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虚大师的生平简介
- 2023-06-26 06:33
太虚大师(1889--1947)近代高僧,俗姓吕,名淦森,法名唯心,号太虚。浙江崇德人。生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光绪三十一年 16 岁,入苏州小九华寺披剃为僧。出家后即往宁波天童寺依寄禅和尚受具足戒。嗣往永丰寺就歧昌和尚学经。越岁复住天童寺修禅学佛。时与闽僧圆瑛、会泉为同参,相与参究禅学。
宣统元年(1909),随寄禅和尚参加江苏省僧教育会,并在南京从杨文会居士学《楞严经》,后又就苏曼殊学英文。三年赴广州弘扬佛法,被推为白云山双溪寺住持。
民国元年(1912),***建都南京,太虚大师从广州返南京创立中国佛教会,第二年并入以寄禅和尚为会长的中华佛教总会,太虚大师被选任《佛教月刊》总编辑。不久,寄禅和尚逝世,太虚大师在其追悼会上提出进行"教理***,教制***,教产***"的佛教"三大***"口号。撰文鼓吹"佛教复兴运动"和改革旧的僧团制度。由于他的"佛教***"言行,受到一些守旧派的反对,乃辞去月刊总编职务,转入普陀山闭关潜修佛学。闭关两年间,深研佛学法相唯识诸宗经论,旁及中、西哲学诸论著,法学精进,深有所得。民国五年出关后,即赴台湾、日本考察佛教,进行讲学。
民国七年(1918)从日本回国后,在上海与陈元白、章太炎、王一亭诸名士创设"觉社",主编《觉社丛书》。翌年改《觉社丛书》为《海潮音》月刊。月刊持办 30 多年,从未中辍,成为中国持办时间最长,普及影响最广的佛教刊物。
民国十一年(1922),太虚大师受聘任湖南大沩山寺住持,随后于武昌创办武昌佛学院,招收缁素佛教青年入院修习佛学,培育一批德学兼备的僧伽人才。十二年夏,往庐山大林寺住持暑期佛学讲习班,并发起筹办世界佛教联合会。翌年夏,佛教世联会正式成立,太虚大师被选为首任会长。十四年往山西朝礼五台山,应山西都督、省长阎锡山之请,在太原宣讲佛学。同年 10 月,率领中国佛教代表团出席在日本东京召开的"东亚佛教大会",并考察日本佛教。自日本回国后,又应邀前往新加坡弘法(1926 年星洲讲经会)。
民国十六年(1927),南普陀寺首届方丈会泉法师任期届满,极力推荐太虚大师继任方丈和闽南佛学院院长,当即推举转逢和尚为代表,往上海敦聘太虚大师来厦就任。是年 5 月,太虚大师应聘来南普陀寺就职。由于他经常外出弘法,议定请转逢和尚都监,在他外出时代为掌理寺务和学院事务。十七年,太虚大师往南京讲学,并筹备创设中国佛学会。是年秋,会泉法师鼓励并资助太虚大师出国考察讲学,遍历英、德、法、荷、比、美诸国,宣讲佛学。并应法国学者建议,在巴黎筹设世界佛学苑,开中国僧人跨越欧美弘传佛教之先河。
民国十八年(1929),太虚大师游历欧美各国归来后,即来厦亲自主持南普陀寺和闽南佛学院事务,并倡议组织思明(厦门)佛教会。在厦期间,积极推行佛教僧制改革,宣扬《建设现代中国僧制大纲》,以倡导"对三宝之诚信产生僧格;以六度之修学养成僧格"。嗣又通过佛教会的组织力量,对厦门一些规戒废弛的寺岩进行整顿。同时又对闽南佛学院的学制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增设研究生部,分立专修科系,由研究生员自由选修。还亲自为学僧讲学,要求学僧要"学行"双修,讲论《僧教育要建立在律仪之上》。并先后开讲《佛学之宗旨与目的》、《学僧佛学纲要》,又以《现代僧教育之危亡与佛教之前途》为题,极力反对士大夫经院式的法师传法的僧教育方式。鼓励学僧要以振兴佛教、昌明佛法为己任,养成刻苦耐劳的体魄和清苦淡泊的志愿,为兴教献身而勇猛精进。闽院经太虚大师的亲自教诲和整顿,院风院貌焕然一新,进而使学院成为全国一流的典型的佛教高等学府,蜚声中外,造就一批德才兼备的名僧大德。闽院毕业的学僧,遍布海内外,有的从事佛学研究,成为国内外知名的大法师,有的住持名山巨刹,成为振兴佛教的栋才。至今有些住持丛林禅院的高僧,犹是当年受太虚大师亲自教诲的学僧。
