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日
  • 中国
  • QQ
生食主义

慈法法师:安居第七十二日(三):不辜负这个安居

  • 2024-06-03 11:17
简介安居第七十二日(三):不辜负这个安居问:安居快结束了,有时候想起来难免心里会发慌,不知道最后能够达成一个什么样的事实?或者说这个学习要做到什么,我们才不辜负这段时..

安居第七十二日(三):不辜负这个安居问:安居快结束了,有时候想起来难免心里会发慌,不知道最后能够达成一个什么样的事实?或者说这个学习要做到什么,我们才不辜负这段时间的学习。慈师答:净心 净识 净智 净业 净果 安心极乐染心 染识 染智 染业 染果 迷失实际五念门中谈的没有其他东西,最主要是通过对净心、净识、净智、净业的认知,使我们安心于极乐,它是这样一个目的。反之就是染,我们谈舍九界,实际谈的是舍染心、染识、染智、染业的这样一个过程。我们现在严格地说,除念佛以远,可以说都是九界的染,不管是染心也好,染识也好,染智也好,染业也好,你逃不出这个东西!不过九界是一个笼统的说法。此处说净心也好,净识也好,净智也好,净业也好,实际是安心极乐的一种方式。因为阿弥陀佛建立极乐世界,我们通过五念门的学习,在身业、口业、意业、智业、方便智业来导引我们在这个净心、净识、净智、净业上来学习运用,他的本起是净心。因为我们现在用的是识心,不管是染、净二识,我们是分辨出来的,你不知道是染,也不知道是净,你搞不懂,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用这个意识,六识也好,七识八识也好,我们不知道我们在用什么。那通过学习所谓的舍九界、唯依佛念,实际就是净心、净识、净智、净业的一个方法,当然其最后的果报是净果,那就是安心极乐。五念门学习的本身让我们脱离九界的迷失,也就是所谓的染果。或者说我们这个堪忍界是染心、染识、染智、染业所成的一个世界。这个舍的过程实际就是念佛的过程。整个这个教法的机制通过意识自在的修持,形成了我们对法界的一个择取方便。不管是极乐世界是娑婆世界,是净果是染果,实在是我们的意识所缘产生的事实。说即心即是大家有距离,说所缘,我们现在引导自己缘净心、净识、净智、净业,实际就是念佛、忆念彼国极乐世界的国土庄严、菩萨的行为,乃至说阿弥陀佛依正二报的成就的所有内容,来反观自心,或者印契自心,那我们的心就会净下来,那我们的识也就会净下来,我们的智也会净下来,业也会净下来。那你说还有染智吗?有染智。因为智要分种类是很多的,象我们这个世俗中,我们都认为自己是有智慧的,所有的作为还都认为自己有智。那么智从九界中分出来很多果,也有很大的差异,今天我们诵《四分律藏》的时候,读到比丘从第一相位到初果、第二相位到二果、第三相位到三果、第四相位到四果,这八相所宣化的实际是声闻果。在弥陀的教法中,声闻果还是染智。世尊讲声闻果乃是化城所现,不是究竟之地,但他们毕竟得到了三明四智,毕竟得到了五眼六通,毕竟有极大方便,了知这个娑婆世界之之不可染、不可取,即他会舍弃这个世界,所以他是梵行与解脱道的成就,他从种种缠缚中真正解脱出来了。虽然如此,在净土教法中,这个智也是染智,九界染智,他毕竟是声闻界,他有法执分亲证于解脱道,亲证于梵行,安住于果位,说所作已办,梵行已立,不为后有。我们就在这一个教法中修持,大部分人都无望,因为你不知道相位是个什么状态,果位就更不用提,什么三明,知现在知过去知未来,怎么个知法?我们现在往往连贪嗔痴、财色名食睡最粗重的烦恼与盖都不知道是什么?现在让我们去学五盖,我不知道几个人能出了财色名食睡这五盖?说句实话,就是没法谈,一谈基本上就把人开除掉了,不是说你不能修行,是你在这个修行中一步一步地走过,你要多长的时间啊?能坚持的又有几人?不昏沉不掉举的又有几人?进趣这样的善巧、有这样意识的又有几人?不是没有,是少之又少,不足以施教。并不是夸耀净土啊,净土这个法,它彻底!因为我们要是稍微不注意,就会泛空,就会没有个着落,所以这个念佛的功德是不可思议的,象我们在五念门中只要择取一门认真地修持,好比说口业,称念阿弥陀佛光明名号,与彼光明相应。这样的如实修行者,有一个人,整个天下都灿烂!我们这个世界都会变得灿烂,不要说你这一个人!其他门亦复如是。我们真正地做一个修行者,心地一定会是灿烂的!你根本不需要顾及这些九界的杂缘、杂染,你不需要顾及。因为什么?那里面的乐只有你知与佛知。此处跟安心不安心也没有关系,主要是你在这一法深入了,也就安心了。所以我也特别怕讲多了,讲多了以后我们一个法也不会去实践了!大家就光听了,听也可以使人中毒,象鸦片一样,人不善于思考,不善于作为,什么都放弃了,只是去听闻。实践对我们来说十分重要,也可能我们安居结束以后,那是我们真正学习的环境。