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茂森: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第九集)
- 2023-07-20 09:43
尊敬的诸位大德、诸位菩萨,大家晚上好。阿弥陀佛!我们继续来学习《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上一次我们讲到第三品末后,「大教缘起第三」。我们把经文再念一下,对一下地方。请看经本第十二页第四行:
【如来定慧。究畅无极。于一切法。而得最胜自在故。】
我们上一次讲到这一句经文,意思还没有讲完。这是释迦牟尼佛在为阿难讲述自己的境界,因为如果不是佛自己来讲述,这世上没有人能够了解如来的境界。前面的经文讲到「如来正觉,其智难量」,没有办法估量,没有任何的障碍。佛举出一个例子说,「能于念顷,住无量亿劫,身及诸根,无有增减」,这是《华严》说的念劫圆融这样的境界。为什么有这样的不可思议的无碍境界?经文里面就说,这是因为如来的定慧,定是禅定,慧是智慧,都到了极处。『究畅无极』,究是究竟,畅是没有任何的阻碍,无极就是无上,超过了一切世出世间的圣贤。这个果报是因为定、慧到了究竟圆满,所以他得到了大用。这个大用就是『于一切法,而得最胜自在故』,这个一切法包括世间法、出世间法,包括一切事理、性相、因果,统统都得到自在。而且这个自在是「最胜自在」,世间六道、四圣法界没有能够超过佛的。在四圣法界里面我们看到有声闻、缘觉、菩萨、佛,他们都得自在,但是这个自在有高低、深浅不一样。阿罗汉有自在,菩萨也有自在,但是比起佛的自在,那就差远了。为什么佛能得到最胜自在?这是佛放下的最多,他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放下了,佛性就圆满现前。菩萨也放下,但是放下的还差那么一点,所以那个佛性他恢复得并不是圆满的。阿罗汉又差一等。所以我们师父在他的传心法要里面讲,「看破、放下、自在」,自在是果报,因在哪?在放下。你放下得愈多,你就愈自在。全部放下了,你就得到最胜自在。
《华严经》上给我们说到了如来果地上的十种自在,我们这里就简单的给大家做一个汇报,详细的我们师父在讲《无量寿经》里面都已经讲到,这个进度我们正好赶上。《华严》十自在,第一个是「命自在」,寿命自在。世间人寿命不自在,你说你能够不老吗?你能够不死吗?没有一个人能够做得到。女孩子天天照镜子,看到自己一天天变老了,伤心,但是也无可奈何,这是什么?寿命不自在。要是你能够做到年年十八,那就自在了。如来可以做到,为什么他能做到,我们做不到?因为我们是凡夫,业力支配我们,我们做不了主,一切都是业力在牵引,所以真的是无可奈何花落去。而如来不是业力支配,是愿力在支配。所以我们学佛,首先得发愿,你这个愿真实,愿力才可能大于业力。你愿力大于业力的时候,佛家就有一个术语,叫「乘愿再来」,那就是什么?你的愿力可以改变你的业力,你自己可以做得了主,你就得自在了。如果不能发愿,业力改不了,真是古谚语所说的,阎王叫你三更死,没人敢留你到五更。假如你能够发愿,为佛法、为众生付出一切,把自己全部放下,这一生只有一个目标,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你这个愿真实,业力立刻就改了,身体虽然留住在世间,但是你可以自在支配。如果跟这个世间众生有缘,你可以多留几年住世;如果看到跟众生没有缘分,你可以提早走,这叫自在。
第二个自在是「心自在」。我们的心,凡夫的心是妄想心,成天到晚都是在打妄想,胡思乱想,牵肠挂肚的事情特别多,很多的分别执着,这就不自在。忧虑牵挂让我们会老,伍子胥一夜白头,是忧出来的,当然他忧的是忧国忧民,也是忧。佛菩萨在这个世间所谓是游戏神通,他是无忧无虑。他本事在哪?心不打妄想,不打妄想这个心叫真心,真心离了妄念,有妄念这个心就不是真心,只有真心你才能得自在,妄念得不到自在。
怎么样得到心自在?其实很简单,你要明白因果的道理,你也就能放下妄念。你看看了凡先生,他遇到孔先生给他算命,该考第几名,该做多大的官,该得多少俸禄,命中无子,五十三岁八月十四日丑时寿终正寝,全给他算得非常的精确,他真的也就按照这样算的来走,一点都没错。后来他明白了,他也就不打妄念了,能够跟云谷禅师在静室里头对坐三日不起妄念,连云谷禅师都佩服他,问他你用的什么功夫?他说也没用什么功夫,就是知道「一饮一啄,莫非前定」,都算定了,改不了了,要妄想也没用,干脆就不想了。你真深信因果,你的妄念基本就没有了,用什么忧虑?用什么牵挂?该来的就来了,不该来的想都不会来,所以放下。一个人一生该有多少财富,该吃多少顿饭,该饮多少毫升的水,全是定的。你要是不能够修善改变你的业报,那是不可能改变。所以只能是什么?放下这些牵挂。了凡先生他放下了妄想,但是愿力没有,所以他还是不自在,他不能改变业力。到后来云谷禅师给他一点化,他才知道,原来「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这就自在了,他能做主了。
学佛的人需不需要说要改造命运?其实真的学佛不需要,来到这个世间就是随缘过。愿力是要有,什么愿?帮助一切苦难众生,要有这个愿,不是自己要怎么样改造命运得福,这样还是个凡夫心。把自己彻底放下了,你的心就清净。清净心现前,智慧就现前,所以你对这些业因果报就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对自己过去现在未来看得很清楚,对别人的过去现在未来也看得很清楚。当我们起妄念的时候,就一句阿弥陀佛把它置换下来,这就是净宗法门修清净心的要领。在理上我们要了解,打妄念没有用;但是知道没用还会打,这是什么?习气,习气就得要去把它修掉,那就得念阿弥陀佛。知道它没用,就得真放下,用佛号把妄念换下来。什么时候觉察有妄念,立刻就提起佛号,做到「纔动即觉,觉之即无」,这是真修真干。你果然这样修,你的心一天比一天清净,妄念一天比一天减少,智慧一天比一天增加。这是定慧,如来定慧就是这样修成的。所以修行看你功夫到达什么样的境界,不是看你一天拜多少佛、念多少部经、念多少句佛号,那是修行的形式,关键是你那个心是不是真得清净,你的妄念是不是真的减少。当然首先你得要放下贪瞋痴慢疑这些大的烦恼。有的人学佛学了好多年,连基本的贪瞋痴都放不下,境界一来考验,该瞋还得瞋,该发脾气还发脾气,这没用,拜多少佛,念多少经,那都白下功夫了。所以伏烦恼是第一步,伏烦恼就是用念阿弥陀佛,你得真干,不真干,还是业力在支配着你。
第三是「资具自在」。资具自在,就是讲到在物质上的享受自在。世间人也追求物质享受,他们也追求这个自在,可是你看看他们有没有得真正的自在?
