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日
  • 中国
  • QQ
生食主义

任杰:现观庄严论·选集要义释(十九)

  • 2024-09-03 12:01
简介总义:一、定相:加行生起、安住及圆满随一留难的魔事,是加行过失的定相。二、差别:差别有四十六种。三、界限:从未入道至第七地。辛三、加行之性相分二:壬一、略标;壬..

总义:一、定相:加行生起、安住及圆满随一留难的魔事,是加行过失的定相。

二、差别:差别有四十六种。

三、界限:从未入道至第七地。

辛三、加行之性相分二:壬一、略标;壬二、广释。

圆满一切相加行十一法之五加行性相

《般若经》卷44117-44712页(总计)

壬一、略标

圆加行之五

第五、释加行所知的性相

三、释所知的性相分二:

(一)经说(44117页):在加行过失处,由诸如来意念修加行者,令所作事业究竟,此般若母能生诸如来,是示导世间所说。尔时具寿善现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能生如来应正等觉一切佛法,能与如来应正等觉一切相智,能示世间诸法实相乃至佛言,善现,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能生如来应正等觉所有十力。此为问答。

(二)论释分二:一、结合;二、释义。

[一]结合:论身建立谓德失及性相。问:加行过失后,说加行性相是何因由?答:谓就所取功德及所舍过失门,所修诸加行者,是说需要了知加行性相为前行(先导),作如是说故,如其次第由取舍功德过失。是说所修诸加行者是由了知性相为先导,所以过失后而说彼等性相。

[二]释义分三:一、就自性门略标;二、就差别门广释;三、就数门摄义。

1、就自性门略标分:根本与解释二种。

(1)根本:就释经义门以略标加行性相之理趣。

颂曰:由何相当知,即性相分三:谓智胜作用,自性亦所相。

(2)解释:就词义门释,由修行作用,以此为诸加行能相(名相),即智相、胜相及作用相,由修行业用,以彼等即是所相(所表)自性之性相,性相者当知有四种。

论义是说:成为自所得果,能得般若波罗蜜多方便,止观双运菩萨瑜伽(有法),说汝名性相之因由者,谓汝是道般若波罗蜜多瑜伽的能相(象征、能表)故。此处所说的大乘加行性相(有法),于汝从言诠正理门分差别有多种,于汝有:大乘加行的智相、胜相、作用相和自性相等故。

总义分:1性相名相的建立;2了知性相为前行理趣;3明彼界限。

1性相名相的建立,分为破与立二种(破不录)。

2]立自宗分四:所相、名相(所表)、性相、如何表法。

(一)所相:谓烦恼相状等寂灭的菩萨有十六种瑜伽即是所相,彼即是离烦恼状貌所显。

(2)名相(所表)分:总与别二种。(初)总者:名加行性相之加行者,是道般若波罗蜜多瑜伽,彼的性相即名加行性相。(二)别:若以差别为缘,菩萨身中的体智(一切智)加行,道智加行,一切相智加行,胜出声闻独觉加行特别殊胜加行,是能作利他的作用特别殊胜诸加行,名为此处所说的名相。

(3)性相分:总与差别二种。初以总为缘,自所得之果如如能得般若波罗蜜多的方便止观双运菩萨瑜伽。以第二差别为缘,1如来出现世间等一切智行相随一所缘,通达小乘住种类的菩萨瑜伽;2空性无相等道智行相随一所缘的菩萨瑜伽;3如来见法乐住等,一切相智行相随一所缘的菩萨瑜伽;4不思议等殊胜的菩萨瑜伽;5利乐救护等作用殊胜的菩萨瑜伽,是此处所说的性相。