有的人可能还继续在寺庙学习、实践、守护,有的人可能会走向社会,有的人可能会种种作为,但是我告诉你,你现在学的东西,现在可能没有用,等到世俗中,到违缘中,也可能会起作用。因为我们在用识心,哪怕是染识,它也会记忆,哪怕是净识,它也会开发。净识会开发出来,染识你会有记忆的,这都不成问题。我们的身业口业意业智业方便智业在五念门的学习过程中,大概都有一个依从,粗略的依从。你要是从某一个业去实践,例如现在安居的功课,我最不愿意断的就是礼拜这一堂课,因为我想着从最初做起,就用一个往生了彼国,或者说在趣向于彼国的信愿中,我到底能不能有爱乐呢?我自己对自己有一个测试,我尽量去坚持。实际真是越礼拜,感到自己越轻松,真是很轻松,开始也是很沉重,甚至出汗、累啊,基本上拜一半以后就很轻松。我感到我自己也是一个最普通的学佛者、念佛者,希望自己有一个作为,不光去讲,不光思维,还要去有行为,就是在你的现实生活中还要去实践它。当然有的人说我只拜佛我不念佛,有的人说我只做这个不做那个,那是个人的因缘。但我们把这五个角度的身业口业意业智业方便智业、礼拜赞叹作愿观察回向做了一个提示,你可以择跟你比较亲近的一门悄悄地去实践,不要给别人说,你看一看是什么效果?你可以拿一门也实践,也可以给别人交流,看看是什么效果?你要是悄悄地实践一个法则,你会生起一种内在的喜悦,你才知道为什么诸佛菩萨都有一个他自己内受用的誓愿。比如我跟大家一起礼拜(安居功课拜往生礼赞),这肯定是我会跟大家说的,我体会在这样一个环境中会得到一个什么样的身心体验呢?认认真真地去做会有一个什么样的深入呢?真正感觉到这个礼拜,身业礼拜阿弥陀应正遍知,愿生即生的这个抉择,即我愿意礼拜就礼拜,这个愿意礼拜的潜台词是什么呢?我愿意往生就能往生。那我这个礼拜不过是表达我愿意往生的一个作为罢了,我这个礼拜就是愿往生即往生!我就这样作为抉择了。对于第一念门的实践,我认为自己缺乏这个东西,那我就去实践它,当然我也有其他的修持,我认为不可跟人讲,讲了就没有意义了,那我就自己去做我的念佛的方式,也可能是这五门中的某一门,但我一定会认真地去实践,因为什么呢?我对自己的法身慧命要在意的。我不光跟大家一起熏修、作为、生活,我自身心灵深处的渴望,我一定要尊重它,我一定要给它一个鼓励、一个自己行持的特定内涵,我不敢遗忘这个,我知道自己的生命是同样在无始以来地沉沦、纠结、交织,不知道哪一刻这个粗重身就会撒手,若是没有清晰的、没有内受用,也没有外在的修持,没有真正誓愿的守护,撒手也就撒手了,业风该吹就吹了,该堕落就堕落了,该往生就往生了,那不得自在!我们学五念门说随意自在成就,你有没有随意自在成就?没有,那你在五念门中没有在某一门认真实践过。所以我鼓励大家,有一门可以在大家面前表达,也可以实践,再有一门,在自己内心中认认真真地去实践,不要间断它,那是你自己对自己的法身慧命的一个认知与照护、运用。我们要是对自己的法身慧命感觉到无所谓,那你知道这个心念一动下来本身就是堕落!一切诸佛如来皆依精进而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一切烦恼众生沉沦于六道皆因放逸而成就,这是没有一个例外的!我们这个安居,日子真是就这么样过去了,我感到依法安心、依法护法、依法修行、依法成就,最为方便!依法一定安心,因为法就是安心之法,诸佛所有的施教就是安心的,我们从身业口业意业智业方便智业之礼拜赞叹作愿观察回向,没有一个不是给我们安心的!那么安心修证,修证安心,这是一个正行。我们学这个东西的确不是为了学什么技巧,但这个安心的方法应该学。跟别人越不会说越好,但是你心里越有方法越好。跟别人越说心越散,很多次序会散掉,尤其是世俗语、是非语,会散坏我们的道业的,有的人一说是非语就抖擞了,那都会散坏我们的心智。那我们要是依法修法呢?人就去安心地修证,这样的正行必然使我们在这个现实生活中得以成就。这五念门对我们来说,我感到每一个人都是可以用的,若深若浅,只要愿意用,一定都可以用!只要真正对自己有责任感,主要是对自己的责任感,先不说对社会、对他人,对自身的责任感一旦生起,安心的修证是不成问题的。对这个问题,我感觉如果依法修法这个简单的次序建立了,那我们在社会上也没问题,在寺庙上也没问题;结束了,不讲了,刚好沉淀沉淀,也没问题,再延续几十天,也没问题。这个正行啊,对我们真是很重要很重要。五念门中,每一门提出来的都是正修行。常规的都是说信愿持名念佛,实际善导大师把信愿当成安心,我感到安心说的更确切一些。信愿,尤其这个信字,人心就会飞扬,愿,就会杂累,但安心,对人的需要就比较直指。慈法法师讲于放光寺戒堂岁次辛卯六月二十八2011年7月28日

更新于:5个月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