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日
  • 中国
  • QQ
生食主义

《地藏菩萨本愿经》如来赞叹品第六浅译(二)

  • 2024-05-11 09:48
简介《地藏菩萨本愿经》如来赞叹品第六浅译梦参老和尚主讲(二)“此皆是业道论对,未定轻重,或难舍寿,或不得愈。男女俗眼不辨是事,但当对诸佛菩萨像前,高声转读此经一遍,或..

《地藏菩萨本愿经》如来赞叹品第六浅译

梦参老和尚主讲(二)

“此皆是业道论对,未定轻重,或难舍寿,或不得愈。男女俗眼不辨是事,但当对诸佛菩萨像前,高声转读此经一遍,或取病人可爱之物,或衣服、宝贝、庄园、舍宅,对病人前高声唱言:‘我某甲等,为是病人,对经像前舍诸等物,或供养经像,或造佛菩萨形像,或造塔寺,或燃油灯,或施常住。’如是三白病人,遣令闻知。”

他过去的业报在那里衡量他的罪业,是轻是重还没有判寿命尽了还是没有尽,还未定,未定之间先受这个报,很难舍寿。

“难舍寿”是不能死,很多的植物人倒在床上不能动,家里亲人总舍不得,活着还是比较好,得照顾他。

“男女俗眼”,我们这些人都是俗眼,没有智慧,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怎么办呢?上面说的这些方法都有解决的办法,佛跟普广菩萨说,地藏王菩萨就有这么大的功德,只要把《地藏经》念一遍或称一万声地藏王菩萨圣号,修智慧,修福德,要是修了福,修了智慧,这个业报就转了。在佛菩萨像前,也不一定是地藏王菩萨像,或者在释迦牟尼佛像前、观世音菩萨像前,转读此经一遍,把《地藏经》诵一遍就好了。我们要是害病,有些人头痛脑热,伤风感冒,吃点药就好了,有些头痛不是吃药好的,对照前面就可以知道了,那得藉法力,藉诸菩萨的加持力。

佛在琉璃大王杀释种时就示现头痛,像那种头痛,吃药好得了吗?吃药好不了,连佛尚且如是,要还这个报的。过去琉璃大王在多生多劫之前是条大鱼,释种是一个部落,这一条大鱼,让海送上岸来,释迦牟尼佛没有杀,但小孩子拿根棒子去敲那条鱼的脑壳,这个部落的人就吃这条鱼,鱼没死割着吃,吃了好多天,把鱼吃死了,等琉璃大王杀释种报复的时候,来讨债了,因为释迦牟尼佛敲过他的脑壳,所以佛的头也痛,释迦牟尼佛就说这个因缘。你做了恶的因缘永远不得消失的,怎么样才能消失呢? 修行转读此经一遍! 诵一遍《地藏经》,地藏王菩萨的加持力,他发的愿力,你的业障就渐渐消失了,你要多诵几遍。

害病的人最喜欢的是什么,衣服或是戴的耳环、项链、手表、镯子等,反正他爱的东西,把它变成钱,或者他不能动了,替他在佛像前回向,把这些东西或者变成钱,就把这些东西供养菩萨,供养大家。

只知道供养佛,还有法宝、僧呢? 凡是经典所在之处就是三宝所在,对经书要特别慎重,我们只知道供养佛像,对经书就不那么慎重了。有些道友拿着经书不尊重,我看见一位老居士好多年了,永远是这样,每次上课永远两手捧着经,恭恭敬敬的,在他家也一样,他在北京时办北京居士林,这位老居士很不得了,对法宝特别尊敬。

我们对法宝的所在地一定恭敬,这一点我在和大家共同学经的时候就说过了,我念义净三藏法师的诗,念过好多次了,这就说明经的重要。所以供养经也是一样,你把这位病人可爱的物品舍了,来供养经像,或者造佛菩萨形像。如果造不起,共同造像时你参加一份,都可以,或者贵重的像造不起,纸像该造得起,印十张、二十张,或造塔寺。有钱那就修个塔,或修个庙,钱少则供养一座油灯,佛前供养一盏油灯,不一定要香油,酥油、麻油,什么油都可以,但有气味的不要供,清油也可以。

