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日
  • 中国
  • QQ
生食主义

《金刚经》讲解第四十二讲

  • 2024-06-05 14:34
简介主讲:释慧祥日期:2006年08月13日讲别:第四十二讲请大家合掌。三称: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并称念: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并发愿:佛弟..

主讲:释慧祥

日期:2006年08月13日

讲别:第四十二讲

请大家合掌。

三称: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并称念: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并发愿:佛弟子(您们的名字)愿以今天听经功德,回向给法界一切众生,愿令一切众生:未种善根者,得种善根;已种善根者,善根增长;善根增长者,发菩提心;已发菩提心者,于菩提心不退转;菩提心不退转者,速成佛道;成佛道者,广度一切众生无有障碍。

并愿以此誓愿之福回向给佛弟子(自己的名字),愿弟子业障消除,福慧增长,身体健康,家庭和乐,事业顺利,生生世世不堕三途八难,生生世世见佛闻法,随佛修行,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成熟众生,庄严净土,早登正觉,广度众生。

三称:皈依十方三世一切佛!

三称:皈依十方三世一切法!

三称:皈依十方三世一切僧!

好!请放掌。

【经文】须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如是等七宝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罗蜜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于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释经】须菩提!如果有人将整个银河系中所有的须弥山王,像这么多的七宝积聚在一起,拿这些七宝用来布施。如果有另一个人用这《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乃至以经文中的四句偈等等的教法,接受它、修持它、朗读它、记诵它,并为他人解说经义。比较这两种修行的福德,前者七宝布施的一百分功德,都不及后者的一分功德。前者百千万亿分的功德,乃至算数譬喻的功德,都不能达到后者的功德。

【说明】

一、有关三千大千世界,为什么就是银河系,我于之前已经说明过了。

二、什么叫须弥山王?有关这方面的资料,到目前有很多说法,有说是指世界最高峰,有说是指地球中,去掉海水后的部份,所以很难下定论。而对我们来说,这些暂时都不重要,只要我们继续进步我们的修证,则有一天自然会知道。目前可以先理解为像一座最大的山就好了。

三、什么叫七宝?

这有很多种:

(一)七种宝物,并没有特定指向什么宝物。

(二)如依《阿弥陀经》,则七宝是指金、银、琉璃、玻璃、车磲、赤珠、马瑙。

(三)如《长阿含经》提到的七宝有金、银、水精、琉璃、马瑙、赤珠、车磲。

(四)如《大楼炭经》中提到的七宝是:金、银、水精、琉璃、赤真珠、车磲、马瑙。

(五)如《增一阿含经》则提到金、银、水精、琉璃、[王*车][王*渠]、玛瑙、琥珀。为七宝。

诸如此类,可见,七宝并不是完全特指某七种宝,但也相差不太远,就是当时他们都能取得到的七种宝物。

四、我们为什么要用七宝布施呢?

众佛友!我们要知道,世间财宝五家分,水火官盗不肖子,布施修福存法界,五家财物转坚固。世间的财物,都是我们跟五家共有的。哪五家呢?就是水灾、火灾、不好的政府、盗贼、不肖子孙。简单来讲,就是天灾人祸,会造成我们财物的损失。可见这五家共有的财物是不坚固的,随时都有可能化为乌有。所以我们要学方法,将不坚固的五家分财化为五家分不走的坚固财。如《佛所行赞》云:不坚固财施,获报坚固果。(CBETA,T04,no.192,p.36,b1)。

因此,有智慧的人,对他的财产的处理,共有四类处理方式:

(一)日常开销:为养护色身令不增苦痛,以利修行,为真正的法身慧命而努力,而不是为了这不知恩义的色身。

(二)储蓄以备不时之需:世事无常,总有急需,所以当未雨绸缪。

(三)投资理财:做合法的投资,钱滚钱,利滚利,令自己衣食无虑,并有多余的钱来布施修福。

(四)布施修福:将五家分不坚固的财物,用来布施给贫困需要帮助的人,令他们生命得以延续,得以听闻佛法,得以令今生及来生更好,也令自己今生来生更好。

五、为什么七宝布施的福德,比不上受持读诵为他人说《金刚经》乃至四句偈呢?

(一)生死长远,不可称计,作福无厌。七宝布施的福德,不论有多少,都是以有形的福报来展现的。所以,在长远的生死轮回过程中,总有用完的时候。如果有人不知道要继续修福,以为自己的福报够了,那么,总有一辈子会开始贫穷的,所以我们修福不应满足。当知,连佛陀都是作福无厌的。

如《十住经》中金刚藏菩萨说:虽以智观空,而修福无厌,然后能得入,第七远行地。

又如《佛说须真天子经》载:菩萨有四事行,得波罗蜜度于彼岸。何等为四?一者,所作福无央数。二者,所作慧无有限。三者,以一波罗蜜,满诸度无极。四者,发意作功德,不求余,但愿一切智。(CBETA,T15,no.588,p.100,b13~16)。

《增壹阿含经》云:如来于六法,无有厌足。云何为六?一者,施,二者,教诫,三者,忍,四者,法说、义说,五者,将护众生,六者,求无上正真之道,是谓,阿那律,如来于此六法,无有厌足。(CBETA,T02,no.125,p.719,b3~7)。

众佛友!贴一个经文里的故事给大家参考!

