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茂森:《俞净意公遇灶神记》学习心得 第4集
- 2023-07-19 10:09
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德、各位朋友,大家好!请坐。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俞净意公遇灶神记》。我们昨天讲到俞净意公遇到灶神爷示现,变成一位叫张先生的人到他家里点化他,非常直率,把俞净意公身上的毛病、习气一一举出来。这些毛病、习气要戒除,是俞净意公在乡里文昌社所提倡的规条,但是俞净意公条条都犯了,所以张先生对他非常不客气,告诉他,你是专务虚名,根本没有做到你自己所提倡的规条。
我们可以想像,这个文昌社所制定的规条,可能他乡里真正依教奉行的人是少之又少的。为什么?因为提倡这个规条的人,俞净意公先生自己都没有做到,他自己没做到,怎么可能说要人跟他学、跟他做?所以一定要自己先做到,才可以去讲,讲出来的才可以感人。好像学习《弟子规》,很多父母认为《弟子规》是给自己的儿女学习的,叫自己的子女去背,但见到他们背了《弟子规》之后,没什么进步,反而增加了很多傲慢。以前不会背《弟子规》,他还没这么傲慢,现在他会背《弟子规》了,他竟然看不起父母,原因何在?这个原因是做父母的没真正把《弟子规》做出来,所以这些子女见到父母没做到,他当然不服气了,「你都没做到,怎可以叫我去做?」所以,学习《弟子规》我们要知道,首先要要求自己做到,自己做到之后,然后才去劝导其他人做到。在一个家庭里面,《弟子规》是给父母做的,是父母表演的一部教材,他把《弟子规》条条都做出来,做给自己的儿女看,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教化的效果,儿女看到父母做到,自然就明白《弟子规》了。
我们的师父上人非常重视提倡《弟子规》的学习,因为,如果《弟子规》都做不到,学佛根本就没基础,不可能会入门的。所以我们学完这一篇《俞净意公遇灶神记》之后,明白如何改造命运,就要真正去落实,把我们的生活、思想纠正过来。用什么标准?用《弟子规》、用《太上感应篇》、用《十善业道经》。所以我们完成这篇文章的学习之后,就会一起学习《弟子规》。今天和明天,我们可以圆满这篇文章了,从后天,二十三号开始,我们就会一起来学习《弟子规》。我们今天来继续看《俞净意公遇灶神记》的正文。请看第二章,「灶神劝勉」的第七段:
【君连岁所焚之疏。悉陈於天。上帝命日游使者。察君善恶。数年无一善行可记。但於私居独处中。见君之贪念。淫念。嫉妒念。褊急念。高己卑人念。忆往期来念。恩仇报复念。憧憧於胸。不可纪极。此诸种种意恶。固结於中。神注已多。天罚日甚。君逃祸不暇。何由祈福哉。】
到这里是一段。张先生指出俞净意公的意恶,接著告诉他,你每年除夕时写的疏文,不是没上达到上帝那里,有禀告到他那里。上帝都看过你的疏文,所以他很关心你,他派『日游使者』,他的大使到你家里视察,看看你究竟有没有可以给你加福的地方,看看你的善恶。你如果是善,你就加福,就有福;如果你还是恶,就没办法加上。看了几年,都『无一善行可记』。这个『上帝』是民间所讲的玉皇大帝,在佛家里面叫做忉利天主,也叫做三十三天天主,是天上的皇帝。他是属於欲界天的,欲界天再上有色界天和无色界天。上帝也是六道中的众生之一,但这种众生比我们人要高级得多,他们的智慧、福报要比我们高得多。他知道因果报应,他知道慈悲关怀一切众生。天人的福报是因为他有一种慈悲喜舍的心,有这些善心才可能上到天。
俞净意公一家的不幸,不是上帝不慈悲,不肯降福给他们,而是俞净意公不是受福之器。好像一个容器,你的容器本来可以装水,但是容器下边是漏的,水一装进去它又会漏出来,装不住,它是个有漏之器。所以我们知道,学佛的人天天求佛菩萨加持,见到好像都还是事事不顺意,好像佛菩萨没加持给我们,为什么?原因不是在佛菩萨那边,原因是我们自己,是我们自己有障碍,障碍著我们的福报现前。
什么是障碍?这个文章上所讲的『但於私居独处中,见君之贪念、淫念、嫉妒念、褊急念、高己卑人念、忆往期来念、恩仇报复念,憧憧於胸,不可纪极』,这就是最大的障碍,你念头不善。你念头不善,你就不是能够装福的容器,我们说福器,要装到有装得福的容器里面才叫做福器,你不是真正的福器,装不住福。所以要怎么做?真正要改心,《无量寿经》所讲的「改往修来,洒心易行,自然感降,所愿辄得」,福要靠自己去求的,自己能够改心,改恶修善,自自然然就感得福报的降临,自自然然得到。
