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日
  • 中国
  • QQ
生食主义

任杰:现观庄严论·选集要义释(十三)

  • 2024-09-03 11:15
简介辛二、修道分二:壬一、修道作用;壬二、有作用之修道。能表道相智十一法之五修道作用《般若经》四二八卷一页至四二八卷九页壬一、修道作用(二)释修道分二:1、结合:论身..

辛二、修道分二:壬一、修道作用;壬二、有作用之修道。

能表道相智十一法之五修道作用

《般若经》四二八卷一页至四二八卷九页

壬一、修道作用

(二)释修道分二:1、结合:论身建立:见道,作用(初品略义)大乘见道后随即释大乘修道的因由者,谓就因果义理之次第为增上作如是说故,即名结合。见道之后接着说修道义。

2、正释义分二:一、修道作用;二、有作用之修道。

(1)修道作用分:一经说;二论释二种。

1经说:在道类智处说,菩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应知自己的过失,于道修学之余,经云:尔时天帝释,白佛言,世尊,如是般若波罗蜜多,甚为希有,调伏菩萨摩诃萨众,令不高心,而能回向一切智智。

2论释分三:结合、根本、解释。

一、结合:修道之初说修道作用的因由者。谓修道作用在修道中所说甚少,如是所说是有所为,谓由所化众生已见修道之果的作用而生欢喜为因,所趣入修道有所为故。所言甚少及为所化众生生起趣入于果故,所以暂且说彼修道之作用。

二、根本:释彼经义:

颂曰:遍息敬一切,能胜诸烦恼,怨敌不能害,菩提供养依。

三、解释:就词义门说:谓一切相于心中有自在作用。于此六种作用中可分为二:一、自身中所属的作用;二、他身中所属的作用二种。

一、自身中所属作用分为:1分位作用;2究竟作用二种。

(一)分位作用分四:一内:调伏内心作用;二外:恭敬于他作用;三内:息灭贪等烦恼;四外:他作损害而不报复的作用四种。

1明内:调伏内心作用:世尊,此般若波罗蜜多甚为希有,调伏诸菩萨摩诃萨众,令不高心释彼经义谓遍息灭,是说一切相于心中,有自在作用。

2明外:恭敬于他作用:经云:世尊,若菩萨摩诃萨,行出世布施波罗蜜多时,善修般若波罗蜜多故,不得施者、受者、施物,能如实调伏高心,亦能回向一切智智。释彼之义谓敬一切。是说恭敬善知识等一切众生。

3明内:息灭贪等烦恼作用:经云:尔时佛告天帝释言,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能于般若波罗蜜多甚深经典,至心听闻,受持读诵。乃至自能降伏贪欲刀杖,亦能除他贪欲刀杖。释彼之义谓能胜诸烦恼,是说能胜过(映蔽)贪等烦恼。

4明外:他作损害而不报复作用:经云:复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常于如是般若波罗蜜多,至心听闻,受持读诵 乃至一切毒药蛊道鬼魅,厌祷咒术,皆不能害,水不能溺,火不能烧,刀杖恶兽怨贼恶神众邪魍魉,不能损害,何以故,憍尸迦,如是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四二八卷六页)释彼经义谓怨敌不能害,是说外敌所作损害即非修行的境。

(二)明究竟作用:经云:何以故,不得我,不得有情,乃至不得知者见者,不得色乃至而证无上正等菩提,观诸有情心行差别。释彼经义谓菩提。是说修行正等菩提。

二、明他身中所属的作用:经云:憍尸迦,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甚深经典随所在处,当知是处,即真制多,一切有情皆应敬礼,当以种种上妙花鬘、涂散等香、衣服、璎珞、宝幢、旙盖,诸妙、珍奇、伎乐、灯明而为供养。(四二八卷五页)。释彼经义供养依,是说应供养所依境的作用,名为六种作用。

论义是说:大乘修道作用(有法),于汝有多种,于汝由修大乘修道力,于心能得自在等有六种故。是故,为自己能得方便以大乘修道力所得的胜利者,是大乘修道作用的定相。其差别有六:1遍息灭内在烦恼现行。2恭敬外部境其它众生。3能胜内部贪等烦恼。4外部怨敌等不能损害。5内能趣入修行无上菩提。6外部于自身补特伽罗随所住处,皆成天等所供养处。界限:从大乘修道第二刹那乃至佛地。

