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地不常扫不净,心镜不常擦不明
- 2024-06-19 10:37
扫地扫地扫心地,心地不扫空扫地。人人都把心地扫,世上无处不净地。这扫心地的功夫来源于《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五《周利盘特迦鼻根光滑油滑章》。经上所说扫地、扫厕所有各种的功用,依一般人的观念,那种不干净的地方,想避都来不及了,何况去扫它呢?况且照样件下贱的工作,怎会有功用呢?其实不然也!扫地的功用是什么?
它所含的深义又若何解释呢?
一是降伏我慢心,是因为人都有贡高我慢心,认为世界上我是了不起、高人一等的,不懂得尊重别人,这种心态其实就是做工作的最大障碍。若能快乐、安闲地做一般人认为下贱的工作,也就是降伏了贡高我慢的心。
二是干净可以使人的心定下来,是因为把家里或工作情况清除得窗明几净,不仅自己的心能认为清净,也会让经由者或应用者的心清净;心一清净,自然心就定下来了。
三是扫掉心里的垃圾,是因为我们的心里有很多垃圾,如贪心、嗔心、慢心、怀疑心里面的垃圾多了、烦恼多了,人也就成天糊里糊涂的。扫地、扫地、扫心地,心地的垃圾扫干净了,心地就清净了。若达到《僻静经》所说的寂无所寂,才算清净到了家。
我们知道,地面不常扫,就不会有一个清洁的庭院;一小我的心不常清扫,人生中烦恼的尘埃就会在心中积厚难除。
怎么扫呢?
用忸捏、懊悔、返照、觉察、觉照,念念分明、念念作主、念念觉察、念念觉照,这样,就能把心中的灰尘扫掉了。
这是佛陀与学生周利盘特迦的对话。据说周利盘特迦忆持如来,一句伽陀,于一百日,得前遗后,得后遗前(忆是记忆;一句伽陀就是一句偈;伽陀是音译,意思就是偈,平日是四句话),意思是说,佛教周利盘特迦一句伽陀,他在一百天之内,都没有办法把这偈语读熟,前面一句学会了,后面便忘记;后面一句学会了,前面又忘记了,始终没有办法记下来。
因为周利盘特迦无法忆持佛陀所教的伽陀,在这种情况下,慈悲的佛陀把周利盘特迦带到一个很清净、安静的房间,指着房内的扫帚,告诉周利盘特迦:既然没有办法记忆四句偈,就只念扫帚好了,这样应该不会忘记了。扫帚是用来扫灰尘的,我们心傍边有很多无明、烦恼,使宝镜蒙尘,也应该把它扫去。
佛陀的这段话深含义理的:宝镜蒙尘是理,扫地是事,理和事是相通的,既然理上不能懂得,佛陀就教导他先从事上用功,从外而内,借着扫地来显理。所以,假如是下下根机的人,只有从事上做、从事上修。例如,借着赓续扫地来契悟,即所谓扫地扫地扫心地,心地不扫空扫地。我们心中有贪、嗔、痴等粪秽,便有各种尘劳境界,所以必须藉事显理。
当专心在能扫这个心和外面所扫的境时,事上就到达最高的境界,溘然,理就能显现出来;所以法是圆融的,可以从事上修,也可以从理上契悟,到最后事理一如。
释迦世尊教周利盘特迦念扫帚,等于从事上入,时间一久,慢慢就能由事到理,从事显理。接着,佛又告诉周利盘特迦扫帚的意义就是除去尘垢,进一步教他除垢。垢就是我们心中的尘垢,除去外面的尘垢之外,还要除去心中的尘垢,心中的尘垢除尽,聪明也就开了。
佛陀依他的根器,而教导他:教我安居,调进出息,我时观息,微细穷尽,生住异灭,诸行刹那,其心豁然,得大无碍,甚至漏尽,成阿罗汉。佛先教他念扫帚、除垢,再进一步体会除去了外面的尘垢之外,还要除去心中的尘垢,而周利盘特迦也确实找到了这一条修行的途径。所以周利盘特迦就说:佛问光滑油滑,如我所证,返息循空,斯为第一。
扫帚扫尘,尘虽去而帚迹犹存,若何处治乎?你不妨朝日扫心地,扫着越不净,欲要心地净,撇下扫帚柄。如人担物,两头俱在则停稳,脱却一头则偏也,若两头俱脱去,和担子也无,却要本来处。这与禅宗所谓能所双亡同出一辙,此法适于上上慧根人。
很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