其实不是上帝降福,也不是佛菩萨降福,这个福是哪里来的?是自己种善因得的善果。所以灶神劝导他,想真正改造命运,首先把你有漏的器补好,要改过。从哪里改?从念头上改,一定要把自己的贪念、淫念…这些不好的念头统统去除。『贪念』,我们知道,贪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的享受,贪心,不肯施舍、不能够放下,这个就是贪念。贪的对象有很多,有贪财,有贪色、贪名、贪便宜,甚至贪功德,去做功德还要比别人多、比别人厉害,什么都是贪。学佛的人还贪佛法,认为《弟子规》不行,我要学《华严》、《法华》,学这些大经大论,统统都是没断贪念。
如何断贪念?我们讲最简单的,把对世间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的享受断掉。断贪,首先要深信因果,知道一饮一食,莫非前定,你这一生能够享受多少,都是你前世所修的福感得来的果报。正是俗语所讲的,「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还有一首流行歌好像都是这样唱的,这个是真理。知道有因果,贪求的心就可以放下,你要知道,你所享用的一切都是你命中带来的。即使是你做坏事,你去偷东西、去抢东西,你偷回来的、你抢回来的,都是你命中该有的;如果你命中没有的,你偷都偷不回来,抢也抢不回来。你不信试试,你想去偷钱,去银行偷钱,都没去到银行的保险箱那里,警报就响了,你被捉住了,所以,证明我们贪是没有用的,何必要贪?「君子乐得作君子,小人冤枉作小人」,真正明白事理,他不会去贪,做君子,他乐得做君子;他不明白因果的,他去做小人,去贪,贪得来的都是他命中该有的,冤枉做小人了。
第二个『淫念』。淫念这条现在现代社会也是很泛滥。社会乱,淫念泛滥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你走在街上,好像我们尖沙咀这个地方,街上的广告画面统统都是引发人的邪念,所以这个世界、这个社会怎么可能不会乱?真正希望学好、真正想在这一生提升自己的人,这一点一定要去戒,使自己念头纯正、清净。戒淫念确实不是容易的事情,我们听俗语都有讲,「英雄难过美人关」,即使你在沙场上叱吒风云,可以带雄兵百万,这种英雄都未必能够断淫念,所以能够断淫念的,你是英雄中的英雄。怎样断淫念?古圣先贤很慈悲,知道众生的习气毛病太重,开出很多方法,都可以拿来作参考。在这里我也总结了一些,关於如何戒淫的方法给大家参考。
第一种方法,首先要立志,立志要高远。古人说「志在圣贤」,学佛的人立志要成佛,有这些高的志向,人的情趣就会高,就不会低俗,他就不会容易受诱惑。在明朝,有一位书生叫刘理顺,这位刘理顺是一位英俊的少年,他学业非常好,一心一意学做圣贤,他希望考功名。因为家境比较贫寒,所以在一个大户人家家里教书,做私塾老师。因为刘理顺的学问、道德非常好,大户人家很喜欢他,所以特别安排了一位年轻美貌的丫环去服侍刘理顺,而且要这个丫环住到刘理顺的房间里面,服侍他三年。三年之后刘理顺准备上京赶考,要辞别这个主人,这个时候刘理顺很感恩,向主人讲,三年来,我得到主人你的厚待,非常感恩,你还特别安排了一位丫环照顾我的生活,很感激。现在我要上京赶考了,这位丫环你可以把她许配他人。这个主人一听这样的讲话,心里很不开心,问刘理顺,这个丫环已经照顾先生三年了,恐怕感情都不错了,你为什么要这么讲话?不如你就把她带上路,做你的妾也好。刘理顺一听,就非常严肃的回覆主人,他说,我们读书人是明白道理的,不可能在自己正室未娶之前谈娶妾,主人的心意我很感恩,但是三年来,我对这个丫环一点邪念都没有,只是抱著感恩的心,对她没有任何的不良举止。主人听见刘理顺一番义正严辞的话,心里面有点半信半疑,他想怎可能说美色当前而不乱?就找人去问这个丫环,甚至检查她的身体,结果发现她果然是清白的。主人对刘理顺非常赞叹,特别写了一首诗,称赞刘理顺是当代的柳下惠,真正做到坐怀不乱,心里面没一点的邪念。
我们看刘理顺先生之所以能够做到美色当前而不乱,这是一个很高的境界,他心里面是有很高的志向,一心一意想做圣贤,不会因为这些诱惑而改变他的气节。刘理顺后来上京赶考,结果一举高中状元。考了状元之后,刘理顺也不热衷於做官,他是一心一意去学儒,成为一位著名的儒学学者。我们看见这位刘先生,确实他做到了君子之行。第一种方法是立志要高,当然每日都要看书,看圣贤书。古人说圣贤书「三日不读」,如果您三天都不读圣贤书,面目全非。所以真正有这种发心,这一生学做圣贤,学做佛菩萨,经书不可不读。
