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过去,因为你还要过下去
- 2024-02-06 06:33
“若不撇开终是苦,各自捺住即成名”。记不清在哪里看到这副对联,当时并不理解,只是觉得很有深度。后来经历的事情多了,慢慢明白了对联的含义:“若”的撇笔如果不撇出去就成了“苦”,“各”的捺笔收住才是“名”。
学佛后,对这副对联有了更深的认知。从字面上看,说的是为人处世的道理,其实它蕴含修行的道理。那就是功成名就也好,辛苦劳累也罢,做人就要提得起也放得下。很多人常常是自己在“一手遮天”而不知,提手遮住自己的眼界,又哪能看到蔚蓝的天空呢?
1、一手遮天,自寻烦恼
有一则师父开导年轻弟子的趣闻。师父把弟子带到一片空旷地带,问:“你抬头看看,看到了什么?”“天空。”弟子答。
“天空够大吧,”师父说,“但我可以用一只手掌遮住整个天空。”
弟子无法相信。只见师父用一只手掌盖住了弟子的双眼,问:“你现在看见天空了吗?”
继而,师父把话题一转,说:“生活中,一些痛苦、烦恼、挫折,就像这只手掌,看上去虽然很小,但如果放不下,总是拉近来看,放在眼前,搁在心头,就会遮住你人生的整个晴空。于是,你将错失人生的太阳,错失蓝天、白云和美丽的彩霞。”
弟子终于明白了——自己“一手遮天”,当然烦恼。心中有执着就是给自己找不自在。
2、忽略沉没成本,懂得及时止损
有些人活着累,就是因为喜欢沉浸在过往的人事中感伤、懊恼,而影响了当下的生活。有些人活着累,是空有远大理想,却只是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人。若是我们从当下出发,有切合实际的目标和想法,不被过去束缚,也不被未来吓倒,生活有什么可怕的呢?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生活不会有百分之百的圆满,总有这样或那样的缺憾。如果一个人总是因为一点小事就斤斤计较,心中时刻充斥着不满,哪有精力去感恩别人的付出,又哪有心思体验世间的美好?
经济学里有个词叫“沉没成本”,指的是那些已经发生且无法收回的支出,如已经付出的金钱、时间、精力等。这种成本不仅给我们带来不了任何价值,反而会影响我们对当前决策的判断。
只有学会放下才能得到解脱。别和往事过不去,因为它已经过去;别和现实过不去,因为你还要过下去。
(3)学会放下曾经,坦然面对过去
其实在你的身上无论发生了什么,不管是好事还是坏事,都会成为往事,再变成故事。只有学会放下曾经,你才能坦然面对过去。
放下,是懂得了以更好的方式去面对。就像古人所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切都处之泰然,安之若素。现实告诉我们,不管曾经有多么美好,或者多么痛苦,不管你过得去,还是过不去,时间都会让它们成为过去。过不去的人会继续为过去悲伤;过得去的人可以享受今天带来的美好。
如果你遇事能够放得下,不给自己添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提得起,放得下,清风明月常相伴。
(4)留心中成挂碍,放下后得自在
南无羌佛在法音中讲过密勒日巴大师的故事。密勒日巴大师在山洞中闭关。有一天,他觉得有点饥饿,准备煮点荨麻草来吃,可是没有柴了,于是出洞去拾柴。等他捡完柴回洞的时候,山间忽然刮起一阵暴烈的狂风,吹他破烂的衣衫四处飘掀。他想用手拉住衣衫,但手中的柴又差点被风卷去;他想用手紧紧抱住柴,但狂风又把他那褴褛的衣衫吹得四散飞扬。这时他忽然醒悟:我到如今仍不能完全放下这个我执心,那么所谓的修行又有什么意义呢?既然风喜欢吹我的衣衫,那就吹吧!既然喜爱我的木柴,也请卷走它吧!于是,他把柴往地下一丢,这时风忽然就停了。另有妖魔出现时,密勒日巴大师见了也毫不在乎……
佛教的智慧,就在于看破后懂得放下,放下后方而自在。世间万相,梦幻泡影而已。在你看破之后,你面对的将是真实的自我。
学会放下,人生将自在畅然。放下,并不是什么都不要,不是逃避现实,不是摈弃外物,而是心无挂碍,不被欲望束缚,不被外境所迁,舒适愉悦,身心轻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