所以不是说东西愈多就愈自在,愈多反而是愈苦。房子大了,东西多了,你就得去打扫卫生,这也是个很苦的事情,不如住小房子好,修行人能够有一个小房子遮避风雨,日食三餐,简单快捷,这个好,他不累。师父曾经就应邀到一个富翁家里面住,他那个大房子很大很大,好几个工人在那里打扫清洁,常住在那。这个主人一年都没能来一次住这个大房子,花了这么多的钱养了这些工人,譬如在海边的别墅,他们享受。所以花了这么多的钱,结果让别人享受去了,这是没有智慧。这么多的钱为什么不拿来做点好事,修点福?所以世尊当年给我们做出好榜样,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他才是得最胜自在,这是给我们世间人一个提醒。
第四个是「业自在」。业是什么业?就是我们的活动、我们的行为,做的任何的事留下的后果叫业。一切众生没有说不造业的,善业恶业都是业。你看小学生背着书包上学,书包里就放着作业簿,从小就开始作业了,所以从小到老都在造业。有业,那就会产生业力,我们就不自在。佛陀他把自己的王位也舍弃掉,从事什么事业?从事教学的事业。他自己证道以后,他就开始教化众生,所以他是一位教育工作者,他所从事的事业,教化众生,他不为自己,专为让众生离苦得乐。这个行业确实这是世间最高尚的一个行业,世尊选择教学,他是义务的,并没有收取任何人的学费。孔老夫子当年开班教学,他还收一个束修之礼,你来拜师,得提几串干肉,这是象征性的,表示拜师。释迦牟尼佛连束修都不要,完全义务,所以受到人天敬仰,这真正是一位无私无我的、高尚的教育家。
自古以来教书的先生都是非常受社会的尊重,原因是什么?就是因为他们人品高尚。中国古代的教书先生也是不收学费,最多就是收你的束修之礼。学生如果家境好的,他能够有能力供养老师,如果家境不好,贫寒的学生,来老师这里学,老师义务教他,对他没有任何的要求,甚至如果他是贫寒的,老师还会倒贴给他一些,这是真正受世人的敬仰。所以如何能够得到业自在?最重要的你要做到无私无我,你在这个世间所做的业就高尚。
第五个是「受生自在」,受生就是受报,众生在六道、在九法界里面受生投胎。六道的众生他们受生是业力受生,他没有办法选择,我想选择到好的那个家里面投胎,能选择吗?选不了。如果能选择,个个都到好的家庭里投胎去了,没人到贫寒的、下贱的家庭里投胎,甚至没有众生想说投到三恶道去。为什么他们会投?因为他们做不了主。佛能做得了主,他为什么来九法界里面受生?就是为了度众生,众生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来现什么身,所以他自己能够选择。释迦牟尼佛他来这里受生,是选择帝王之家,做太子。为什么要选择帝王?很简单,世间人都喜欢追求名利,释迦牟尼佛出生就是太子,名利就已经具足了,结果他示现把这些都放下。这是身教,提醒世人,这些东西不是让我们真正幸福快乐,有比这个更好的东西。
第六个是「解自在」,解就是我们讲的理解,这是属于智慧。如来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都能理解,都能通达,没有障碍,你来问他什么问题,他都能回答你。《六祖坛经》上面,我们看到惠能大师他得解自在,他自己没读过书,不认识字,可是有人拿着《涅盘经》来向惠能大师请教,惠能大师说,你念给我听。结果对方念给惠能大师听,惠能大师就讲解给他听,就让他开悟了。对方就问,你不认识字,为什么你能够讲得这么好?大师说,这桩事情非关文字,这是智能,跟语言文字不相干,跟什么相关?跟看破放下相关。六祖惠能大师看破放下了,所以他一听就明白了,都是自性的智慧流露出来,所以你问什么他都知道。有的人说,假如你问惠能大师,原子弹怎么制作的,他能不能答得出来?告诉诸位一个老实话,他也是知道,他也能答得出来。他为什么不说?他不说是为众生考虑。假如他唐朝的时候就说原子弹怎么做,我们现在早就不存在了,世界都毁灭N次了。所以古来的圣贤他们的存心都是考虑众生长远的幸福,不是盲目的所谓追求科技发达、社会进步。你看三国时代的诸葛亮在那个时候就已经发明了木牛流马,那是机械化的运输,那时候就有机械化。结果他死的时候,把这些机械技术全部都毁掉,不留给后世,为什么?他明白,这些科技如果是落在那些没有良心的人手上,可能发展下去就毁灭世界,所以他这是为后世众生负责任。中国古人的智慧绝不亚于现在的科学家,可是他们不发展科技有他们的道理,他们眼光看得长远。现在我们看到科技发达了,造成地球的危害有多少!这是他不能够理解全面,他没有解自在。
第七个是「愿自在」,愿是发愿。佛菩萨来到世间,是愿力来受生,来度化众生的。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发愿以什么身来度脱众生,所谓随类现身。八相成道,我们看到佛在我们世间八相成道,这个示现,这是他的愿,他自在。
还有第八是「神力自在」,神力就是神通力。六根所具备的能力完全恢复,譬如说眼能看尽虚空遍法界一切的现象,大至星系、星云,小至这些粒子,佛都有能力看得很清楚,不需要借助科技的仪器。现在人看得用望远镜,用显微镜,他不需要,他看得比它还更清楚。这是神力,天眼通达。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这些能力都是没有任何障碍,尽虚空遍法界他都能够接触得到,他的感知的能力,他是无所不在,周遍法界。我们看到《西游记》孙悟空七十二变好像都神通广大了,比起如来,那差远了,这不是写着,孙悟空怎么样翻跟斗都跳不出如来掌心吗?这是如来神力自在。
