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日
  • 中国
  • QQ
生食主义

仁禅法师:修行念佛时,莫将次第全部颠倒了

  • 2024-08-14 12:10
简介 根据唯识法相里的讲法,真正的信心所,实际上就是胜解信,没有第二种信。信心的因是胜解,胜解就是绝对无疑的一种认识,对于这种理论没有丝毫怀疑,而且不会被外缘改变。..

根据唯识法相里的讲法,真正的信心所,实际上就是胜解信,没有第二种信。信心的因是胜解,胜解就是绝对无疑的一种认识,对于这种理论没有丝毫怀疑,而且不会被外缘改变。依靠这种胜解而生起信心的意乐,这叫胜解信。所以,真正的信,即信心所,就是胜解信的略称。可见,这种信心并不容易。所以,千万不要以为,你那一种没有胜解的信,也叫胜解信。你的那种信并不可靠,是将信将疑的,只要多问几句,一直问下去,你的马脚就露出来了。因此,你的那种信心,并不是真正的胜解,但自己还不知道。

现在有些人觉得,我也相信净土法门,我也在天天念佛,我也天天都在回向往生西方,难道我没有信心吗?这不是说你没有一点信心。你的那种信心,最多就是一种清净信、欲乐信,还没有达到胜解信,或者是不退转信。所以,你的那种信心并不可靠,并不是真正毫无疑惑的信心。因此,我们必须要认识到自己的这个问题,你有没有产生胜解?有胜解,你就有了真信切愿,就能绝对往生。就像永明禅师在《四料简》里讲的: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

印光大师解释,什么叫有净土呢?就是有真信切愿,就是有胜解信,不是我们一般的那种信心,那种信心是远远不够的。只要你有真信切愿,这样就能决定万修万人去;或者就像印光大师讲的万不漏一;或者像善导大师讲的定得往生。这不是说很可能往生,而是百分之百决定往生。所以,本师释迦佛在《观经》里说:具三心者,必生彼国。如果你能三心具足,这是决定往生。这种讲法不是后代祖师发明的,而是本师释迦佛讲的。

《观经》里的三心: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对此善导大师解释:至诚心就是真实心;深心就是深信之心,即信愿的信;回向发愿心就是信愿的愿。因此,这里的三心,一者是愿,一者是信,合在一起,实际上三心就是信愿。所以,本师释迦佛讲的具三心者,必生彼国,就是三心具足,决定往生,也就是信愿具足,决定往生。这种观点是我们本师释迦佛在《观经》里讲的,而不是后代祖师发明的。这一点非常重要。

这样我们就相信,有真信切愿,绝对能百分之百往生,而不在于你的念佛功夫,也不是等你临终的时候,十念、一念才能往生。有些人可能到临终的时候,他还不放心;连阿弥陀佛现在面前了,他还不放心;必须要等到莲花台坐上去了:嗯,我这下子往生了。这时候才放心。

所以,他念佛念了一辈子,也就怀疑了一辈子。当然,有这种怀疑,不是说就百分之百绝对不能往生;只能说,你的往生是不定的,有可能往生,也有可能往生不了。按照《无量寿经》里的讲法,虽然你有疑惑,但是你还能念佛,这样就可以生到边地。但是,你不能保证百分之百往生。你想要百分之百往生,必须要有真信切愿,也不会生边地。这是二者差别的地方。因此,毫无疑惑,这叫信。信了之后,当然要发愿往生。信之因是胜解;信之果就是愿,即欲心所。接着,你要信受奉行,要发起愿来;有了愿,自然你就会念念执持佛号,自然你就会精进念佛了。

所以,最关键之处,就是信之因,在于胜解上。而胜解是怎么样得来的呢?胜解是依靠闻思抉择得来的。因此,信心不是凭空掉下来的,也不是靠你念佛就能念出来的;而是主要通过教证、理证抉择,产生一种胜解的比量。这样你就有真信切愿,后面的愿和行,自然而然就起来了。

而我们许多人在修行念佛的时候,次第全部颠倒了。没有真信切愿,闻思也不注重。按照印光大师所讲的,要注重信愿。但你偏偏不注重信愿,而是注重行,一天到晚就在那里念一句佛号。虽然在这里参加佛七,那里参加佛七,值得我们随喜,但是没有在信愿上用功,只是在行门上想办法要念到一心不乱,没有一心不乱,就担心往生不了。而真正能得到一心不乱,估计千万人里面都难得有一个。

一个念佛的人,假如他注重的是行,而不注重信愿,这样他念佛念了一辈子,也就怀疑了一辈子。因此,没有人障碍你往生,是你自己障碍自己,因疑成障,就真的不能往生。这样就非常非常可惜。

更新于:5个月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