太虚大师在厦门,还经常应各界的邀请,到处讲学,如多次应邀赴厦门大学演讲,主题有《佛学在今后人世的意义》、《世界亚、欧、美佛教之鸟瞰》;为厦大心理学会讲《梦境》,为哲学系师生讲述《唯相、唯识学概论》等。此外,还为双十中学开讲《民国与佛教》;应鼓浪屿武荣中学之请讲述《释迦牟尼的教育》;于中华中学讲《欧、美佛教概况》;为厦门青年会开讲《新青年与救国之道德》;还在蔡吉堂居士的涌莲精舍,多次开讲《唯识十三论》等经学论著。
民国二十二年(1933),太虚大师连任南普陀寺两届方丈(兼院长)任满,引退返沪,但仍与厦门佛教界保持密切的联系。二十四年再度卓锡厦门讲学,在佛学会和闽南佛学院,开示论题为《佛学会与实现佛化》、《佛化与现代中国》和《法师与学僧应如何爱护学院》等。谆谆教诲学院师生,要爱国爱教,树立为国家为佛教的兴亡而献身的精神。
民国二十六年(1937),抗战爆发,太虚大师为抗日救国奔走,呼吁全国佛教徒行动起来,投入抗日救国运动。并首先发表《电告日本佛教徒书》,要求日本佛教徒以佛教"和平止杀"的精神,制止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同时又通电全国佛教徒,播讲《佛教与护国》的论述,动员组织"佛教青年护国团",积极参加救护工作、宣传工作以至地下斗争工作。并响应"航空救国"和"伤兵之友"等抗日爱国活动,募资捐款支援前线。二十八年(1939),发起组织佛教"国际访问团",远赴缅甸、印度、锡兰以及星、马各地,宣传抗日救国,发动各地华侨、华人和广大佛教徒、佛教团体,积极支援祖国抗战。三十二年(1943),与于斌、冯玉祥、白崇禧等著名将领和宗教界首要人物组织中国宗教徒联谊会,呼吁全国各宗教团体和全体宗教徒团结起来,一致抗日。因其积极参加抗日救国活动,抗战胜利后的 1946 年元旦,***授予他宗教领袖胜利勋章。
民国三十六年(1947)3 月 17 日,太虚大师于上海玉佛寺圆寂,荼毗后得舍利子 300 余颗。厦门分得舍利多颗,三十七年(1948)由其皈依弟子蔡吉堂、许宣平、虞愚等为建舍利塔于虎园路半山堂。1984 年迁建于南普陀寺后五老峰山顶太虚台上。太虚台前亭后塔,亭中立一石碑,高约 2 米,上镌当代画家丰子恺为太虚大师造像。造像法相庄严安详,神态栩栩如生。像下有书法大家虞愚题铭,铭志大师住世大德。
太虚大师的伟大圣格
太虚大师出生于光绪十五年,浙江崇德人。父亲是泥水匠,家中并不富有,幼年时便失去了父母。大师俗姓吕,一生中他用过很多名字,写诗、著书用不同的名字,太虚的名字是最后定下的,这个名字也最广为人知。大师十六岁时就在宁波天童寺受比丘戒,按照僧制是要到二十岁才能受比丘戒的,但他没到年龄就受戒了。他年轻时便聪明过人,过目不忘,许多经文只要看上一遍即能背诵。为了学习佛法他四处参访,去各个寺庙听法师讲经说法。此后他到普陀寺闭关三年,专心研究大藏经,终于大彻大悟。据他自己说,在闭关禅定当中他证到了不凡的成就,出现了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等神通境界,如果继续闭关下去,势必证到更大的成就。但他却出关了,为什么呢?他看到中国佛教事业的衰落,人民陷于苦难之中,他以一个佛弟子的悲愿之心,为了救世救民普度众生和振兴佛教事业而放弃个人成就的机会,毅然全心投入社会,投入到佛教所说的“五浊恶世”之中,为弘法利生而贡献自己的全部精力。
大师出关后开始四处讲经,此时对大藏经他已通达无碍,任何一部经拿出来,不需要细细准备,便能开讲。应邀去各大学讲经的时候,随时开口就讲,从不起草讲稿,经讲完了,从头至尾记录下来便是一篇流畅的文章。他讲经时语言生动,不仅能将经论旁征博引,融会贯通,更能在宣讲佛法时针对当今社会现实提出自己的见解与看法。大师的字、诗、文俱佳,在佛学上的造诣更是举世罕有,因此他的名声响亮,到处都有信徒,使他成为中国近代佛教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太虚大师发愿要振兴佛教事业,提倡新式的佛学教育和改革庙宇的制度,但在那个时代,中国佛教当中的保守派势力很强,大师改革的努力遇到不少阻力。