第九是「法自在」,法就是说法、教学。佛在世间唯有一个事业,就是教学,讲经说法非常善巧,能够让众生一听就能够明了,就能觉悟。经里面写着很多的这些听众,听一座经,甚至听半部经,他就开悟了,就证果了,这就是说法自在。现在法师就很难,你看像我,我要讲,你们诸位有没有说讲一堂课下来就开悟了?我想可能没有,我自己都没开悟,我没开悟,让你们能开悟,也是不容易的。所以这是说法不自在,希望大家没把我的话听错就好了。所以如来他得四无碍辩才,说法自在,这是我们特别是学讲经的人特别羡慕的。
第十种是「智自在」,智是智慧,有两种智慧,所谓权、实二智。权智是后得智,实智是根本智,我们的修学先要开根本智,才能够开后得智。根本智是你放下妄想分别执着,你的心空了,空了就有智慧,一接触外面的境界,你就完全明了,你就知道怎么样去解决问题,怎么样度化众生,这叫做后得智。说法,前面讲法自在,说法要契理契机。如果契理而不契机,众生听不懂,或者听了没兴趣;契机不契理,那等于魔说,这不是真正的智慧所说出来的法。所以要先得根本智,先自己断烦恼,你自己入境界,你能够说法,自自然然可以得到契理契机的功效。
十种自在,这是《华严经》经上讲的,这里简单给大家说明。这个自在是因为「如来定慧,究畅无极」,开了智慧,定慧起作用就是十种自在。慧是果,定是很重要的枢纽,没有定就不能有智慧,所以佛法修行的关键就在修定。我们念佛是修定,读《无量寿经》也是修定,听经也是修定,只要我们专注,把念头放下,不要打妄想,这就是修定。修得久了,心清净,就自自然然开智慧。这个自在也是一点一点你就得到,这就能够有法喜出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法喜。很多人看到我们师父相貌庄严,天天都是欢喜,总是在那微笑,红光满面,这个果就是修定慧得来的。我们看到的这个自在的样子,所以要生起坚定信心,你想要得到如来定慧,你想得到自在,你得要真修,真放下。这一品最后一句经文:
【阿难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
佛最后叫着阿难的名字,提醒他,你要仔细的听,谛听是仔细的听,专心的听,认真的听。而且要『善思念之』,听了以后,你还要细细的去体会佛讲的道理。佛讲的这些境界,修行的方法,听明白了,这样你这一生就有可能横出三界,往生净土,不退成佛。所以底下要说大法之前,佛提醒阿难,也是提醒听众们,包括我们在内,要谛听,要仔细的来学习。『吾当为汝,分别解说』,这个分别就是详详细细给你做介绍。底下的经文就把阿弥陀佛是怎么发愿的,怎么修行证果的,极乐世界是怎么样建立的,以及极乐世界的种种依正庄严,往生极乐世界的方法等等,给我们一一做介绍。那么经文到这里就是序分圆满了,头三品是序分。第四品往后,一直到第四十二品,是正宗分,就是本经的主要的内容。第四品是:
【法藏因地第四】
我们来看看经文。第四品主要是讲阿弥陀佛在因地修行的状况,他是怎么样发心,他原来没出家之前是什么样的身分,出家以后他怎么样修行,怎么样发愿,这个是讲到极乐世界的历史渊源,以及阿弥陀佛的个人档案,给我们做介绍。这个做为修学净土的人不可不知,我们要到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我们对他老人家要有一个了解。他的发心修行成就,这实际上是我们净业学人最好的楷模,我们应该向阿弥陀佛学习,特别是看他的因地怎么修行,我们要效法。我们来看经文:
【佛告阿难。过去无量不可思议无央数劫。有佛出世。名世间自在王。】
我们先看到这里。这一句经文,佛告阿难,这个佛是释迦牟尼佛,给阿难说,当然也就是给我们大众说。『过去无量不可思议无央数劫』,这个数字就太大太大了!在过去有这么一个时间,这时间是太久远了,「无量」还加上不可思不可议「无央数」,这是天文数字,没办法计算,这是很长很长的时间,这个时间的单位叫「劫」。一劫有不同的算法,最简单的,我们曾经算过的,都有十二点七亿年,这是一劫,前面还加上无量不可思议无央数,反正你就根本想不出是多远了,那个时间有佛出世。当然我们相信就不是我们地球上,也不是我们这个娑婆世界,是他方世界。就像我们这三千年前,地球上出现了释迦牟尼佛一样,在那个世界出现了世间自在王佛。「佛」是通号,任何的人成佛都有这个尊号。「世间自在王」这是属于别号,这是他区别于其它的佛,他自己特有的。
我们晓得,佛自己本身没有名号,佛心清净,一尘不染,哪有个什么名号?这个名号都是用来教化众生的教学工具,正如我们地球上的本师释迦牟尼佛,他来到这个世间教化我们这些众生,他取名是释迦牟尼,这个什么意思?释迦是能仁,牟尼是寂默,合起来中文的意思叫能仁寂默。仁是仁爱,能仁是慈悲,寂默是心清净。为什么释迦牟尼佛取这个名号?我们就想象出来,我们这个世界的众生心地不够仁慈,自私自利,老想着自己,不关心别人,另外心不清净,喜欢胡思乱想,妄想分别执着一大堆,所以释迦牟尼佛他取的名号就叫能仁寂默,对治这个地球上众生这两大缺点,所以这是教学。佛起名都是为了帮助众生,他自己不需要任何名号。极乐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没有名号,大家互相一见面都认识,为什么?都有他心通,都有宿命通,你不用说话,不用报名,他自然对你就很了解。
我们看到这经上讲的世间自在王如来,这位佛的名号叫世间自在,这也是对治那个时代那个地方的众生的毛病。从这个名号我们反推,大概能够推测出来,那个地方的众生应该是非常的守法,守规矩,守得有点过分,不自在,好像什么事情手脚都被束缚了,佛于是就提倡要世间自在。这些众生跟我们这个地球的众生根性不一样,我们这些众生要束缚,要持戒,要守规矩,就不能用世间自在这个名号。所以如来的别号,就是用来帮助现前这个时代、区域的众生。底下就讲了十种通号,通号这里只讲了十种,这十种是归纳,把佛的智慧、能力、境界给我们做一个归纳总结。所有的佛都有这十种通号,我们一个个来看,我们先把这经文念一下:
