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缅泰三国的佛教关系 -智悲佛网
- 2024-04-13 10:37
斯缅泰三国的佛教关系
一、斯里兰卡和缅甸的佛教关系
据斯里兰卡《大史》记载,在公元前三世纪中期,印度阿输迦王派遣叟纳和悟得罗到缅甸弘传佛法,开创了缅甸的佛教。印度的历史学家指出,檀巴班纳国的比丘曾于公元
250
年左右到缅甸的凯拉达地区布道,使那里的人民皈依了上座部佛法。这里所说的檀巴班纳国,无疑是指的现在的斯里兰卡。至十一世纪初缅甸国王阿耨楼陀在位时,缅甸的佛教已十分兴旺。阿耨楼陀把从南方得到的三藏经典保存在巴干城的藏经阁里,供僧人们学习研究。当时的巴干城已是东亚诸国佛教的中心,为了求法取经,斯里兰卡等国的僧侣都纷纷慕名而来。
在斯里兰卡,此时正是维杰巴乎国王在位时期。由于南印度珠罗人入侵斯里兰卡,使佛教濒于灭绝。《部派论集》和《供养史》描述那时的情况说,佛教受异族摧残,以致连五个受过具足戒的比丘都难以找到。在这种情况下,维杰巴乎为复兴佛教,派特使带了珍珠宝石到缅甸去拜谒阿耨楼陀国王,请求派高僧来兰卡授戒。阿耨楼陀欣然应允,派了二十名高僧出使兰卡,为许多僧伽罗信众授戒,点燃了斯里兰卡寻将熄灭的佛灯,使得这里原来的大寺、无畏山寺和祗陀林寺三派得以继续存在、发展。
这件事在斯里兰卡佛教史上,写下了重要的一页。但也有人认为当时来斯传戒的高僧并非缅甸人,而是在珠罗人侵犯斯里兰卡时逃离祖国、避难于缅的僧伽罗人。不管怎样,他们受缅甸国王阿耨楼陀的派遣,作为缅甸佛教的代表来到斯里兰卡,则是毫无疑问的。
缅甸巴利文佛教史中还提到,阿耨楼陀国王曾派四员大将来兰卡取走三藏经典,对照缅甸的三藏经典进行了详细地比较,发现二者并无差异。
至公元十一、二世纪,印度佛教已经衰退。斯、缅、泰三国僧团的交往更趋频繁。有一位名叫洽巴扎的缅甸比丘来兰卡修学十年,回国后建立了一个新的宗派——僧伽罗派,和当地的原有的摩兰摩派并存三百余年,最后,还是僧伽罗派取得了优势。到十五世纪末,缅甸罗曼那国昙摩杰帝耶国王派牟格拉纳和摩哈西伐里等二十二名比丘和两位大臣出使兰卡。兰卡国王朴沃尼格巴乎和僧团首领以隆重的礼仪接待了来宾。在凯拉尼亚的水上戒坛,由僧王维达卡玛长老为缅甸比丘重授具足戒,缅甸比丘回国后在贝古城附近建立凯拉尼亚戒坛,全国比丘都遵从王命,到凯拉尼亚戒坛重新受戒。
斯缅两国一向友好,偶有不和也会得到僧侣的调解而重归于好。比如斯里兰卡的保罗克拉玛巴乎大帝曾出兵缅甸,派六只战船远征罗曼那,迫使缅甸向斯里兰卡进贡大象等物,罗曼那的百姓写信给斯里兰卡的高僧大德,要求修好。由于高僧出面劝阻,保罗克拉玛巴乎大帝才终止了他的不正义行为。
从十六世纪初起,葡萄牙、西班牙相继侵略斯里兰卡,使斯里兰卡的佛教遭到极其严重的破坏。一些有志振兴佛教的大德长老,都积极主张向泰国(当时称暹罗)、缅甸求援,派人到那里去取经、受戒。当时有一名叫仰纳维摩拉帝沙的沙弥,携同另外五名沙弥和两名居士,乘船泛海去缅甸,于公元
1802
年到达缅甸国都阿摩罗波罗。缅甸国王包当巴牙请缅甸僧王仰纳皮王萨长老在阿摩罗波罗城的斯瓦尔那古哈戒坛为斯里兰卡沙弥授比丘戒。1803
年,仰纳维摩拉帝沙等请阿格萨拉等三位缅甸高僧到斯里兰卡传授具足戒,开创了斯里兰卡现代佛教史上的阿摩罗波罗派。到公元
1861
年,又有仰巴卡哈瓦德长老去缅甸的罗曼那地区,受到缅甸国王的盛情款待。他在那里受戒后回到斯里兰卡。于1864
年在高尔为一批当地沙弥授戒,创立了斯里兰卡现代佛教史上的罗曼那派。斯里兰卡佛教在泰、缅两国佛教界的援助下复兴之后,缅甸的佛教徒又开始来斯里兰卡朝拜佛牙殿和金鬘大塔等佛迹。金鬘大塔顶端上有一块晶莹的宝石就是缅甸信众奉献的。
斯缅两国相继取得独立之后,佛教关系比以前更加密切了。
1948
年,一位斯里兰卡部长带了舍利弗和目犍连的舍利到缅甸去访问。1950
