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日
  • 中国
  • QQ
生食主义

惟觉长老:禅与人生

  • 2024-06-23 10:38
简介(一)佛法傍边,最重要的就是禅。古德曾说,修行学佛要从三方面去努力:学佛的口、学佛的身、学佛的心。佛的心,就是禅。研究经教或修任何宗派,假如不知道禅的事理,就没..

(一)

  佛法傍边,最重要的就是禅。古德曾说,修行学佛要从三方面去努力:学佛的口、学佛的身、学佛的心。佛的心,就是禅。研究经教或修任何宗派,假如不知道禅的事理,就没有学到佛的心要。因为禅就是我们自己的素心本性,迷失素心本性,学佛就落空了偏向。

  古德云:禅者,佛之心;教者,佛之口;律者,佛之身。所有一切宗派都异常重视禅,例如,净土宗念佛,要念到一心不乱,称作念佛三昧。念佛三昧就是禅。如古德云:若人专念弥陀佛,号曰无上深妙禅。修行学佛的目的就是要了死活,要超凡入圣、转识成智,要生净土。净土,就是指我们这一念心,心清净就是净土,这念心不清净就是秽土。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观察,任何宗派都离不开禅,禅是贯通一切的。

  经中提到,行者必修三事:第一,修一切善、断一切恶,广积福德资粮;第二,博古通今,增长聪明;第三,修习禅定。可见禅定对修行的重要性。是以《楞严经》二十五光滑油滑中,每一个窍门都在阐述禅定的事理。经云:若人静坐一转瞬,胜造恒沙七浮屠;浮屠毕竟化为尘,一念净心成正觉。由此可知,禅是修行学佛的必修课程。

  禅也是现代人生活中的必修课程。尤其现在的社会,已经从农业社会到达工商社会和信息科技的时代,生活步调十分紧凑,不像以前农业社会时,人的心比较纯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何力于我哉!心很宁静、很安闲。宁静的心、安详的心、安闲的心,就与禅响应。而现在工商业社会,人们在行住坐卧之中间都异常重要,缺少了宁静、安详的心,是以就产生了很多纷乱、失序的现象。

  因为现代社会的价值观着重于物质文明,使得一般人汲汲营营于追求物质生活,疏忽精神生活的重要性。当一向对外追求,就很轻易迷失自己的素心。所以,愿望这念心能够真正落实、安定下来,就必须要懂得禅的事理,才能够在生活的行住坐卧傍边有条不紊,人生才会愉快、有意义!

  禅是安定的心,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想要更进一步地懂得禅的意义与重要性,就必须经由过程禅修的熏习、契悟,我们的人生才会落实,修行才能提升。

  禅有两种意义:第一是真实,第二是无量。真实,就是弗成说、弗成说,超越了文字、说话。这念心是本具的,是弗成思弗成议的;可思可议,就落入生灭、落入相对,就不是绝对的心。如禅宗祖师所言:起心即错,动念即乖。只要说出来,就不是第一义了。

  借使契悟了禅,就知道这最真实的事理,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弗成言说。虽然知道水的味道,然则无论怎么形容,别人照样无法体会;只有他自己喝了这一杯水,才能知道水的味道。往昔灵山会上,释迦牟尼佛拈花,迦叶尊者微笑,传法的过程中无言无说,却已经显现了这念心的奥妙感化。从这个角度来看,禅就是契悟自己这念心性,当下这一念心就是实相。不过,最真实的意义虽然弗成以言说,然则也不妨碍运用言说。说出来是一种方便,藉此表达禅的各种功德与意义,方便学人藉由这种方便来契悟。

  悟到了禅的事理,就能超凡入圣。悟到当下这念心弗成思、弗成议,就能发挥各种妙用。这念心能够做主,在日常生活上的所作所为,就能恰到好处,如禅宗祖师所说大修行人不昧因果。什么叫做不昧因果?就是契悟到我们这念心,行住坐卧、举手投足都适可而止,不时刻刻都合乎因果轨则;不只合乎因果的轨则,而且处处都是禅,随拈一法皆是佛法,搬柴运水无不是神通妙用。因为当下这一念心清楚明白、如如不动,就是实相――实相就是禅。所以古德讲:一日清闲安闲身,六神和合报安然;丹田有宝休寻道,对境无心莫问禅。面对外在的情况,能够不起心、不动念,就是禅,就是《金刚经》所说的无住心。

  悟了这念心,契悟实相理体,便能开表演无量无边的事理,因为一切法皆不离当下这念心。前面提到,禅有两种意义:一是真实义,一是无量义。什么是无量义?禅具足无量无边的奥妙义理,代表聪明、定力、慈悲,心傍边所有一切功德都是禅的妙用,无论是俗谛、真谛、中谛之理,都是这一念心的体、用,一切都统归于禅,此谓无量义。

  禅者佛之心,教者佛之口,律者佛之身,懂得禅的义理与妙用后,就要在日常生活傍边,不时刻刻向佛的身、口、意(心)进修,便能真正落实禅的修习。

  什么是佛之身?就是佛经所讲的三千威仪、八万细行。这些事理、规矩、章法,都是从心中产生出来的。

  什么是佛之口?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谈空说有,横说竖说,一切言教──包括禅、净、律、密,渐修窍门、顿悟窍门等,都是从这念心流露出来的。所以古德说,一切诸法,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一切有为法、无为法,有漏法、无漏法,俗谛、真谛、中道第一义谛诸法,都是从实相傍边产生出来的。

