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日
  • 中国
  • QQ
生食主义

空与有

  • 2024-06-01 10:39
简介影响中国佛教最深远的思惟有二:一是有宗,以「缘起论」概念而主张人缘所生法为实有;二是空宗,依般若经论而观于缘起的存在,「宛然有而毕竟空,空假无碍,是为中道」。空..

影响中国佛教最深远的思惟有二:一是有宗,以「缘起论」概念而主张人缘所生法为实有;二是空宗,依般若经论而观于缘起的存在,「宛然有而毕竟空,空假无碍,是为中道」。

空宗与有宗是大乘佛教两大系统,空宗即「中观派」,有宗即「瑜伽派」。中观派以诸法无自性立论,破除一切众生情见之执著,以显现诸法实性,故称「法性宗」;瑜伽派以「万法唯识」解析诸法的缘生之相,目的也是在于析相以见性,故称「法相宗」。

如来一代教法,所说皆不出空、有二义,是以,不论空宗、有宗,其思惟渊源皆来自于佛陀的根本教说,也就是佛教的根本教理「缘起法」。

「缘起」是宇宙万有生、灭、变、异的因果轨则,诸法因为「缘起」而「有」,所以「空无自性」,是暂时的幻起、幻灭。换句话说,诸法实相,不生不灭,从暂时存在的现象界则说「缘起」,从本无自性的实相界而说「性空」。因为「缘起」,才能显示「性空」,因为「性空」,所以能够「缘起」。也就是说,因为「空」才能「有」,「空」是成就一切「有」的要因,中观学派的龙树菩萨据此而提出「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若无空义者,一切则不成」的中观学说。

「缘起」与「性空」不只不是对立的,而且是相生相成的。所谓「真空不碍妙有,妙有表现真空」,如斯不偏「顽空」,不偏「执有」,即名「中道实相」义,能够了达「空有不二」的中道思惟,就是般若。般若的全部精神就在以「假」成「空」,由「假」显「空」。准此,真俗二谛于是成为「缘起性空」的另一种表现。

真俗二谛是佛法的纲要,《三论玄义》说:「二谛是佛法的根本,如来自行化他,皆由二谛。」佛陀依于诸法性空阐述真谛,依于众生的妄执阐述所执非真。换句话说,二谛是为了把中道实相的妙理,藉由真空、俗有的方便言说而彰显。所以,佛说二谛是为「执有者」说「空」,为「执空者」说「有」,是应病与药,使依真舍俗,依俗识真,由此直契诸法实相,此即所谓「道非有、无,既有,无以显道」,是以《三论玄义》说:「有二谛故,佛语皆实。以世谛故,说有是实;第一义故,说空是实。」

缘起无自性,无自性所所以空,「空」是佛教最重要的教义之一,也是佛法不共其它宗教及世间学说的特质,佛门是以有「佛门」之称。

「空」是真理的极致,「空」能将印证真理的「三法印」统一路来,例如:世间没有永恒性的器械,世事瞬息万变,这是「诸行无常」,也就是「无常苦空」。世间没有独存性的器械,万法相因相成,这是「诸法无我」,也就是「缘起性空」。世间没有实有性的器械,一切如梦幻泡影,这是「涅槃寂静」,也就是「妙有真空」。

佛教讲「空」,并不是否定一切,相反的,「空」是诸法所以成就的根本。《大乘密严经》说:「离空无有色,离色无有空,如月与光明,始终恒不异。诸法亦如是,空性与之一,辗转无差别,所为皆得成。」万法惟其性空,才能生起宇宙万有;万有徒具假相,才能显示自性本空。所以,空与有,如月之与光明,始终不二。空与有,是相待之假称,说空说有,只不过为了诠显中道实相义,假如执有拨空,则失于真谛;执空排有,则失于俗谛。执空执有,同样都是边执的妄见,均非中道之正理。

是以,《般若心经》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等于空,空等于色。」《金刚经》说:「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是名般若波罗蜜。」皆是说明空有不二,空有相融相即的事理。

空,是佛教的X光,经由空性,便能洞悉诸法实相--诸法所所以空,是因为无自性可得;诸法所所以有,是因为相用不是空无的。《释摩诃衍论》的「虚空十义」,把空的奥妙诠释无遗。「空」并不是顽空,并不是妄计一切皆空的「恶取空」,「空」具有扶植性,譬如,没有空间就不能建房子;袋子不空,便不能装器械;宇宙不空,众生就无法生计,所以要「空」才能「有」,宇宙万法就是建立在这个空义上。

「空」蕴含无限,真空才能生妙有。佛教讲「空」,就是要我们大破、大立,空去一切有无对待,空去一切差别观念,甚至连「空」也要空去,然后才能享有一个解脱安闲、空有不二的世界。

 

更新于:3个月前

很赞哦!

评论问答

全部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