第二种方法是要认识到淫欲的危害性。在美国有一条新闻,最近的一条消息。在New Orleans,就是新奥尔良这个城市,有一男子,这个男子有一天去酒吧喝酒,有两个年轻貌美的少女很热情和他打招呼,甚至和他一起喝酒,他们有说有笑。结果喝了酒之后,这个男子慢慢就不省人事。当他醒来之后,他发现他已经是全身赤裸裸被放在一间酒店房间的浴缸里面,他身上还放有很多的冰。这个时候他想动,但是他觉得全身无力,於是他立即打电话求救(美国打九一一求救),后来医生来救他的时候,发现他的两个肾已经被切除了,他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两个女孩子是用美色去诱惑他,陪他去喝酒,好像很高兴,结果酒里面放了迷药,在他昏迷过程中,他的肾已经人工切除了。为什么会切除肾?因为在美国一个肾卖几万元美金,这些黑社会集团利用美色去诱惑人。他无端端的两个肾没有了,非常悲惨,有生命危险。所以从这个例子我们知道,淫念是有非常大的危害性。
两年前,在北京一份报纸叫「新京报」公布了一个消息,中国某高校的经济学院院长,因为嫖娼被公安部门捉获。结果这件事曝光之后,大学立即开除了这位经济学院院长的党籍和行政职务,大陆讲是双开,开除党籍、开除行政职务。你看这位经济学院院长,本来是一位年富力强的教授,他还拿著国务院的津贴,博士生导师,可以讲他学术上的成就如日中天,但因为在男女关系上的不检点,整个一生就这样断送了。你看看他的父母会多悲伤,他的家庭,他自己的妻子、儿女会多痛心、多愤恨。所以淫欲危害人的身心,危害一个家庭,危害一个社会。
这个危害最直接的,体现在离婚率高的问题,现在社会离婚率年年攀升,其中很大一部分的因素是因为淫欲泛滥,不能控制,有这些所谓的婚外恋(婚外情)。在美国国家健康统计局统计中我们看到,二00二年美国离婚人数是八十万人;中国的台湾离婚率高居亚洲第一,二00一年的统计是每结婚的三点五对夫妻里面就会有一对离婚;在中国二00三年的统计是,全年有一百三十三万对夫妻离婚,这是惊人的数字。你想想,一个家庭的离异绝对不是两个人的事情,直接影响到儿女、双方的父母,产生的影响是全社会的。家庭是社会的一个细胞,如果这么多细胞都坏了,这个社会就会乱了。所以,我们知道淫欲泛滥的危害这么大,我们要怎样?从我做起,我要做一个好样子,为这个社会做一个好榜样,这样我就可以为构建和谐社会出一分力量,做一分贡献。
对於淫欲泛滥,另一个非常大的危害是堕胎问题。这个问题十分严重,根据中国人口网的资讯,在台湾每年有三十至五十万人堕胎,在美国每年至少一百五十万次的堕胎手术,这个非常惊人。你想想在二次大战当中,希特勒屠杀了五百万的犹太人,算是历史上罪大恶极的罪人;但是有多少人明白,每一年堕胎的人数累积起来,你看看就美国来讲,每年一百五十万人堕胎,十年就一千五百万,是希特勒所杀人口三倍。什么造成的?淫欲泛滥。所以我们想想,为什么这个世界会乱,会这么多天灾人祸?因为怨气生成。怨气,我们知道来自於杀生,我们不讲屠杀畜生,光说屠杀人,你说杀多少?每年这么大一个数字的堕胎率,有多少婴儿在母亲的肚里面被整成碎片挖出来?你想想,一个婴儿都有灵魂,他本来来这个人间做人,但是他被剥夺了人的资格,被残害而死,你说他心里面的怨恨有多大!
这里向大家报告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全世界堕胎人口当中,大部分是十五岁到二十岁的青少年,少女,平均每分钟就有十名少女进行流产,每分钟十个堕胎。换句话来讲,每六秒钟就会有一个小小的生命被残害而死。换句话来讲,我这句话还没讲清楚,未讲完,已经有一个小婴灵被残害了。要知道为什么世界有这些天灾人祸?自作自受。所以,了解到淫欲的危害,真正要谨慎,我不可以做出对自己、对社会、对人类不负责任的行为,忍一时,勿舐刀尖之蜜。这个快乐叫做刀尖之蜜,好像刀尖上面有一点蜜,蜂蜜,很甜,但是你去舔它,一舔,都没尝到甜头,舌头就被割了。
戒淫的第三种方法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动、非礼勿言、非礼勿听,这是孔子的弟子颜回修身的准则。非礼的东西,不符合礼义、不正当的东西,我们勿视,就是不去看。好像广告,电视中黄色节目、在网路上面黄色画面,我们非礼勿视,不去看,不污染自己的清净心。我们的心是本善的,「人之初,性本善」,本来是善,纯正纯善的心,为什么去污染它?你去污染它,叫做自己作贱自己。非礼勿听,是讲不三不四的事情,不好的歌曲、流行音乐,那些糜糜之音我们不要听,听了之后会使自己的情趣堕落。非礼不言,不好的话,特别是男女方面的话我们不要讲,做一个正人君子,不要开那些玩笑。非礼勿动,就是不应当做的事情不要做。身体造作、举止行为堂堂正正,有一个君子的模样出来。特别在异性面前,一定要保持自己的安详、自己堂堂正正的神态,千万不可以随便。所以,真正要做到非礼勿视、勿听、勿言、勿动,日常生活中好好把持自己,这样就能够断淫欲,因为小小的行为如果不注重,累积起来就容易酿成大错。当然这个是需要自己平时用功夫,读书明理是非常重要,要知道一个人真正有没有福报,第一看他有没有修,第二他不可以有犯过失,如果犯了过失的话,就把他的福报抵消了。
