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修行:随息念佛时总是延长呼吸,感到胸闷,怎样对治?
- 2023-06-20 13:34
问题:
南无阿弥陀佛!顶礼师父!随息念佛应该自然呼吸,但弟子总是延长呼吸时间,有时候还感到胸闷。请问师父该怎样对治呢?
明朗法师:
是的,随息念佛有这个副作用。你尝试过这种念佛方法后,一定会感知到有这样的一个问题。
为什么呢?当我们刚开始念佛时,随着呼吸念佛,一呼阿弥、一吸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样念的时候,刚开始我们清明、有力,呼吸就比较好把握,慢慢的当呼吸比较微弱的时候,我们的佛号也就感觉比较长。有时候佛号念得长,也会带动我们人为地去拉长或者是缩短呼吸,拉长了胸口会憋闷,会有这个状态。我们加了念头,佛号在观照力比较强的时候还好,观照力不强时,就会是:阿弥陀佛。我们的呼吸本来不是这样长的,这个佛号念得懒洋洋的,呼吸就不自然、就难受了。
大家要注意,我们随息念佛很容易产生一些定的感觉(不是说你入定了),确实妄想少。也确实能能够产生一些像定定的感觉。有些高僧大德入定的时候,他的呼吸很微弱甚至就没有了,有的入定时脉搏都没有了。那这时候你怎么办呢?你又还有念头,呼吸还是佛号?这个时候的状态来讲,呼吸起不来、很微弱的时候,你一定要把它拉起来就会难受。
所以这里要注意,随息念佛一般适用的条件是什么呢?你的妄想比较多,心很散乱的时候,让你的心在散乱的状态里平息下来,当平息下来以后就不要这样了。五停心观里有一个方法谈到散乱众生数息观,数你的呼吸,把呼吸与念佛结合起来,作为一个念佛人这样来用的话非常有效。但如果妄想比较少时,再用随息念佛,你的呼吸比较微弱、拉长的时候,就很难加以把握了,并有副作用,我见到好几个人都出现过胸闷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后,就不要再用这个方法了,改用金刚念。
金刚念的方法在莲池大师的开示里见到的比较多,印祖也谈到过。金刚念就是嘴唇动、舌根动,没有声音。我们大声念佛念久了后,觉得好像有点伤气。有的人打坐念佛,坐下以后,没有随息念佛、也没有出声音,他用心念默念,也不用佛珠。默念也有一个副作用,这是印祖文钞里谈到的,对心脏不好,因为心脏的负荷比较大。用意念念佛,需要心比较专注、心力要强。出声念佛念久了,声音大了久了,又对于气息不利。
那怎么办?嘴唇动。我们有时候掐念珠的时候,小声念或者是金刚念,这种方法它既养气也养心,嘴唇、舌头和舌尖一动我就知道是哪个音节。我看到很多老菩萨,有时候和他聊天时,见他嘴唇在动,他养成了念佛的那种习惯,这也很好。为什么要动?我们借助嘴唇动,产生一个觉知,知道是哪一个音节,就是佛号还在,它提醒你对佛号的确认;借助嘴唇的这种习惯性地动,带动你心的觉知、觉。
我们的心觉不觉呢?你们每个人的耳根都是打开的,外面的汽车的声音也好,我说话的声音也好,点点滴滴都落在你耳根的闻性上面,你的耳根一直都是打开的。如果没有声音,你这个耳根的闻性,就没有东西来触动,就没办法感知到它的存在。只要有这个东西动,就能够带动它的觉知,带动我们自性功德的了知。动是什么动啊,我们自心还在,是我们自性知,闻性还在。
念佛为什么要念清楚、听清楚,要自念自听?我们不是在音声上做文章,也不是在耳朵上做文章,而是在闻性上做文章。闻,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这是观音菩萨的耳根圆通。所以在楞严经里,二十五个圆通哪一个更好呢?文殊菩萨选耳根圆通。念佛的过程当中,既有耳根圆通,又有念佛的根大圆通,一个是明、一个是暗。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的时候,就在反闻闻自性,六根门头都摄在一句阿弥陀佛名号上。
我们这个对境是一个名号,是一个无量功德的聚合体。我们每个人当下的闻性,又是一个无上功德的聚合体。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能生万法,它有无量的功德,它能生万法,我们现在就是要回归这个东西。我们借助佛号这样一个无量功德的聚合体,和我们当下的闻性、自性功德的聚合体,可以说是以空合空的关系。
只有以闻性这样一种我们自性的功德,去与弥陀名号的功德相合,才能够完全的吻合。也只有名号的功德,才能真正带起我们自性的功德,所以嘴唇要动。我们经常讲心动身口意就会动,我们现在就是要借助于嘴唇的动,带起我们心的这种觉、觉知,对于阿弥陀佛的觉知。阿弥陀佛名号在我们嘴唇一动,阿-弥-陀-佛,虽然没有声音,但是嘴唇一动你就知道,我念阿弥陀佛念的哪个音节我都知道,清清楚楚。这是一个相、一个声相,这个声相不是耳朵听到的,我们在金刚念的时候没有声音,但是你知道,这是我们的意根所缘的、心的一种觉知。
所以我们平常念佛以后,对阿弥陀佛名号每一个音节的这种觉知,它是一个法尘,而不是声尘。平常我们念出声音的时候,它既是一个声尘、又是一个法尘。所以随息念佛适合于什么状态,它有一定的条件。
原文标题:什么状态下适合随息念佛?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如是生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