(4)如何表法分:总的认识与各各的认识。

1总的认识:由离烦恼状貌等的菩萨瑜伽十六种所相,为道般若波罗蜜多瑜伽相,是自所得之果,能得般若波罗蜜多方便止观双运的菩萨瑜伽。

2各各的认识:从后颂说离烦恼状貌等处(此处说十六自性)正说菩萨瑜伽初四种所相。菩萨身中的一切智加行相,了知如来出现世间一切智行相随一所缘,是通达小乘住种类的菩萨瑜伽。又离烦恼状貌,障品及对治显示所相。如来出现世等显示性相。从难性等处,正说利他披甲难行事等修行的菩萨瑜伽五种所相,是道智加行相,空性无相等道智行相随一所缘的菩萨瑜伽。又难性与决定,所为无所得,破一切执著是说由所相及空性无相等,显示彼性相。在所缘处正说体道殊胜等,是一切相智行相随一所缘的菩萨瑜伽七种所相,是一切相智加行相,如来见法乐住等,一切相智行相随一所缘的菩萨瑜伽。又及名有所缘等显示所相。依真如法性等显示性相。以离烦恼状貌的菩萨瑜伽十六所相,彼是胜出声闻独觉加行殊胜的加行相,是以不思议等殊胜的菩萨瑜伽。又不思议无等显示所相,彼有十六种所相,是利他修行作用殊胜加行相,是利乐救护等作用殊胜的菩萨瑜伽。又利乐等显示性相。显示诸所相,烦恼相状等。

界限:从大乘资粮道至最后心。

壬二、广释分四:癸一、智相;癸二、胜相;癸三、作相;癸四、自性相。

癸一、智相分三:子一、一切智加行相;子二、道相智加行相;子三、一切相智加行相。

子一、一切智加行相

2、就差别门广释分四:一智相;二胜相;三作用相;四自性相。

(1)智相分三:1一切智加行的智相;2道相智加行的智相;3一切相智加行的智相。

1一切智加行的智相分三:一结合;二根本;三解释。

[1]结合:大乘加行性相,就言诠正理门分四,此中智相有三智差别三种内,暂且初说菩萨身中一切智加行的智相,名结合彼智故。因一切智三种差别不同,所以暂且从一切智门说。

[2]根本:

颂曰:知如来出现,世界无坏性,有情诸心行,心略及外散,

知无尽行相,有贪等及无,广大无量心,识无见无对,

及心不可见,了知心出等,除此等所余,知真如行相,

能仁证真如,复为他开示,是摄一切智,品中诸智相。

[3]解释:就词义门释知如来出现等,此中一切智行相有十六。

第一、由如来胜出菩萨身中的一切智加行,显示了知能生如来力等,如经云(44127-44215页):佛言,善现,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能生如来应正等觉,所有十力。释彼经义谓知如来出现。

第二、一切智加行,依般若波罗蜜多,知如来出现世间,通达世间胜义中不坏。时具寿善现白佛言,世尊,云何如来应正等觉,依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说示世间五蕴实相乃至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俱不说示五蕴有成有坏。释彼经义谓世间无坏性及世间无坏。

第三、知一切有情心行:复次,善现,一切如来应正等觉,皆依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普能证知无量无数无边有情心行差别。释彼经义谓有情心行,即有情诸心行。

第四、知心摄略及心外散者:复次,善现,一切有情,三界五趣,施设言说,若有色,若无色乃至一切如来应正等觉,依般若波罗蜜多,由法性故,能如实知诸有情类略心散心。释彼经义谓心略及外散。是说略心及散心。

第五、知心无尽行相者:善现,如来应正等觉,依深般若波罗蜜多,由尽故、离染故、灭故、断故、寂静故、远离故,能如实知诸有情类,略心散心。释彼经义谓无尽行相,即知无尽行相。

第六、知有贪离贪心、有瞋离瞋心、有痴离痴心,离诸戏论体性有三种(六、七、八)。复次,善现,一切如来应正等觉,依深般若波罗蜜多,能如实知诸有情类,有贪心、离贪心、有瞋心、离瞋心、有痴心、离痴心。释彼经义谓有贪等及无,是说诸有情有贪心等的等字所摄离贪欲心。