或者把钱供养寺院,不要供养小庙,一位和尚的庙,那不叫常住,和尚多的庙,和尚来都能住,不论是中国、外国,随便哪一个国家,只要是三宝的出家人都能到庙里住,这叫常住。常住是万年常住的,永久住世的,你把病人的物品供到庙里,没常住的,就找僧人多的庙去供养也好一点。但这样一回不行,如是三白回向病人。你是给病人回向的,必须把他这个物品跟他说:“我替你供养三宝,我替你造像,我替你做什么做什么。”跟他说三次,让他听得到,让他能懂得。

“假令诸识分散至气尽者,乃至一日、二日、三日、四日,至七日以来,但高声白,高声读经,是人命终之后,宿殃重罪至于五无间罪永得解脱,所受生处常知宿命。”

若是这个人已经不行了,供的时候,他的神识已经分散了,就是他已经死了,断了气了。看见他死了,实际上他还没有死,你必须七日之内,天天在他尸体面前说,我把你那可爱之物供养给寺庙了,或供养经了,或给你做了佛事,做了好事。这个人命终之后,“宿殃重罪”,过去世所造的罪恶,罪恶好大呢?五无间罪。前面讲地狱,阿鼻地狱,无间地狱,犯这么重的罪恶,假供养经像、佛像、塔庙、寺院这些功德就把那些罪恶抵消了,永远解脱,解脱了就再不受苦,不但不下地狱也不堕三涂了。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好处,“所受生处常知宿命”,宿命就是宿命通,知道我过去做什么了,是因为我死的时候,我的亲人代表我,把我的财宝供养寺庙,塑了金像。如果我们能在活的时候自己做更好,比别人代表自己去做更好。

这段经文的意思大家要多想一想,能够自己做的更好,后面说的,有请人家做,请别人帮你念乃至于你死后,别人帮你做佛事,你只得到一分,做佛事的人得到六分,第七品中会讲。这里是说他已经病得不行了,已经将近死亡了,或是已经死亡了,别人代表他把他心爱之物拿来这么做,假使他自己做呢?

“何况善男子、善女人自书此经,或教人书,或自塑画菩萨形像,乃至教人塑画,所受果报必获大利。”

这是用比方来说,比较两者,以因明比量的方式比较来显示这个利益大。他自己不能动,旁人代表他来布施,来做这些事,高声对他说代他读《地藏经》,都还有那么大的福德,能够减免他过去的罪恶,要是善男女自己来写、自己来读、自己来塑佛菩萨像,或劝别人去塑画佛像,那么这个果报就跟前面不能比了,必得大利,大到什么程度呢?后面就说了。

“是故普广,若见有人读诵是经,乃至一念赞叹是经,或恭敬者,汝须百千方便劝是等人,勤心莫退,能得未来现在千万亿不可思议功德。复次普广,若未来世诸众生等,或梦或寐,见诸鬼神乃及诸形,或悲或啼,或愁或叹,或恐或怖,此皆是一生十生百生千生过去父母,男女弟妹,夫妻眷属,在于恶趣,未得出离,无处希望福力救拔,当告宿世骨肉,使作方便愿离恶道。普广,汝以神力,遣是眷属,令对诸佛菩萨像前,志心自读此经,或请人读,其数三遍或七遍。如是恶道眷属,经声毕是遍数,当得解脱乃至梦寐之中永不复见。

复次普广,若未来世,有诸下贱等人,或奴或婢,乃至诸不自由之人,觉知宿业,要忏悔者,志心瞻礼地藏菩萨形像,乃至一七日中,念菩萨名,可满万遍。如是等人,尽此报后千万生中,常生尊贵,更不经三恶道苦。