什么是保守派呢?就是一切要依照祖宗所传的佛教规制办事,一个方丈的任命只是设法把自己庙子发扬光大,而不能涉及世事,更不要讲参加什么政治活动。辛亥***以后,社会上不少人认为中国的佛教只强调出世,僧侣们只注重闭门修行,不关心社会,由老百姓供养,对于社会却没有什么积极的贡献,是消极迷信而不可取的。针对佛教事业日渐衰落的形势,太虚大师提出佛教面向社会,应该让所有的人,不论是出家人还是在家居士,都能有机会学习佛法,而不仅仅只是僧侣。他一生的宗旨是要建立人间佛教,或称人间净土,号召佛教徒 们不要只顾闭门修行不问世事,以实际行动救世度生,为改造社会振兴国家而努力,在这个“五浊恶世”中建立人间的净土。这说明他有改造世界的宏愿。
太虚大师年轻时便积极参政,他曾经是同盟会的成员,直到圆寂以前,他还准备组织佛教党,后来被蒋介石劝止。蒋先生对大师说,如今的党派已经够多的了,你再组个党将来很多事情恐怕不好办。太虚大师参政的目的绝不是贪恋官场,而是希望运用自己的政治地位和影响力来实现他人间佛教的理想,推广佛教的理念和事业。也正是因为他个人的名望和与党政要员们的私交,使得很多本来难以办成的事情在他那里能够迎刃而解。举个例子,太虚大师到陕西时,当地很多庙子的住持争先恐后地将自己的庙子捐给大师,因为这些寺庙常年受到当地驻军或保安队的侵占和骚扰,难以生存下去。大师于是写了个条子,将这些庙子全部接受下来,然后在见到张学良将军时向他提到了这个问题,张学良立即下达命令,今后军队不准骚扰庙宇。大师的一句话,即把这个难题解决了。以他和张学良将军的交情,谁再敢去打扰庙子岂不自讨苦吃?
国民***军北伐胜利以后,蒋介石曾送太虚大师一笔钱,有七千多大洋,请他到美国、英国、法国各地去考察,周游世界。大师也去过东南亚各国,后来出了本书,叫作《环球弘法记》。他的一生博览群书,除了在佛学上的高深造诣,对于其他各派宗教的理论以及西方和印度哲学思想也很有研究,称得上学贯中西。他曾会见过很多国际文化和哲学界的名人,如泰戈尔等。泰戈尔称他为东方的哲学家。可以说大师的学生遍布世界。
太虚大师为人和蔼可亲,没有一点架子,但也绝非随随便便,不论去什么地方,他始终保持着佛教徒应有的谦虚和风度。党政要员上至蒋介石、戴季陶等,下至各个地方的***,几乎无人不认识大师。蒋先生在奉化有个祖庙,名叫雪窦寺,请太虚大师去做方丈,大师答应了,但只是挂名,偶然去一去。
太虚大师的弟子很多,不少弟子的法名都是以大字打头,如大刚、大勇、大慈、大慧等。他们之中有的曾是***的中央委员,有的是军长师长,被太虚大师感化,放弃了世间的名利,随大师出家。除了政府要员,各党各派的人也常来拜访,与他畅谈。诗人也来,希望从他这里得到一些灵感。接见这些人时,太虚大师总是不卑不亢,送客时也不远送,送到客堂门口的几步即止。大师对人一律平等,毫无分别之心,不论谁请他讲经他都去。人们写信给他,不论是政要,还是平民百姓,只要抽得出时间他一定亲笔回信。
太虚大师不仅仅精于讲经说法,对世间法也很了解,只不过平常不大讲罢了。
太虚大师尽管是位显教的大师,但并不反对密教,而且曾受过班禅喇嘛的时轮金刚灌顶。但是当张莲菩提翻译红教的《明行道六成就法》时,他写了一封信,表示反对。因为《明行道六成就法》是讲修双身的,大师认为这只适合在家居士,而不适合出家人。
太虚大师的人格是非常伟大的,是一个世纪中难得遇到的大德,他对中国近代佛教事业的发展贡献巨大,影响深远,他的“人间佛教”的思想启发了无数后人。很多人不了解他,称他为“政治和尚”,事实上,他的一生行的菩萨行,发的大悲愿,从不考虑个人的利益,是一位真正的如来弟子。大师圆寂以后,身体在火化时烧出了几百颗不同颜色的舍利,心脏不坏,成为一整块舍利,由此可见他老人家的功德和在佛法上的证境。大师有一首很出名的偈语,深刻地反映了他对于人间佛教的理念,偈语为:“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为真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