壬二、有作用之修道分二:癸一、有漏修道;癸二、无漏修道。

癸一、有漏修道分三:子一、胜解修道;子二、回向修道;子三、随喜修道。

子一、胜解修道分二:丑一、正释;丑二、胜利。

能表道相智十一法之六胜解修道

《般若经》四二八卷九页至四三零卷十九页

丑一、正释

(2)释有作用之修道分二:一总的结合;二释各各体性。

一、总的结合:说大乘修道作用之后,明大乘修道的因由者,谓显明大乘修道作用之论文中,所说大乘修道有多种因由,作如是说故,此中所说大乘修道亦分二种:一是大乘有漏修道、是大乘无漏修道故。名为结合。修道作用后说修道者,亦分有漏与无漏之二种差别。

2此处观察分二:一释修道的所依;二释能依修道之自性。

〈1〉释修道的所依分:身所依与心所依二种。

初、身所依者,谓三洲男女六欲诸天的所依身,皆有新生大乘修道,彼等之所依身能正新生大乘修道,但要具顺缘并远离违缘故。色界之所依身无有正新生,因上界有所依身无有菩萨见道故,已生起大乘修道任持处的所依身色界虽有但无色界无,因无色界无有所依之菩萨圣者故。

二、心所依者:新生大乘修道的心所依,三界九地皆有,如《广释》云:说名欲界色界无色界者,谓以欲等九地修道所取。

〈2〉释能依修道之自性分三:一定相;二差别;三界限。

一、定相:大乘随现观,是大乘修道的定相。

二、差别分二:一大乘有漏修道;二大乘无漏修道。堪与名义结合有能取分别的大乘随现观,是大乘有漏修道的定相。若分有:胜解修道、回向修道、随喜修道三种。远离彼有能取分别的随现观,是大乘无漏修道的定相。若分有:清净修道、引发修道二种。然彼大乘修道分下中上品则有九种,一一中又有:无间道和解脱道,后得智等如前所说。

三、界限:从初地第二刹那至最后心。

道相智十一法之六 释胜解修道

颂曰:胜解谓自利,俱利及利他,当知此三种,各有下中上,

别别为三品,又以下下等,复各分为三,共二十七种。

二、释各各体性分二:一有漏修道;二无漏修道。

一、有漏修道分三:一结合;二释各各自性;三就作用门略结。

一)结合:于大乘修道有:有漏修道和无漏修道二种,是故于有漏修道有:胜解修道、回向修道和随喜修道三种。是故名为有漏修道,即胜解修道、回向修道和随喜修道作意。

二)释各各自性分:胜解修道、回向修道和随喜修道(功德、利益)三种。

(一)胜解修道分:一胜解法;二胜解之胜利

1、胜解法分二:经说与论释二种

(1)经中所说:在上六种修道作用处所说般若波罗蜜多,随所住处,能作供养之处所余。经云:尔时天帝释,白佛言,世尊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书此般若波罗蜜多甚深经典,种种庄严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复以种种上妙花鬘涂散等香,衣服璎珞宝幢旙盖,诸妙珍奇伎乐灯明,而为供养。有善男子善女人等,佛涅槃后,起窣堵波,七宝严饰宝函盛贮佛设利罗,安置其中,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复以种种上妙花鬘涂散等香,衣服璎珞宝幢旙盖,诸妙珍奇伎乐灯明,而为供养,二所生福,何者为多,佛告憍尸迦,我还问汝,当随意答。

