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茂森: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第十一集)
- 2023-07-23 10:09
尊敬的诸位法师,大德、菩萨,大家晚上好,阿弥陀佛!我们今天晚上继续来学习《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请看经本第十六面第一行,我们先读一下今天要讲的经文,这里我们先看头六句:
【智慧广大深如海。内心清净绝尘劳。超过无边恶趣门。速到菩提究竟岸。无明贪瞋皆永无。惑尽过亡三昧力。】
这是六句做为一段。前面的经文我们看到是法藏比丘在世间自在王如来会下修学,非常的精进。修行有了成就,就来向老师做一个修学心得汇报,这就是在偈颂里面他的发愿。上一次我们讲了前面的三首偈子,头两首是赞佛,第三首到第九首都是发愿,我们今天从第四首开始看,就是『智慧广大深如海』。这里面的四句,其实是四弘誓愿里面所讲的第一愿,『智慧广大深如海,内心清净绝尘劳。超过无边恶趣门,速到菩提究竟岸』,这实际上都是讲「众生无边誓愿度」。菩萨发愿,四弘誓愿是通愿,所有的菩萨都要先发这个愿,如果不发这个愿,没办法成佛。其实四弘誓愿就是第一愿,第一句,众生无边誓愿度,发大愿度众生,然后你怎么修法?紧接着你就是断烦恼,学法门,成佛道。底下的经文,下面的『无明贪瞋皆永无』,这属于断烦恼。所以菩萨为什么能够精进的修行、断除烦恼?是他大慈悲心广度一切众生,这个愿力来推动的,这是慈悲愿。如果学佛没有慈悲心,这是不可能成就的。所以我们要学佛,首先问问自己,菩提愿,慈悲的愿,有没有真发出来?净土宗是大乘,也是要求我们要发菩提愿,发度众生的大愿,然后你就是修行。
第一句「智慧广大深如海」,这是讲智慧,以智慧为首。到最后第六句的经文是『惑尽过亡三昧力』,三昧是定,以定做结束。这里可以看到佛法真的重视定慧的修学,学佛是以智慧来做先导,不能没有智慧。要度众生,要自己成就,那都是要有智慧才行。我们问,智慧怎么来的?智慧是从戒定当中得来,因戒生定,因定开慧。定是什么意思?底下经文讲的,「内心清净绝尘劳」,这就是定,定就是清净心。在净土宗里面,是修一心不乱,这就是修清净心。一切的法门都是修禅定,净土宗也不例外。净土宗的修学方法就是念阿弥陀佛,念到我们的心清净。当然读《无量寿经》也是一样,我们可以通过念佛来修定,也可以通过读经来修定。读经念佛的目的是把妄想打掉,这个要懂。所以读经不是说为了研究这经里什么意思,不需要研究,真正读经的目的就是把这个心专注在读诵的经文上,不生妄念,这是读经的方法。读一遍这就修一遍的戒定慧,读经是戒定慧圆修,一次完成。
什么叫戒?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就是戒。你读经的时候你不造恶,你不会想那些邪思邪见,你这恶止住。读的经文是最大的善,你想去西方极乐世界,那是最大的善,所以你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你做到了;你的心定在经文上,不生杂念,这是修定;读的时候读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是修慧,这是戒定慧一次完成。当你读经读到心很清净,从「如是我闻」读到「信受奉行」,从头到尾没打几个妄念,一个多小时读下来,三、五个妄念,这功夫算不错了。这个时候你念佛,就很容易提起来,你一句接一句佛号,你能连成片。所以读经可以做为我们念佛的前方便。要想修念佛功夫成片,最好从读《无量寿经》下手,这是我们师父教导我们的。果然想要这一生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真的心要修到相当清净。二六时中这一句佛号要牢牢抓住,不能够放松,常念生死苦。六道真的不能再待下去,不管你是有福报还是没福报,都是苦。