第九、知广大心:复次,善现,一切如来应正等觉,依深般若波罗蜜多,能如实知诸有情类所有广心。释彼经义谓广大及广大心。

第十、知大心者:复次,善现,如来应正等觉,依深般若波罗蜜多,能如实知诸有情类所有大心。释彼经义谓大及大心。

第十一、知无量心:能如实知诸有情类所有无量心。释彼经义谓无量及无量心。

第十二、知无对心:能如实知彼诸有情类,所有无见无对心。释彼经义谓识无见无对及无对心。

第十三、知心不可见:能如实知诸有情类,所有无色不可见心。释彼经义谓及心不可见及心不可见。

第十四、知出等:能如实知诸有情类心心所法,若出若没,若屈若伸。释彼经义谓了知心出等及心出没等。

第十五、知出没心等真如行相者:佛言,善现,一切如来应正等觉,依深般若波罗蜜多,如实知色如真如,无变异,无分别,无相状,无作用,无戏论,无所得。释彼经义谓除此等所余,知真如行相是说出没等真如行相。

第十六、知如来自证真如,复为他所化众生宣说假立名言,建立真如,领悟真如,知真如殊胜,开示真如实际,摄为一切智一种。复次,善现,五蕴真如,即有情真如,有情真如,出没屈伸真如。五蕴真如,即十二处真如,十八界真如,即一切法真如。由此故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能生诸佛,是诸佛母,能示诸佛世间实相。释彼经义谓能仁证真如,复为他开示是说如来现证真如,为他开示,假设名言,此等智相差别有十六种。

略摄彼等义谓是摄一切智,品中诸智相一切智如理诸加行,若如是所表,即是智的定相,是由一切智所摄。

论义是说:1谓于贪等烦恼现行;2贪等烦恼相状果三门粗重;3贪等的相因法处为非理作意,乐执补特伽罗等;4贪与无贪等所治品与能对治品,远离耽着的菩萨四瑜伽(有法),是菩萨身中的一切智加行,谓如来出现等,所缘一切智随一行相,通达小乘住种类,即是菩萨瑜伽故,显明彼相状即是彼的定相。

此处总义分四:1、恶见差别;2、略摄;3、是何补特伽罗;4、释名。(总说六十二见,十四无记,各派外道所执的断常二见等,经中广说,文繁且止,依尊法师的《略释》为准)

子二、道相智加行相

《般若经》卷44215-4433页

2释道相智加行的智相分三:一、结合;二、根本;三、解释。

[1]结合:释一切智加行的智相后,说道相智加行智相的因由者,谓由生起次第为缘作如是说故,所以在彼之后说道相智门。

[2]根本:

颂曰:空性及无相,并舍弃诸愿,无生无灭等,法性无破坏,

无作无分别,差别无性相,道相智品中,许为诸智相。

[3]解释:就词义门释谓:空性等。此中道相智加行的境有十六种。

第一:1知一切法空性;2知因无相;3知果无所愿有三种。经云(44215-4433页):尔时三千大千世界,所有欲界色界诸天,各以种种天妙花香,遥散世尊而为供养,来诣佛所,顶礼双足,却住一面,俱白佛言,世尊,所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以何为相。尔时佛告诸天众言,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以空为相,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以无相为相,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以无愿为相。释彼经义谓空性及无相,并弃舍诸愿说明空性、无相及无愿有三种。

第四:1知顺缘起无生;2知还灭缘起无灭,颂文等字显示;3知无杂染;4知无离垢之清净;5知无取舍事(法);6知涅槃自性;7知法界事处无所依有七种,及知彼等亦如虚空相(性相)有八种。经云:诸天子,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以无生为相,以无灭为相,以无染为相,以无净为相,以无取为相,以无自性为相,以无依为相,如虚空相。释彼经义谓无生无灭等无生无灭等的等字摄无染、无净、无事、无自性、无所依,如虚空相六种。经说无自性是说应为了知自性,《二万颂光明论》云:知自性。《庄严光明论》云:涅槃名为知自性。

第十二:1知天人等法性无错乱(无破坏)或无舍(无破坏);2知因缘无行(无造作);3知法性无分别;4知诸法行相无差别;5知胜义中无一切性相有五种。释彼之义谓法性无破坏,无作无分别,差别无性相。经说法性无破坏、无造作、无分别、无差别、无性相。