【如来。应供。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这是十种通号,先看第一个『如来』。如是什么意思?这意思就深了,《金刚经》上讲如来,是说「如来者,诸法如义」,这个意思讲得很圆满。如是什么?讲的宇宙万有的本体,这叫如。来是什么?来是宇宙万法的现象。一个讲本体,一个讲现象,现象是本体所生的,本体是相的根源,而本体和现象又是一不是二,所谓体如其相,相如其体,这叫诸法如义,这是如来的意思。这个道理不好理解,我们打个比方来讲,譬如说黄金,古德讲的,「以金作器,器器皆金」。黄金是体,做出来的这些器具叫相。你到香港,香港很多金铺,你去「周生生」、「周大福」、「谢瑞麟」看看,里头有各种的金器,金手镯、金戒指、金项链等等,器上很多,琳琅满目,各式各样,它们不同,但是都是同一个体,都是九九九九,足金。
所以如果我们从这个相上看到了性,看到了本体,你知道它们都是黄金,手镯也是黄金,戒指也是黄金,项链也是黄金。如果没见到本体,你只见到了相,你就迷失了本体。你说手镯,我知道是什么,项链是什么。但是黄金是什么?就不知道,黄金在哪?找不到,我只看到了手镯,只看到了戒指,只看到了项链,黄金看不到。这是什么?只迷在相上,看不到性,看不到体,咱们凡夫就有这个毛病。结果佛他从相上见到本体。你说黄金是什么?这就是,那也是,全都是,器器皆金。所以祖师,我们看到禅宗祖师有时候考问弟子,自性在哪?拿来给我看看,结果真正明心见性的人随便摘一片树叶,这就是,祖师就点头,给他印证开悟。为什么?他见性了。从哪见性?从相上见性。离开相,在哪找性?必须要在相上见性,体如其相,相如其体,这个是讲到如来的真实义。
佛在经上还讲了另外一层意思,如来是说「今佛如古佛之再来」,这个意思也讲得很好,这是含有佛佛道同的意思。释迦牟尼佛是我们现在的佛,他所讲的这些内容跟古佛讲的没两样。他之前是迦叶佛,迦叶佛所说的这些道理,跟释迦牟尼佛这一个阶段给我们现在这个娑婆世界众生所讲的道理完全是一致的,没有出入。所以孔子讲他「述而不作」,佛真正做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绝对不会讲得说有出入、有不同。为什么一定要讲得相同?为什么不会不同?因为佛都是证得自性的人,证得自性了都是性德流露。你证得自性,他也证得自性,同一个自性,所以流露出来的内容当然是一样,这叫圆满。就像一个圆,你看这个杯盖是圆的,如果你比这个多一点,或者少一点,那就不圆了,不圆满。一定是不多也不少,完全是一样,那就是圆。
所以我们学讲经,最重要的叫复讲,不能添加自己的意思,为什么?添加自己的意思反而不圆满。我们的老师也是复讲他老师的,一直追溯上去,都是佛的意思下来的。代代相传,都是复讲老师的,从阿难尊者复讲释迦牟尼佛的开始,教下训练讲经人才就是复讲,一直讲到现在,还是要用这个方法。讲小座,这是培养讲经人才的传统方法。现在的学校的方式不行,学校学的是知识,哪怕是你读佛学院,你也未必能够真正得到真传。所以我们现在跟着师父上人就用复讲的方法。你看我的这个讲记完完全全就是师父老人家他过去一九八九年在台湾华藏图书馆那时候讲的。只是我们把这个意思用自己的话给大家讲,讲得稍微生动活泼一点,照着念大家都打瞌睡。一定要用复讲,不能添加自己的意思。语言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契合自己的身分。譬如说师父老人家他是德高望重,他用教训的口吻,「你们要怎么样,你们要怎么样」,我要这样说的话,你们早就跑掉了,对不对?我应该说,「我们应该怎么样」,大家听了就比较顺耳一点。语言可以变化,但是意思绝对不能变,这就是所谓佛佛道同它也是这个意思,我们要学佛,讲的也要跟佛、跟老师讲的一样才行,这叫师承。
底下第二,如来的德号第二个是『应供』,应是应当,供是供养,佛是世间德行学问都是圆满具足的人,所以他应当接受九法界众生的供养。供养佛,这是真正的福田,我们要修福,在哪修福最大?供养佛就是修最大的福。现在佛不在了,怎么办?上哪供养佛?是不是我去造一个佛像,去寺院里面在佛像那里投功德箱,那叫供养?这个算是,也不能完全算是。福田关键是看我们的用心,你能不能真正种福,就看你的供养如不如法。怎么样才叫如法?首先你得明白道理,如果你是到寺院里面供上香蕉水果,拿点钱投到功德箱里面,求佛给你保佑升官发财,这是满足你的私欲,那就不如法,你完全就等于把佛当作贪官污吏一样看待,你给他点贿赂,他就满足你的需要。这种存心本来就不善,所以不仅没有功德,没有能种福,反而是造了罪业。
所以真正种福要怎么种?你要明白佛是老师,他所从事的职业是教学。我们打造一个佛像,这是老师的塑像,你看我们称释迦牟尼佛叫本师,根本的老师。这个佛的像代表什么意思?第一个是报恩,我们知恩报恩。释迦牟尼佛三千年前为我们讲经说法,弟子们结集经典,留下佛的教诲,让我们能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我们要感恩。这跟在家里面供养祖先牌位是一个意思,这是怀念祖德,供养佛像也是怀念师恩,慎终追远,不能忘本。第二个意思是见贤思齐,释迦牟尼佛是已成之佛,我们这些众生是还没有成佛,但是佛性是平等的,释迦牟尼佛有佛性,我们也有佛性,这是释迦牟尼佛讲的。《华严经》讲「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一切众生当然包括我们在内,他能成佛,我们为什么不能成?所以见到佛的像,就要想到自己要向他效法,要学他那样,也要成佛,要立志,要真干,见贤思齐。这样的佛像它就真正有启发人开悟的意义。你供养这个佛像,要把这个道理跟大家说清楚,否则你就是做了一个佛像在那儿,让大家顶礼膜拜,人家都搞到迷信去了,你的功德又在哪?所以这里面最重要的是宣扬佛陀的教育,我们真正供养佛,就是推广弘扬佛陀教育。
