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日
  • 中国
  • QQ
生食主义

明昆长老:南传菩萨道 上 第七章:杂集 第十三篇:什么是圆满波罗蜜的因素?

  • 2024-08-21 11:13
简介第十三篇:什么是圆满波罗蜜的因素?对于这问题:「什么是圆满波罗蜜的因素?」,它的答案是:一、培育四种成就;二、省察诸波罗蜜的对立因素,再进而去除它们;三、献身于佛。简而..

第十三篇:什么是圆满波罗蜜的因素?

对于这问题:「什么是圆满波罗蜜的因素?」,它的答案是:

一、培育四种成就;

二、省察诸波罗蜜的对立因素,再进而去除它们;

三、献身于佛。

简而言之,圆满波罗蜜的方法即是:一、断除自私的爱;二、培育对众生的慈爱。

详尽的解释:

(一)四种圆满波罗蜜的良方即是:(a)一切资粮成就──心中只抱着正等正觉这唯一的目的,而毫不余漏地培育与累积一切波罗蜜、舍离与善行菩提资粮;(b)恭敬成就──以至上的敬意去实行;(c)无间断成就──在每一世里毫不间断地实行;(d)无时懈怠成就──在直到成佛为止的漫长时间里,毫不懈怠地实行。

(二)菩萨应有这样的决心:「我将毫不犹豫地布施他人向我讨取之物,包括我所有的财物与自己的生命。我只用布施之后所剩下来的东西。」因此,他甚至在乞求者还未上门时已把自己拥有的一切财物布施予人。

如此,他已首先在心中决定舍弃任何自己拥有之物。但是有四个阻碍他布施的因素(布施之系缚):

(1) 以往不惯于布施;

(2) 没有足够的财物以供布施;

(3) 所拥有之物太好了,舍不得布施;

(4) 忧虑财物会减少。

对于这四个障碍:

(1)当菩萨有东西可供布施,而又有乞求者到来,但是他的心却没有倾向于布施时,他了解到:「肯定的,我以往并不惯于行布施。因此在有这么好的因缘时我也没有布施的念头。」之后他再省思:「虽然布施之念没有在我心中生起,我将布施以便惯于行布施及乐于其中。从现在开始,我将慷慨地行布施。我不是已决定布施所有的财物给向我讨取的人吗?」

如此省思之后,他快乐与不执着地行布施。因此菩萨得以去除「以往不惯行布施」这第一个障碍。

(2)当没有足够的财物以供布施时,菩萨这么省思:「由于以往我没有布施,因此现在我陷于缺乏财物的困境。所以无论我有什么东西,我都应该拿去布施,不管它只是少量或品质劣等,甚至是使到我的生活更困苦也愿意。通过这布施,未来我将得以达到布施波罗蜜的顶点。」

如此省思之后,他很快乐与不执着地行布施。因此他得以去除「没有足够的财物以供布施」这第二个障碍。

(3)当所拥有之物品质太好而舍不得布施时,菩萨这么省思:「嘿!你不是发愿欲证得最圣洁、最令人羡慕的正等正觉吗?为了获得它,你应该布施最圣洁、最令人羡慕之物。」

如此省思之后,他很快乐与不执着地布施最上等与美妙之物。因此他得以去除「所拥有之物品质太好而舍不得布施」这第三个障碍。

(4)在布施之后看到财物减少时,菩萨这么省思:「逃不开毁灭与损失是财物的本质。由于以往我没有进行毫不减损的布施,因此我现在面对财物减损。我将不论多或少地布施我所拥有的财物。通过这布施,未来我将得以达到布施波罗蜜的顶点。」

如此省思之后,他很快乐与不执着地布施所拥有的东西。行了此布施,他得以去除「忧虑财物减少」这第四个障碍。

通过适当的省思而去除这些布施的障碍是一个圆满布施波罗蜜的良方。同样的方法也适用于持戒等其它波罗蜜。

(三)除此之外,菩萨初见佛陀时已自愿奉献身躯,说道:「我愿把自己的躯体献给佛陀。」这献身于佛陀是一个圆满波罗蜜的良方。

事实上,已献身于佛的菩萨这么省思:「我已把此身献给佛陀,无论什么(难题)都尽管来吧!」在每一世奋力修习诸波罗蜜时,若是遇到可能伤害他身体或生命的苦难,或难以忍受的困苦,或受到他人的伤害,甚至可能夺去他的性命,他也这么地省思。如此省思之后,他保持绝对不动摇的心去面对一切难题,甚至是威胁到性命的,而坚决地累积诸波罗蜜善业。