此中有自利胜解、俱利胜解、利他胜解三种,初中(后)如其次第有下中上九种。

经云:憍尸迦,于意云何?如来所得一切相智及相好身,依何等法修学而得?天帝释言,世尊,如来所得一切相智及相好身,依此般若波罗蜜多甚深经典,修学而得。乃至不思议,无等无上,无等等一切相智,要由此般若因而起。是说成佛要由修般若为起因,由此应供养般若为根本故。尔时天帝释白佛言,世尊,赡部洲人,于此般若波罗蜜多甚深经典,不供养恭敬尊重赞叹者。(四二八卷十一页)乃至何以故?憍尸迦,诸佛无上正等菩提甚难可得,恶慧懈怠,下劣精进,下劣胜解,下劣有情不能证故。(四二八卷十四页)又憍尸迦,由是因缘,若善男子善女人等,发心定趣无上正等菩提。乃至应于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数数听闻。(四二八卷十四页)乃至供佛舍利,福德广大增长。

(2)以论解说:如次有下中上九种,经中广说修学般若供佛舍利等,文广不录。(见四二八卷九页至四三0卷十九页)

论义是说:胜解修道(有法),有二十七种者:有自利胜解修道九种、俱利胜解修道九种、利他胜解修道九种,共有二十七种。

此处观察分:胜解的境、胜解的体、胜解的因、胜解的作用、抉择此处所说的胜解,有五种。

1胜解的境:谓胜解教道果三般若波罗蜜多,是胜解修道的胜解境,胜解教道二者为一般境,胜解果般若波罗蜜多是主要境,如《庄严光明论》云:般若波罗蜜多无二,彼智者谓如来。是说主要为法身如来是般若母境,由此所显作用,若供胜者母即是供养一切相智的智法身故,是生众多福德。

2胜解的体分为总体和差别体二种。初总体:总体胜解者,当能持无量义的心生起决定境。此处的胜解者谓缘般若波罗蜜多功德的清净信心,或信任或信赖信心。如《明句论》云:此之体性者谓所决定的法决定受持。又《具清净论》云:胜解者谓净信及希求者,即是信赖信心与欲乐的定相。第二差别体以下当说

3胜解的因:能抉择般若波罗蜜多诸功德的教证清净。

4胜解的作用:谓胜解修道作用特别殊胜,由其它宣说不能包括其它教法等;及能积集无量福德聚的作用具足故。

5抉择此处所说胜解分六:

〈1〉性相:胜解三般若母义随一之生源,并确信大乘随现观,是胜解修道的定相。

〈2〉差别分:一根本差别;二支分差别;三支节差别;四略义有四种。

1〉根本差别:此中就根本门分有自利胜解、俱利胜解、利他胜解有三种。颂曰:胜解谓自利,俱利及利他,当知此三种。

2〉支分差别:此中支分有三种,一一中各有大中小等三种故。颂曰:各有下中上,别别为三品。

3〉支节差别:就支节门分,彼三种中各各有下中上等三种故。颂曰:又以下下等,复各分为三。

4〉略义:是故胜解修道有二十七种,如是三类九种故。颂曰:共二十七种。

〈3〉分各各体:胜解般若母为自利来源(源泉),由信心所显的大乘随现观,是自利胜解修道的定相。若分有九,其余二种类推。

〈4〉分析三种之因由:分析胜解修道三种之因由者,谓意乐缘利他虽无差别,但由加行修自利为主名自利胜解;修利他和自利二种为主要,名为俱利胜解;及由加行修利他为主,建立利他胜解故。

〈5〉修胜解的所为:胜解般若母(有法),是有所为者,谓如是修自利与俱利及利他胜解,当能得善法利益圆满[20]所依身故。

〈6〉界限:自利胜解非清净七地之后得位为主要,俱利胜解三清净之后得位为主要,利他胜解第十地后得位为主要,总之,彼一切于十种地中皆有。

能表道相智十一法之七胜解之胜利

《般若经》四三零卷十九页至四三二卷十页

丑二、胜利

第七、胜解之胜利

二、释胜解之胜利分:一、经说;二、论释二种。

(一)经说:胜解修道处的般若波罗蜜多者,所说多种功德具足之余。经云:天帝释白佛言,世尊,此般若波罗蜜多者,为圆满一切功德,成就广大殊胜功德。此中有:赞美、承事、称扬三种中。明初赞美有九种;承事、称扬各有九种,经文广不录(四三零卷十九页至四三二卷十页十五行)。