像佛像,在民间请了佛像,我也遇到不少人,买了佛像都说,「你这个要开开光才灵」,要找一个什么大法师去给他摸一摸这个佛像的头,给他开开光就灵了。也有的人就找师父开光,找我们净空老法师开光,老法师不肯干。他说「如果你这佛像找我开光他就灵,那你不要拜佛了,拜我就好,你看我叫他灵就灵,我叫他不灵就不灵,那我比他还灵,你何必要拜他?」全搞错了。什么叫开光?光是代表智慧,开智慧叫开光。看到佛的像,我们自己要向佛学习,我们自己开智慧,是佛像给我们开光,不是我们给佛像开光。自己要是没开智慧,那就不是开光。所以把佛像供在家里,天天提醒自己,我要向佛学习,我要开悟,我要真修行,我要往生净土,这是真正开光。所以要重实质,不能重形式。应供我们就讲到这。
第三『等正觉』。等正觉,正觉是指无上正等正觉,等就是平等,跟无上正等正觉是平等的这样的一个境界,那就是如来、佛的境界。阿罗汉证得的境界叫正觉;菩萨证得的境界叫正等正觉;佛,上面再加上无上,最高的,叫无上正等正觉,梵文叫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就是无上正等正觉的意思。要证得这个无上正等正觉,必须要把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放下。如果你放下执着,你能够成为正觉;再放下分别,你能成为正等正觉;再放下妄想,你就证得无上正等正觉。所以每个人都能够成等正觉,只要你肯放下就行,这个事情不是求人,是求自己。所以人人都能做得到。
第四个德号是『明行足』。明是代表智慧;行是六度万行,菩萨行;足是圆满。智慧和六度万行这些修行都圆满,一丝毫欠缺都没有,这就成佛了,这叫明行足。
下面第五个德号『善逝』。善是指善巧;逝是指涅盘的境界,这个涅盘是如来所证的大涅盘。所谓涅盘就是没有生死、没有烦恼的境界。阿罗汉他也证得涅盘,但是那个涅盘不是大涅盘,是小涅盘,他叫偏真涅盘,为什么?他能把分段生死放下,他不在六道受生,但是他还有变易生死,也就是他还有烦恼没断尽。把烦恼断尽了,你就证得大涅盘,这是两种生死都离开,分段生死、变易生死都没有,这个境界是不住生死也不住涅盘,你还有一个涅盘要去住,那就不是真正的大涅盘。阿罗汉就住在涅盘里面出不来,他就不能够入生死去度众生,所以他这个就不善。善逝是生死、涅盘两边都不住,需要他生死他就生死,需要他涅盘他就涅盘,随众生的心,现所知量,都是用来度化众生的。这就是真正的善,善巧方便,那个心是真正清净,叫做一尘不染。小乘即使证得阿罗汉果位,他的心还没有像这些佛那样的清净,他还有染。所以我们修净土宗是修大乘,大乘人的心量广大,小乘人的心量比较小,局限性很大。
我过去也有这个毛病,师父都点我好多次,说我可能过去生中修小乘,有小乘人的习气。我在思考,什么叫小乘人的习气?后来想明白了,因为我原来就想着把这大学的教授工作都辞掉,我就得好好的求念佛三昧,就是希望能够钻到一个深山老林里面,一个别人都不知道的地方,好好修行,求念佛三昧。我还请教过师父,这样做好不好?师父说,你再躲到深山老林里面,恐怕念佛是愈念愈烦恼,等你念出来,一到都市里就堕落。为什么?因为心没有真正达到清净,即使是你远离染污的环境,到那个所谓清净的地方去修,也未必能修得成,等到再回到这个大都市里面,立刻又染污堕落。所以真正修行是什么?就在此时此刻安住当下,把自己的念头里面的染污放下,何必再向外去别求什么清净的环境?当下你的心清净,你就住在这个清净心当中。所以师父就可能要考验我,让我来香港,本来我是在云南的,在一个山清水秀,非常安定的一个修学环境,师父把我提溜到这,让我在这最染污的环境里面来修清净心。现在明白了,把这心量扩大,真的,你真修行的人,不用去挑选环境,真正就在当下把心安住在清净心当中就行。你不能安住清净,你到深山老林里还是不清净,真的还是念佛念出烦恼来。所以听经闻法就比什么都重要,因为你得觉悟,你得明白,你就知道怎么用心。你不明白,在外境上面去求,始终功夫都上不去。大概这就是师父说我这个小乘人的习气,就是这一点。
第六个德号是『世间解』,这个解就是理解、通达,如来对世间一切诸法、一切事理都能够通达明了,没有障碍,这叫世间解。这个很重要,特别是弘法利生,也就是你明白对方心里想些什么,众生是什么样的根性,他需要听什么样的法,你能明白这个,对你弘法利生带来很大方便,这是契机。否则你在台上说了老半天,底下的人愈听愈没兴趣,这是什么?你没说中要害,你没说到他们的心里的那些困惑,他的思想打不开,他没得到受益,纵然你说得没错,但是也等于白说。所以世间解是很重要的一种智慧,如来具足这种智慧。所以你看他在经典上面,讲一部经讲到一半就有人开悟,为什么?侃中要害,一点他就通,这个智慧很重要。当然随着自己在讲台上练习,慢慢你会有这样的经验,因为你真正的发起真诚心,为佛法为众生,三宝加持你,你在台上忽然就会有智慧,知道应该说些什么。往往我自己也有很多这样的一个经验,特别就是在对大众讲演的时候,原来准备的草稿,可能上了台没有用得上,因为什么?一上了台,好像跟听众这些相互的感应,你就知道要讲什么,可能原来的讲稿都没说到,全都是说了现场发挥,听众们也真的得到受用。这是三宝加持。
