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色戒YIN,上天感应
- 2023-09-25 09:07
自古以来,人们只有顺从天理,坚守良知,才能获得吉庆;违背天理,造作罪恶,就遭受祸殃。人们没有不希望自己健康长寿、吉星高照的。然而,那些好色贪淫之人,他心中所希求的,同他自身的所作所为却适得其反,致使恶运频频降临。人们所作所为合乎伦理道德,才能获得福运和善报。这类故事在古籍中多有记载,以下举几个例子。
靳瑜拒不纳妾
明代时江苏省镇江县人靳瑜,在金坛县设塾授徒,平日诲人不倦,是一位道德文章极受人们尊敬的好老师。他结婚已二十多年一直没有孩子,靳夫人于是劝其纳妾,靳瑜说:“我虽没有儿子,可是我当老师,善尽职责,教育后人成为于国于民有用之材,这也是真正的有后。况且有子无子皆由命定,不是强求所得!”
靳夫人见他不肯纳妾,就乘其不在家,出钱聘了邻家的女子,接到家里住。然后写信催靳瑜回家。靳瑜接到家信,立即从金坛回到镇江。靳夫人在家已摆好酒席,叫邻家的女子陪伴,并告诉靳瑜事情的原委。靳夫人认为自己在场,靳瑜不好意思,就出来把房门反锁上。靳瑜看到房门已锁,便打破窗户,跳窗而出。靳夫人着急的说:“我拿出大部份的积蓄,好不容易替你娶了一房妾,想让靳家有后。”靳瑜说:“你虽是一番好意,可这姑娘年方十八,她小的时候,我还抱过她。平日她遇见我时,常呼我靳公公,我只愿她将来能嫁一个好人家。我年老,多病,不能辱没了她。”靳夫人知道无法勉强,只得把那女孩子送回家。
不久,这位二十多年没有生育的靳夫人忽然受孕,生了一个儿子。这个儿子十七岁省试头名,十八岁会试高中,就是后来位至宰相的靳文僖公。人们都认为靳瑜的德行,感动了上天,因此上天赐他一个贵子。
孙生积德改命
明代时浙江宁波人孙生,家中贫困,给幼童当家庭老师,辛辛苦苦一年下来,不过几两银子。后来失业了,寄居在塘西张家,干些抄抄写写的事。
张家有一婢女,更深人静来求欢,被孙生严肃拒绝。婢女转而去求同住书房的教师,事成后离去。端午节到了,那教师被辞退,又生了毒疮,久治无效。孙生代任老师,一天在门口遇见叔父,叔父告诉他:“我儿子生病,祷告城隍,梦见城隍坐殿上,核对原该饿死现又修改的名单,念到十几名时,我听见有你的名字。我暗地问念名单者为什么把你从饿死名单中勾去?他说:此人本来四十六岁时,该出外饿死,但因今年四月十八夜拒绝某女邪淫私奔,因而给他延寿二十四年,改入生活富裕的禄籍。我深深的祝贺你。”
以后请孙生当教师者日渐增多,每年可得银百余两。孙生四十六岁那年,即明万历三十六年,米价暴涨,饿死很多人,而孙生一家却未受到影响,到他的儿子成年时,孙家已成巨富。
冒起宗劝善戒恶
明代时江苏有一位书生冒起宗,从小就喜欢读经书、善书等。他在参加乡试时,觉的似有神助,因而考取,然而在会考中却没被录取。回家后,他发愿继续坚持读书行善,考虑到贪淫好色,很损阴德,在善书《太上感应篇》中看到有“见他色美,起心私之”一条,讲到“色”这件事情,是人最容易犯的罪业,即“盖人之于色,当入眼之时,此心一动,而思之慕之贪之求之之念,固结于中而不可解。此等念虑一萌,不待身去蹈之,即已出天理而入人欲”。冒起宗于是对此条目加以注解并列举了很多报应事例以便充份证实,向人劝善要拒色戒邪淫。当时协助抄写的是南昌罗宪岳。
戊辰年正月,罗宪岳梦见三位神仙,当中是位穿着道袍的老神仙,左右各站一位紫衣仙童,老神仙拿出一本册子叫左边仙童读,罗宪岳听出来是冒起宗“见他色美”的全部注解。读完了,老神仙说:“该中。”随后叫右边仙童咏一首诗,仙童咏:“贪将折桂广寒宫,须信三千色是空,看破世间迷眼相,榜花一到满城红”。罗宪岳醒后详细记下梦中事,告诉了冒起宗:“你就要考中了,但榜花二字不知指什么。”等到发榜时,冒起宗果然高中。后来冒起宗从藏书中发现有榜花二字,注解说:唐朝科举,礼部发榜时,姓氏生僻不常见的称榜花,冒姓就属于这种生僻之姓,故诗中暗示为“榜花”。
钱大经行善赎罪
清代时四川有位书生钱大经,文才超群,文章写的既快又好,他十七岁就外出求学备考,可是几次科考却连乡试都考不过。一次,他眼看康熙庚子年的乡试即将开始,就在神坛前祈祷于文昌帝君。
晚上,他梦见有位青衣童子,领着他来到文昌帝君面前。文昌帝君命人取册查出:“钱大经二十岁中乡榜第二名,第二年顺利通过会试、殿试,最后大魁天下高中状元,官居二品,寿七十三岁。然而因造淫书三部,为此上天已经削尽其全部功名,且不久于人世。”文昌帝君接着又说道:“你在其它方面上还算一向存心忠厚,孝道与朋友之交,也都无亏欠。无奈,你写的三部淫秽书籍,使许多世间男女,败坏名声,丧失贞操,若不是前生积有大德,你早就進地狱了!”钱大经听后从此改恶从善,以后逢人就劝其向善,宣传邪淫的害处,遇见淫书就通通烧毁。专心读书,到老明经达礼,后来考中了進士,活到六十二岁。
感应之机,如此之快!人们切不可在与色欲相关的方面犯错,一时的糊涂,换来的是一世都难以弥补的遗憾。天理昭彰,善恶有报。一切遵循天理而为善,才会有好的际遇和前程。
——资料来源:《太上感应篇例证》、《德育古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