在这里和大家讲一个故事,在明朝嘉靖年间,同俞净意公一个年代,有一位书生,这位书生英俊潇洒,他是独身,他家旁边有个邻居,是一位寡妇,也长得很年轻美貌,这个寡妇很留意这个书生,心里面生起了爱慕之情。这个书生当时正准备上京赶考,考试。有一天,这个少妇在隔壁叫他,叫他的时候,那个书生听到就有点心动,走到墙边应她。他一应她,那个少妇就很高兴,叫他翻墙过来。他真是拿了一把梯爬到墙头,在爬的时候,他突然之间生了一个正念,我是读书人,怎可以做这些鬼鬼祟祟的事?这不像个正人君子。所以爬梯爬到一半他下来了。那边的女人在那里再叫他,在那里诱惑他,他又心动了,又上了梯,爬到墙头,这只脚已经跨到墙的那边,骑到墙头的上面,正想要向下面跳的时候,突然之间他就想起这样做不对,人要讲伦理道德,非礼的事情不可以去做,非礼勿动。他想了之后一咬牙关,把那边的一只脚又提上来,从这边梯下去了,回到自己房间里面,把大门一关,窗户一关,不理外面,自己还是读自己的书。
这位书生很难得,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在诱惑面前他有心动,一般凡人这是正常的,但他难得的是用圣贤的教导来规范自己,所以他能够抵得住诱惑。结果后来他上京赶考,考试考得很顺利。考官在改卷的时候,改著改著有点困,在看得朦朦胧胧的时候,考官听到有个声音在他耳边讲话说,今科状元是什么人?今科状元是骑墙人也!那个主考官突然之间醒了。这句话他听得很清楚,「今科状元是骑墙人」,骑在墙上的人,他就觉得很奇怪。后来改完卷,放了榜,一般京城上面考进士,开榜头三名是皇帝点的,状元、榜眼、探花三名。这个主考官就把状元请过来,就是这位书生,就问他,我有一件事情不明白,为什么我在改你的卷的时候,朦朦胧胧中听到一个声音说,今科状元是骑墙人。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这个书生一听,心里一震,然后才把自己这段经历告诉这个主考官。所以,你真正知道鬼神在头上监察,假如我们这件事情做错了,这个书生的脚跨过去,真正跳下去,得这个状元就很难了。
文昌帝君是专门主读书人的功过,如果有薄行的,他犯了规、违反了伦理道德的人,主考官的名册上面就没有他的名字。所以要知道这件事情,戒淫得福,犯邪淫会得祸,真正明白这些道理,我们要肯去做。这是无始以来的习气,要断不是那么简单,怎样去断?除了刚才所讲的几种方法,立志要高远,读圣贤书,深信因果,明白有因果道理;而且日常生活中的举止行为要谨慎,非礼勿视、勿听、勿言、勿动,可能有些人说,这些方法是好,但有时候真正诱惑在面前的时候,可能按捺不住,很难控制好自己,当欲火中烧的时候,要怎么办?确实是不容易,这里还有一个很奇妙的方法,大家不妨去试用,我把这个方法告诉大家,大家就明白了。
在唐朝,有一位读书人叫做狄仁杰,后来他做了武则天的宰相,也是一位清官,很贤能的宰相。狄仁杰在年轻的时候,家境也不是很富裕,但是他很喜欢读书,也向往圣贤之道,所以他很用功读书,准备上京赶考。他上京赶考的时候,一路走,走到一个客栈,天都快黑了,就在客栈借宿一晚。客栈的主人是一位寡妇,她的先生刚刚去世。这个寡妇还很年轻,也长得有点姿色,见到狄仁杰风度翩翩,心里面就很爱慕。於是那天晚上,她就来到狄仁杰的房间敲门,狄仁杰正在看书,突然间听到有敲门声,就问是谁,打开门一看,原来是主人,这位少妇。
狄仁杰很快知道来访者的来意。他对这个少妇非常严肃的说,刚才你进来的时候,我心里面一动,但是我立即想到过去一位老和尚和我讲过一段话。这个老和尚很会看相,他见到我之后和我讲,说你生的贵相,将来会有大富大贵,但是你要注意,一定在美色上面不可以失足,一定要谨慎,如果过不了美人这关,你将来的前途就会断送。这样提醒狄仁杰,狄仁杰就立即请教老和尚,说当美色在前的时候很难控制的,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帮我一下子就把自己的欲火降下来,平息它?老和尚就和他讲了一个非常妙的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叫「不净观」。