为这两句话,他接引我入佛门,我才到寺院找经典看。人生最高的享受,最高的享受当然是一切灾难现前我不遭灾难,这才是最高的享受,我要是有灾难就不是最高享受。我真的得到了,所以我非常感激他。我接触佛法,大概一个月的时间,我就认识章嘉大师,我学佛前三年得他老人家的指导,我出家也是他老人家给我决定的,他说这个路子好,是他给我选定的。章嘉大师圆寂之后,我才到台中亲近李炳南老居士,跟他十年。不好学不行,学了之后要认真去做。你学,学了做不到,这个老师他也不会教你,你要认真努力去做,老师才真的关心你,真的指导你,你才会有成就。所以常常向善知识请教,我们才真正有成就,亲近善知识比什么都重要。
我三十八年到台湾,深受失学之苦,如何提升自己学术?没有机会再去上学念书,只有找空馀的时间去亲近善知识。善知识怎么找?打听各个学校这些有名的教授,打听这些人,我给他写信,我的信写得很恳切,求他指教,这样子有召见我的,还有他们老师当中互相给我介绍。那个时候我认识十几位台湾各个大学的教授,我公馀的时间,所有时间都去亲近他们,得他们的教导,我们去找人,所有时间都去亲近他们,得他们的教导,我们去找人,你不找人人家不会来找你。以后接触佛法之后,佛经里面常讲「亲近善知识」,不好学怎么行!
我这次回来,林国营居士讲:「法师!你都没有时差。」确实!我没有时差,我到美国一下飞机就开始讲经,他们讲座给我预备了。他问我:「怎么没有时差?」在飞机上不睡觉就没有时差,一睡觉就有时差。怎么可以不睡觉?人家喜欢打麻将打个通宵不睡觉,跳舞跳个通宵睡觉,我们在飞机上静坐养神,闭着眼睛念佛,不要睡觉,你落地一切照常工作,到晚上累了会睡得很好。完全正常,没有别的秘诀,所以一切工作完全都是正常,不会有差异。
第三种是试验故问。来试验老师的,看看老师懂不懂。
第四种是轻触,就是漫不经心,很随便的问。这两种问可以不答,为什么?问的人没有诚意。佛在教学当中,有人问,他很认真的给他解答,有的时候他不答,我们就晓得问的人是什么样的心态,没有诚意你跟他讲没有用处,他听不进去。
第五种是明知故问,叫「利乐有情问」。在佛的经典里面,许多的罗汉、菩萨,他们都是属于这一类,阿难也是属于这一类。为什么?我人一般人有这个疑问,他问不出来,他不会问,这些善知识他们了解我们的疑惑,他们帮助我们问。释迦牟尼佛为他解答,我们一听,这个问题正好是我的问题,我就得到答案,问题就解决了。阿难在此地发问的,是属于第五种「利乐有情问」。
在这个地方,我们要学习这些诸善知识、诸大菩萨,要知道代一切众生发问。我们遇到善知识时,这是真正慈悲,真正为社会众生解决当前苦难的问题,我们要知道「代问」。或者是平常,听到一些人有一些疑问,我们记在心里,或者写在笔记本上,遇到有缘的时候提起来发问,希求善知识为我们解答。自己为什么不解答?自己身份、地位不够,所谓「人微言轻」,解答的别人不相信,要找一个有权威的人他来解答,那就相信了。我们年轻时也是这样,同样一个问题,问一般人,解答得是很好,但是不重视他;我去请教方东美先生,方东美先生讲的跟他讲的一样,我相信方先生;重视他的话。这就是学生心理上的障碍,一定要找权威。像汤恩比讲的这个话,说的人太多太多了,我们在学习经历当中听得都很耳熟,为什么人家相信汤恩比?这就是权威。菩萨他知道,阿难也知道,能解答为什么不解答,要请释迦牟尼佛来解答?权威,才能收到最大的效果,道理就在此地。
第三段「事佛」。「事」是承事、奉事。「佛」是佛教,是佛教教育。这两个字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学习佛陀教育。事佛两个字用现在的话就是这样讲法,我们学习佛陀的教育,学习佛陀的教诲。佛教确实是教育而不是宗教,这是我们必须要认识清楚的,如果一开头就错,你就会错一辈子,你就错到底,那是非常非常可惜!怎么知道它是教育,它不是宗教?从经典上诸位仔细去研究观察,你就明了了。经典是释迦牟尼佛教众生的教材,用现在的话讲是教科书,是佛陀教育的教科书。
首先,我们学佛了,要知道「佛」这个字是什么意思,不能不搞清楚。「佛」是印度梵文音译过来的。在中国古时候没有这个字,佛经传来中国翻成中文造了很多字,这是当时造的一个新字。没有人字边这个「弗」,我们中国古字有,有这个字,音接近,加一个人,这个「佛」是人,所以特别为翻译造这么一个新字。为什么不用意译要用音译?实在讲,把它的意思翻出来不是更好更清楚吗?这是尊重不翻,我们对它尊重,保持它的原音,把它的意思解释出来就行了。它的意思是智慧、是觉悟,在翻译时通常多半把它翻成「觉者」,觉者用现在话讲是觉悟的人。觉悟的人就是佛,迷惑的人就是凡夫,除了觉与迷之外,没有两样。所以,佛是人,佛不是神,佛也不是仙。佛是人,是个觉悟的人,以后我们讲得更详细、更明白一点,佛是一个究竟圆满觉悟的人。「菩萨」,菩萨是从菩提萨埵翻译的,意思也是觉者,是觉悟的人,但是他的觉悟没有达到究竟圆满。换句话说,他是学生,他还没有毕业,佛是已经毕业了。
