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日
  • 中国
  • QQ
生食主义

“啰啰哩”考

  • 2024-06-16 11:36
简介啰啰哩语习见于唐宋以来的白话文献,禅宗语录尤多应用。其语形变更不定,仅在宋代文献里就可见到多种写法,如:啰唻哩、啰啰哩、逻罗哩、啰哩啰、哩啰哩、哩哩啰、里棱罗、..

啰啰哩语习见于唐宋以来的白话文献,禅宗语录尤多应用。其语形变更不定,仅在宋代文献里就可见到多种写法,如:啰唻哩、啰啰哩、逻罗哩、啰哩啰、哩啰哩、哩哩啰、里棱罗、啰啰哩哩、啰哩哩啰、哩啰啰哩、哩啰等(见下文引例)。它们的用法基本一致;所用文字,声母多系来母,以啰、哩二字为主。是以可以视作同一词语在不合年代、不合方言和不合应用情况里的变形。本文在一般指称时以稍为多见的啰啰哩作为代表。

禅录中的啰啰哩语很早就引起学者的留意并加以研究。日本无著道忠(1653~1744)和我国近期出版的《宋元说话词典》、《汉语大词典》、《禅宗词典》等均对此语作过详略不一的考探训释(各家主要概念附录于文末),然尚未能挑明、阐说此语在禅录里的重要用法,特作本考以揭示之。

禅录里啰啰哩语最常见、也最值得重视的是隐代用法。请看下面的例子:

  1.知府钱公奏请再住褒禅。上堂:大众,君命重宣降薜萝,不容静处萨婆诃。襕衫席帽寒酸甚,又向人前唱哩啰。【《古尊宿语录》卷二九《龙门佛眼和尚语录》,中华书局,1994年,550页。】

2.若是你洒洒落落,不妨我哆哆和和。神歌社舞自成曲,拍手其间唱哩啰【《禅宗颂古联珠通集》卷十,百丈野狐,天童觉颂,《中国佛教丛书禅宗编》第10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

3.不是如来禅,亦非第一义,更说甚衲僧巴鼻!争如撒手绝壁,去却药忌,且唱个啰啰哩哩。参【《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八,《大正藏》卷四七,748b。】!

例1谓龙门清远禅师退院后受敕再度出山,担负褒禅寺住持,又一次为大众宣讲禅法,唱哩啰隐指唱禅道歌,唱难以明说的妙法歌。例2、3既已洒洒落落,哆哆和和、撒手绝壁,去却药忌,进入了彻悟境界,他们所唱的不也是妙法歌、悟道歌吗?可以看出,此三例中的哩啰、啰啰哩哩是用来隐代禅道歌、悟道歌的。我们不妨将上引三例与下面两例作个比较: 

  4.周密为唱玄中曲,空里蟾光撮得么【《景德传灯录》卷二九同安禅师《正位前》诗,《大正藏》卷五一,455c。】

5.闲卧孤峰无伴侣,独唱无生一曲歌【同上卷三十,道吾禅师《乐道歌》,《大正藏》卷五一,461c。】

不难看出,无论是唱哩啰、唱个啰啰哩哩,照样唱玄中曲、唱无生一曲歌,他们唱的其实都是禅道歌、悟道歌,这些歌曲的性质是基本一致的;只不过在词语的应用上,在表述方法上有所差别,后者是正面叙说,前者是隐代用法而已。

下面一例对我们熟悉啰啰哩语的隐代感化亦有赞助:

  6.茶陵郁山主一日乘驴度桥,一踏桥板而堕,溘然大悟,遂有颂云:我有神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因兹更不游方。师乃白云端和尚得度师,云有赞曰:平步青云曾进步,溪桥一踏没山河。从兹不出茶川上,吟啸无非啰哩啰。【《五灯会元》卷六《茶陵郁山主》,中华书局,1984年,355页。】

例中我有神珠一颗此后传播禅林,成为脍炙人口的悟道歌。郁山主往日学生白云守端的赞诗描写了其师入悟的全过程,末句啰哩啰正隐指这首悟道歌。按守端系北宋杨岐派著名禅师,他和上文所举圆悟克勤、龙门清远、天童正觉等禅门师匠一样,其法偈用语应具有代表性、威望性,具有影响力,因而也具有规范性。这些禅宗高僧都应用啰哩啰语,且其隐代用法及隐含意义基本一致,清楚地注解了此种隐代用法已不是有时为之的修辞手段,也不是某禅僧小我的用语行为,而是经由几代僧师反复应用,逐渐流传于丛林,被浩瀚禅僧懂得、接收并沿用的说话事实。这种说话事实是具有约定俗成性质的。