他说,当你见到美貌女子的时候,为什么你会起欲火?是因为你被她表面的美貌所诱惑、所迷惑,如果你能够用不净观,你就可以立即把这个欲火降低、平息。你要知道,虽然她在你面前,这张面皮是很年轻、美貌、白嫩,但是在皮下包的是一层骷髅,一副白骨头,骨头上连著筋,筋上面拉著肉、血,身体上也是,整个身体里面全部都是些肠、胃…乱七八糟在一起。吃下去的东西还有些味道,发酵了不好闻,排泄出来的更加臭,全身里面全部都是臭秽不堪。你再想想,如果当这个人,现在年轻的时候她很美丽,万一她得了重病的时候怎么办?可能面色憔悴、苍白,头发长长的,因为没人照顾,所以营养不良,眼圈黑了,眼窝深陷下去,嘴唇苍白,看见好像个鬼一样;再加上没多久她就死了,死了之后假如没人收尸,那个尸骸被扔在野外,可能野狗咬一只脚去了,然后慢慢身体腐臭,很多的蚊虫从里面生出来,那个时候你还会不会喜欢她?狄仁杰一想,是啊!如果这样去观想,确实,即使有一个天女在你面前,你都不会动这个淫心。
狄仁杰就和这个少妇讲,刚才我就用这种观法,你一进来的时候,我吓的一惊,即刻起观照,因为日常都已经在训练,所以见你来,我就即刻用这种观想,就能够心很平静,心如止水。狄仁杰就劝她说,你现在不妨用这种观法来观我,就可以把这个淫念平息,一盆冷水泼下去,什么火都灭了。那个少妇就用这种观想,观想了一阵子,然后拜倒在地,感恩狄仁杰不只保全她的名节,而且能够教给她戒淫的方法,她非常感恩。之后狄仁杰继续上京赶考,考上了功名,后来做了大官。做了大官之后,他还到处尽力推广戒淫,销毁那些淫书,净化社会风气。这个妇女因为受到狄仁杰的教导之后,一生守节,确实成为一个非常清白的节妇,后来都受到朝廷的表彰。所以你想想,狄仁杰的一点正念,救了两个人、救了整个社会;如果狄仁杰当时一念之差,他堕落,害了自己又害了人,也带坏了社会的风气,所以祸福在人一念之间。
这个不净观确实值得我们学习,特别是年轻人,在这个花花世界里面顶得住诱惑,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佛经里面经常有教导这些方法,像《安士全书》引用的《禅秘要经》,里面有一段的经文上讲,「佛告阿难,若有四众,著惭愧衣,服惭愧药,欲求解脱者,当学此法,如饮甘露。此观成已」,这不净观成就之后,「欲火自息,纵见天子天女,犹如癞人。自身他身,乃至尽欲界众生,亦复如是。若服此药,是大丈夫,天人之师,不为爱恩大河之所漂没。当知是人,未出生死,其身香洁,如优钵罗,人中香象,龙王力士,摩醯首罗,所不能及」。这段经文的主要大意是佛告诉阿难尊者,说如果四众弟子里面,无论是比丘、比丘尼,或者是男居士、女居士,他能够对生死轮回看得破,生惭愧心,想求解脱,应该修这个方法,就好像甘露一样。这个方法如果成就之后,能够使自己欲火容易息灭,纵使你见到天人、天女,世间所谓的白马王子、白雪公主都远远比不上,见到美貌的天子,女的见到天子,男的见天女,如果修成这个观法之后,犹如看见癞人,好像全身生了疮的人。为什么?因为他全身里面常流不净。他能够可以真正叫做大丈夫,他成为天人之师,他不会被爱河所淹没。众生之所以不能出离六道轮回,是因为这一点淫爱之心不能够放下。所以知道,这个人虽然他这一生还没出离生死轮回,但是他已经是其身香洁,他已经是有香洁之身,好像优钵罗花那样香洁。所以人中即使是大王、皇帝,乃至天界的天人、龙王都不及他。这个是教导我们真正想学佛、想这一生了脱生死的人,一定要在断淫这方面下功夫。
下面『嫉妒念』,这也是非常严重的一个问题。这个嫉妒念是别人有才华他会嫉妒,嫉妒心放不下,看见别人比我能干,或者看见别人比我地位高,比我们有钱、有才华,心里面就不舒服,这个就是嫉妒。嫉妒好像毒蛇一样伤害我们的身心,所以一定要去戒它。如果在佛法里面,见到法师讲法生起嫉妒心,甚至要破坏他,这个造的罪业就非常大了。在《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的经文里面就讲了这样的一件公案,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有六十个菩萨,当时因为他们不好好修行,弥勒菩萨带他们拜见佛,佛就给他们开示,为什么你们在佛法中不能够专心修行、一心精进,反而经常偷懒、不依教奉行、退步,为什么?这是有前因的。前因在过去,拘留孙如来佛的时候,拘留孙如来是释迦牟尼佛之前的一尊佛,这个时间很漫长,你们这六十人当时是跟拘留孙如来的佛法出家,出家之后你们持戒修行都很好,但是你们持戒修行生起骄慢之心,骄傲自满,认为自己,「你看我持戒很精严,我的戒律做得很好,人家都不及我」,有这些傲慢心。因为他对持戒的功德生了执著,生了傲慢心,当他见到有些法师在讲法,他心里就嫉妒,他看到有两个比丘在讲佛法,心里面就不欢喜。