年,缅甸总理吴努又给斯里兰卡送来了佛陀舍利。二、斯里兰卡和泰国的佛教关系
在公元十二世纪中期,斯里兰卡保罗克拉玛巴乎大帝统一全岛,净化僧团,全国出现了繁荣昌盛的局面。缅甸、暹罗(泰国)僧侣,闻知斯里兰卡佛教兴盛,戒律严明,纷纷前来兰卡,重新受戒,学法取经。他们不但把经文戒本带回国去,而且还请斯里兰卡高僧一同归国,传授戒律。在公元
1170
年左右,有一批兰卡和尚被请到暹罗南部的西利县摩城,暹罗国王琨罗卡姆汗又把他们请至王都苏考达耶,国王臣民,纷纷皈依,在暹罗国土上,形成了一个兰卡教派。兰卡派的兴起削弱了由柬埔寨传入的大乘佛教的影响,但暹罗原有的小乘教依然存在。这样就形成了两派并存的局面。暹罗派住城乡(村居派),他们尊重大乘,使用梵语;而兰卡派则住在森林(林居派)使用巴利语。两派在戒律上也稍有差异。后来,因为暹罗的王公贵族都皈依了兰卡派,兰卡派日趋兴盛,以致两派合为一体,除林居派、村居派之分而外,更无暹罗派、兰卡派之分了。这个时期所建的寺庙,也都以兰卡式为主,使用的语言也由梵语改为了巴利语。原来的泰语受汉语影响较深,这时也开始受到巴利语和僧伽罗语的影响,吸收了大量巴利语的词汇。
至苏考得耶王朝的布周礼德国王时期(佛历
1890
一1919
),国王听说罗曼那国有一位僧伽罗僧王,名叫悟杜姆巴罗·摩哈萨密,修证甚高,是一位阿罗汉,就把他请至暹罗王都,赐号苏曼那,并从他受戒,剃落出家,这是僧伽罗高僧第二次去暹罗。僧伽罗高僧第三次去暹罗是在暹罗国王帝沙在位时期。当时暹罗的国都在建麦。佛历
1967
年,有摩哈昙摩。刚比罗等二十五名暹罗和尚,摩哈仰纳西提为首的八名柬埔寨和尚和六名罗曼那和尚共三十九人到兰卡求法,于佛历1968
年在兰卡的凯拉尼亚戒坛受戒。他们在兰卡修学十年之后,带了经书、舍利和菩提树苗,并请了斯里兰卡高僧回到各自的祖国,分别在各自的国家里建立了僧伽罗教派。暹罗和尚摩哈县摩等请去两名僧伽罗高僧到建麦,在国王的支持下,创建并发展了僧伽罗教派。暹罗国王昂比西布罗和比勒对僧伽罗教派都十分推崇。十六世纪之后,由于葡萄牙等帝国主义的入侵,斯里兰卡佛教衰微破败,趋于灭绝。在这种情况下,首先挺身而出,从事复兴运动的就是萨拉昂格拉。他在国王的支持下,于公元
1750
年8
月派人带了国书和厚礼到暹罗求法。暹罗国王摩哈昙密格热情接待来宾,并派了以著名法师悟巴利为首的二十四名高僧到斯里兰卡。暹罗高僧住在国都康提,斯里兰卡国王敬为上宾。在公元1753
年艾萨拉月的月圆日,由悟巴利等暹罗法师为萨拉昂格拉等沙弥传授比丘戒。斯里兰卡现代佛教史上最大的教派——暹罗派就这样诞生了。后来由于暹缅战争,斯里兰卡和暹罗的关系暂时中断了。到暹罗恢复和平之后,罗摩二世国王又于佛历
2357
年派了由八名法师组成的僧团出使兰卡。他们带着经书和菩提树苗于佛历2371
年回到暹罗,把菩提树苗植于曼谷的大舍利寺中。罗摩三世国王的孙子帕力斯坦王子出家为僧,在斯里兰卡担任一所寺庙住持,倡导佛教,兴办学校,为斯暹两国的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今天,斯里兰卡的佛教文化在泰国还有很大影响,尤其是北方建麦一带。那里的佛教徒和斯里兰卡的佛教徒一样,进香礼佛时都口称“萨都”!消灾求福的经文也基本一样。在建麦一带,现在仍可看到许多僧伽罗寺庙,甚至那里老百姓的服装、发式都和斯里兰卡十分接近。
在泰国的劳伯布里城附近的萨拉布里亚,有佛足圣迹。据说在阿育达维王朝的森昙摩国王时期,有一名暹罗比丘曾到斯里兰卡朝拜圣足山,有位斯里兰卡和尚对他说:“暹罗自有佛祖圣迹,你何必舍近求远?”通罗比丘受了启发,回国禀报国王,果然后来找到了佛足所在的地方,国王在那里修了一座寺庙,现在已成为泰国的一个重要的佛教圣地。
来自:中华佛光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