总摄彼等义谓道相智品中,许为诸智相。如是智相差别有十六种,若表道相智加行,即是智的性相,即由道相智所摄。

论义是说:1胜义中无披甲利益有情,名言中披甲利他于涅槃,修披甲难行;2不随余乘之性相,决定安住唯一大乘;3三无数劫所修之三大,为修行所为;4所修、修者、修诸法,通达胜义中不可得的不可得;5于一切法破除一切实执耽着,破除耽着在菩萨身中之自性五瑜伽(有法),是道相智加行,是空性无相等道相智行相随一所缘的菩萨瑜伽故。显示彼相状,即是彼的性相。

子三、一切相智加行相

《般若经》卷4433-44321页

3释一切相智加行的智相分三:

[1]结合:释道相智加行的智相后,明一切相智加行智相的因由者,谓以生起次第为缘如是说故,名为结合以下说一切相智门。

[2]根本:一切相智加行的智相

颂曰:依真如法住,恭敬善知识,尊重及承事,供养无作用,

及了知遍行,能示现无见,世间真空相,说知及现见,

不思议寂静,世间灭想灭,一切相智中,是说诸智相。

[3]解释:就词义门释,即如来真如法性,此中一切相智的加行境有十六种。

第一:1了知如来见法乐住;2了知若宣说般若母应敷设座等恭敬;3了知所修教示(佛语)应恭敬上师(善知识);4了知宣说功德等应生欢喜;5了知应以散宝花等供养,如其次第有五种。尔时世尊告具寿善现曰,善现,当知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是诸佛母,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能示世间诸法实相,是故如来应正等觉依法而住,供养恭敬,尊重赞叹,摄受护持所依住法(知恩报恩等)。释彼经义谓依真如法住,恭敬善知识,尊重及承事,供养,是说如来依法而住,应恭敬,应尊重善知识,应欢喜承事,应供养。

第六:1了知由生灭及由自性空应恭敬等无作用;2了知一切境遍行无着转;3了知色等境(义)真如中全无所见,名言中显示见真如。此三种如其次第,复次,善现,一切如来应正等觉,无不皆依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于一切法无作无成,无生智转乃至能生如来应正等觉,亦能如实示世间相(佛言依世俗说)。尔时具寿善现白佛言,世尊,如来常说一切法性,无生无起,无知无见。释彼经义谓无作用,及了知遍行,能示现无见,是说无作用,遍行和无所见义。

第九:1了知蕴等世间空性行相;2了知摄受所化眷属宣说世间自性本空;3了知成熟所化众生身中证知世间空性;4了知解脱所化众生现见世间空性,有四种。释彼经义(经文不录)谓世间真空相,说知及现见。是说:1了知世间空性行相;2宣说世间空性;3证知世间空性;4现见世间空性。

第十三:1了知五蕴真如不思议;2了知五蕴法性一切戏论皆寂灭;3了知世间境有漏五蕴灭;4了知灭除五蕴有境心取舍,或此世间及他世间想灭有四种。(经文不录)释彼经义谓不思议寂静,世间灭想灭,是说明:1不思议;2寂灭;3世间灭;4想灭。

总摄彼等义谓一切相智中,是说诸智相。如是一切相智的智相差别有十六种,若表一切相智加行,即是智的性相,是由一切相智所摄。

论义是说:1一切智及道相智境法差别,所缘体道,行相及真如;2所取一切法及非所取起耽着,通达远离取不取边之不同;3由智一切法无着的无着碍;4由能取所取不可得通达有所依之空性;5通达真如性无去来之无行;6通达色等无自性无生之无生;7有法、无法、二俱、俱非蕴界体性真如不可得故,通达者谓真如不可得,缘一切相智随一行相之菩萨身中自性七瑜伽有法,是一切相智加行,是如来见法乐住等,一切相智行相随一所缘的菩萨瑜伽故。彼相状即是彼的性相。一切相智加行境有十六种者,谓依一切相智加行,从如来见法乐住,乃至了知灭除五蕴取舍,或此世间他世间异想有十六种故。