我们的老法师曾经讲过,说你如果想去学讲经,你要知道,你讲得不好无所谓,最多被人批评、被人笑一下就算了;如果你讲经讲得好,你就会走投无路,为什么?因为个个都嫉妒你,见到你法缘殊胜,他心里面放不下,他就来诽谤、来障碍。这些持戒比丘见到说法的法师也是这样,生了嫉妒心,他讲这些法师在行淫欲事,搞男女关系,这样讲这些法师,结果听法的人听了,觉得法师是这样的,就不来听,就把这些听众的法缘断了。你要知道,断人的身命罪还是小,断人的法身慧命这个罪就大了。所以由於这些比丘断人的法身慧命,造了这些重的罪业,本来别人听法师讲经,他可以得度的,他可以跳出六道轮回的,但是因为你一诽谤、一障碍,好了,他这一生没有希望,他没有信心,对法师没有信心,当然不会依教奉行。这个罪是谁的?诽谤的人。所以这些比丘立即那一世就堕地狱,他们在地狱里面,佛在经上面讲,六百万年在阿鼻地狱,受完阿鼻地狱的苦报以后,阿鼻地狱是无间地狱,即这些苦是不停的,一进去,分分秒秒、时时刻刻在那里受苦,而且受的苦是极痛的苦,这是一刻都不停,六百万年受苦。然后这个报报完了,换一个地狱,换到等活地狱,四百万年;接著再转到黑绳地狱,二百万年;然后六百万年在烧热地狱。黑绳地狱就是用一根黑绳捆绑你,烧热地狱是用火烧你,这些地狱总共加起来一千八百万年。
你看看漫长的岁月,受这个地狱苦之后,可以投胎出来,投胎出来做人还有余报,五百世生盲无目,一出生他就是双眼瞎,残疾儿童。而且由於他的残疾,智慧不开,很愚钝,常常都失去正念;身体残缺,残疾被人取笑。所以这些人五百世受完之后,这个罪业才消完。后来因为以前出家修行的善根,再次在释迦牟尼佛座下闻法,他要到后五百岁,是末法时期,就是我们这个时代,叫末法时期,这个时候他们这些人才可能真正遇到佛法,遇到佛法之后他就会修行,最后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你想想,这些出家比丘本来这一生可以成就,结果拖了一千八百万年的地狱果报,还加上五百世的残疾苦报,是什么原因?由於嫉妒心,诽谤法师,得这样的果报。你看现在的人,他不懂得这些因果道理,他够胆大,他敢做。你看老法师一生弘法利生不容易,多少人在诽谤,多少人在障碍,不知道造这些罪业的人将来的苦报有多惨!所以真正明白这个道理,不可以生一念嫉妒心,这一点心让我们痛苦无穷,嫉妒是心灵的肿瘤,心灵的不治之症。
下面又讲到『褊急念』,俞净意公生性比较急躁,他的气量比较狭窄,不能够容人,不能够容事,见到人的过失,他心里就放不下,一定要去批评。一些事情如果稍微繁琐一点的,他就不耐烦,心里面容不住,他的心量不大,很小。听的话也装不住,《弟子规》里面所讲的「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就是你未听到真的事情,不是很确认的事情,你不可以乱传。听到某个人讲的话,他心里面装不住,他就要跟别人讲。这些人都有,现实里面很多这样的人,这个是什么?褊急,心量狭窄。所以真正要去改这些念头,要养自己的宽容之量、安详之气,这样才容得大事,世间人讲的「宰相肚里能撑船」、「将军的额头可以骑马」,大人都有大量,有大量的人就有大的福报,量大福大。
下面『高己卑人念』,这是讲俞净意公傲慢,认为自己很高,看不起别人。他这么穷又考不上功名,他都看不起别人,看到别人考上功名,他会说,「徒有虚名,可能他是拿钱去贿赂主考官,才让他考上的」。没有原因都造一个原因出来,为了显示自己的清高。总之见到别人比我好、比我能干,他总是去诋毁别人,找一些理由把别人讲衰、讲低,这些都是大的过失。所以人一定要修养自己谦虚的品德,凡事谦虚,对任何人都要谦卑,把自己的姿势降低,恭敬别人。恭敬要平等,不是说官位很高的、大富大贵的人,我就特别恭敬一点,不是,我们是平等恭敬。平等恭敬是这个心,在礼节上面当然不同,对老人家和对小孩子的礼节不同,对男人、对女人,各种角色的人,你平等的恭敬,但用的礼节不同。用不同的礼节,表示的都是同样的恭敬心,这样用谦卑把自己的傲慢心压下来。
下面说的『忆往期来念』,是指妄想很多,他过去的事情经常反反覆覆在脑海里面,整天想过去的事情。可能以前自己年轻的时候有过一些辉煌的业绩,津津乐道,逢人就说,很多人都这样说;有的人过去的苦,整天心里想著,整天对别人说,自己以前怎么苦,或者以前哪个人对我不住,想著这些东西。有的人「忆往」,想过去,回忆,这些都是妄想。「期来」是对将来很多的期盼,很多的想法、计划或者担忧。你看香港人,大部分香港人,我见到都很辛苦,工作很辛苦。为什么辛苦?因为他的心理压力很大,整天都担心自己明天的收入状况如何,万一我没有工作怎么办,这个压力很重。学佛的人经常想著我现在时间还多,我明天再修行都没有问题,不用这么快。把这个希望寄望於将来,不肯当下就努力,这些都属於期来。这些忆往期来念统统是妄想,它障碍我们的清净心,障碍我们的修德之心。所以人真正想修德、修道,真正想改造命运,要把握住当下。