复次普广,若未来世中,阎浮提内,刹利、婆罗门、长者、居士、一切人等及异姓种族,有新产者,或男或女,七日之中,早与读诵此不思议经典,更为念菩萨名,可满万遍。是新生子,或男或女,宿有殃报,便得解脱,安乐易养,寿命增长。若是承福生者,转增安乐,及与寿命。复次普广!若未来世众生,于月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日乃至三十日,是诸日等诸罪结集,定其轻重。南阎浮提众生举止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何况恣情杀害、窃盗、邪淫、妄语、百千罪状? 能于是十斋日,对佛菩萨诸贤圣像前,读是经一遍,东西南北百由旬内,无诸灾难;当此居家,若长若幼,现在、未来百千岁中永离恶趣。”

这里是说你所得的福德是什么呢?十斋日诵经所得的福报,比以前有什么不同呢?比前面的福德重一点,这十天念跟平常念不同,如果你平常没有时间,就在这十天里念,为什么要从一日到三十日之中择出十斋日?这里有几种情况;斋有几种斋,我们知道的是八关斋戒,这个斋指的是过午不食的,有日中一食斋,是佛菩萨的斋,佛菩萨是日中一食;早晨诸天食,中午诸佛菩萨食,晚上是鬼神食,所以这个斋是这样分的,每部经上说的也有不同,有所出入。

总之我们现在学《地藏经》是依《地藏经》,这十天是结集罪恶的日子来订罪业轻重,如果你正当解罪的时候,在这十天当中你持斋念经或者是念佛,功德很大的。

为什么《地藏经》上有十斋日呢?这是一种方便,就是平常没有时间的,你可以在这个一个月当中,抽出这么十天。过午不食,晚上不要吃东西,这个斋是不做鬼神食。不过过午不食是有开缘的,或者当你今天走长路,晚上可以喝浆、喝奶,或者有病的话可以喝稀饭,没病不开缘,有病才开缘;或者你做特殊的佛事,有开缘的,但你在这十天受戒、受斋的时候,能够坚持是最好的。《地藏经》说十斋日,文殊菩萨也说十斋日,各个的十斋日都有它的功德。

总之,你要是能持十斋日,功德无量,较平常的福德要大一些。释迦牟尼佛对普广菩萨说,南阎浮提众生,“举止动念无不是业”,这个业包含善、恶业,南阎浮提这一洲的人心变化太大,思想非常复杂,每一个动作,不论是行、住、坐、卧,起心动念都是业,当然这里头也有善业,现在我们做的就是善业,“无不是业,无不是罪。”就是无不是因,无不是果,业是指因说的,罪是成就了,指果说的;举止动念都这样子,何况知情杀害呢? 知道随他的意思,随个人的意、随个人的性情、喜好、爱乐杀害众生。

还有窃盗、偷人家东西,窃是偷东西,盗是抢东西;邪淫是乱搞男女关系,在佛经上是绝不讲性解放,众生所以流转就是因为不能解脱淫业。还有妄语,这叫四根本戒,杀盗淫妄。前面举止动念的业,有些是小业,不完全都是这么重的。做了杀、盗、淫、妄这四种罪状,就种了这个罪业,“百千罪状”,罪状很多,贪、瞋、痴是一切业的根本,因为没有智慧,胡里胡涂的尽在那里做罪,所以说举止动念都是在造罪,造十恶业。

在十斋日对菩萨像前读,供上像,读是经一遍,不仅仅自己消灾免难,“东西南北百由旬内”,一由旬是四十里,一百由旬是四千里,这十日读的功德特别不同,因为这十日是一切诸神下降来查人间的,在这个时候你布施、诵经、听法,诸天拥护,因此他很高兴,不只你个人,大家都能得到利益,所有方圆周围都没有灾难,读经的这家,“若长若幼”,不论现在未来百千岁中永离恶趣,再不趣向于地狱、恶鬼、畜牲道,或者受八关斋戒,那就不在这个之内了,那个福德更多了。

“能于十斋日每转一遍,现世令此居家无诸横病,衣食丰溢。”