底下第七个德号是『无上士』。士是指读书人,在中国古代四个阶层,士农工商,这个是我们现在人讲知识分子。知识分子在过去受到大众的尊敬,你看士农工商,士摆在第一位。这个无上士就比一般士人又高了,最高的、顶级的这个士,这种读书人,也就是他们德行、学问、辩才都是世间最高无上,受到社会大众的敬仰。
第八个德号『调御丈夫』。这是讲到如来教学的方法很善巧。调,调伏,御是统御、驾御,对一切众生他有这种非常善巧的方法,帮助众生调伏烦恼。当他有烦恼的时候,可能一句话,就是调理调理他,他就心开意解,他就不烦恼了。让众生心服口服,一切对你都言听计从,这就是你能够驾御众生的意思。驾御不是说你是高高在上,做一个领导,不是,是因为你的德行、你的学问使众生真正敬佩,而且你真正帮助众生解决心理问题,他有烦恼他就来找你,一来找你就解决了,自然你就有那个威信。丈夫也是赞叹的意思,古人讲大丈夫就是大英雄的意思。为什么称佛是大英雄?因为世间人都办不到的事,佛能办得到。世间人没办法放下烦恼,没办法放下生老病死。你看张飞他是天不怕、地不怕,但是别人给他在手心上写一个「病」字,他一看到病,他就害怕了,他也有他担忧的地方。所谓的世间英雄他也有害怕的时候,他怕生病,生老病死他不能够解脱,所以这个不能叫大英雄,只有佛称为大英雄,为什么?他这些生老病死烦恼的束缚全部都解脱了。所以你到寺院里面你看看,中央的那个大殿叫大雄宝殿,大雄就是大英雄,宝殿里面供的是佛,唯有佛堪称大英雄。
第九个德号是『天人师』。佛不仅是我们人间的导师,而且是天上人的导师。我们知道有六道,天上有二十八层,天众他的数目比人还多,人口在地球上只有六十亿,那是小数字,天人是无量无边的数目,他们都尊佛为老师。我们人间很多的宗教崇拜的上帝,崇拜的天主,实际上都是天上的那些神明,很多宗教所崇拜的上帝实际上是忉利天主。其它宗教那些人对于佛法误解,甚至会批评佛教,还说佛教是魔鬼,我都听过。可是他们不知道,他们那个上帝在天上都拜释迦牟尼佛做老师。《地藏经》就在忉利天宫讲的,忉利天主启请。忉利天主就是他们的上帝,请释迦牟尼佛到天宫来讲经说法、来度化众生,他们也做释迦牟尼佛的学生。所以佛是九界导师,天人归仰。
第十个德号是『佛世尊』。佛它是梵语,全名叫佛陀耶,翻译成中文的意思就是觉悟者。觉什么?所谓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这叫做佛。自己觉悟了,还要帮助众生觉悟,自己和众生觉悟都圆满,那就叫做佛。我们问,佛成佛了,他自己圆满了,我们能够了解,可是为什么说觉他也圆满?释迦牟尼佛成佛了,我还没成佛,他还没把我觉悟,为什么他就觉他圆满了?他就成佛了?这怎么讲法?实际上他真的觉他也圆满了,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华严经》上讲,「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情就是有情众生,无情是无情的众生,山河大地都是无情众生,统统都一起成佛。当你成佛的时候,你真的看到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跟自己同成佛道,你才能叫做成佛。
如果说有一个众生没成佛,那你就没有成佛,为什么?因为你心中还有众生,你心中还有众生,你那个佛心还不圆满。像普贤菩萨讲「礼敬诸佛」,普贤菩萨是等觉菩萨,他是跟佛的地位是相等的,就等觉了,他都能明了,这一切众生就是佛。所以世尊成道了以后,他就在菩提树下说,「奇哉奇哉!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所以奇哉,他感叹,很奇妙,其实众生就是佛,都有如来的智慧德相。为什么你没有发现你自己有如来智慧德相?照照镜子还是那个样子,不太像佛,那是因为你自己有妄想分别执着。这个妄想分别执着把你的眼睛给蒙蔽了,你看不到你自己本来是佛,当然也看不到别的众生本来是佛。佛把妄想分别执着都放下,他看到自己本来是佛,众生也本来是佛,这时候就成佛。所以他成佛的时候,他真的知道一切众生就是佛,你不承认是因为你自己有妄想分别执着,所以你不成佛。
明白这个道理,我们要怎么学?学着看一切众生都是佛,这个事情是「始而勉强,终则泰然」,一开始勉强的看,他明明来骂我的,来刁难我的,来障碍我的,他也是佛吗?是佛,咬着牙关你得承认。打我、骂我、害我的都是佛,先得说服自己,你得相信,虽然没证得这个境界,你得承认。承认久了,慢慢愈看他就愈像佛,你的恭敬心就慢慢起来了,你这礼敬诸佛才慢慢能做得到。所以做着做着也就自然,听到别人骂我也怎么听得像阿弥陀佛佛号一样,你就成功了。所以不知不觉你就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念下去,一切人来,都是阿弥陀佛示现,你的心就转成阿弥陀佛的心,你就成了阿弥陀佛。
所以中峰国师讲,「我心即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即是我心」,你整个心转成都是阿弥陀佛,见一切人都是阿弥陀佛,心境是一如的,你看一切人都是阿弥陀佛的时候,你的心就转成阿弥陀佛,你就成佛了。这个是净宗一个窍门,那得真干。所以我们师父讲,他也遇到一些同修很苦恼,我能看别人是佛,就是那个某某某我看他就不能像佛,他老是跟我对着干,我很生气,愈看他愈不顺眼,怎么办?结果我们师父就教他一个方法,你这样,你把他的牌位供在你的佛龛上,天天拜佛都说你也拜他,你拜着拜着他就像佛了。结果他拜了好几个月,回来跟师父讲,「还不行,怎么办?现在是好一点,对他没那么生气,但是还是没能看他像佛。」师父说,「功夫没到,继续拜,一直拜到他是佛为止。」这就是真下功夫,真干。
