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日
  • 中国
  • QQ
生食主义

佛教饮食文化体现其教义精神

  • 2024-10-13 11:46
简介佛教自身的饮食文化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也在与中华饮食文化的调适和因应中完成了中国化之蜕变,体现和折射出中华文化固有的价值观、审美情趣和精神气质。可以说,佛教饮食..

佛教自身的饮食文化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也在与中华饮食文化的调适和因应中完成了中国化之蜕变,体现和折射出中华文化固有的价值观、审美情趣和精神气质。可以说,佛教饮食文化是理解佛教中国化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扇窗口。

佛教文化博大精深,饮食文化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考察佛教饮食文化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内涵,可以深化对佛教文化及其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的理解。

戒荤、茹素和品茗

佛教饮食文化包罗万象,从饮食结构而言,主要包括戒荤、茹素和品茗三个方面。

首先,戒荤腥。食物禁忌是宗教禁忌之一,包括:第一,忌荤。荤或辛指有恶臭和异味的蔬菜。佛教禁断五辛,各经对五辛记载不同,大致包括葱、蒜、韭、薤和兴渠。第二,忌腥。腥指肉类,即各种动物的肉,甚至蛋类。佛教宣扬因果报应,六道轮回的教义,《楞严经》《涅槃经》等大乘佛经都严禁杀生食腥。第三,禁酒。佛教认为酒是放逸之门,饮酒是违背佛教五戒的行为,因此,佛教严禁饮用一切能使人麻醉的酒。另外,佛教亦有忌烟、忌零食等规定。

其次,倡素食。素食通常被认为是佛教饮食文化的基本内容。但事实上,佛教所谓吃素的传统主要流行于汉传佛教中,南朝梁武帝大概是始作俑者。梁武帝大力提倡素食,下了《断酒肉文》诏,从此以后,佛教寺院就禁断了酒肉。在寺庙之外,为了追求个人的福祉,一些居士和善男信女也会长期或短期守斋吃素。另外,佛教素食文化也已嵌入到中国民俗之中,如每逢佛得道日,亦即腊八节,民间有喝腊八粥的习俗。

由于受地理环境和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古代汉民族形成以素食为主、肉食为辅的饮食结构。后来,儒家又赋予这种饮食习俗以深厚的人文关怀意义,提倡布衣蔬食,以此饬身,砥砺自己的品行。凡此,都与佛教提倡的慈悲、刻苦等精神不谋而合,并具化在日常饮食之中。

佛教饮食也采取中庸之道,因地制宜,行方便法门。对于普通信众而言,佛教允许吃三净肉或肉边菜。而且,为了照顾教俗两界的口味,古代寺院中的香积厨(僧厨)还以豆腐和面筋为原料,研制开发出极为精致的素菜系列。同时,寺院素食也被推广至市井社会之中。

最后,好品茗。寺院僧人中多有饮茶、品茶的习惯。饮茶与坐禅有不解之缘。坐禅是佛教僧人基本的修行方法,需要修习者息心精虑,端身正坐,这样,能够提神清脑,又能清性修为的茶就成为僧人坐禅不可缺少的饮料,饮茶甚至可以保证坐禅时通夜不眠。更为重要的是,茶文化被融入进了禅道之中。禅茶一味,茶意产禅味,茶与禅渐成一体,吃茶去成为禅林流行话语。

更新于:2个月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