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日
  • 中国
  • QQ
生食主义

正确看待感应

  • 2023-07-19 09:18
简介感,咸心,也就是使人动心的意思。应,即是呈现。所谓感应,也就是因心而动,从而相互招感,导致呈现种种业报差别的不同呈现。佛陀所讲一切法,不离“缘起性空”,所有感应..

感,咸心,也就是使人动心的意思。应,即是呈现。所谓感应,也就是因心而动,从而相互招感,导致呈现种种业报差别的不同呈现。

佛陀所讲一切法,不离“缘起性空”,所有感应都是缘起的呈现,也都是性空的呈现。如果想要正确全面看待感应,就需要了解佛陀所开示的四种缘起观。

想更加了解大悲咒水晶杯信息 请添加微信18680572007

佛陀成道后,证悟了法界实相,为了引导众生走出虚妄,佛陀根据众生根器不同和对事物理解能力的浅深,分别阐述了业感缘起、阿赖耶缘起、真如缘起、法界缘起四种缘起观,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相到性、由局部到整体的综合论述,将此世界他世界、此佛土他佛土、淋漓尽致的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一、业感缘起,属于现象因果论。以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为立论的标准。

佛陀看到南阎浮提众生着相的习气比较严重,因此佛陀依相论相,阐述了一切万事万物,都是由于相同业力或不同业力的相互感应,即相互碰撞为因,而生起的诸多变化之相。

众生所具五业包括如下五种:

身业、即行为造作。

口业、即言语造作。

意业、即妄想造作。

习业、即身口意的习惯造作。

现业、即身口意业所造作的果、亦即眼前所拥有的一切事物。

由于每个众生所具五业的不同、业与业之间的相互感应也就千差万别了。由于业习具有无常性、所以业感缘起所呈现出来的都是聚散不定、变化无常。这就是我们这个世界一切现象产生和变化的根由。

各个生命群体和个体,乃至于世间无生命的现象,都在聚散离合、生灭无常的变化中相续不已。随着有情生命的生老病死和无情世界的成住异灭,世间的一切苦乐在众生心里便随之而生,六种感受相互轮替,而成六道轮转之相,心境相牵、随业受报、苦乐不定、无有出期,佛陀见众生捆缚于内心的六道之中、无法解脱、便发大慈悲之心、广设方便、指归天堂、劝人行善、往生忉利。这也是在六道轮回里最美好的去处了。

二、阿赖耶缘起,属于心相因果论。以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为立论标准。摄受和降服一切外道修行皈依佛门。

佛陀为这个世界的利根凡夫众、及各类外道众,阐述阿赖耶缘起。阿赖耶是梵语、译成中文即含藏之意、有能藏、所藏和执藏的作用、能够含藏无量诸多种子、即业感缘起里的知见和习惯所形成的五种业果。因此阿赖耶识亦被称为种子含藏识。

阿赖耶是不生灭之心体,虽然无形无相、却是客观存在,人人本有个个不无,一切众生都当体具足。

阿赖耶虽然能够含藏和增长一切种子、但在相续的轮回里、不随缘起生而生、亦不随缘起灭而灭、生与灭两种现象都是种子在作用的缘故。

依阿赖耶而论、一切种子只是五蕴的染境而已、无有实性可得。一切现象只是六尘缘影而已、缘生缘灭、更是了不可得。无论心相和现象、都是生灭相、都是苦、空、无常、无我的。我们所认为的和所执着的我、其实只是四大假合的体相和五蕴染污的心相、都是幻生幻灭的。众生就活在这梦幻泡影里、生不知来处、死不知去处、着爱着情徒受苦乐、贪欲贪求徒受生灭。所有内心所见所听的感应现象也都是种子作用的结果,如果执幻为真,则迷失正觉。

因此、佛为大众开显彼岸、阐述心相般若空慧、说六尘如幻、五蕴本空、心体圆明、性光常寂之实相法义。

三、真如缘起,是佛陀为大乘菩萨所讲的本体论、属于性相因果论。

真如、即圆觉性、即佛性、即法性、即自性、即本体性、即地水火风空见识七大性。

虚空法界、世间万物、皆是真如、自性本体、变现而有、随缘起落。

缘生缘灭、性无增减、缘聚缘散、性无染净、缘合缘离、性体真常。

真如本体为一切万有生成的根本因、阿赖耶所染污的种子识便是根本助缘、身业、口业、意业、行业、和现业、相互交感的业感缘起、只是自性本体为因、依种子识为缘、所产生的外在相续的变化相。

无论是真如本体相、阿赖耶种子相、业感缘起相、皆是空相、无常相、无我相、寂静相、当体涅盘、了不可得。

四、法界缘起。法界缘起相、即大般涅盘相、即法界一合相、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去。

遍法界的一切事物、一切缘起、一切有为、一切无为、一切色相、一切心相、依报庄严相、正报庄严相、一切过去相、一切现前相、一切未来相、尽成一大缘起。

相互感应、相互作用、相互孕育、相互对待、等无差别、圆融无碍。

凡圣一如、觉迷一如、生佛一如、染净一如、生死一如、一切皆如。

性、相、体、力、作、因、缘、果、报、本末、究竟、皆如如是。

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平等无二法、是名大圆镜。

因此,无论何种感应,更多应通过其增长信心,引发善根,降低或解脱烦恼,而不可执着。

更新于:2023-07-19 09:18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