《增壹阿含经》载:尔时,阿那律缝故衣裳。是时,眼遂败坏,而得天眼,无有瑕秽。是时,阿那律,以凡常之法而缝衣裳,不能得使缕通针孔中。是时,阿那律便作是念:诸世间得道罗汉,当与我贯针。是时,世尊以天耳清净,闻此音声:诸世间得道阿罗汉者,当与我贯针。尔时,世尊至阿那律所,而告之曰:汝持针来,吾与贯之。阿那律白佛言:向所称说者,谓诸世间欲求其福者,与我贯针。世尊告曰:世间求福之人无复过我。如来于六法无有厌足,云何为六?一者,施,二者,教诫,三者,忍,四者,法说、义说,五者,将护众生,六者,求无上正真之道。是谓,阿那律,如来于此六法无有厌足。阿那律曰:如来身者,真法之身,复欲更求何法?如来已度生死之海,又脱爱著,然今日故求为福之首。世尊告曰:如是,阿那律,如汝所说,如来亦知此六法为无厌足。若当众生知罪恶之原身、口、意所行者,终不堕三恶趣。以其众生不知罪恶之原,故坠堕三恶趣中。尔时,世尊便说此偈:世间所有力,游在天人中,福力最为胜,由福成佛道。是故,阿那律,当求方便,得此六法。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众佛友!连佛陀都是施,无有厌足,那我们布施修福,又如何可以满足呢?众佛友!这布施修福,共分三类:一、财施,二、法施,三、无畏施。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诸佛世尊所证无上正等菩提,从法生故,法供养者名真供养,诸供养中最为第一,资财供养所不能比。(CBETA, T07, no.220e, p.957, b1~3)。

众佛友!正因为如此,所以七宝布施的福德,比不上以此金刚经的法供养。

又,众佛友!所有的法供养中,供养般若波罗蜜法,又是最为第一。《放光般若经》云:如般若波罗蜜教者,于诸功德中为最第一。(CBETA, T08, no.221, p.90, b22~23)。

众佛友!一切善法都是从般若波罗蜜多出,所以《金刚经》中,佛陀也说过: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为什么呢?很简单,因为般若,就是解决问题,令问题不再产生。般若波罗蜜多,就是以解决问题令问题不再产生的方式,安全有效地度过一切困难,成就所愿。

众佛友!如果有人在做事或说话时,时时都保持着以解决问题令问题不再产生的方式,安全有效地度过一切困难,成就所愿。则此人,必能成就一切所愿。因此,才说: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这种效果,只有修持般若波罗蜜多法门才能成就,而非用三千大千世界中,如须弥山王那么多七宝布施所能达到的。所以,可知这两种修福的方式,是天差地别的。

六、在佛经中,这百分不及一,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这几分几分是如何算出来的呢?

众佛友!佛陀时代的比较方式,不是我们现在的几分之几的说明方式。佛陀时代的比较方式,是依开列比较条件后,一个一个比较的。我现在举例说明:

(一)比较持久性:七宝布施的福德是用得完的,而修持般若波罗蜜多法门的福德是永远的。这时得一分。

(二)比较过患性:展现七宝布施所得的福德时,还是会有五家分的过患,而修持般若波罗蜜多法门的福报,是没有这些过患的。这时又得一分。

如此,开列各种层面的条件下来一一比较。这时,我们就能观察到,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如是等七宝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罗蜜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于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这样的结果。

众佛友!虽然七宝布施的福德,比不上修持般若波罗蜜多的福德,但是,佛陀的意思,可不是要您们不要布施。请大家别会错意。佛陀的意思是要大家在布施时,要在运用般若波罗蜜多法门之下来布施。因此,整部《金刚经》几乎都是在谈布施。

可见,佛陀是在教我们运用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的法门来行布施。也就是要我们在布施时,不要被色、声、香、味、触、法卡住(障碍住)菩提心的发展来行布施。也就是要我们在布施时,不要被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卡住(障碍住)菩提心的发展来行布施。当我们能如此布施,则其福德是等虚空,遍法界的,是不可思量的。

好了!今天解说到此,祝大家健康、平安、吉祥、进步、直趣无上菩提。

(注:已经慧祥法师初次校正。)

更新于:7个月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