今天碰到一个同修,她很多烦恼,其实我看她挺有福报的,自己又不需要工作,先生挣钱供养她,她就在家自己念佛听经,结果还是有烦恼,你看这六道里面真的不容易。看看她我想着她已经够有福报了,什么都可以不用挂虑,还是有烦恼。我们难道还要再回到六道里面吗?所以想到轮回之苦、之可怕,真的要发愿求生极乐世界。世间一切法都是假的,都是虚幻的,梦幻泡影,何必当真?只有一句阿弥陀佛是真的,因为什么?你这一句佛号牢牢抓住了,你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其它你念什么,说老实话都帮不了你。所以你要真认识到这个法门的殊胜,这是你的智慧,「智慧广大深如海」,你真就是了。你可别看小自己,别以为,你看人家那是读博士、当教授的,科学家、哲学家,那很有学问的,他们才有智慧,我,我什么都不懂,我哪有智慧?我只会念阿弥陀佛。那不是,你懂念阿弥陀佛那才是真智慧,他们?他们没智慧,别看他读博士。像我以前就是,读了博士当了教授,我看真的不如那些没文化的老太太、老阿公,他们一句佛号念到底,不打闲岔,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我比不上他们。他们真有智慧,他们知道世出世间法哪样是最殊胜的,他们牢牢抓住了,我们还晃晃荡荡。所以最后慢慢通过长期的学习,才知道原来这才是最重要的,才开始要抓住它,你看这哪有智慧?当然,闻道有先后,现在懂也不晚,什么时候觉悟都不晚。
所以真正修进去了,内心清净,这底下经文讲的「内心清净绝尘劳」,尘劳是什么?尘劳这个尘是污染,你看我们打扫卫生都得把灰尘擦掉,那是污染,把污染去除。劳是劳累。今天我们在这个世界感受的污染真是相当的严重,环境的污染这是有目共睹。除了环境的污染以外,还有心地的污染,精神的污染,见解的污染,这些污染可能知道的人还并不算很多。内心的污染,那才是外界污染的根源。现在这些科学家们都在探讨如何来保护环境,如何防止污染,天天在开会,效果不算很大,为什么?还没找到根源,根源是什么?内心。内心有污染,你外界怎么去弄,都很难去除污染。污染是什么?贪瞋痴慢、烦恼、恶见,这是污染。首先要把内心这些污染去除,外界污染就很容易恢复。
污染怎么样去除?净宗法门最简单,就一句阿弥陀佛就行,你念阿弥陀佛,这一句佛号叫清净句。这是天亲菩萨在《往生论》上面说的,「清净句」,能念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心清净,污染夹杂不进来,你清净心就能恢复。实际上我们的本心本来清净,本来是一尘不染。六祖大师说得好,「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污染是你自己妄想执着弄出来的。
心地清净,智慧增长,当然就能「超过无边恶趣门,速到菩提究竟岸」,这两句是讲果报。恶趣门你都超过了,什么叫恶趣门?一般讲三恶道是恶趣门,没错。三善道?三善道也是属于恶趣。此话怎讲?因为在三善道也没跳出六道,还是恶趣。你说跳出六道,做了二乘圣者,声闻、缘觉,他们离开恶趣了吗?还没。他们只是断了见思烦恼,还有尘沙、无明两种烦恼没破,还是在恶趣里面。所以你从这样来推断,你就晓得,谁才是真正超过无边恶趣门?恶趣门真的是无边,乃至九法界全是恶趣,为什么?还没成佛。一定要烦恼断尽,这才能够叫做「超过无边恶趣门」,无明、尘沙、见思统统断尽,也就是成佛了,这才是真正超过恶趣。净宗法门教你念阿弥陀佛,是直截了当,直取那个最高的果位,所谓念佛成佛,一下就超过九法界。你不需要念天,不需要念四谛(四谛法就是声闻法),不需要念十二因缘(十二因缘是缘觉法),不需要念六度万行(菩萨法)。直截念阿弥陀佛,那是佛法,佛道,你看这直截了当。所以古德称这个法门叫「圆中之圆,顿中之顿」,圆顿大法。圆是什么?帮你圆满成佛,你成了菩萨,成了阿罗汉,那还不够圆满。顿是什么?顿是快速,一下子就搞定,你不需要那些阶梯,不需要先成个阿罗汉,再提升成了辟支佛,再提升成了菩萨,最后才成佛,一步步来,那就不叫顿法,叫渐法,渐次的,有次第的。