(二)论释分:结合、根本、解释三种。

1、结合:胜解修道之后,说彼胜解修道胜利之因由者,谓令胜解修道的补特伽罗生欢喜是所为故。即由修彼道,菩萨生欢喜故,于如是胜解佛等作赞美。即是赞美、承事、称扬。

2、根本:就彼经义,明胜解修道胜利。

颂曰:般若波罗蜜,于诸胜解位,由三种九聚,赞事及称扬。

3、解释分二:(1)一释根本义:如是胜解,见法的定相,即趣入般若波罗蜜多的胜解作意,初三者因分位各各有九,如其次第后后转胜,赞美、承事、称扬,能令现前欢喜。

(2)自性认识:是故,此等赞美者,是如实通达真实义的定相,非虚妄性。

论义是说:胜解修道的胜利(有法),有多种者,谓赞美有九,承事有九,称扬有九种故。是故自己能得之方便胜解修道,由修习力所得的功德者,是胜解修道胜利的定相。若分有:胜解修道初九种修习处有九赞美,中九种修习处有九承事,后九种修习处有九称扬。界限:胜解修道从修习的第二刹那乃至佛地。

子二、回向修道

能表道相智十一法之八释回向修道

《般若经》四三二卷十页至四三三卷十五页

第八、释回向修道分:一、经说;二、论释。

(一)经说:胜解修道胜利处,由有般若波罗蜜多,说一切增上生和决定善所余已。尔时慈氏菩萨摩诃萨,白具寿善现言,大德,若菩萨摩诃萨以无所得而为方便,于诸有情所有功德随喜具行诸福业事,与一切有情平等共有回向无上正等菩提。等。(四三二卷十页)

(二)论释分三:一、结合;二、根本;三、解释。

1、结合:胜解修道后说回向修道的因由者,谓以胜解积集诸善根,能回向圆满无上正菩提,如是于胜解生起回向[21],名为第二回向作意。

2、根本:释彼经义:

颂曰:殊胜遍回向,其作用最胜,无所得行相,不颠倒体性,

远离佛福品,自性念行境,有方便无相,诸佛所随喜,

不系于三界,下中及上品,是余三回向,生大福为性。

殊胜遍回向,显示彼回向殊胜,说明回向的作用,即其作用最胜。明回向的体有十一法。无所得行相是显破除于所回向的事上起实执。不颠倒体性显彼于能回向的心破除实执。远离谓于回向者破除实执。佛福品,自性念行境谓于自性善根破除实执。有方便谓于六波罗蜜多的善根好坏破除实执。无相是显于一切回向破除三轮实执。诸佛所随喜显示彼等谓在名言中了知缘起如幻后,善根回向于佛地,而不回向生死之因。下中及上品等显彼回向之差别。

3、解释分:一、回向的数;二、回向何处;三、为何回向;四、何所为故回向;五、由谁回向。

一、回向的数:有十二种。二回向何处:回向无上正等菩提。三为何回向:为一切有情利益。四何所为故回向:应无穷尽故。五由谁回向:缘不可得三乘所化众生,于诸有情宣说近道之因、体性、作用成就,而回向有十二种。

(1)明殊胜遍回向:殊胜遍回向是说胜解殊胜,以名言假立作意,如次回向无上菩提。回向的作用:经云:何以故?声闻独觉乘者皆从施等出乃至遍回向无上正等菩提。释彼经义谓其作用最胜及缘住无上菩提皆不可得,于三乘所化一切众生宣说近道之因体作用皆具足。此是本论释二种回向一切作用类推。

(2)明无所得遍回向:经云:尔时具寿善现问慈氏菩萨摩诃萨言,大士,从此东方世界,无数无量无边诸佛世尊乃至一切如来戒蕴等,是善男子善女人等作如相,回向无上菩提缘彼等法无所得。释彼经义,谓无所得行相。名无所得及戒等蕴。

(3)不颠倒的定相遍回向:经云:慈氏菩萨言,大德善现,若新趣入乘的菩萨摩诃萨,于诸佛世尊,声闻僧等,思维彼等一切善根等。释彼经义谓不颠倒体性,是说不颠倒与能回向的心。