癸二、胜相分二:子一、略标;子二、广释。

子一、略标

《般若经》卷4441-44511页

二、释胜相分:结合及释义二种。

(一)结合:如前九颂总明智相加行,在智相之后以四颂释胜相者,谓以智相(性相)行相,总则能生佛智作为遍知加行,是为了知彼等如是殊胜,应知是所为故。如是此处以九颂说明智相总的自性,应知是以智之行相部分殊胜,所以由智的性相后以颂说明胜相。

(二)释义:菩萨身中十六体性,彼即胜出加行特别殊胜。谓由难思等别。此中分三:一、就差别法数门略标;二、就自性门广释;三、不正说小乘极为应理。

一、就差别法数门略标分:根本与解释二种。

1、根本:

颂曰:由难思等别,胜进谛行境,十六刹那心,说明殊胜相。

2、解释:释彼之义谓由难思及无比等差别为缘,明苦等谛有境心苦法与苦类智忍,及以智相十六种,若表道相智等加行,即是胜相(性相)。

子二、广释

(二)就自性门广释分三:

[一]结合:何为难思等差别法?就问门结合,是问难思等差别云何。

[二]根本:广释前面颂义,即难思与无比。

颂曰:不思议无等,超越诸量数,摄圣智者了,证知诸不共,

通疾无增减,修行及正行,所缘与所依,一切并摄受,

及无味当知,十六殊胜性,由此胜余道,故名殊胜道。

[三]解释:就词义门释,谓由应正等觉等而说。此中分:殊胜体,及超胜二种。

1、殊胜体分:苦谛集谛灭谛道谛四刹那殊胜。

(1)苦谛:能行佛智四因:1超过分别行境名不可思议;2以无能比喻名为无等;3真实中超过名言是所能称量名超越诸量;4胜出以言诠等数真实中超出数量,显示通达苦谛自性四殊胜。尔时具寿善现白佛言,世尊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为大事故,出现世间;为不可思议事故,出现世间;为不可称量故,出现世间;为无数量事故,出现世间;为无等等事故,出现世间。释彼经义谓不思议无等,超越诸量数。谓以正等觉等,能善遍取般若慧力,即名不思议、无等,真实中超过所量、真实中超过数量。

(2)集谛:1如能舍王位付嘱大臣能作彼事(喻事是大法王,付嘱般若波罗蜜多),如般若母无分别所摄一切圣补特伽罗,摄一切断证功德;2了知智者所应觉了如是之义;3遍知不共之殊胜非声闻独觉所行境甚深广大事;4了知速疾殊胜不错,显示集谛有境心,法忍等四刹那殊胜。佛告善现,如是如是,如汝所说何以故,善现,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能成办布施波罗蜜多,亦能成办净戒安忍精进静虑波罗蜜多,亦能成办内空乃至亦能成办道相智一切相智。善现,如刹帝利灌顶大王,威德自在,降伏一切,以诸国事,付嘱大臣,端拱无为,安稳快乐,如来亦尔。为大法王,降伏一切。是说声闻独觉菩萨一切佛法,付嘱般若等。释彼经义谓摄圣智者了,证知诸不共,通疾。是说:1所摄一切圣补特伽罗;2智者所应了知;3遍知非声闻等行境之事;4观待自宗了知神通最极速疾。

(3)灭谛:1世俗谛体性一切法无减,胜义谛体性一切法无增,了知远离增益损减边;2了知施者等见三轮垢染清净胜解施等与作意,了知恒常修习殊胜;3了知由胜义中三轮清净加行经多劫中修行所得,当成就福德智慧不颠倒之殊胜;4由了知无分别耽着所缘施等一切法,受持不舍般若波罗蜜多的所缘殊胜,显示灭谛有境心,法忍等四种殊胜。尔时欲色界诸天众,俱白佛言,世尊,如是般若波罗蜜多,最为甚深,难见难觉,不可寻思等。释彼经义谓无增减,修行及正行,所缘。是说:1依世俗谛及胜义谛一切法无减无增体性;2依三轮清净恒常修行施等波罗蜜多;3正加行经多劫修行,当真实成就福德智慧;4所缘一切法无分别。

