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航法师: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三)法教篇 三九、中兴佛教讲话
- 2024-05-13 11:17
三九、中兴佛教讲话
提到中国佛教重兴的问题,我也不揣简陋略谈数语,而对现前的我国佛教,作一种热情抱负和感想!现在先分三段来说:
甲、原始佛教
佛教最初是产生于天竺,由迦毗罗国净饭王的太子悉达多(就是我们信仰的释迦牟尼佛),见生、老、病、死诸苦,而觉悟人生是无常,因此舍离高贵皇宫出家,五载云游参学,六年雪山苦行,最后在摩竭陀国,菩提树下金刚座上,夜睹明星悟道。从此佛教就产生出来了,佛成道后,先游鹿野苑度五比丘,其次至各国说种种法,度无量众生,最后至拘尸罗国双林树下,入无余涅槃。一共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这是佛教的大概经过。
当时佛要修行,照我们的理想,在皇宫后花园里也可以建舍自修,为什么佛不在皇宫修行,而跑到云山去用麻麦充饥,受芦茅穿膝的苦呢?
佛成道后,教化各国时,得到十六大国王的信仰,这个时候佛若建立寺产,不论在那一个国都可得建立,为什么佛不建立寺产而实行托钵呢?
我们要知道,众生的生死根本,就是贪、瞋、痴,因为有贪、瞋、痴,所以不能解脱生死。当时佛若在王宫里修行,那末,就有贪着皇宫的快乐了。因为要断生死的根本,所以跑到雪山去修行,以为后来修行人的模范。又佛成道后,假若设立寺产,佛在世时,有佛制度则可以,若佛灭度后,那末,诸弟子必生贪着,由有贪着,就会发生诤斗,这样就不能修行办道了,佛因为要令后来的行人断贪欲故,建立托钵乞食的制度。
佛制托钵有三种的利益:(1)能令现在的人远离贪欲,(2)无论贫富老幼的人民皆得种福,(3)能使后来的行人断贪欲心。有此三种利益的原故,佛才实行了托钵制度。以上是原始佛教的大概。
乙、世界佛教
佛灭度后,佛法流传世界各国,但是各国的兴盛,行持各有不同,大约可分两方面来说:(1)南方佛教。(2)北方佛教。
南方佛教就是现在的暹罗、缅甸、锡兰,这三国的佛教,皆是没有寺产的,其出家人皆是依佛制,托钵,手不拿钱,个个戒行精严。由此能感动国王、人民,都信仰佛教,凡见到和尚,全要五体投地的恭敬,好像佛在世的样子,现在可算是南方佛教最兴盛,但是其所传的佛法唯有小乘法,经即是《四阿含》等,律即是《四分律》、《小乘律》等,论就是《俱舍论》等。
北方佛教就是西藏、中国、日本等,北方佛教来比较南方的佛教就大不同了。例如中国的佛教,就有寺产建立,乃至出家人穿的衣服,也就大有不同的,日本的佛教与中国的佛教相比,又有不同的地方,日本的和尚多有娶妻食肉种种,看起来日本好像有佛教存在,究其实体,早已没有佛教的灵魂,不可算有佛教了。北方佛教虽然传有大乘的教典,但是对国家社会的反映,沉寂得很,现在可以说衰败到极点了。
丙、中国佛教
说到中国的佛教,现在分三段来说:(1)唐代以前的佛教,(2)唐代至今的佛教,(3)今后将来的佛教。
(1)自汉明帝梦金人,佛法初流入中国,也是没有寺产丛林。出家人或住树下,或住茅蓬小庙等;后至唐朝,有马祖道一禅师,才建丛林,百丈怀海禅师,方立清规,古人有两句话:“马祖建丛林,百丈立清规。”由此我们就知道:唐代以前是没有丛林的,但是中国佛教最兴盛的时代,就是唐代。
(2)自唐代马祖建立丛林之后,经过了宋、元、明、清,乃至现在,都是没有什么盛兴。
(3)丛林的好处,略有二种:①可以安心办道,②免受寒冷之苦,因为有了丛林住,就不必去遥远的地方托钵,板响就跑到斋堂里去吃饭,日间即可以安心的修行,晚间又有房子住,既不要托钵,又不会受到寒冷的苦,这是有寺产丛林的好处。
说到不好的地方,就是因为有了寺产,大家都会生贪着。最不好的,就是过去佛教那些腐败的现象,例如有剃度派,……传法派……等到有权的住持或当家归西后,他的大法子、二法子、三法子……或大徒弟、二徒弟、三徒弟……他们不约而同地就争夺起来了,因为他们的眼睛里,把祖传的寺庙财产干脆当作一块肥肉,因为要争分这块肥肉,甚至兄弟们就打起官司来。或有寺产多的出家人,经济丰富得很,养尊处优,气派很大,或喝酒,吃肉,吸鸦片,看戏,看电影,赌钱,玩女人;胡作乱为搞得一塌糟,弄得世间的好人,当地的长官,心中恼厌,把寺庙拿到社会办教育,建学校。弄来弄去把一块肥肉弄掉了不算,整个的佛法前途,由此渐渐的衰落下去,讲到现在,可说衰败到极点,那真是可怜啊!
