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日
  • 中国
  • QQ
生食主义

亲佛法师:二课合解 第十六讲

  • 2024-06-28 14:29
简介《二课合解》第十六讲4月5日上午 9:00,释亲佛法师在榕桦寺念佛堂继续向四方信众讲授《二课合解》。这堂课的内容是“蒙山施食”。在进行正文之前,释亲佛法师开示道:每次在讲..

《二课合解》第十六讲

4月5日上午 9:00,释亲佛法师在榕桦寺念佛堂继续向四方信众讲授《二课合解》。这堂课的内容是“蒙山施食”。

在进行正文之前,释亲佛法师开示道:

每次在讲经之前,我们都要三称“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一则表示启请释迦牟尼佛的加被、加持。二则表示感恩释迦牟尼佛给我们教诲开示三藏十二部一切经典。之后我们念诵开经偈。以前曾讲过,这是由武则天所作。武则天的女皇身份示现的是男女平等,法界一如。在佛的眼里,众生平等皆具如来智慧,但只因妄想颠倒执着而不证得。

佛被称为妙觉菩萨。什么是妙觉呢?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智德不可思议,就称为妙觉。它是佛果的无上正觉,证得此觉的人,被称为佛。

开经偈最末一句“愿解如来真实义”,如来的真实义就是让众生都觉悟圆满、离苦得乐、涅槃寂静。为什么我们色身生灭,是因为意念生灭。一会儿高兴愉快,一会儿烦恼悲哀,妄念不断,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我们如何摄住自己的心呢?正像“金刚经“中所讲——“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做到这个境界修行就成就了。我们都是见景生情,好了欣喜快乐得意不已,坏了悲痛欲绝痛不欲生,皆被境转。要知道心能转物即通如来。

接下来释亲佛法师又给大家讲解了住持三德、侍者八法和五种人问法不应说。

住持必须具备三德:事繁莫惧,无事莫寻,是非莫辩。

侍者八法:信心坚固,其心觅进,身无诸病,精进,具念心,心不骄慢,能成定慧,具足闻智。

律制有五种人问法,皆不应说:一、试问;二、无疑问;三、不为悔所犯故问;四、不受语故问;五、故意刁难而问。

之后,亲佛法师又讲道:不依国土,法事难立。国家的繁荣富强与佛教的存在、发展是息息相关。为回报国土恩,利益社会稳定,促进国家的发展,做为佛教徒应要遵循“爱国爱教、慈悲济世”的精神。在为人处事中,始终将众生利益、社会利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先人后己,先公后私。

下面谨取亲佛法师讲授正文如下:

以山彰名,如法施食,,故曰蒙山施食,施为六度之首,万行之先,其义有三。一资生施,亦名财施,以衣食财物田宅等,资其生命故,今即水饭纸钱等以资幽冥,除苦得乐,为资生施也。二法施,以说法持诵,运心作观,今即诵本文,作观想,为法施也。三无畏施,如为善,畏首畏尾,有力者助以无懼,令其成事,今为幽冥有长劫剧苦之畏,仗此功德令除业障,离诸怖畏,为无畏施也。食有资益之功,住持之义,经云一切众生皆依食住,若无饮食身体饥羸,纵有财法奚济生命。今缘极苦众生而起悲心,故以咒以食而施鬼类,令即除苦得乐。又食有四种,一抟食,谓分段可取故,以香味触三为体,变坏为相,是欲界天及人畜等所食也。二触食,以六识相应心所触可意之境,五根和顺怡畅为食,即鬼神食也。三思食,以意地有漏精思转胜妙禅境,资益色天身命,绵想不断,即色界禅悦为食。又望梅止渴,悬饼充饥等,亦思食也。四识食,以第八识相续执持根身令不烂坏,此则凡圣共具,但有迷悟之殊。圣人识性圆悟,本自湛明,名如来藏识,住持一切无漏性功德故,非有非无,非住非不住,此乃本有不思议功德之食而为住也。凡夫识性全迷,随起业种,名含藏识,含藏漏无漏诸善恶种子故,非有妄计实有,由是轮转无穷,此乃生灭业识之食而为住也。然如来藏识,含藏识,名虽有二,其体本一,惟随迷悟故分为二,是故圣凡同为识食。前三属事,后一属理,事偏凡夫,理该圣凡,进而思之,圣人亦具四食,非食非不食,是为不思议圆融妙食也。又应知施食,必赖三轮体空,方能普周。三轮者,行人为能施,鬼类为能受,及中间物,三处体性俱不可得。然体性不可得时,依然历历分明,历历分明时,依然体性不可得,是为三轮不思议法施,如此法施,则何心非法,何法非食,然亦何食非法,何法非心,心既周遍,法食亦周遍,故十方六道无不受之而得解脱。仪者轨也,式也,此文为施食之轨式故。