不仅禅家宗师应用啰哩啰语,僧徒参悟时也应用此语:

  7.令滔首座久参泐潭,潭因问:子未削发时作个甚么?师曰:牧牛。潭曰:作么生牧?师曰:早朝骑出去,晚后复骑归。潭曰:子大好不会!师于言下大悟,遂成颂曰:放却牛绳便削发,剃除须发着法衣。有人问我西来意,拄杖横挑啰哩啰。【《五灯会元》卷十五《令滔首座》,1011页。】

例文中的七言四句颂诗论述了从削发到领旨的过程,末尾啰哩啰恰是发悟者的颂唱,抒泻跃入悟境后的全新感触感染。从语法角度看,例7啰哩啰隐代颂唱悟道歌的行为,带有动词意味,在句中充当谓语成分;而前举数例啰啰哩隐代禅道歌、悟道歌,则带有名词意味,在句中充当宾语成分。与例7类似的例子又如:

  8.上堂:只知今日明朝,不觉今朝明日。事事一似安排,箭箭自然中的。甜者甜于黄连,苦者苦过白蜜,吃得者般滋味,乃以手作舞曰:不妨逻逻哩哩!下座【《古尊宿语录》卷二九《龙门佛眼和尚语录》,547页。】

9.相骂饶汝接嘴,相唾饶汝泼水。蓦然摸着蛇头,拍手啰啰哩哩【《禅宗颂古联珠通集》卷四十,尽力道不得底句,肯堂充颂。】!

禅录中的啰啰哩除了充当句中谓语、宾语成特别,还可自力成句,如:

  10.无孔笛,再三吹。哩哩[忄+罗],[忄+罗][忄+罗]哩【《古尊宿语录》卷二九《龙门佛眼和尚语录》,546页。】!

上述现象注解,因为经常反复地应用,切口啰啰哩受到其他词语的同化影响,已逐渐适应禅僧说话的语法系统,具备了多种语法功能。

宋代文人说禅逃禅渐成风气,啰啰哩语的上述用法虽带禅宗行业色彩,然则也出现在禅录以外的一般作品里,例如:

  

11.掌握千差都照破,石霜这汉难关锁,水出高源酬佛陀。哩棱逻,须弥作舞虚空和【李彭:《渔歌十首慈明》,见《全宋词》书后《订补续记补充新词》,中华书局重印本,1980年。】

12.堪笑多愁早老,管他闲是闲非。对花酌酒两忘机,唱个哩啰啰哩【赵长卿:《西江月雪江见红梅对酒》。前啰字原误,据《全宋词》后《订补续记》改正。】

13.一盏阳和,分明至珍无价。解教人、啰哩哩啰。把胸中,些磊块,一时熔化。悟早年,恁区区,总成虚假【史浩:《粉蝶儿劝酒》,见《全宋词》。】

  

例11哩棱逻隐代慈明禅师道法之歌,故下句谓须弥随此歌而舞、虚空应此歌而和。例12、13哩啰啰哩、啰哩啰哩分别与高低文两忘机、悟早年相呼应,均有隐代悟歌之意。当然,从宗教角度看,多半文人士夫的所谓省悟与禅僧的悟道并不尽同,但借助此语含蓄地传达对社会人生有所融会的体验,其隐代用法是一致的。《全宋词》中北宋著名的道士张继先(三十代天师)在他的词作《度清宵结语》里也用啰啰哩隐代悟歌:

  14.人世旦暮自四时,玄中消息不推移。觌面相呈知不知?知时自唱啰啰哩。

这并不奇怪,佛、道之间词语的借用通用是常见现象,该词中的玄、觌面相呈也是禅录里的常用词语。

在考察啰啰哩语用法的过程中,我们发明,此语除了用来隐代禅道歌、悟道歌,有时还用来隐代还乡歌、归家歌。在禅家看来,这两种隐代意义的关系异常密切。禅宗倡导见性成佛,此性即自性,即素心,禅录里常喻之为自家田园,自家城廓,因而将悟道喻为还乡,归家。因为此种宗教观的原因,有些啰啰哩语用例在隐代还乡歌、归家歌的同时,往往兼寓得旨归根、达本还源的比喻义。杨岐派祖师方会和尚的一首偈诗可能是此种用法较早的例子:

  15.上堂:薄福住杨岐,年来力量衰。寒风凋败叶,犹喜故人归。啰唻哩!拈上死柴头,且向无炊火。【《嘉泰普灯录》卷三《杨岐方会禅师》,涵芬楼影印日本《续藏经》第1辑第2编乙第10套。】

在秋冬季候,见故人归来,禅师唱起啰唻哩,禅院里洋溢着归乡的亲切与欢乐。下文紧接着拈上死柴头,且向无炊火却是祛除情识分其余悟道境界,则此啰唻哩又隐含着对于流浪之心回归本源的印可、祝贺或呼唤。这种双重隐代在说话修辞上可称为双关辞格,在禅门施设上则表现了杨岐派的家风特点:在启悟学人识见素心的召唤声里,融进人世浓浓的归乡情。事实上,宋代禅录里啰啰哩语的应用频率,确以杨岐派禅僧为高(本文所举守端、清远、克勤、觉阿等均属杨岐一脉),恰是此种家风特点的表现。下面龙门清远禅师(杨岐派四世)的一首上堂说法诗将啰啰哩语的这种双重隐代意义表现得十分精细:

  16.上堂:迎日出门去,已觉披烟雾。冒月望山归,重露湿禅衣。心静静,步迟迟。无孔笛,再三吹,哩哩[忄+罗],[忄+罗][忄+罗]哩!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犹唱翠眉低。君更听,莫困惑,是何曲?归堂去!【《古尊宿语录》卷二九《龙门佛眼和尚语录》,546页。】

例16中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犹唱翠眉低系借用唐代诗人郑谷《鹧鸪》诗里的名句,描写鹧鸪啼声牵动游子思故乡、佳人盼郎归的情结。清远在这里借用《鹧鸪》诗句,反应出当时人(包括禅师本人)将哩哩[忄+罗],[忄+罗]哩与归乡歌是联系在一路的。但清远的说法诗显然不是一般的归乡歌,而是一首用无孔笛伴奏的奇特的禅道歌。上文冒月望山归一句已将法旨点明:见月而归。禅家常用见月来喻指悟道,是以这里的归实指禅人的回归素心,此曲实系启发学人的悟道之曲。我们再来看看白云守端禅师(杨岐派二世)的一首颂古诗:

  17.涅槃老子顺风吹,啰哩哩啰争得知?隔岭若干好多人错会,一时唤作鹧鸪词【《禅宗颂古联珠通集》卷十二,不说似人底法。】

鹧鸪词是乐府诗歌,主题约略为乡愁、思归【《乐府诗集》(中华书局,1979年)卷八十《近代曲辞二》载《鹧鸪词》三首可参。】。此例谓许多人将啰哩哩啰误作鹧鸪词,从侧面证实当时确有用此语指代归乡歌的用法。禅师借用来隐代识本还源的禅道歌、悟道歌,对于缺少悟性的中下根器来说,要他们心领神会(而不是错会),可能是有艰苦的。难怪上引例16清远诗例末尾,禅师要反复启发学人:是何曲?君更听,莫困惑!可能是受到杨岐家风的陶冶,十二世纪的一位日本来华求法僧觉阿(杨岐派六世)也能准确地应用汉语中这种啰啰哩来抒发自己的悟道感触感染:

  18.觉阿上人,日本国滕氏子也袖香拜灵隐佛海禅师明年秋,辞游金陵,抵长芦江岸,闻鼓声忽大悟,始知佛海垂手旨趣。旋灵隐,述五偈叙所见,辞海东归。偈曰:(其五)竖拳下喝少虚伪,说是说非入泥水。截断千差休指注,一声归笛啰啰哩!海称善【《五灯会元》卷二十《觉阿上人》,1367页。】