现在要重兴中国的佛教,还就有寺产方面来说:必须要用“化私为公”四个字,将各寺庙所有的财产,都拿出来办文化、教育、慈善等事业。先以一县为单位,各县要建立剃度寺一个,沙弥寺一个,菩提小学(最少四个)、医院、孤儿院等等。二、以一省为单位,各省要设立比丘戒寺一个,菩提中学(最少二个)、长老院、图书馆、报馆等等。三、国都要设立一个中央佛教会,统辖各省县分支各教团。再设菩萨戒寺一个,佛教大学一个,佛学研究院等等。又把各县所聚寺庙财产分为三级制,一份留在各本县作为宏化事业费用,一份送到省会,一份送到中央,都来办佛教事业。果若照这个方法去进行,那末,将来的佛教,决定能够重兴。但是,实行初步,非请政府帮忙,不能成功。假使这个方法不能进行的话,要用什么方法呢?那就是用佛教无产的“三民主义”去刻苦自励,宏法利生。
①无钱主义
有产的佛教,既然不能重兴佛教,那末,就要用无产主义了,大凡能使令人争斗的,多是因为钱财,我今用无钱主义,手里不要拿钱,那末,他就作怪不得,由此可以精进办道,宏法利生了。
②无住主义
既然不要钱,也就没有楼台殿阁式的大丛林,及奢华美丽的居屋,目的是要把佛法带到民间去。凡是一个出家人,都能随着时代新潮流每个漩涡里来度化人,那不真成了理想的建设人间佛教吗?
③无位主义
既然不要钱,又不要住,那末还要什么位呢?到那时出家人自然不要做方丈,不想做当家,个个严持自己的律仪,学教弘法,解行并进,自然僧格素质提高,那些狮子虫畏怕早躲得远远的,苦闷的民间都希望得到无上甘露法水来灌溉,这就能够达到重兴佛教的目的。
再说这个“无产主义”,是遵照佛陀在世制度来实行,必须要托钵行化。但是我们中国是处于地球寒带的地方,到冬天的时候,占我们一大半版图,要滴水成冰,又怎么能忍受过着托钵的生活呢?这又有两种说法:a.当时佛在托钵,佛曾制夏三月安居,是因为印度是热带的地方,夏季地上虫蚁纷行,恐怕踏伤了他们的生命。又印度人到热天的时候,便露体出入,出家人有种种不方便,所以结夏安居。
像我国寒带的地方,就可以结冬三月安居,不要出去托钵,这样就不会受到冻指裂肤的痛苦。b.还有一种说法,在家人到冬月里也要出去作业而谋生,他们不是忍着寒冷吗?我们出家人一日只要托钵一回,比他们轻松得多,能这样想,冬天行乞也就不感觉苦,就把怕冷的事解决了。
若能照这样方法来实行,何患僧格不能提高,社会不肯援助,人群不受感化,佛教不会振兴呢?此是我对改革佛教的一点中心思想,仰望高明的大德长老指教是幸!(亚航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