布施有三:

资生施(即名财施)——

内财:即自身也,舍头目髓脑,或燃臂指,或燃香记,乃至自身代人用力等。

外财:即身外所用一切诸物也。

法施——

说法:智胜者随机广说,智劣者量自力说。

礼诵:礼懺诵经回向普济,智者礼诵运心作观,作诸供事运心观想(五尘供具,变一为多,融俗为真,如今施食,观水饭成妙味等。)

无畏施——

贫乏畏者助以财物;作善畏者或助身力、心力、财物;遇难畏者为之解救;遇冤畏者为之解释;畏轮回生死苦者令入佛法涅槃之乐。

四种食——

抟食:有形段可取即世间种种饮食。

触食:鬼神触气即饱。

思食:禅定得力禅悦为食。

识食:识处天以识持命又一切众生各以第八识持业种为命。

三轮体空:

一能施人:我虽能施,反观我心了不可得。

二能受人:人虽能受,观彼受心亦不可得。

三中间物:世间诸物,皆从因缘和合妄成,悉归磨灭,无实体故。

世间众生布施行善,皆着我为能施,人为能受,及中间物,不知此三全体本空,空无边际,功德称性亦无边际,若著相者犹太虚中为物所碍,则功德不遍矣,如今文观水饭等空,我心亦空,故能一变无量,否则纵有变化,不能广大互遍。

蒙山甘露法师不动集

蒙山,在四川雅州名山县西十五里,有五峰,前一峰最高,曰上清峰,产甘露,宋不动法师于中修道,故名甘露法师。

师意以前来诵弥陀经大忏悔已,当施六道,普利幽冥,故依秘密中水施食法,及救拔焰口饿鬼经等,集斯仪文,普令后学广结幽途无生之缘。今有欲求福彗益寿命者,备净水一碗,饭一碗,菜一碗,并香烛等,随所住处诵弥陀经已,即诵此文,随义作观,若不娴作观者但注心诵,每咒七遍,或二七,三七遍,唯变食咒,及甘露咒,各诵七七遍,或百八遍,愈诵愈精,诵毕念佛回向,冥阳俱获利益。

