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日
  • 中国
  • QQ
生食主义

新时代引领大众认识佛教文化的尝试

  • 2024-10-09 10:57
简介最近,由禅风文化出品的明星纪实体验节目《心路》在网络上已播出4期,播放量突破8000万,并获得广东省文化学会特别奖年度最具文化价值原创节目,受到各方关注。以佛教文化..

最近,由禅风文化出品的明星纪实体验节目《心路》在网络上已播出4期,播放量突破8000万,并获得广东省文化学会特别奖年度最具文化价值原创节目,受到各方关注。以佛教文化为支撑、以寻找真我的修心体验为内容的《心路》,尝试了新时代引领大众认识佛教文化的新方式。

《心路》的尝试是比较成功的。第一期节目把体验地点选在黄梅五祖寺,体现了对中国佛教特质的把握。选择禅宗道场,可以说选择了极具中国文化特质的佛教代表。

著名主持人朱丹作为体验观察员,在节目中表现出对队友、法师的亲切和关怀,也展现出其对生活的豁达和圆融。从她的对联、对话及独白中,能感受到她对生活的深刻体会和对生命的积极感悟,其中不乏与佛教思想相应的地方。

演员俞灏明作为第一期节目的嘉宾,有他的因缘。佛教提倡历事练心,俞灏明经历过冰火两重天的挣扎,也体会了绚烂至极归于平淡的心路历程。他对世间冷暖、赞誉损毁都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对美和生活也有自己的态度和坚持,尤其他在经历了磨难后仍然表现出乐观和坚强,非常可贵。

整个节目突出了真实和沉静,少了很多浮夸和故意的设计,多了不少真诚和思索的空间。体验地点从山门、斋堂,到祖师殿、禅堂;体验内容包括吃饭、扫地、砍柴、做饭、打坐等,展现了佛教精神的日常。在日常中展开心路历程,更显亲切、真实。俞灏明的一句原谅,但还不能做朋友,满怀慈悲但又饱含苍凉;朱丹的舍得之道,既浸透着出世的神往又闪烁着处世的艺术,这些正是他们真实的心路。

经济腾飞之后的中国,大众对精神文化产品的渴求空前高涨,广大观众对蕴含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影视作品也有强烈的需求。《心路》一定程度地满足了这种文化需要和精神渴求。对观众来说,看《心路》不仅是文化视野的开拓,更是一种心灵的安抚。那么,对于佛教如何与现代社会相适应、如何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等问题,《心路》带来了哪些启发呢?

首先,消极辟谣不如积极展现正面形象。在互联网时代,佛教不去主动积极地自我诠释、自我宣传,就很可能遭遇被诠释被定位乃至被抹黑的窘迫和危机。消极辟谣,不如像《心路》这样,创造机会向社会大众展现积极、正面、阳光的新时代佛教新面貌。其次,应用新方式配合新时代。当前是一个全新的时代,有着两千年历史的中国佛教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心路》采用了一种民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使千年佛教焕发出青春气息,使佛教文化与当代人的娱乐方式有了结合。如果这样的尝试能够不断积累和持续,当代中国社会将会有更多的机会来认识佛教文化。再次,勇于走出围墙融入现代社会。佛教应该改变态度,从守株待兔的被动变为常做不请之友的主动,积极走出寺院的重重围墙,积极拥抱社会,发扬大乘佛教菩萨道思想。当然,走出围墙有很多方式,可以是社会服务、慈善公益、文化交流等等,也可以是类似《心路》这样的方式,以媒体网络为载体,走出去,走进人们的视野。佛教应该有足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敢于弘扬和展现佛教的精神、理念。在大力弘扬和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的今天,佛教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今社会发展、文化繁荣、核心价值观树立、伦理道德重塑的重要力量和资源。佛教文化对中国的影响是深远的,可以说每个中国人骨子里都有佛教文化的血脉和精神。时至今日,佛教的慈悲、平等、圆融、清净、觉悟等等一系列价值观,仍然有着巨大价值。《心路》展现出了佛教中与人心灵息息相关的内容。

诚然,《心路》作为一种新尝试还有待提升的空间。比如,节目的地点设置在寺院,可以说已经处处有佛教的影子,但观众更期待的是看到体验者与佛教内在文化和精神的交涉,以及佛法与心灵的碰撞和启迪。佛教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它的外在形式,更在于蕴含其中的独特精神和文化。佛教的语默动静都有着表法功能和教育意义,所谓衣食住行,即非衣食住行,是名衣食住行。

再者,节目的深度还可以再进一步。或许正如朱丹所说,《心路》是帮助自我对话的节目,那么,节目中佛教作为文化和精神的支撑,在这种自我对话中承担了什么?这是个问题。让节目嘉宾多一些与佛法的交涉,可能会对观众寻找自我和感悟生命提供更多启发。

最后,传统佛教底蕴深厚,也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但它会遇到传统与当代的倾轧,神圣与世俗的隔阂。比如佛教的一些祖师家法、丛林规矩,与现代社会理念必有出入。这些在当代社会如何阐释和扬弃,需要进一步思考。佛教的悠久传统既是宝贵的资源,应该尊重和传承,但其中一些部分也可能成为前行的包袱,需要重新审视和再度阐释。在当代社会,佛教能否提供更多对现实生活有所助益的文化产品,这是时代课题,也是这个节目的突破口。

更新于:2个月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