所以佛教是佛陀的教育,整个意思上说是智慧的教育、觉悟的教育,我们想想,我们应不应该来学习?佛陀、菩萨、阿罗汉,实在说就是佛教教学三个学位的名称,像一般大学的学位,有学士、硕士、博士三个学位,佛教里面也是三个学位,最高的学位是佛陀,其次的学位是菩萨,最低的学位是阿罗汉,是三个学位的名称。我们今天要学佛,要立志拿最高的学位,这个人才算有志气,如果说拿个阿罗汉就不再往上提升,这个人没志气。
这三个学位在佛经里面,把它的标准也界定出来了。最低的阿罗汉,这个学位是正觉;菩萨这个学位是正等正觉;佛陀这个学位是最高的学位叫无上正等正觉。你们想想看,宗教里头没有这个称法。菩萨是正等正觉,阿罗汉是正觉,佛家之正字招牌。这正字招牌也有标准,佛也肯定世间人有觉悟,但是不是正觉。我们说世间有许多聪明才智的人,有很多大学问家、科学家、哲学家,为什么不称正觉?他烦恼没有断尽。换句话说,他还有是非人我,他还有名闻利养,他还有贪嗔痴慢,他怎么样的觉,那个觉都不能叫正。正字的标准是烦恼断尽,他没有自私自利,他没有名闻利养,他没有贪嗔痴慢,这样的人才能称为正觉。
用这个标准来界定,我们到底是在什么地位?学佛学了这么多年,自私自利没有断掉,起心动念「我的利益」,我的利益一定就伤害别人的利益,你有意无意一定做损人利己之事,这叫造业。这是妖魔鬼怪,这不是佛。我们要学佛,首先要把自私自利放下不要想着我,起心动念想一切众生的利益。我是一切众生之一,一切众生都得利益,我当然也得利益。一切众生不得利益,我一个人得利益,也是死路一条,你也无法存活。所以学佛很难成就,这头一个关口你不能突破,原因在此地。你学佛的功夫不得力,你自私自利,这怎么行!
佛陀的教育跟世间教育确实不相同,为什么?世间教育它的目标没有超越六道轮回,那个可以有自私自利,行!为什么?你出不了轮回,你在六道里打转。佛的教育是要你超越六道轮回,超越六道轮回是阿罗汉,超越十法界是菩萨,所以它教学终极的目标不相同,因此它这个标准就高了。
我们一定要符合这个标准,首先要把自私自利放下,起心动念为正法久住,为一切众生离苦得乐。释迦牟尼佛、诸大菩萨、祖师大德,都给我们做出榜样。如果说释迦牟尼佛教我们往下,他自己不肯放下,我们不服,我们不会接受他的教诲。他自己真放下,他物质生活是三衣一钵,树下一宿,日中一食。他虽然出家了,他是王子出身,他的父亲是国王,可以好好的护持他,可以给他盖一个大庙,他不要!可以供养他一个好的生活,他都舍弃了。为什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给社会大众做个好榜样,真正是无私无我,他不是会说,他是做出来了。我们今天学佛的人,在家出家,在家那是情有可原,出家依旧是放不下,对于名闻利养还是贪着,这怎么行?这个学佛是假学佛,不是真学佛。阿难问的,我们学佛到底是吉还是凶,就问这个问题。假学佛是凶,真学佛是吉。
我们是真干还是假干?真干的,样样放得下,没有一样放不下。我们看看祖师大德表现的行谊,近代的,我们看印光法师,我们看虚云老和尚。印光大师一生修法布施,四众同修给他的供养不能说不多,太多了,他只做一桩事情,印经布施。因为大师是陕西人,家乡口音很重,讲经说法很多人听不懂,所以他一生用文字来弘法。一生讲经只讲过一次,「上海护国息灾法会」,讲了七天开示,这是我们的好榜样。虚云老和尚一生,所有一切供养都去建寺庙,寺庙建好了,找一个好的修行人立刻就让给他,他就走了。不是说这个寺庙建是自己的,没有,从来没有过,交代给别人自己就走了。一生修庙、建庙不为自己,为正法久住,都是给我们做一个好榜样,我们应当要学习。果然肯布施、肯放下,四事供养绝不缺乏。
我这个五十年,你们同修都看到,我一样都不要我一样都不缺,你们供养的钱,这个手拿过来那个手就走了。昨天我收到的红包也不少,统统交给「佛陀教育基金会」,统统给他们。我在什么地方,信徒供养我的,我交给当地道场,我一分钱都不要。道场建立好了,马上找几个年轻人交给他,我也不要,多事不如少事,少事不如无事,无事才好。这堂课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