也有人问过我,他每十斋日都念,甚至于天天都念,不但方圆周围,就连他自己的家庭内好像都不灵似的,他问我,这是什么道理?什么原因呢? 这有两种情形,一者是共业,过去的宿业共业,凑到一块了,业特别重,因为业特别重,靠你读经时的力量是感不动的,因为感不动,业报还是照样现;失火、遭了窃贼、诸种不吉祥事还是会发生,好像念经的效果不大了,这是一种。二者,念的人心不同故,诵持的人心不一样,就是念完经了,回向时所想的是什么? 现在心不至诚,诵经的力量薄弱,没有力量,因此就看见周围的环境好像转不动。

我们有时候做一件事情,你得先问问自己对这件事情投了多少的毅力,下了多少的功夫、多少的资本,完了才问效果;想要轻而易举的,什么事都不费心,那样你得有特殊的福德、因缘巧合。在美国,就我所知,在纽约市买乐透奖的有好多? 除了得奖的人得到那么多,我看没得奖的人,得到好多呢? 我上回讲过一次了,得到比没有得到还着急,这就是业,没有那个福报、没有那个福德想轻而易举享有是不可能的,何况我们多生累劫所造的业,想一下子消失,你得付出力量,什么力量呢?就是至诚心,你连至诚心都没有,恐怕效果不大,还有最基本的信不信,你自己的心在那甩着,一边念着《地藏经》,一边心里想可能吗?那怎么可能,不可能啦! 一怀疑什么都不可能,你自己都不稳当,那怎么可能呢? 所以效果不大有很多是这个原因。

也有很多是灵的,为什么灵呢?他的心猛烈、至诚,一般而言,我们没有什么痛苦逼迫,所以做起这件事来,成功也好、不成功也可以,我念一念、你加持也好,反正不会开悟。有没有得到福报? 一定有,但是不一定是在今生,因为你的心不猛利,心不猛利、感应也不猛利,随你的愿望,可以转到来生,为什么有的很灵呢?一念就灵,他的心很猛利,并且夹杂着过去的善根成熟了,他一念、求什么就感应,两个人同时修的就不一样,效果不一样。

我们修行要特别注意什么呢?现前的一念心。随时检点你自己的心,看看入道不入道,淫、怒、痴,一点事情就发火,这个效果就不大了。因为在愚痴当中所做的事情效果不太大,必须得有智慧,智慧是什么意思呢?就是经常明明白白的照料这个心,不要让它放逸了,但是我们一般做不到。如果你能制止你的心念,后果是没有的,刚一起念,你就制止了,什么叫菩萨? 菩萨跟我们有什么区别呢?“觉知前念起恶,能止其后念不起者,这就是菩萨。”前面起了不好的思想,这个不好的思想包括很多,怀疑心、瞋恨心、嫉妒障碍心,听到人家说别人好,你心里总是不舒服,总是要大家都说你好才高兴,你很好的朋友,你的弟兄,或者你父母赞叹你哥哥好、爱给你哥哥买东西,你的嫉妒心、瞋恨心全都来了,人人皆有之。

还有,这些思想念头复杂的很,你要是能够在刚一起心动念的时候就能制止,你的功夫就差不多了,就有修行了,你能够觉察得到,这个念头不合乎佛所要求的,名也好,利也好,除了名利还有很多,所以自己要检点身心,这个时候你要以这种思想,以这种用心在十斋日念经,才能使你的家庭安定,周围的环境百由旬内无诸火难,否则做不到,这就是修行的法门。

能够在十斋日诵经,又能够有至心,那就更好了。诵经的时候心里能够观想,心能够跟经上所说的合了,那么你就是地藏王菩萨了,这部经等于是你说的,这个效果就大了,这个时候你求什么得什么,不过,你求什么得什么,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利益众生,为了要让一切众生成佛,这就是佛心。

如果利益众生、行菩萨道、行六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禅定、智慧,你就是菩萨。反正一天当中我们这个心在十法界不晓得转了好多圈,一下想成佛,一下想利益众生,一下想造业,一下心里很黑暗,想吃的、想穿的、想舒服,想怎么样快乐,这个心念都是罪业,想完了要去打主意,想办法怎么得到它,所以你一念之间就能造很多的罪,是这样的原因。

