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日
  • 中国
  • QQ
生食主义

第三卷 第三章 十二处也虚妄(上)

  • 2024-08-25 10:27
简介第三卷 第三章 十二处也虚妄(上)《大佛顶首楞严经》原文:复次阿难云何十二处本如来藏妙真如性。阿难汝且观此祇陀树林及诸泉池。于意云何。此等为是色生眼见眼生色相。阿..

第三卷 第三章 十二处也虚妄(上)

《大佛顶首楞严经》原文:

复次阿难云何十二处本如来藏妙真如性。阿难汝且观此祇陀树林及诸泉池。于意云何。此等为是色生眼见眼生色相。阿难若复眼根生色相者。见空非色色性应销。销则显发一切都无。色相既无谁明空质。空亦如是。若复色尘生眼见者。观空非色见即销亡。亡则都无谁明空色。是故当知见与色空俱无处所。即色与见二处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阿难汝更听此祇陀园中。食办击鼓众集撞钟。钟鼓音声前后相续。于意云何。此等为是声来耳边耳往声处。阿难若复此声来于耳边。如我乞食室罗筏城。在祇陀林则无有我。此声必来阿难耳处。目连迦叶应不俱闻。何况其中一千二百五十沙门。一闻钟声同来食处。若复汝耳往彼声边。如我归住祇陀林中。在室罗城则无有我。汝闻鼓声。其耳已往击鼓之处。钟声齐出应不俱闻。何况其中象马牛羊种种音响。若无来往亦复无闻。是故当知听与音声俱无处所。即听与声二处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阿难汝又嗅此炉中栴檀。此香若复然于一铢。室罗筏城四十里内同时闻气。于意云何。此香为复生栴檀木。生于汝鼻为生于空。阿难若复此香生于汝鼻。称鼻所生当从鼻出。鼻非栴檀。云何鼻中有栴檀气。称汝闻香当于鼻入。鼻中出香说闻非义。若生于空。空性常恒香应常在。何藉炉中爇此枯木。若生于木则此香质因爇成烟。若鼻得闻合蒙烟气。其烟腾空未及遥远。四十里内云何已闻。是故当知香臭与闻俱无处所。即嗅与香二处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佛说:“阿难,为什么我在前面说十二处本来也就是自己如来藏、佛性、如如性、真心、明觉、真性的虚妄显现呢?阿难,你且放眼来看这片树林、花草、经堂和流水,在你看来,这些所有的景象之所以能够被你看到,到底是因为外部的色尘之中产生了眼睛的看见作用?还是因为眼睛而产生了能够被看见的外部色尘?如果说是从眼睛产生了外部色尘的话,那么当你用眼睛看见虚空的时候,因为虚空本身不属于色尘,没有色尘所应当具备的大小、形状、颜色、动静等特征,因此这个时候所谓的色尘就应当消亡不存在了,既然色尘都已经消亡不存在了,那岂不是什么都没有,空空如也?这时,既然连色尘之相都完全消失了,那么又是谁在这里明白判断‘这就是空’呢?因此从眼睛产生了色尘之相的说法,并不正确。”

“反过来,如果说是从外部色尘之中产生了眼睛能看见的这个作用的话,当用眼睛看虚空的时候,同样因为虚空本来就不是色尘,没有色尘所应当具备的大小、形状、颜色、动静等特征,因此这个时候这个能够看见的作用就应当消亡不存在了,既然连能够看见的作用都没有了,那又会是谁在这里明白判断‘这就是空’呢?那也就是说色尘中产生了看见的作用,这个说法,也不正确。”

“经过这样的分析,我们就应当明白,既不是从外部色尘中产生的眼睛能看见的作用,也不是从眼睛产生了能够被看见的外部色尘之相。之所以能够这样说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个具有能够看见作用的见,和能够被看见的色空之相,本来就没有真实存在的地方和场所,换一句话说:所见的色相和能见的见性这二种处,本来就是虚妄的幻相,不是真实存在,因此也就不能说从因缘所生,更不能说是自然存在。”