(4)道谛:1了知所依殊胜;2了知无缺殊胜;3了知遍摄持殊胜;4(了)知无味着殊胜。是道谛有境心,法忍等四殊胜。佛告善现,譬如泛海,所乘船破,其中诸人,若有取木器物浮囊板片死尸为依附者,定知溺死,不至彼岸。乃至菩萨摩诃萨,终不中道退入声闻,或独觉乘乃至譬如有人年百二十,老耄衰朽,复加重病乃至菩萨摩诃萨以如是方便善巧遍摄持,当成无上正等正觉。释彼经义为所缘与所依,一切并摄受,及无味当知。是说:1法界自性为菩萨所依;2愿等波罗蜜多圆满因之资粮;3由善知识方便遍摄持;4无耽着味着。如是名为十六殊胜性者如其次第为苦等谛诸刹那殊胜。

2、超胜:由此胜余道,故名殊胜道。是说谁能胜出声闻等道,即是趣入菩萨等道相智第二殊胜道。

(三)不正说小乘极为应理:是故彼等者由生起远离耽着殊胜等性相,易于了知故不解说。

论义是说,烦恼相状等寂灭的菩萨十六瑜伽(有法),是胜出声闻独觉加行最极殊胜的加行,是不思议等为殊胜的菩萨瑜伽故。显明彼(征)相状是彼的性相,大乘加行胜相有十六种者,谓四谛有境心,智忍十六刹那殊胜的性相有十六种故。

癸三、作用

《般若经》卷44511-4468页

三、释作相分三:

(一)结合:大乘加行胜相之后,说大乘加行作相的因由者,应知由胜相胜出声闻独觉加行最殊胜,由诸加行能成办利他作用故,说有二颂,名为结合加行,若是由胜相决断(部分)诸作用,即是此处二颂作用的性相。

(二)根本:于彼作相分十一种。

颂曰:作利乐济拔,诸人归依处,宅舍示究竟,洲渚及导师,

并任运所作,不证三乘果,最后作所依,此即作用相。

(三)解释:就词义门释,是说作未来的利乐等。此中分:1、菩萨身中一切智加行作相;2、道相智加行作相;3、一切相智加行作相三种。

1、菩萨身中一切智加行的作相分三:1未来后生利乐的作相;2此生利乐的作相;3济拔利乐的作相三种。经云(44511-4468页):尔时具寿善现白佛言,世尊,诸菩萨摩诃萨能为难事,于一切自性空中,希求无上正等菩提,欲证无上正等菩提。佛告善现,如是如是,如汝所说。又云:善现,云何菩萨摩诃萨,为诸世间得义利故,发趣无上正等菩提,善现,诸菩萨摩诃萨,为欲解脱一切有情诸苦恼事。又云:善现,云何菩萨摩诃萨,为与世间作皈依故,发趣无上正等菩提。乃至作舍宅故。释彼经义谓作利乐济拔。是说:1作未来利乐;2作此生利乐;3以引发无苦非异熟法性义利,是一切智利乐等之差别有三种。

2、道相智加行作相分七:1皈依作相;2住处作相;3亲眷作相;4洲渚作相;5导师作相;6任运作相;7不作证三乘果作相有七种。释彼经义(经文不录)谓诸人皈依处,宅舍示究竟,洲渚及导师,并任运所作,不证三乘果。是说:1毕竟利乐;2灭除苦因;3通达生死涅槃平等性;4通达自他义利所依性;5成办利他;6一切有情义利任运而转;7不作证以三乘出离果。此等时中以如实修行义利,是道相智皈依等的作相有七种。

3、一切相智加行作相:作所依事唯有一种。经云:善现,一切法色本性,不可超越彼等本性。乃至无量善友摄受护念,乃于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能生净信及生胜解。释彼经义谓最后作所依。是说一切相智宣说一切法成办义利,是一切相智所依事业一种。

略摄彼等义,即此即作用相。如是以作用行相,如是若表三智加行,即是作用的定相。

论义是说,由烦恼相状等寂灭的菩萨十六种瑜伽(有法),是修行利他作用殊胜加行,是利乐济拔等作用殊胜的菩萨瑜伽故。显示彼相状即是彼的性相。大乘加行的作相有十一种,以一切智加行为缘的作相有三;道相智加行为缘的作相有七;一切相智加行为缘有一种故。