顿法是什么?一步就到位,顿法。你看念阿弥陀佛真的是顿法、圆法。一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经上说的非常的明确,皆是阿惟越致菩萨,《阿弥陀经》里讲的皆是阿鞞跋致菩萨,这些菩萨的意思是不退转。蕅益大师在《要解》当中讲,这是「圆证三不退」,圆满的证得三不退。什么叫三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这叫三不退。如果按照渐法来讲,你证得了小乘初果就位不退,你不会退到恶道,你只在人天。你入大乘,这就是行不退,你不会退转到小乘。到念不退,那是登地的菩萨,心心回向萨婆若海,这是回向无上菩提,你不退转。所以你一往生极乐世界,你这三个不退全部圆证,不仅证了,叫圆证。圆证这个果位可高!那属于什么?七地以上的菩萨,才叫圆证三不退。你想想,这岂不就是一步登天?我们师父讲经,讲到这里说,最严格的说法,圆证三不退,那是指等觉菩萨。你看看我们这些凡夫一往生极乐世界,一下就成了圆证三不退的等觉菩萨,超过十地,这真叫不可思议!不仅说我们凡夫不可思议,阿罗汉他不能够思议,他不相信,不相信。连菩萨,权教菩萨都不能相信,哪可能?这真的不是九界众生所能想象,所谓「诸佛所行境界,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这是蕅益大师《弥陀要解》里面讲的话,这是诸佛境界。
你就问,我为什么能相信?我为什么能接受这个法门?那真的你可不是普通人。你能相信,你能接受这个法门,你必定是在过去生中无量劫来供养无量无边诸佛如来,种了无量无边的善根,这一生遇到这个法门,你才能够信受奉行,可不能看小自己。《无量寿经》最后讲到,这种人过去生中「曾作佛道,故非凡人」。所以我们应该庆幸自己,我们竟然就是这种过去生中曾作佛道当中的一员,了不起,太宝贵了!可不能够把自己这个深厚的善根浪费了,辜负了自己这么殊胜的得度的因缘,太可惜太可惜。
底下讲「速到菩提究竟岸」,这就是非常明显,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菩提究竟岸,为什么?你一往生极乐世界,就一生成佛,圆证三不退,决定成佛。成佛的迟早,就看你剩下那个在极乐世界你能不能更继续精进。你要是想懒一点也没关系,也决定成佛,你不退转;你要能精进一点那更好,那更快速。你成的这个佛,不是藏教佛,不是通教佛,不是别教佛,是圆教佛,这是经上常讲的无上正等正觉,也就是跟阿弥陀佛没两样。
底下「无明贪瞋皆永无」,这讲到非常明显。贪瞋这属于见思烦恼,无明是无明烦恼,也就是无明、尘沙、见思统统断尽,那就是成佛了。阿罗汉断了见思烦恼,所以他不会有贪瞋痴,他可能有贪瞋痴的习气,但是他内心是不会有贪瞋痴。到了成了菩萨,他执着放了,分别也放下,尘沙烦恼也没有,但是他还有无明。把无明断了,这就成佛。所以底下讲「惑尽过亡三昧力」,「惑」在这里就是指尘沙,因为上面的经文,贪瞋是见思,无明是根本烦恼,根本无明,到了惑,分别断了,就剩无明,无明也断了,就成佛。惑尽了,三昧就现前。
这个三昧,你要修净宗法门,这不是普通三昧,这叫什么三昧?念佛三昧,念佛三昧称为宝王三昧,这是三昧中之王。你修其它的法门,你也能得三昧,得的三昧不是宝王三昧,宝王三昧就是指念佛三昧,最殊胜的三昧。怎么得来?就是三个字,「老实念」。这是夏莲居老居士在《净语》里面强调的三个字真传,就是「老实念」。怎么老实念?《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里面讲到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把你这六根都收摄住,不要去想,什么念头都放下,就是净念相继,净念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句佛号一句接一句,不令间断,不怀疑、不间断、不夹杂,这就是老实念。净念是不怀疑,相继就是不间断、不夹杂。大势至菩萨他老人家给我们显示的就是修这个法门,他专修专弘净宗。所以他讲「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三摩地就是三昧。你得三昧,哪个方法最好?念阿弥陀佛,这是大势至菩萨讲的,他不用借助其它的方便,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这心开是什么意思?就是这里讲的「无明贪瞋皆永无,惑尽过亡三昧力」,他得到了。断了见思烦恼,破了尘沙烦恼,尽了无明烦恼,这一句佛号就能搞成功。如果不是把经教都弄通,真的对这个会有怀疑,真正把经教弄明白,死心塌地念这句佛号,还用搞什么其它的方便法门吗?不需要。