佛接着分析说:“阿难,你再仔细听听,在这个祗园中,当厨房做好饮食的时候,就会敲鼓发声来通知大家用餐;当需要大家集会讲法的时候,就会撞钟发声来通知大家集合。这个钟鼓之声一声接着一声,声声相续。阿难,在你看来,之所以你能够听到这个钟鼓之声,到底是因为声音跑到了你的耳朵边上被你听到?还是你的耳朵跑到了声音发出的地方才听到的?如果说是因为声音跑到了耳朵边才会被听到,那么当我到王城去乞食的时候,这个祗园中并没有我,这个时候的声音必然就只能来到你阿难的耳朵边,被你阿难听到,目犍连和迦叶都不应当听到,可事实是不但你阿难听到了钟声来吃饭,目犍连、迦叶,甚至连在园中的一千二百五十五个比丘,也都同时听到了鼓声,也都同时来吃饭了。因此说声音跑到耳朵边才会被听到,并不正确。”

“如果说是因为你的耳朵跑到了声音发出的地方,才会被你听到声音,那么当我乞食完成,回到祗园,这个时候王城中并没有我,而你在因为听到了鼓声,也就是说你的耳朵已经跑到击鼓的地方去了,如果这个时候钟声也同时敲响的话,你就不应当有第二个耳朵去跑到钟声响起的地方去了,也就是说你不应当同时还能听到钟声,可事实是你不但可以同时听到钟鼓之声,就连夹杂在钟鼓声之中的象马牛羊嘈杂之声,你都可以同时听到,那也就是说并不是因为你的耳朵跑到了声音发出的地方,你才会听到声音。”

“再者,如果声音也不会跑到你这里,你的耳朵也不会跑去声音发出的那个地方,也就是说没有任何来往的话,那也就是说你并不应当听到任何的声音,可事实上你还是听得到所有声音的呀。所以说,能够具有听闻作用的听觉,和能够被听到的各种声音,全部都没有真实存在的地方和场所,换一句话说,能听的听闻性,和所听的音声,这两种处,本来就是虚妄的幻相,不是真实存在,因此也就不能说从因缘所生,更不能说是自然存在。”

分析完了眼与色、耳与声这两对处之后,佛就接着开始分析嗅与香这一对处了。

佛说:“阿难,你再仔细闻一闻这个香炉中的檀香味道,这个檀香,只要你点燃一条,整个王城周围四十里方圆,几乎同时都能够闻到这个檀香的香气。阿难,在你看来,这个香气是来自于檀香木本身,还是来自于你的鼻子,还是来自于虚空?如果说这个香气来自于你的鼻子,既然香气来自于鼻子,也就应当是从鼻子里面出来的,可是鼻子并不是檀香木,为什么会产生檀香的香气呢?而且你所说的闻到了香气,自然就是香气从外面进入了鼻子才被闻到的,因此说是从鼻子中产生的香气,并不正确。”

“如果说这个香气来自于虚空,因为虚空的性质是恒常存在的,因此这个檀香的香气自然也应当一直存在才对,又何必需要在香炉中点燃檀香木才能产生香气呢?因此说香气来自于虚空,也不正确。”

“如果说这个香气来自于檀香木,因为这个檀香木被点燃之后,会产生烟尘,当你的鼻子闻到香气的同时,也应当感受到烟尘才对,而且这个烟尘,并不会飞腾太远,为什么方圆四十里内的人都会闻到这个香气呢?因此说香气来自于檀香木的说法,还是不正确的。”

“经过这样的分析,阿难,你就应当知道,能够被嗅闻到的香臭之气,和能够具有嗅闻作用的嗅闻性,并没有真实存在的地方和处所。也就是说:能嗅闻的嗅闻性,和所嗅闻的香臭气味,这两种处,本来就是虚妄的幻相,因此也就不能说从因缘所生,也不能说自然存在。”

更新于:5个月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