人的生命有多长你都不知,你看佛跟他弟子的一次谈话,佛就问大家,你们都说一下,人的生命有多长?有一个弟子说,人的生命是昼夜之间,你看一个人今晚睡觉,这双鞋摆在外面,明天能不能起来穿回这双鞋都很难说,昼夜之间。有一个弟子说,不对,人的寿命在饭食之间而已,一餐饭可能没有吃完,噎著就去了,时间很短。佛听这两个人的答覆都不同意,继续问。后来有个弟子说,人的寿命在呼吸之间,一口气不来,这样就死了。所以你说人的寿命有多长?呼吸之间。佛听了之后点头,确实。所以真正懂得这个道理,我们要修德修业,把握住当下,人还有一口气的时候,就可以改造命运,千万不可寄希望於来世,或者寄希望於明天,明天有没有都不知道,今天有一天的工夫,就有一天的进德修业。
『恩仇报复念』,这里是说,心里经常都缠著什么人对我有恩、什么人对我有仇,很多的是非、善恶在心中,影响清净心。特别是记住仇恨,人家对不起我的,可能他不一定是故意的,无意的对待你,你就怀恨在心,报复,以后寻找机会报复,这个念头都是恶的。我记得我以前就是,未学佛之前恩仇报复念很强,人家对我好,我很记著;人家对我不好,我都记住。我记得我在中学读书的时候,我爸爸为我缝制了一件衬衣,结果这件衬衣有一次打球的时候,被一个同学不小心扯烂了。因为这个衬衣是我最喜欢的,我爸爸为我亲手做的,我见衬衣被他撕坏了,心里非常愤恨,这个记在心里面记了很多年,说我一定要报复他。那时是小孩子就有这些恩仇报复念,学了佛之后才知道要把这些念头放下。即使是人家故意对我不住,这个都是什么?是我前世欠了他的,今世他对我这样,我等於是还给他,还债,不可以心里面有怨恨,心里面有怨恨,这个怨结就结在一起,打不开,来世见了面还是仇恨,这些都要统统放下。这些就是俞净意公心里面存在的恶念。
俞净意公听见灶神爷为他一番点化之后,心里当然非常害怕。说你的念头『憧憧於胸』,非常复杂交缠在一起,非常多,你这个意恶这么重,神灵对你意恶的记录已经非常多了,你可能很快就有更多的惩罚要降到你的家里,『天罚日甚』,你想逃,想避祸都避不及,还想要祈福?俞净意公听到这样,心里就很害怕,为什么我心里面想的念头,我自己都不是很清楚,这个人竟然这么清楚!你看下面一句话说,请看下文:
【公惊愕惶悚。伏地流涕曰。君既通幽事。定系尊神。愿求救度。
俞净意公很害怕,难道前面这位张先生就是神灵?真是头上三尺有神灵,什么事情都骗不了他。他就『伏地流涕』,伏地是趴在地上,痛哭流涕,真心的忏悔,祈求张先生指点他如何改正过失。他说,你既然能够知道这些『幽事』,幽事就是心灵深处不为人知的念头,神灵都知道,你既然知道,你一定是『尊神』,所以『愿求救度』。最紧要这四个字,古人说,天大的功劳,都敌不过一个傲慢;海一样深的罪业,都敌不过一个忏悔。人能够忏悔,能够回头就有救,所谓「浪子回头金不换」。
你看俞净意公,他听见张先生一番话之后,他服气了,他就趴在地上求忏悔,希望张先生给他指点迷津,告诉他如何改恶修善的方法,他愿求救度,希望他救度他。佛菩萨、神灵对我们的救度,怎样救度?就是点化我们要我们明白,自己能够改恶修善,这是他们对我们的救度,不是说天上掉下一万块可以救度我们,降福,不是。他的降福、他的救度,是能够使我们觉悟,觉悟之后改造命运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心念一改,这个正是「一切法由心想生」,恶心改成善心,这样恶运就变成好运。我们看下文,张先生怎样来点化他,既然俞净意公现在想改过、想自新了,张先生就告诉他改造命运的方法。
【张曰。君读书明礼。亦知慕善为乐。当其闻一善言时。不胜激劝。见一善事时。不胜鼓舞。但旋过旋忘。信根原自不深。恒性是以不固。故生平善言善行。都是敷衍浮沉。何尝有一事著实。且满腔意恶。起伏缠绵。犹欲责天美报。如种遍地荆棘。痴痴然望收嘉禾。岂不谬哉。】
