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日
  • 中国
  • QQ
生食主义

帕奥禅师:无上的布施6

  • 2024-08-15 12:54
简介布施的净化佛陀也解释四种布施的净化:「有四种布施的净化。那四种呢?即:一、 由於布施者而净化的布施,非由於受施者。二、 由於受施者而净化的布施,非由於布施者。三、 不因..

布施的净化

佛陀也解释四种布施的净化:

「有四种布施的净化。那四种呢?即:

一、 由於布施者而净化的布施,非由於受施者。

二、 由於受施者而净化的布施,非由於布施者。

三、 不因布施者与受施者而得以净化的布施。

四、 因布施者与受施者双方而得以净化的布施。

一、什么是由於布施者而净化,非由於受施者的布施呢?在此,布施者有道德、品性良好;而受施者无道德、品性恶劣。所以,这布施因布施者而净化,不是因受施者。

二、什么是由於受施者而净化,非由於布施者的布施呢?在此,布施者无道德、品性恶劣;而受施者有道德、品性良好。所以,这布施因受施者而净化,不是因布施者。

三、什么是不因布施者与受施者而得以净化的布施呢?在此,布施者无道德、品性恶劣;受施者也无道德、品性恶劣。所以,这布施不因布施者与受施者而得以净化。

四、什么是因布施者与受施者双方而得以净化的布施呢?在此,布施者有道德、品性良好;受施者也有道德、品性良好。所以,这布施因布施者与受施者双方而得以净化。这是四种布施的净化。」

佛陀进一步解释这四种布施的净化:

一、在以下的情况,布施因布施者而净化,不是因受施者:

1. 布施者有良好的德行。

2. 所施之物以正当方法取得。

3. 布施之时,布施者有清净无染的心,没有任何贪爱、瞋怒等。

4. 布施者有充分的信心,相信此业的果报是超胜的。

5. 但受施者并无道德。

如果布施者希望得到殊特的利益,那么他必须具足前四项条件。如此,即使受施者是一个无道德的人,布施的行为也将因布施者而得以净化。注释中举卫山达拉(Vessantara)的例子作说明:我们的菩萨在过去世生为卫山达拉国王时,将其儿子与女儿(後来的罗候罗及莲华色RahulaandUppalavanna)布施给无道德、品性恶劣的朱加嘎(Jujaka)婆罗门。那次布施是卫山达拉所行的最後一次布施波罗蜜,当他完成这最後的波罗蜜之後,即具备证悟的因缘,只等待时机成熟而已。由於此布施波罗蜜及其他过去的波罗蜜,他必能证得一切知智(sabbabbuta-bana)。因此,我们可以说那次布施是他证悟的助缘,那次布施因卫山达拉而净化。当时卫山达拉有道德、品性良好;所施之物是以正当方法取得的;他的心清净无染,因为他只有一个期望:证得觉悟;他对业果法则有充分的信心。所以,那次布施因布施者而净化。

二、当一个无道德的人以充满贪爱、瞋恨等的迷惑之心,不相信业果法则,布施非法得来之物给一位有德行的人,这种布施将因受施者而得以净化。注释中举一个渔夫的例子:一个住在斯里兰卡迦牙尼(Kalyani)河口附近的渔夫,三次布施食物给一位证悟阿罗汉果的大长老。临终时,他忆念起他对大长老的布施,天界的美好景象出现在他的脑海。临死前他告诉亲友们:「那位大长老救了我。」死後他即投生天界。在此情况下,渔夫无道德、品性恶劣;但受施者却是有道德之人。由於受施者的缘故,此布施被净化了。

三、当一个无道德的人以充满贪爱、瞋恨等的迷惑之心,不相信业果法则,布施非法得来之物给一个无道德的人,这样的布施不因布施者或受施者而净化。注释中提到一个猎人的例子:该猎人死後投生於饿鬼道。那时,他的妻子以他的名义布施饮食给一个无道德、品性恶劣的比丘,但那饿鬼无法唤出「善哉(sadhu)」。为什么呢?因为布施者身为猎人的妻子,陪同丈夫屠杀动物,本身即无道德、无善行。此外,所施之物不是以正当方法得来,是从屠杀动物而得。再者,她的心迷惑,因为如果她有清楚的认知,就不会跟随丈夫屠杀动物。她对业果法则没有充分的信心,如果她对业果法则有充分的信心,她就不会杀害众生。由於受施者也无道德、品性恶劣,所以这样的布施不能因布施者或受施者而得以净化。猎人的妻子做了三次同样的饮食布施,但没有任何好的结果出现。那饿鬼叫道:「一个无道德的人偷了我的财富三次。」於是,猎人的妻子布施饮食给一位有德行的比丘。那时,饿鬼即能唤出「善哉」,并从饿鬼道解脱出来。

更新于:2个月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