将例文高低比照,不难看出,这位日本僧人发悟诗里的归笛既指其行程上的归国,更重要的是指参禅的得旨归根。而由此归笛吹奏或伴奏的归乡曲子啰啰哩自然便具有双重隐代意义。杨岐派的清远是应用啰啰哩语次数较多的一位高僧,他晚年一首诗中的用例,似乎着重隐指世俗意义的还乡:

  19.到蒋山,上堂:玄沙白纸费封题,一听雷音万仞低。慰释私怀已无量,那堪更唱逻罗哩!【《古尊宿语录》卷二九《龙门佛眼和尚语录》,553页。】

宣和初年(1119),清远因病上书朝廷,辞去(安徽)褒山禅寺住持之职,请求归乡(四川),暂时退居江苏金陵蒋山,上引诗偈即作于此时。其时朝廷恩渥,名山延请,学人奔凑,令白叟无限欣慰,慰释私怀已无量;垂暮思归,然而病笃体衰(退居蒋山之翌年即辞世),乡关遥远,那勘更唱逻罗哩!既然预知无法还乡,何必再唱还乡曲调呢!当然,诗句可能也含有疾病缠身,无力再宣说道法之意。下面三则禅录外的用例也可赞助我们懂得啰啰哩语和归乡歌之间的联系:

  20.挂冠归去旧烟萝水晶宫里家山好,物外胜游多。晴溪短棹,不时醉唱里棱罗,天公奈我何【刘述:《家山好》,见《全宋词》。】!

21.素发如今添垂老,归来方是闲当座,旋擘黄柑刍白堕。哩[口+仑]啰!从他扰扰如旋磨【郭应祥:《渔家傲丁卯生日自作》,见《全宋词》。】

22.(巫山神女)赋《惜奴娇》大曲一篇,凡九阕《归》第九:吾归矣,仙宫久离,洞户无人管之,专俟吾归言讫无忘之,哩啰哩!此去无由再至,事冗难言,尔辈须能自会。【《夷坚志》乙志卷十三《九华天仙》,中华书局,1981年。】

例20叙写退离宦海回到家乡后舒适轻松的生活,作者醉里所唱的里棱罗自应是一首愉快的还乡赞歌。例21哩[口+仑],例22哩啰哩置于归乡主题的歌诗中,具有咏叹归乡心绪的感化。

综上所述,禅籍内外的用例,直接间接地注解宋代啰啰哩语和以还乡为主题的歌诗关系密切:或充当咏叹语,或隐代还乡曲;在禅录里,世俗意义的还乡常和返本归源的悟道思惟互为表里地联络起来,使此语具有双重隐代含义;在禅僧频繁应用此语的实践中,有时淡化了世俗的还乡意义,啰啰哩便成了带有行业色彩的切口,用来隐代禅道歌、悟道歌了。这是我们对此语隐代意义形成过程的熟悉。

无著道忠对啰啰哩的考释中说:《虚堂和尚语录兴圣录》:上堂,举,杨岐示众:薄福住杨岐,年来力量衰。寒风凋败叶,犹喜故人归。啰啰哩,拈起死柴头,且向无炊火。《古尊宿语录》卷十九《杨岐录》作啰唻哩。《正字通》丑上唝,注曰:羅來唝,呼孔切,洪上声。罗唝,歌也。《通雅》曰:罗唝犹来罗。《云溪友议》曰:元公赠刘采春曰:选词能唱望夫歌。即罗唝曲也。金陵有罗唝楼,陈后主建。宋今后俗曲有《来罗词》。又言:采春女周德华,罗唝之歌不及其母。晋庾楷镇历阳,人歌曰:重罗黎,重罗黎。即来罗之声也。(见《葛藤语笺》【手稿影印本,日本禅文化研究所发行,1992年。】啰啰哩条。) 按无著道忠在另两部著作《〈虚堂录〉犁耕》【同上书。】卷一和《〈五家正宗赞〉助桀》【同上书。】卷九内也有对唝唝哩的笺注,未出上引内容,兹不转录。《宋元说话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年。】哩啰条释语:曲中和声,无义。亦作哩罗哩。《汉语大词典》于哩字下收哩唝哩条,释语为:歌曲衬字,无义。拙编《禅宗词典》唝唝条释语:歌诗吟咏顶用来调剂节奏或补足音节的感叹语,带白话色彩。【湖北国民出版社,1994年,517页。】经由本文的考证,相关问题均可水到渠成了。

更新于:6个月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