如此,先献身予佛是圆满诸波罗蜜的一个良方。

再一次简短表明圆满波罗蜜的方法,即:一、断除自私的爱;二、培育对众生的慈悲心。

详尽的解释:

通过透彻地明了一切现象的真实本质,菩萨在面对它们时得以保持不受渴爱、我慢与邪见的污染。看到自己其实只是五蕴的自然现象,对自己的执着则日复一日地减轻。

他重复地培育大悲心,视众生为自己的亲生孩子,对他们的慈悲心不断地增长。

因此菩萨时常远离吝啬等与波罗蜜对立的因素,得以暂时脱离对自己与众生的贪瞋痴,再运用时常与四住处为伴的四摄法来援助众生。四摄法是布施、爱语、利行(有益的行为)与同待(即:平等心;待人如待己之心)。他以导向三种菩提的戒定慧三学帮助众生,使未得其门而入者得以入门,使已入门者达到成熟。

菩萨的悲心与智慧的确是受到四摄法之布施庄严。(没有布施,悲心与智慧就不能显现。它们在进行布施时同时显现。)爱语使到布施更加优美,因为菩萨是不会在布施时对受者或侍从粗言恶语,而只说亲切友善的话。利行使到爱语更加优美,因为菩萨并不是为了肤浅的快乐说爱语,而是真心诚意地为了众生的利益服务。)修习波罗蜜、舍离和善行这些菩提资粮即是为了众生的福利而修习,因此利行是四摄法之一。平等心(同待)使到利行更优美,因为在修习诸波罗蜜时,无论是在任何苦乐的情况之下,菩萨都是有如对待自己一样地看待一切众生。

成佛之后,他也以四摄法来进行驯服与教导众生的任务,以便利益众生。而他早已通过四住处把四摄法修至最高峰。

再详尽地分析:

佛陀的布施已经通过舍离住处而达到圆满,爱语通过真实住处而达到圆满,利行通过慧住处而达到圆满,平等心(同待)通过寂静住处而达到圆满。

关于四住处与四摄法,《行藏注疏》有四首颂扬其德行的偈:

Sacco cagi upasanto

pabbava anukampako

sambhatasabbasambharo

kam namattham na sadhaye.

「他真实、慷慨与寂静,

有智慧与慈悲,

具足一切资粮(波罗蜜),

还有什么是办不到的呢?」

佛陀已达到真实与舍离住处的最高成就;他已息灭了烦恼之火、拥有正等正觉、以大悲心看待一切众生、具备了诸波罗蜜。还有什么是他办不到的呢?

Mahakaruniko sattha

hitesi ca upekkhako

nirapekkho ca sabbattha

aho acchariyo jino.

「他是有大悲心的导师,

有舍心却又为众生的福利着想,

任何时刻皆不起执着,

这胜利者是多么的美妙!」

佛陀是人天师,具有大悲心,为众生寻找福利,直到他们证得涅槃。他对生命中的起起落落保持平衡的舍心。对身内与身外物完全没有爱染与执着。战胜五魔 的佛陀是多么的美妙!

Viratto sabbadhammesu

Sattesu ca upekkhako

Sada sattahite yutto

Aho acchariyo jino.

「不执着于诸法,

以舍心对待众生,

却还是热心于众生之福利,

这胜利者是多么的美妙!」

他不执着于诸法,以舍心对待众生,但还是日以继夜地致力于为众生带来福利。战胜五魔的佛陀是多么的美妙!

Sabbada sabbasattanam

hitaya ca sukhaya ca

uyyutto akilasu ca

aho acchariya jino.

「时时刻刻致力于为众生

带来福利与快乐,

而不曾因难题而退缩。

这胜利者是多么的美妙!」

时刻致力于为众生(人、天、梵天)带来福利与快乐,日以继夜地执行佛陀的任务,却没有显示出疲累之相。战胜五魔的佛陀是多么的美妙!

(圆满波罗蜜的因素一篇至此完毕。)

更新于:3个月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