全文分十二段。一偈示唯心。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 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此是华严经第四会,佛在夜摩天,无量菩萨云集说偈赞佛,时觉林菩萨亦说十偈,此即第十偈也。若人欲了知诸佛之法,当观现前一念之心,此心普具十法界诸法,所谓心外无法,法外无心是也。三世者,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三世各有十方,十方各有三世,三世十方各有无尽世界,世界无尽,则诸佛无尽,诸佛无尽,则众生无尽。然诸佛众生全在当人一念心中所得,故曰一切唯心造。所言法界者,一心之总名,万法之归趣。又界者因也,十界之法因心所造故。当人若起十恶五逆之心,是地狱业因。若起贪欲痴想之心,是饿鬼业因。若起见爱悭贪之心,是畜生业因。若起争胜瞋斗之心,是修罗业因。若起纲常五戒之心,是人道业因。若起五戒十善之心,是天道业因。若起厌苦入灭之心,是声闻业因。若起因缘性空之心,是缘觉业因。若起六度化人之心,是菩萨业因。若起平等法界圆融无碍之心,是佛界清净不思议性功德业因。今偈唯举佛界者,义该摄故。楞严云,万法所生唯心所现,乃至草叶缕结,诘其根元咸有体性。又天台以百界千如、三千性相、事造理具两重三千,皆唯现前介尔一念之心而已。法数云,十者统诸法之谓,界者以三谛为界分,故云法界。又偈所言性者体也,不变也。所言心者用也,随缘也。不变之体随染缘,即九界众生。不变之体随净缘,即佛界如来。随染缘时性亦无染,随净缘时性亦无净,如镜照象,象有妍丑,镜体未尝有变。心性亦然。今欲破彼业道,故先示以唯心,若知唯心,则诸众业当体消亡。昔京兆有王明幹,素造诸恶,一日因患致死,有二人引路,见一僧云,地藏菩萨,教以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偈,诵此者能排地狱苦,既而见王,王问作何功德,答唯持一偈,如前诵之,声闻地狱,罪人皆脱,三日方苏,考诸僧俗,方知华严偈云,噫,诵一偈应验如是,况全经乎。

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性具圣凡,心造十界。

性者理性,理本绝朕,元无圣凡迷悟,只言理具十界对凡而已。心者于理成事而分圣凡迷悟也。故心生种种法生,法即事理,蓋以事不自成,得理故成,理不自显,由事故显,所谓举法皆心,举心皆法,是故十界无不唯心唯性。

破地狱眞言

唵。伽罗帝耶娑婆诃。

法界唯心所造,则地狱唯心所破,不待言矣,何则,由惑造业,由业招苦,惑即无明,无明无性,以真如为性,真如清净湛若太虚,从何有惑,惑既不生,业亦非有,则地狱诸苦应念消镕矣。真言者,佛真如性具根本智,根本智流出后得智,后得智流出大悲心,从大悲心流出秘密神咒,故凡咒者,悉从佛真如实际流出,故曰真言。若诵持者,当知句句亦从自性真如流出,蓋以内有观智历历,外仗神咒喃喃,智与咒一,即感诸佛交光,照彻十方地狱及诸三界无不解脱,当体化为清净法界。

问:彼彼造业,彼彼自受,而吾观智岂能破彼所造。答:经云,心佛及众生,等三无差别,佛遍法界,我与众生之心亦各互遍法界,则彼彼造业受报,皆在佛与我心之中暂不相离,若我诵时,佛咒交光,何独破于地狱,且与十方六道一时俱得清净矣。

地狱总有三处:一、八热地狱。二、八寒地狱。三、边地狱。

普召请眞言

南无部部帝唎。伽哩哆哩怛哆誐哆耶。

普,遍也。前既破诸地狱及诸业道拘禁,则地狱业道当处解脱,恐行人观念不精,不能使彼应召而来,再宣神咒,普召法界罪苦众生,寻光即到道场。

问:十方三途远隔无极,何能令其应召即来。答:自心他心本无远近,因迷有隔,今仗加持咒力,感佛威力,普令十方俱成妙境,无远近相,故令一召即到。

解冤结眞言

唵。三陀罗伽陀娑婆诃。

从无始来妄起人我,广结冤仇,今恐彼彼以强凌弱而作障难,或忽现诸障,或卒起不平,或因相见互起热恼,今仗加持神咒之功,彼彼无始冤结一时解释,互相爱敬,同来平等法会。

南无大方佛广华严经

此华严经题目,即一体三宝也。大方广是法宝,佛是佛宝,华严是僧宝,大则极虚空之可度,体无边涯。方则极沧溟之可饮,法门无尽。广则碎尘刹而可数,用无能测。佛则离觉所觉万法洞明。华则芬披万行荣耀众德。严则圆兹行德饰彼十身。经则贯串文句以成玄妙。是以举题即摄全经,蓋此经是佛现圆满报身放光加被诸大菩萨,而诸大菩萨各承威力说圆满法界之心,兼说行布历劫之行故。若有见闻礼诵者获益无量。天台大师云,闻首经题功德无量。清凉序云,见闻为种,八难超十地之阶,共斯之谓欤。

