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日
  • 中国
  • QQ
生食主义

佛学常识:佛教为什么规定要在早晚二时做功课?

  • 2023-06-26 12:24
简介课诵是寺院每天必不可少的修行仪式,即指定时诵经、持咒、礼佛、梵呗歌赞等法事。由于通过念诵仪轨可以祈望获得功德,所以课诵又称为功课。现在中小学生每天放学回家后做家..

课诵是寺院每天必不可少的修行仪式,即指定时诵经、持咒、礼佛、梵呗歌赞等法事。由于通过念诵仪轨可以祈望获得功德,所以课诵又称为功课。现在中小学生每天放学回家后做家庭作业,通常称为做功课,这种说法就是出自佛教。

原始佛教时期,僧众的日常行事,除了出外乞食,每天各自修行。修行的方法,一是学习教理,或听佛祖说法,或互相讨论;二是修习禅定,趺坐或者经行(在林间来回徘徊)。后来寺院立有佛像,又有了佛经,于是便有了礼拜供养佛像和诵读佛经的仪轨。

古代印度讽诵佛经奉行三启仪轨,首先颂扬马鸣菩萨所集的赞佛诗文,其次正诵佛经,然后陈述回向(把自己所修功德施往某处)发愿。因全部念诵过程分为三段,故称三启。念诵结束时,口称苏婆师多(妙语)或娑婆度(善哉)。

中国汉地佛教念诵的基本仪轨也沿袭了三启制,但略去了最后的大众同声念诵苏婆师多或娑婆度的程序,不过有些法事的文末称善或善哉,可谓是古印度的遗制。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是随着经典的翻译而展开的,诵读佛经自然很受重视。《三国志吴书刘繇传》记载东汉笮融建浮屠祠可容三千馀人,悉课读佛经,令界内及旁郡人有好佛者听受道。这是汉地念诵佛经的最早记载。

东晋高僧道安是念诵仪轨的正式创始者,他制定了僧尼轨范三则:一是行香定座上讲之法,即讲经仪;二是常日六时行道饮食唱时法,即课诵斋粥仪;三是布萨差使悔过等法,即道场忏法仪。这三条开后世佛教各种法事仪轨的端绪。

据《大宋僧史略》卷上别立禅居条记载,百丈怀海有朝参暮请之礼,大约此时已出现了朝暮课诵的制度。明清之际,朝暮课诵渐趋定型化、统一化奉行的范围遍及各宗派大小寺院和居家信徒,成为所有丛林必须修持的功课,违者依例罚钱。

佛门为什么规定要在早晚二时做功课?兴慈禅师在《二课合解》中说:朝暮不轨,犹良马之无缰。意谓佛教僧人应以朝暮二时课诵来轨范自己的身心,否则就会像良马脱缰,狂驰乱奔,误入歧途。

朝指五更,为一日之始,相当于现在的早上五时。僧人盥洗完毕后,立即上殿课诵,使自己的思想集中在修行上。

暮指日晡,相当于现在的下午五点钟。在这个时候上殿念诵,目的在于不要在晚上陷入昏昧的境地,始终觉醒,一心向佛。

据《二课合解》解释,早课始于五更,此时万境未动,人刚从睡眠中醒来,正好心中恬静。诵念《楞严咒》,可将人所具有的一切欲望在其未萌发之时便借助佛法除去,使人的心境永远保持在清净的状态。

暮课念诵《佛说阿弥陀经》,使人明白西方极乐世界的妙境,为自己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祈愿。念诵《礼佛大忏悔文》的目的在于表示自己改悔过恶,发愿今后精进修行,永不退转。

最后念诵《蒙山施食》意思是天已傍晚,到了地狱众鬼食时。念诵《蒙山施食》,可使众鬼各得安慰。因此朝暮二课所诵的经文并非随意而设,而是有深层的含义。

很赞哦!

评论问答

全部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