 “是故,普广! 当知地藏菩萨有如是等不可说百千万亿大威神力利益之事,阎浮众生,于此大士有大因缘。”

普广菩萨请佛说地藏王菩萨的功德,为什么地藏王菩萨有这些威神力呢? 因为我们跟他有缘,不然他的威神力没有用,没缘的,他还没有办法,但也不是这个洲的每个人都跟他有缘,我看有缘的还是不多,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如果有缘的多的话,我们这个世界不会有这么多的灾难,刀、兵、水、饥馑什么灾难都有。

不要用凡情来看这些问题,一定要用圣境来观这些问题。大家要在一切处、一切时发愿,好比坐公共汽车、坐飞机、坐火车,凡是众多人的地方,你就发愿,愿你们将来都做佛的弟子。“南无地藏王菩萨”、“南无阿弥陀佛”,要佛力加持他们,把他们都度了,你就是大菩萨了。这个因缘种下去了,会成长的,如果我们开了天眼通、得了宿命通,你能看到这些因缘,这就要信仰力,没有信心是不行的。我说这些话,可能有人信,有人不信,要是看看《华严经》,就知道这种力量太大了,这是不可思议的力量,这种力量是无形无相的,但这个无形无相的比原子弹的力量多。我并没有把原子弹看得很大,我把一个众生生起恶心看得不得了,他能使我们整个世界颠覆,要发一个恶心、恶愿,就能使整个世界颠覆,不过不是现在,他发了恶愿,还得经过好多世才能酝酿成熟,所以千万不要起恶心,要注重我们现前的一念心。

 “是诸众生闻菩萨名、见菩萨像,乃至闻是经三字五字,或一偈一句者,现在殊妙安乐,未来之世,百千万生,常得端正生尊贵家。”

这个功德就是你听到地藏王菩萨的名号,见到地藏王菩萨的法像或者闻到《地藏经》,三字五字或者一偈一句,现在都能得好处。未来闻到这部经的名字,见了菩萨像,也能有这么大好处。

所以佛教弟子一定要相信,虽然现在我们有惑业暂时障到,但是你一定要相信,每一部经论都是这样说的。《地藏经》也如是说,你闻到地藏王菩萨名字,见到地藏王菩萨像,要是闻到这部经的三字五字一句一偈,听到一句话都可以。不过现在殊妙安乐可能还不能满足这个要求,因为我们生在这个时代。我们客观的现实环境有所不同,周围的客观现实的众业所逼迫,以我们小的力量来抵抗巨大的力量,效果恐怕是不显着,有没有加持呢?还是有的。

例如现在中东地区发生箭拔弩张的战争问题,靠我们的回向能转变吗?我们不管它,反正我天天念经都给他们回向,少死一些人总是好的,拖延一天时间也是好的,但是这种业不是我们的力量所能转得到的。但效果是有的,虽然外界客观环境是转变不了,但是对我们个人周围的亲属还是起一定的作用,但是一定得要有信心。愿力还得有行力,行力就是要诵经、拜忏、持名。我们往往在这上面对佛教产生退心,不能坚定,原因就在这里。好像经上说的话,我们做起来不是那回事。

也有人指责说,佛经上说的话是矛盾的,跟事实不符。他所说的事实是指我们用肉眼看得见的,看不到的,他就打问号了。但是我们看不到的事情太多了,这个转变的过程,我们确实是不晓得,我们每天都在变,每个人的业也在变,整个的客观的现实环境都在变。在这个变的当中,我们掌握不了这个规律,这是业果因缘在转化,我们掌握不了,只有求佛菩萨加被,别无第二个方法。

所以这个因缘跟感应,我们知道感就是因,应就是缘! 但我们感这个因要是具足的话,那个助成的缘已经帮助我们成就了。所以说是闻地藏名、见地藏像,不只现在你能够减少厄难,未来的百千万生的相貌都能端正,都能生到尊贵家,这是我们所希望的,生尊贵家免受苦难。但是我们佛弟子也不愿意生尊贵家,我们的业不想生尊贵家,也不想端正不端正,我们要求我们性体的法身显现,那是端正的。这些都是有相的,那么我们所见的相,讲深一点不在像上去绘,为什么见像有这么大功德? 引发我们的自性。

