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抗生素,改善需要过程
- 2022-10-25 13:17
益生菌是药吗?
很多人“认识”益生菌估计大多分为两类情况,一种是在超市商城被各种带着“益生菌”字眼的产品(奶粉、酸奶、奶酪……)迷了双眼,同等价格的情况下总觉得带益生菌的就是好的;还有一种就是当小孩肠胃不适或者腹泻拉肚子时医生建议吃些益生菌,才知道有益生菌这个东西。今天就跟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益生菌的知识。
简单来说,益生菌是一种可以保持消化道有益菌和无益菌平衡的一种活性微生物。关于肠道微生物,有一个占位理论。也就是说假设肠道里面有100个位置,其中50个是益生菌,其中50个是腐败菌。我们摄入益生菌是去抢腐败菌的位置的,抢的越多,益生菌的占比越大。腐败菌致病的可能性越小。
益生菌和药物有着本质的区别,药物大多是化学品,没有生命。而益生菌是微生物,是有生命的东西,属于食品的范畴。
为啥要给小孩吃益生菌?
新生儿出生后肠道才开始有菌定殖,肠道微生态建立越早,小孩身体越能免受到其他问题的干扰,因此需要适当补充活性益生菌。
肠道菌群失衡的症状有哪些呢?(不仅是成人,也包括小孩)
1.免疫力差,反复或多次感冒、发烧、咳嗽、过敏、腹泻、便秘等,经常使用抗生素药物治疗,容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
2.排便颜色深褐色或黑色、臭味感强、大便不成形、一周排便少于7次或一天多于3次。
3.排气从肛门泄露的气体有臭味感、放屁不顺畅、一天少于5次或多余10次。
4.口气浑浊、有臭味感。
5.胃口常常胃胀、不消化、不爱吃饭。
6.面色暗沉,易长粉刺或痘痘。
可以自行对号入座,看看是否需要适当补充益生菌。
益生菌吃上了会有依赖性吗?
经常有人担心益生菌吃了会不会让身体“上瘾”,产生依赖性?
身体不会对益生菌产生依赖性,真相是这样的:我们作为胎儿的时候, 体内是没有益生菌的。从出生起,就开始从产道、空气、母乳、食品等来源中获得益生菌。所以我们体内所有的益生菌都是后天获得的,对人体是安全的。体内益生菌越多,身体越健康。所以,不管咱从哪个途径获取的益生菌,本质都是一样的,它们也都是靠食物和营养才能培养出来的。
为什么益生菌都吃了一整盒了还没有效果?
因为好的益生菌都价格不低,所以相信很多人都会这么盘算“先买个1-2盒, 吃了有效果再买”,“那些导购一定是忽悠我多买,才让我一下子买那么多!”,还有些人认为都吃了整整一盒了,还没有效果,一定是被骗了!“幸亏我没多买!”
在这里要替益生菌喊喊冤,你要知道,买益生菌是用来调理肠道菌群的,它不是药,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服用益生菌后情况的改善是一个渐变过程,临床效果绝不是立竿见影,让我们用通俗易懂的例子了解一下益生菌的工作战斗过程。
当我们肠胃不舒服的时候说明有很多“坏蛋”细菌侵占了我们的肠胃,益生菌就是保卫我们肠道的“战士”,我们身体本来就有的那些“战士”在和“坏蛋”的斗争中失败了,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再补充些新的“战士”进去继续“战斗”,直到“坏蛋”们都老实了,我们的肠道才能恢复正常的运作,但这场战斗需要一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在开始的服用的第一个月,“战士”会和肠道内已经存在的“坏蛋”展开竞争,包括竞争营养、竞争生存空间、竞争能在肠道壁上附着的位置。这也是战争的惨烈阶段,双方的损失都会比较惨重。吃进去益生菌也会大量死亡,但它是一个必经的过程。
坚持服用第二个月,相当于在战争中不断补充援军,在这个阶段,好的益生菌“战士”会逐渐占领上风,这时肠道内的“坏蛋”数量已经低于“战士”,“坏蛋”释放的毒素和其它代谢产物的量也被大大减低,这个时候人体才会开始感受到身体的改善。
第三个月,当“战士”们在体内占有足够优势后,各种正面效果才会逐渐体现出来。有害菌的比例越来越低。人体对病症的改善的感觉也可能越来越明显,但这时决不能掉以轻心,因为有害菌的生存力也是极其顽强的。为了巩固这一效果,防止“坏蛋”卷土重来,专家建议至少要坚持到12周(即3个月),使益生菌和体内其它有益菌的优势最大化。
在服用过12周的益生菌之后,可以将益生菌摄入量减到一半来巩固效果,一直坚持到半年,然后停用,这样效果最佳。
益生菌怎么保存?
服用时必须保证活的状态。液体状态下的益生菌是需要低温冷藏的,且活性只能保持4-8周,如果是经低温喷雾技术处理过的菌株,可以在常温条件下保持24个月活性。益生菌属于厌氧菌,瓶装的益生菌开封后可能会被氧化,使活菌变成死菌,一次没吃完下次服用可能会失效。
益生菌最佳食用时间?
益生菌产品可以单独随时食用,但最佳食用时间为饭后30分钟左右。因为这时胃酸比较低,有利于益生菌顺利到达肠道定植(通常空腹或进餐时胃内的PH值在5-6之间,适合乳酸菌生长的环境的ph值是3以上),活菌较易抵达肠道。要注意益生菌不可与抗生素类的药同时服用,服用至少是相隔2个小时。
还需要注意的是,益生菌需要低于37度的水温服用,不然活菌会被烫死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