南无常住十方佛南无常住十方法南无常住十方僧

此下别相三宝也。三世不变万劫永存曰常,法身周遍湛然不动曰住。三宝俱是常住不灭,互遍十方故。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此娑婆教主为九界众生本师也。释迦翻能仁,姓也,谓能行仁德广济三界故。牟尼翻寂默,字也,谓惑业寂然来去静默故。前在兜率天号护明菩萨,时以群机所感,神从兜率降生迦毗罗国,父净饭王,母摩耶夫人,夫人尝梦菩萨乘六牙白象王,自天而下入于右脅,后身意泰然,瑞相屡见,及其将生,圣母游苑,值无忧花盛开,右手欲攀,不觉从脅而诞,九龙吐水,金盆沐浴,四方各蹈七步,一手指天,一手指地,曰天上天下唯我独尊,父攜之以谒天祠,天像为之致礼,还集群臣,为太子立名曰萨婆悉达。八岁博学六艺,凡世间经书无不熟娴,妃纳耶输,欲念清净,以夙缘故特指妃腹云,后六年,汝当生男,嗣游四门,遇老病死及沙门,则出家之心愈笃,年十九二月十九夜,四天王捧马足出北门,至檀特山小息林间,以所佩刀断发,誓曰,愿共一切众生断此烦恼,时净居天人化为猎者,身披袈娑,太子以宝衣易之,入弥楼山,从阿蓝迦蓝学不用处定三年,复从郁头蓝习非非想定三年,觉非遂舍,至象头山杂外道群中自修苦行,日食一蔴一麦,以无心意无受行之功,诸外道悉受其化,如是六年,自知将成,曰今非真解脱,当先受食,后成佛道,遂沐浴于泥连河,受牧牛女所献乳糜食之,相貌复旧,寻诣毕钵树下,天帝化吉祥童子割草以敷其座,时二月七日之夕也。既坐,放光降魔毕,即入正定,及子时忽睹明星悟道成佛,于金刚座现圆满身,三七日为大根演华严,而小根见佛仍丈六比丘相,时有梵释诸天请转*轮,于三七日后诣鹿苑先度五人,又诣摩竭提国化迦叶兄弟三人,舍利目连等次第得度,俱成声闻道果,如是五十年,说法三百余会,度人无量,寿八十,而入涅槃,是为如来出世一期教化。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普运三缘之心故曰大悲。观即菩萨之智。世音即九界众生之音。谓众生有苦必声于口,若能志心称念菩萨名者,菩萨即以悲智寻声救苦,如谷答响,故曰观世音。又菩萨昔于久远劫前,闻威德自在光明王如来说陀罗尼咒,迨今释迦成佛,观音密化面然之身以告阿难啓请于佛,而说此咒广济冥阳。大哉观音,运无缘慈,作不请友,数千载来及未来世,悉赖以不坠,其功勋之大,万劫中岂能穷其万一哉。

南无冥阳救苦地藏王菩萨

地狱、鬼、畜,属冥界。天、人、修罗,属阳界。地藏愿云,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故曰冥阳救苦。地,能生万物。藏,可貯众宝。王,具自在义。菩萨以不思议行愿之心地,包藏恒沙智慧之功德,而得自在之妙用,是以地藏于无量劫中教化无量弟子成佛,自居菩萨之位不愿成佛者,岂不愿成佛哉,良由众生度尽,地藏愿尽,众生度未尽,地藏愿未尽,地藏愿未尽,则地藏度人之心讵有尽时哉。故地藏行愿,终无有能过者。又地藏经云,世尊举金色臂摩地藏顶而作是言,地藏地藏,汝之神力不可思议,汝之慈悲不可思议,汝之智慧不可思议,汝之辩才不可思议,正使十方诸佛赞叹宣说汝之不思议事,千万劫中不能得尽。