所以大势至菩萨,夏莲居老居士在《净修捷要》里面称他是法界里头的净宗初祖。这法界当中,谁第一个修念佛法门?大势至菩萨。他跟观世音菩萨是阿弥陀佛左右手,西方三圣,他就用这个法门摄受众生,摄众生归净土,所以法界初祖。我们这个娑婆世界净宗初祖是谁?《华严经》里面我们看到,普贤菩萨劝导华藏世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导归净土,他是我们娑婆初祖。我们再问,中国的净宗初祖是谁?是隋朝时代的慧远大师。所以你要问净宗初祖是哪一个初祖,有法界初祖,有娑婆世界初祖,还有咱们中国初祖。我们师父现在把《无量寿经》弘遍全世界,他过去在美国住了十五年,把美国净宗也带起来,有同修说我们师父是美国初祖,这有道理。师父二十年前,正好二十年前,一九九0年,在香港第一次弘扬《无量寿经》,讲《无量寿经》。他当时讲的这个题目叫「当生成就第一法门」,用了四十四个小时,把《无量寿经》讲了一遍。我们这二十年后,在香港步师父之后尘,也来启讲。师父也是在今年再次启讲《净土大经解演义》,这是黄念祖老居士批注的《无量寿经》。我们看看香港净宗初祖也是我们师父,所以我们很幸运,这真的能够亲近善知识。所以这也是你们自己有真实智慧,你懂得选择这个法门,选择这部第一经。
释迦牟尼佛讲经四十九年,说法三百余会,哪一部经第一?就是《无量寿经》。为什么这么说?这是有来由的,古德都赞同世尊讲的所有的经典《华严经》第一,经中之王,这是古德就已经判定的。《华严经》到末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净土,普贤菩萨自己说,这是「行愿品」里讲的,「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剎」,你往生极乐世界。「我既往生彼国已,现前成就此大愿」,成就十大愿王,「一切圆满尽无余,利乐一切众生界」。你看,普贤菩萨非得到极乐世界才能够一切圆满,《华严经》一定要到极乐世界圆满,所以《华严经》导归到《无量寿经》上来,《无量寿经》劝你到极乐世界去。所以古德称《无量寿经》是中本《华严》,你说有没有道理?真的是中本《华严》,《华严经》的精华。《华严经》是经中之王,这部经又是《华严经》的精华,这不是第一经,还是哪一部经是第一经?所以你能选择这部经,真的了不起!那是所有一切佛菩萨都赞叹你,难能可贵。我们再看底下的经文:
【亦如过去无量佛。为彼群生大导师。能救一切诸世间。生老病死众苦恼。常行布施及戒忍。精进定慧六波罗。未度有情令得度。已度之者使成佛。假令供养恒沙圣。不如坚勇求正觉。】
先看到这里,这十句可以分成一段。这是法藏比丘发愿同佛一样,愿有佛一样的智慧德能,发愿作佛。所以一开头就讲『亦如过去无量佛』,「亦如」就是也像过去的无量无边诸佛如来一样。过去成了佛的无量无边,他怎么成佛的?把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放下,他就成佛。法藏比丘现在也发愿像他们一样,放下妄想分别执着,能不能做到?一定能。他们能做到,为什么我们做不到?世尊告诉我们,「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所以一切众生皆当作佛,这一切众生包括我们在内。所以我们也应该像法藏比丘那样发起这个大愿,可不能够自暴自弃,说「我不行,成佛,别搞笑了,我做不来。」你这是自暴自弃。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一切众生皆当作佛」,你说我不要作佛,你这不是跟释迦牟尼佛抬扛?