癸四、自性相

《般若经》卷4468-44712页

四、释自性相分三:

(一)结合:以作用相十一种,作为能了知生起利他圆满诸加行的自性,即在此自性处以三颂显示故,名以结合作相若了知诸自性,即是此三颂的自性相。

(二)根本:明自性相有十六种:

颂曰:离烦恼状貌,障品及对治,难性与决定,所为无所得,

破一切执著,及名有所缘,不顺无障碍,无迹无去生,

真如不可得,此十六自性,由如所相事,许为第四相。

(三)解释:就词义门释:谓欲贪等烦恼。于此等根本与释义分:一、释自性各各义;二、释略义所表理趣二种。

1、释自性各各义分三:一、一切智加行自性相;二、道相智加行自性相;三、一切相智加行自性相。

一、一切智加行自性相有四种:1远离贪等烦恼现行;2远离彼贪等烦恼的相状粗重果;3远离彼贪等的相貌因事(事物)现象(状况),持乐净等非如理作意,及执五蕴等谛实;4远离耽着贪无贪,瞋无瞋,痴无痴,所治品与对治品之自性有四种。经云(4468-44712页):具寿善现复白佛言,世尊,若菩萨摩诃萨,能于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生于净信及生胜解,是菩萨摩诃萨心,何性何相,何状何貌。佛告善现乃至心以调伏贪瞋痴及远离贪瞋痴,为性为相,为状为貌。以及无贪寂灭性。释彼经义谓离烦恼状貌,障品及对治是说:1了知贪等烦恼性;2了知贪等烦恼相状身粗重;3了知烦恼状貌非如理作意;4了知贪无贪等所治品与能对治品一切皆空性,即名远离一切智自性有四种。

二、道相智加行自性相有五种:1在胜义中无披甲作有情义利,在名言中披甲解脱有情忧苦的难性自性;2以不堕小乘自性决定趣一大乘自性;3长久修行修三大所为事的所为自性;4通达所修修者修法,在胜义中不可得的无所得自性;5从般若母至一切相智之中,破除执著诸法的无执著自性有五种。释彼经义(经文不录)谓难性与决定,所为无所得,破一切执著。是说:1在胜义中无解脱有情忧苦的难性;2不堕余性相决定一乘;3长久所修殊胜所为;4所修、修者、修法不可得;5破除执著一切法如是清净者,是道相智自性五种。

三、一切相智加行自性有七种:1一切智及道相智所缘境中差别之事体道行相,及缘真如自性;2破除执著世间之所取及非所取,从色乃至一切相智之间,通达执著一切法远离所取非所取边,与世间一切法不顺自性相;3由智了知色等一切无障碍自性相;4通达所取能取胜义中不可得无所(依)迹自性相;5通达真如无去来自性相;6由色是无自性空性通达无生自性相;7通达有性无性二俱二非第三聚本性,真如不可得自性相,如其次第有七种。释彼经义(经文不录)谓及名有所缘,不顺无障碍,无迹无去生,真如不可得。如是以此十六自性,如是所相三智加行性相,许为第四自性的性相。

2、释略义所表理趣:就数门摄义:总则若总摄为一,加行性相有九十一种。三智相各有十六,胜相有十六,作相有十一,自性相有十六,加行性相总有九十一。

论义是说:远离烦恼相状等菩萨十六瑜伽(有法),于汝显示性相名言的因由者,谓汝是能表十六加行之事,作如是说故。是说大乘加行自性相有十六种,谓此中一切智加行自性相有四,道相智加行自性相有五,一切相智加行自性相有七种故。(初)一切智加行自性相者谓:1远离烦恼;2烦恼状貌;3所治品与4能对治品的自性相有四种故。(二)道相智加行自性相,谓有:1难行事自性相;2决定一乘自性相;3所为自性相;4无所得自性相;5无执著自性相有五种故。(三)一切相智加行自性相,谓:1有所缘自性相;2与一切世间不顺自性相;3无障碍自性相;4无迹(无基础、空)自性相;5无去自性相;6无生自性相;7真如不可得自性相有七种故。

更新于:2个月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