世尊,世尊就是世间最尊贵的,他何以能够成为世间最尊贵的人?因为他的德行、他的智慧、他的学问,一切世间人没有办法比得上。你看释迦牟尼佛他舍弃王位之后去做苦行僧,他是一无所有,他凭什么得到世间人的尊贵?就是因为他的德行、学问、智慧,真正超过九法界一切的众生,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而且他那个慈悲心真正无私帮助一切众生,所以自然感得大众对他的尊敬、爱戴。
这个十种德号就简单给大家介绍到此地。要知道这十个德号是显示性德,每个人其实本来具足这样的性德,每个人本来的名号都是这十种德号,只是我们现在迷失了,佛他恢复了。现在佛教我们也要恢复性德,回归本性,你也能够得到这十种德号。底下的经文是佛给大众说法,我们看经文:
【在世教授四十二劫。时为诸天及世人民说经讲道。】
这一小段经文我们看出来,当时在世间自在王佛会下的这些群众,他们的福报太大了,佛给他们『在世教授四十二劫』,这不是四十二年,劫是十二点七亿年,一劫。证明那个时代的众生他们的寿命就很长,寿命绝对是超过四十二劫,这平均寿命来讲。正如我们释迦牟尼佛,当年三千年前出生在古印度,他世寿八十岁,在世教授四十九年,四十九年跟四十二劫是没得比的。寿命确实八十年,这是平均寿命,实际上当时的平均寿命应该是一百岁。我们看到古书上记载的,夏商周那个时代很多人寿命都有一百多岁,佛是世寿八十年,这是用二十年的寿命来换得末法修行人的福报,等于是佛来加持我们,这二十年等于送给我们来享用。
世间自在王如来当时在世教授四十二劫,他的寿命当然超过四十二劫,讲经说法这么长的时间,多少众生因此而得度!这么长的寿命,真的你缺一、二堂课没有太大关系,下次可以补回来。不像我们现在,我们寿命不算很长,像师父讲《无量寿经》,你缺了《无量寿经》的课,下次再补都未必有机会,《无量寿经》讲下来就得至少二年、三年,如果上了中年的人,你就可以算算,你人生有几个三年?所以我们众生福浅,但是遇到佛法不容易,稀有难得的机会,就要趁着我们还有短暂的光阴赶紧修学,特别上了年纪的人,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等你到了极乐世界你就可以慢慢学,那个是无量劫的寿命,天天听着阿弥陀佛讲法。
世间自在王佛当时『为诸天及世人民说经讲道』,讲经说法是一切佛示现的在世间所做的工作,他来这世间没有别的,就是讲经说法。这个讲经,佛做这门行业,弘法利生,当然也需要有护法。我们学佛,在这世间也像佛一样,弘扬佛法,这叫真学佛。学佛是佛怎么做,我们怎么做;佛什么存心,我们怎么存心。我们自己学佛法,同时遇到有缘的众生,我们要向他们介绍、向他们推广,能够有能力讲经说法固然是最好。现在我们看到佛法衰微,为什么?讲经说法的人太少。你看香港,我们不说其它的地方,就说香港这个道场,道场有不少,但是真正每天都有讲经说法,每天有八个小时,唯有香港佛陀教育协会,这样的一个道场在全世界都是非常少见。
所以佛法为什么衰微?就是因为讲正法太少。像这样的殊胜道场,我们应该护持,护持的功德跟讲经说法功德一样,平等,功德本身没有大小,就看我们是不是都是这样为佛法为众生,存心一样,功德就一样。譬如说这个道场要弘扬佛法,既要有人上台讲,也要有人在台下护持,护持的人跟上台讲经的人作用是平等的。你譬如说我们在这里讲,这道场没人扫地,很脏,众生也不来听,没人录相,也不能够留下光盘。所以不论你做任何的工作,在这里护持,功德都是一样,大家都是同一个目标,为了让众生得度,所以功德是一样。这里面的工作也没有高下,上台讲经的人绝不能认为自己比别人高一等,好像自己做老师了,错了,「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在台下服务的一心一意做好护持工作,也不嫉妒台上的老师,看到你,他凭什么就得到大家的赞叹恭敬?没人看到我在这做工作,心里嫉妒,也不对。所以大家同心同德,作为一个六和敬的僧团,一个整体,大家得到的功德都是一样,利益众生才能够真正有殊胜的效果。
世间自在王佛在这个世间示现,讲经说法,当时就有一个人觉悟,当然肯定很多人觉悟,而其中有一个人他的修行最快,这就是后来的阿弥陀佛。我们来看下面经文,讲到阿弥陀佛在因地闻法发心的因缘,这是因为世间自在王佛讲经说法得到的因缘。
【有大国主名世饶王。闻佛说法。欢喜开解。寻发无上真正道意。弃国捐王。行作沙门。号曰法藏。】
所以讲经说法功德无量!为什么?底下听众说不定有谁他就开悟了,他就成佛了。如果没有这样的讲经说法的因缘,确确实实台下众生就很难有因缘得度。所以供养佛,最殊胜的供养是法供养,自己如教修行,同时使到道场发挥好弘扬佛法的这样的功能,让广大的这些众生闻法得度。这里经上讲就有这么一个人,『大国主名世饶王』,这就是后来的阿弥陀佛,当时他是一位国王的身分,地位很高。而且这位国王他的尊号叫「世饶王」,饶是丰饶,世是世间。从这个名号我们可以看到他的这个国家一定是物产丰富,经济发达、文化繁荣,这么一个国度,叫世饶王,样样都丰足。这是国王有德行、有学问、有慈悲,他统治这个国家,治理这个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大学》里面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世饶王当时他的这个国度真正实现和谐社会、和谐世界,何以能做到?他自己做到修身、齐家,他一定是一个非常有德行的长者,一位圣贤君王,就像我们过去在尧舜禹汤这些时代,这些圣王都是圣人,所以他们治理的国家都是大同盛世。