这位张先生为他点出如何改造命运。他说你读书明白事理,知道真正『慕善为乐』,做善事你还是很想去做。为什么慕善为乐?因为真正做善事,心里很开心,做了善事起码得到别人的尊敬,你会觉得心里有一种充实感,你会觉得很快乐。当你听见一个善言的时候,别人讲了一句义正严辞、符合天理的话或者是向上希圣希贤的话的时候,你听了之后你会很激动,你想努力的去效仿;见到一件善事的时候,看见别人做善事,你都觉得欢欣鼓舞,你还是能够随喜功德。但问题是这些善心不能够长久,问题出自这里,不是你不想做善事,是什么?『旋过旋忘』,善念不能够保持,旋就是一阵子,没过多久就过去,没有多久就忘记了,善念不能够相续,所以给恶念相续。原因何在?为什么你不能保持善念?原因在於『信根原自不深』,你没有信根,或者你的信根不深、不牢。好像《阿弥陀经》里面讲的「五根五力」,五根里面第一个是信根,信根深就产生力量,就有信力。
信什么?最重要的信,是信自己本性本善,「人之初,性本善」,每一个众生包括我在内,本性都是善的,佛家讲的我们本来成佛,本来就有如来的智慧德相,本来就是佛。对这条一定要相信,这条如果不相信,你的信根就不深;你信这条,根就深,这样就能够产生力量。为什么?因为你能够坚信自己本来是佛,本性是善,现在我有些不善,我有这些烦恼习气,这些不是我本来有的,这些是暂时现象,我是可以把它去除的,这个信心就坚定。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面讲,本觉本有,不觉本无。「本觉」是什么?本来是佛,这个如来的智慧德相。这个本觉,觉悟是你本来就有的;你「不觉」,你就是不觉悟,你有烦恼、有习气,这些是什么?你本无的,你原来没有。既然是本有,可以恢复;既然是本无的东西,可以把它去除。所以你知道这样的原理,你就有信心,圣贤的教育是以这个为中心原理。这一点能够坚定之后,你就能够努力去改过自新,恢复自己的本性本善。我们再看下面一段:
【君从今后。凡有贪淫。客气。妄想。诸杂念。先具猛力。一切屏除。收拾干干净净。一个念头。只理会善一边去。若有力量能行的善事。不图报。不务名。不论大小难易。实实落落。耐心行去。若力量不能行的。亦要勤勤恳恳。使此善意圆满。第一。要忍耐心。第二。要永远心。切不可自惰。切不可自欺。久久行之。自有不测效验。】
这一段是张先生劝导俞净意公,想要改造命运首先要改念。把你的贪念、淫念,前面所说的嫉妒念、褊急念、高己卑人念、忆往期来念、恩仇报复念,统统要放下。这个『客气』我们要知道什么意思,客不是主,主是本来有的,本来有的是我们的本性本善,本来无的是我们的烦恼习气,这叫做客气。那些妄想统统要一刀两断,用我们的智慧宝剑一刀两断,能够克制自己、约束自己,这样去改恶;还要行善,如果有力量能够行的善事,要随缘随分努力去做,不能够图名、图报,就是无求名求利的心。本来应该做的善事,我们去做,无论『大小难易』,想这么多,做善事心犹犹豫豫,有怀疑的心,你就不是真心去做,做得不彻底。你『实实落落』,不要计较得失,不计较成败,努力去做。『要忍耐心』,你做善事可能有人排挤你,有人讥笑你,甚至障碍你,但是你不能够改变你的善心,要忍耐。要有『永远心』,永远做下来,保持一颗纯净纯善的心,不能够放松自己,『自惰』就放松,更不能够『自欺』,自欺是明知应该做的善事,你不肯去做;明知这个是恶的习气,你不肯去断,这个是自欺。你能够『久久行之』,必有『不测效验』。
久久是说时间,多久才叫做「久」?你都不可以去想它,好像了凡先生那样,头一个三千善事,十年完成;可是第二个三千善事,他三年完成;第三次发愿一万件善事,一念之间完成。久久有多久,你都不要去想,完全看你的真诚心,真诚心程度纯,你就快;你如果不纯,时间就长。「自有不测效验」,自自然然的,不测就是你不可以去测量、不可以估计、不可以计划著等待福报的来临,只做我们一边的善事。最后一段我们来读一读。
【君家事我。甚见虔洁。特以此意报之。速速勉持。可回天意。言毕。即进公内室。公即起随之。至灶下。忽不见。方悟为司命之神。因焚香叩谢。】
这里张先生说完这番话,他说「因为你事奉我很虔诚,所以我特地来告诉你,点化你」,讲完之后他去到厨房就不见了。俞净意公才知道,原来这位张先生就是灶神爷的示现。张先生最后临别之时,提醒他说『速速勉持,可回天意』,你现在明白道理之后要立即去做,不可以再等待了。如果不这样,你逃祸不暇,你想避祸都避不了,你再不改,就有更多的惩罚;你要改,可回天意,可以改造天意。什么是天意?自己做善得到善报,这个是天意。我们看见俞净意公受到这样的教诲之后,他真心忏悔,发愿改过自新。
今天的时间到了,明天我们来看俞净意公是如何改过,而且得到善报。今天到此为止,谢谢大家。
资料恭摘:儒释道多元文化教育网
改造命运 心想事成—《俞净意公遇灶神记》学习心得(粤语) 钟茂森博士主讲 (第四集) 2007/2/2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52-195-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