南无启教阿难陀尊者

阿难既受面然警告,转请如来,说斯法门,故曰啓教。梵语阿难,此翻庆喜,如来成道日生故,白饭王之子,佛之从弟也。后出家为佛侍者,多闻第一。时阿难独坐林间入定。三更见一饿鬼,口吐火炎,顶发烟生,身形丑恶,肢节如破车之声,饥火交然,咽喉假似针锋之细,牙爪如剑,其苦难忍,问是何名,答曰面然,汝三日后当堕饿鬼。阿难惊问何法得免,饿鬼答曰,汝于来晨,能以饮食布施百千那由他恒河沙数饿鬼,并无量婆罗门仙,阎罗所司业道冥官,及诸鬼神,先亡久远等,一一如摩竭陀国所用之斛七七斛饮食,并为我等供养三宝,离苦生天,汝便增寿。阿难惊怖,晨朝见佛,白以上事,佛言汝今勿怖,我念过去无量劫中作婆罗门时,于观世音菩萨边受得无量威德自在光明如来陀罗尼法,我今告汝,若持此咒七遍,能令一食变无量食,皆成甘露上妙之味,即能充足百千俱胝那由他恒河沙数一切饿鬼婆罗门仙异类鬼神,各各得摩竭陀斛之食,皆得圣果,或生净土,汝即益寿。

饿鬼,统摄天神地祇诸神明也。郑玄子云,圣人之精气谓之神,贤人之精气谓之鬼。尸子云,天神曰灵,地神曰祇,人神曰鬼。今内典所云鬼神者,神,能也。大力能移山填壑,小力能隐显变化。鬼,畏也,虚怯多畏。又威也,能令人畏其威。其处有正住边住。报有威德无威德。种类无量,果报俱异。正理论,有三品九类。正法念经,有三十六种。施食仪注,有三十六部鬼王。大吉义咒经,有四天王所领八部鬼神。

鬼遍诸趣,乃至诸人所住房舍,满中有之,但人与鬼互不见闻,亦无相碍,此皆沉空滞冥长劫不超,纵得佛法圣光,觌面不能见闻,宿业自障如是,所谓千佛出世不通忏悔是也。

皈依佛皈依佛两足尊皈依佛竟

皈依法皈依法离欲尊皈依法竟

皈依僧皈依僧众中尊皈依僧竟

前六句正宣三皈,后三句三结也。上请三宝圣贤,此当为宣皈,令其皈正速脱三途。蓋三宝为众生之慈父,苦海之宝筏,归依者非唯功利于一己,抑且普益于众生,是以凡有心者皆当归依。两足者,福足慧足也,福足九界咸归,慧足随机说法,苟能归依,必得如是。离欲者,离情欲也,欲为生死之本,情为业果之根,欲情不断,轮转无穷,茍能依教,必超欲海。众中尊者,僧具六和,梵行高尚,传法利生,为人天师,茍能归依,必登圣阶。

佛子(有情。孤魂)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佛子(有情。孤魂)皆忏悔

归依毕,当申忏悔。佛子者,圣凡同称,亲疎有异。圣即出世三乘,已悟佛性为佛亲子,悟浅亦疎。凡即世间六凡,虽迷而佛性全具,迷悟悬隔,名为疎子。又演四句,尽示九界亲疎。有情者,情即三惑情爱,六道众生,皆以根尘相对而起三惑情爱,以招三界生死,故曰有情。孤魂者,无伴无怙,永滞幽暗,长杂人中,报无回避,苦无救援,行丑无庄严,历劫常孤露。故曰孤魂。然一切众生所有恶报,皆由无始劫来身造杀、盗、淫、口造妄言。绮语、两舌、恶口,意造贪、瞋、痴,统此十恶所生之业也。反此即名十善。今对三宝志心发露,悉皆忏悔。

更新于:6个月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