见了地藏王菩萨的像而引发我们自己心底的像,这个像就是法身的像。会同法性的理体,像非像;像是假像,这是地藏王菩萨吗? 我想大家都知道,这不是地藏王菩萨,仅仅是地藏王菩萨的像,什么是真正的地藏王菩萨呢?就是我们现前的心,心就是地藏王菩萨。这样来理解,像没有像,地藏菩萨名,名无名,名者假名。我们都知道名是无名的,无名的是假名,假名引发了我们的真像相,也是这样的,名无名,念一声地藏王菩萨,那我们就用观世音菩萨的反闻闻自性,因名而返回像,闻的了了,性体真性现前。所以说闻名见像的功德,假使说性体显现的功德是遍法界的,那么不只是现在殊妙安乐,未来百千万生常得幸福生尊贵家,那我们想的就远了。

经里随便捻“三字五字”,我们可以这样解释一下,破三惑,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还有消除三障(惑、业、苦),苦就是报,消除三障,这三障就是烦恼。我们要是没有烦恼不是清净了吗?把三障变成三智(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这就成佛了,我们就这样解释“三字”。还可以配什么呢? 三德(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所以“三字”不是简单的这些涵义,我都说的是三,配合起来不是很殊胜吗?这叫究竟义。

 “尔时,普广菩萨闻佛如来称扬赞叹地藏菩萨已,胡跪合掌,复白佛言:”

普广菩萨不是请问佛,地藏王菩萨有什么功德吗? 佛说,地藏王菩萨对众生有这么大的助缘力、加持力,帮助众生断除烦恼,得成正果。“胡跪”是印度的礼节,单膝跪,本来胡跪是可以互跪的,还有一种是长跪,长跪是双腿的,有时候长跪合掌,有时互跪合掌。

“世尊! 我久知是大士有如此不可思议神力,及大誓愿力,为未来众生遣知利益,故问如来。唯然,顶受! 世尊! 当何名此经? 使我云何流布? 佛告普广:此经有三名:一名地藏本愿,亦名地藏本行,亦名地藏本誓力经,缘此菩萨久远劫来,发大重愿,利益众生,是故汝等,依愿流布。普广闻已,合掌恭敬,作礼而退。”

他听完了说:“我早知地藏王菩萨有不思议神力及大誓愿力!”“大士”是指地藏王菩萨。他说这是“为未来众生遣知利益”,“遣”就是让的意思,让他们知道这些信仰地藏王菩萨,闻名见像的好处,乃至一沙一滴的好处。所以我才问如来。我为了未来一切众生得利益,有意的问佛”。“唯然顶受”佛说完了,“我顶拜受持。”

但是还要请问什么呢?将来流通,令未来众生受持的时候要有个名字。每部经都是这样,最后得有个请示当机众,这一卷就是普广问如来,问地藏王菩萨的功德,问完了,他请示这部经的名字,佛就答复他说,这部经有三个名,从地藏王菩萨的发愿,从他最初的发心,这就叫“本”,我们可以知道就是《地藏本愿经》,我们现在用的就是《地藏本愿经》;亦名《地藏本行》,行就是行门、法门的意思,他所行的行门,就是经中所说的。有时亦名《地藏本誓力经》,“誓”就是愿的意思,他有大誓的力量来促使众生觉悟;这部经流布的力量,佛不只嘱托地藏王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世音菩萨,凡是请问者,佛都让他们护持《地藏经》,让他们流布《地藏经》。并不是地藏王菩萨一个人来流布《地藏经》,所以虚空藏菩萨、观世音菩萨、普贤菩萨、普广菩萨,还有一些大力神,听完了这部经,闻法了,恭恭敬敬的作礼又回到他原来的位子上,这是第六品。

更新于:7个月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