这位国王虽然是世间最丰饶的国度里的国王,可是他并没有贪图享受,而是很喜欢学佛,所以他也来亲近世间自在王如来,闻佛说法。当他听到佛讲法之后,他欢喜开解,他觉悟了,『寻发无上真正道意,弃国捐王,行作沙门』。觉悟之后他什么样的表现?他不想再当国王,改行去了。我们会觉得有点困惑,他当国王不也能利益众生吗?你看他治理这个国家治理得这么好,可以为一国人造福。但是你要晓得,他做这个国王,只能为一国人造福,可是这位世饶王闻佛说法之后,他真正开悟了,他欢喜开解。欢喜开解,是他彻底觉悟,他才能做得到,法喜充满,他知道心量一定要扩大,不仅说为全国人民造福,还需要为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造福,心量不能只局限于一国,一国太小。哪怕是心量很大,一天下,一个世界,那都太小。世饶王当时「寻发无上真正道意」,就是他的心量扩大,尽虚空遍法界,他要发这个愿,为一切众生来服务。这样的心量,这是真正做菩萨。像四弘誓愿里面讲,「众生无边誓愿度」,这个众生无边包括尽法界虚空界。
所以我们要在这里学习,我们发心也是尽法界虚空界,不能够局限说为我这一家人服务,为大一点的一个小区、一个企业、一个国家,那都小。乃至所谓心存天下,还是小,只有一天下。学佛真正的道义、道心,是为一切法界众生。因为这个菩萨,当时世饶王欢喜开解,开悟了就是菩萨,他明白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跟自己是一体。如果这些众生不能够破迷开悟,他就不能离苦得乐,那自己就有这一分责任来帮助这些众生,一定要使到众生都能够圆成佛道,这个愿才算圆满。
所以这是法藏比丘他真正觉悟之后他有这个表现,他弃国捐王,正如释迦牟尼佛当年也是把王位舍掉,他还没做到国王,他是太子,将要去做国王,他把这个王位舍掉,出家,行作沙门。为什么他这样去做?因为他知道,如果做国王,搞政治,搞得再好,也不能够帮助众生彻底解决问题。譬如说众生的烦恼、众生的生死,这些大问题都得不到解决,这不是政治能够办得到的,也不是军事能够做得到的,也不是科技能做得到的,也不是经济能做得到,必须是要觉悟了之后,用教育。所以释迦牟尼佛,包括现在看到的世饶王,他们的选择都是一致的,他们选择出家修道,先自己觉悟,然后教化众生,帮助众生真正破迷开悟,究竟的离苦得乐。这样的选择,不是真正觉悟的人,他不能选择。所以出家,古德讲「非将相之所能为」,宰相、大将他们能够治国,但是他们解决不了众生生死烦恼的大问题,自己也不能够脱离生死轮回。
我们看到历史上真正修行人当中也有不少,像有名的汉朝的安世高,他是一位译经师,他就是原来是国王,他是安息国的国王,安息国就是现在的伊朗。他的父亲死了以后,让他继承王位,他做了半年的国王,就把王位让给他的叔叔,自己出家修道。他跟中国有缘,所以来到中国,翻译了很多的经典。所以历史上三位最著名的译经师,一个是安世高,一个是鸠摩罗什,一个是玄奘大师,安世高他是最早的一位。这些人都是大智慧人,不是说傻子,神经不正常,或者是好像在事业上很不顺心,走投无路,被迫去遁入空门,不是。这些人真正都是大智慧、大福报之人,他们选择这个行业,最利益众生,就是我们现在讲的最有意义的事业,最有价值的事业。做国王比现在做总统还强,总统是有任期的,国王是终身制,他们都舍掉了,担负起弘法利生的如来家业。当然这种责任非常的重,为什么?如果能够把这个事业做好,你功德无量;如果这个事业没做好,误导了众生,那罪业也是无量的。师父常常说了个笑话,说一个庸医杀人,堕到十八层地狱,不服,在那跳脚。底下还有人在喊,说「你别跳了,灰尘都落下来了」。「还有第十九层吗」?「是,我在十九层地狱」。「你是干嘛的」?「我是教书的」。你看,教书误人子弟,堕十九层。如果教佛法没教好,误人子弟,把人的法身慧命给断送了,恐怕得堕二十层。
在一九九七年的时候就有人劝我跟师父上人在达拉斯最后一批法师出家,那时我还在念博士,师父最后一次给人、给法师剃度,那是韩馆长指定的,让他给这些法师们剃度,最后就封刀,不再剃了。当时有人劝我,你赶快剃,不剃没机会了。我说我不敢,为什么?我说我怕堕地狱。「地狱门前僧道多」,出了家如果没有好好的修行,没有给世间做好榜样,没有真正弘扬佛法,就是你没有真正履行你的责任,这个罪业就大了!所以我说我当时我没想好,我得先想通了,我自己得学通了,我才敢下这个决定。一直到现在,现在师父老人家劝我出家,我说我就随时做好准备,因为我想通了。至少你对佛法要了解,你有这个把握说不会误导众生,才敢走这条路。要不然胡里胡涂的自己堕了地狱,把众生也引到地狱去了,那怎么行?所以现在我经过这十多年,也算是对佛法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确确实实在师父的劝勉下,也愿意走上这条道路,真正是为绍隆佛种,弘法利生,出一点绵薄之力。但是要请大家多监督我,不要让我掉二十层地狱。这是经文里面讲到的法藏比丘他当时发心行作沙门,真正「远绍如来,近光大法」。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有讲得不妥之处,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正。谢谢大家。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