  所谓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一切诸法最后仍然回归这念心;离开了这念心,没有一法可得。借使不明白这个事理,不管修习哪一个窍门,都是走了远路,只是种一点善根而已,要等待久远之后才能获得解脱。为什么呢?因为一切事理都是从我们这念心傍边流露出来的;离开这念心来修行,如同舍本逐末。所以永嘉玄觉大师说:但得本,莫愁末。本指的就是禅心。契悟这念禅心,懂得了根本,做什么都易如反掌,这才是真正的大富大贵,才能获得解脱。

  《地藏经》云:南阎浮提众生,举止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佛的心,起心动念都是聪明、都是三昧,甚至于神通妙用。为什么众生与如来同样具有这念心,起心动念的果报却不一样?这是因为如来契悟了素心,也就是禅心。禅心,就是师父说法、诸位听法的这念心,这念心不时刻刻都在定慧傍边,清楚明白,随处做主。众生的心,念念都在生灭傍边,患得患失,贪着财、色、名、食、睡、权势、地位等。所以,众生起心动念都是罪恶、都是业障。明白这个事理,就知道禅对我们的人生,其实是太重要了!

(二)

  禅与人生,可以分成三个方面来讲述:第一,禅与我们的生活;第二,禅与我们的生计;第三,禅与我们的生命。

  禅,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很重要的影响。假如真正契悟了禅心,获得禅定,这念心就能经常获得安闲,看任何工作都能够清楚、明白。这就是一种回归心源的境界,已经契悟了禅,才有这种感化。

  一般人不懂得禅的事理,心始终在狼藉傍边,贪求无厌,始终都得不到知足。因为人的欲望无有穷尽,而物质生活却异常有限,以有限的物质来知足人类无穷尽的欲望,是弗成能的工作。每小我都在追求物质生活,彼此之间必定会发生冲突、竞争,产生仇恨、斗争;甚至国与国之间,为了争夺利益而发动战斗。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因为人的心中有贪、嗔、痴三毒,拼命往外追求物质,执着、烦恼与纷争便由此而生。

  人们之所以会拼命往外追求,乃源自于心里的空虚、抑郁,为了要填满空虚、解除自己的烦恼,就在物质生活上找刺激。没有获得之前,老是贪着追求;获得了今后,就认为没有什么,是以又去追求新的器械始终都在得失、取舍傍边,无法知足。

  物质生活是一种藉由刺激而暂时获得知足的假相,所以即使拥有了丰富的物质前提,也没有办法获得真正的快乐、幸福。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接收刺激时,刚开始会认为很知足,等到刺激达到饱和点,舒服、快乐的感到就不见了,甚至会产生副感化,带来祸患。例如抽烟、吸毒,刚开始认为很不错,等到上瘾、中毒,想戒除恶习却戒不掉的时刻,就会苦楚不堪,甚至连命都没有了。

  现在一般人贪得无厌地追求物质生活,也是一种慢性中毒,往往愈追求,心里就愈空虚、愈无法知足。想把这种慢性中毒戒除,必须要有方法,用聪明及经由过程禅修来改变自己的身心。身心僻静、安详、安闲,对物质生活能识破、看淡,就能够知足常乐。能够知足,心就能够定下来。心的安定,就是禅修的开始。

  一般人不明白这些事理,拼命追求物质生活的享受,认为追求到物质、名利的享受,人生就很丰富。其实愈追求,心就愈贫穷。古德言:身贫不是贫,心贫实是贫。身贫能养道,是为贫道人;心贫无聪明,堕入饿鬼身。所以一小我的贫与富,不是用财富来衡量的,心灵的空虚、烦恼才是真正的贫穷。

  许多有名气、有财富的人,仍然有很多烦恼。例如:孩子不争气,读书不用功,结交了损友,一天到晚只知道吃喝玩乐,变成了地痞,虽有万贯家财,将来可能落得一场空。或者,一个太太嫌不敷,别的再找二个、三个、四个姨太太,家庭成天吵闹不休,产生各种烦恼。一般人都认为有钱能使鬼推磨,然则富有的人不时害怕被绑票、勒索,还要请保镖来保护自己和家庭的安然,行住坐卧都心惊肉跳。由此看来,有钱并不一定就等于拥有快乐。

  佛法讲: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一般人往往在物质生活上追求,不知道要将这念心静下来、定下来。其实有了定力与聪明,即使物质生活比较穷困,生活依然很愉快。借使没有定力、聪明,不知道精神生活,只知道在物质生活上追求,纵使富可敌国,照样有各种烦恼。

  古德常说知足常乐,要能知足,生活才能安定、快乐。战国时代有位山人颜斶曾说: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虽然是粗茶淡饭,然则肚子饿的时刻,吃什么器械都津津有味,这就是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坐在轿车里虽然很神气,然则碰到单行道时,短短三、四十公尺却要多绕几个圈子才到得了,还不如走路轻松安闲;什么是无罪以当贵?一般人平日认为当官才是贵、事业上有了地位才是贵,其实这种富贵就像花开花谢,转眼即逝。

  什么才是真正的富贵?没有烦恼,不时刻刻保持镇静、宁静,心中就是一片光明。俗话也说:平常不做亏苦衷,半夜不怕鬼敲门。假如做了亏苦衷,外面上衣冠楚楚,心傍边却是愚痴、阴郁,是所谓的人面兽心。种了三涂恶道的因,将来就会受三涂恶道的果报,这样就不是真正的富贵了。

  能够知足常乐,才是真正的富贵。愿望达到这个境界,就要识破、放下;能够看得破、放得下,心就能获得安定。若能如斯,日常生活就很充裕,幸福快乐、安闲光明不求自得,这就是禅的生活。

更新于:6个月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