(4)了知远离回向:经云:若菩萨摩诃萨,所作福德现行法聚者,谓想蕴处界远离,经义是说远离乃寂静我等法。

(5)随念佛福德品类与自性回向:经云:复次,菩萨摩诃萨,诸佛世尊声闻僧俱般涅槃,随念彼等一切善根如是回向。经义是说佛福品,自性念行境。是说如来所说念善根资粮自性,及念三世诸佛善法。

(6)有善巧方便回向:慈氏菩萨摩诃萨言,大德善现,菩萨摩诃萨于彼等善根不作相而遍回向无上正等菩提。经义是说有方便,即是于施等有方便善巧。

(7)三轮所缘无相遍回向:经云:譬如有食,虽具上妙色香美味,而和毒药,愚人浅识食取啖之,虽初适意欢喜快乐,而后食销(消)备受众苦,或便致死若近失命。经义是说无相及相。

(8)诸佛所随喜回向:经云:慈氏菩萨摩诃萨言,如是过去未来现在出世诸佛世尊,所有善根应当随喜遍回向。经义是说诸佛所随喜是说诸佛教敕及一切道。

(9)不系于三界回向:经云:复次菩萨摩诃萨,新入乘善男子善女人,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此诸善根应遍回向,不堕欲界色界无色界,则非过去未来现在,若缘彼道相则不能遍回向。经义是说不系于三界是说不系属于三界,及贪欲等界。

(10)出生广大福德下品回向:经云:尔时世尊赞具寿善现言:善哉善哉!善现,汝今已为一切菩萨摩诃萨作佛所作,谓为菩萨摩诃萨等,善说无倒随喜回向,如是所说随喜回向,以无相为方便,乃至于余善根,为最为胜,为尊为高,为妙为微妙,为上为无上。

(11)出生广大福德中品回向:经云:复次善现,假使三千大千世界一切有情,皆得预流一来不还阿罗汉果独觉菩提。

(12)出生广大福德上品回向:经云:复次善现,假使三千大千世界一切有情,皆趣无上正等菩提乃至一一菩萨摩诃萨所,以无量种衣服饮食卧具医药,及余资生上妙乐具而奉施之。

释彼三段经义,即下中及上品,是余三回向,生大福为性。下中上者谓出生广大福德;十善等业道;预流等及住无上正等菩提。

又遍回向的作用,经云:尔时四大天王,各与眷属二万天子,顶礼佛足,合掌白言,世尊,彼诸菩萨摩诃萨,乃能发起如是广大随喜回向。谓彼菩萨摩诃萨方便善巧,以无相为方便,无所得为方便乃至遍回向。

论义是说,第二地者身中的回向(有法),胜出声闻独觉回向最殊胜者,谓能转变自他善根圆满菩提支分,名义是能取有分别的大乘随现观故。

总义分六:

1、所回向的事:三世一切善根是回向的所依事者,谓彼一切应转变为圆满菩提。

2、回向的心:菩萨修道身中的方便智慧最殊胜者,谓于此所显是能回向的心,谓彼一切善根能转成圆满菩提的清净方便故。是故就三轮以无谛实分别的般若慧任持,能转变自他善根圆满菩提的心,及无尽欲乐随类所摄是回向体性。

3、回向的势力:前诸佛菩萨是回向的势力,如是回向的义是速加持者故。

4、回向的所为:为佛教及诸有情作无尽善根故是所应回向。如《海慧问经》云:如堕大海之内一滴水,乃至大海未尽彼不尽,如是善法回向因,未得菩提彼不尽。

5、回向的需要(所为):善根回向圆满无上菩提(有法),具有特殊需要(所为),小果转变成殊胜,异熟果受用转成无尽的需要故。是故虽然悉由愿回向,但不悉是回向愿,因为我希求所得圆满佛位,彼是愿而不是回向故。

6、回向修道法:自他随一善根,能转成圆满菩提支分的名义,能取(心)有分别的大乘随现观,是回向修道的定相。若分有十二种。界限从初地乃至最后心。

能表道相智十一法之九释随喜修道

《般若经》四三三卷十五页至四三三卷十九页

更新于:4个月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