他说你应该成佛,你说我不成,这像什么话?要发起这个大心来,要直下承当。你看世间孔孟学说鼓励我们要成圣人,孟子讲的,「人皆可以为尧舜」,每个人都能成为像尧舜那样的圣人。《孟子》里面讲的颜回,孔子最好的一个学生,他讲的一句话,他说,「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舜是什么样的人?我又是什么样的人?我跟他本来是都一样,「人之初,性本善」,皆能做圣人。他能做,我为什么不能做?发起这个大心。世间出世间的理都是相通的,世间圣贤鼓励我们成圣贤,出世间的圣人就是佛,他也鼓励我们成佛。
法藏比丘在这里给我们做表演,做榜样,他要像过去无量佛一样,『为彼群生大导师』,这个「彼群生」就是指九法界一切众生,佛是他们的「大导师」,导师可是对佛的尊称。佛门的称呼不能随便用,一般我们不懂的,就称某人是大师,是导师,这都是有点言过其实。他成了佛,才能称他为某某大师,某某导师,所以我们要懂这个道理。在净宗法门里面,我们看到净宗的祖师都称大师,你看莲池大师、蕅益大师、印光大师,他都称大师。为什么他们能称大师?第一个,他们称大师是因为他们已经过世,他如果在世,不能称他大师。所以你看《印光大师文钞》,他在世的时候称为《印光法师文钞》。讲法的称为法师,参禅的叫禅师,持律的叫律师,不能够随便称大师。他往生以后,确定他是往生,往生就一生不退成佛,这有资格称为大师。更何况他专修专弘净宗法门,净土宗这个法门是佛才能够弘扬的,这是诸佛所行境界,净宗法门叫难信之法,除了佛能够说之外,其它的说不出来。所以这些祖师他们能够弘扬净宗法门,等于说是跟佛心行是相同的,因此我们也能称他为大师,只有净土宗的祖师称大师,其它的都没有。
法藏比丘在这发愿成为大导师,就是成佛。『能救一切诸世间』,这「一切诸世间」,就是九法界一切有情众生。不仅包括六道众生,六道当然是要度他们,要救他们,他们是最苦的,尤其是三恶道。底下讲了,『生老病死众苦恼』,这是六道凡夫都有。实际上一切诸世间也包括四圣法界,这些都是圣人,圣人已经没有生老病死的苦恼,可是虽然没有生老病死这些苦恼,他还有他们自己的烦恼。他断了见思烦恼,可是他还有尘沙烦恼,有无明烦恼,这些都是苦恼,他们也要救。你能救他们吗?你说我怎么能救他们?我都境界跟他差老远。但是你要能教他念阿弥陀佛,你也能救他们,其它的你比不上他,可是你教他念阿弥陀佛,这个你是行弥陀之所行,你就能教他,你就能救他,他也乐意听你的教诲。他要是真的善根深厚,他信了,他念阿弥陀佛往生极乐世界,他感恩你,为什么?他一往生,那个境界大幅提升,他成佛去了!成佛了,才是一切苦恼都没有了。
你看华藏世界这么多的法身大士,他们是分证佛,普贤菩萨是等觉菩萨,他们为什么还要往生极乐世界?你看四弘誓愿里面讲的,「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这三条他们基本都学圆满,这是等觉菩萨,这些都做到了,就剩一个「佛道无上誓愿成」没圆满,所以他到极乐世界干嘛去?去成佛道去了。你说在华藏世界成佛不行吗?也行,但是时间要久,要三大阿僧祇劫。到极乐世界他们一去,见到阿弥陀佛,立刻就成佛。「普贤行愿品」讲得很清楚,「我既往生彼国已,现前成就此大愿,一切圆满尽无余」,一切圆满尽无余就是成佛,一往生就成佛。所以他如果不是为了成佛,他不会去极乐世界,他在华藏世界不待得挺好的?他在华藏世界不待,他去极乐世界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迅速成佛,他嫌华藏世界成佛太慢,到极乐世界成佛快。
所以这个法门,上可以度等觉菩萨,下可以度地狱众生,九法界通度,叫「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你想想,这法门多殊胜!所以你能够修这个法门,你也往生极乐世界,叫普贤菩萨这些等觉菩萨都佩服你。我们搞了无量劫才懂得这个法门这么殊胜,你这一下子就学会了,他佩服你,当然他也会护持你,他佩服你还能不护持你吗?这个法门真的是一切诸佛之所护念。你能修这个法门,《阿弥陀经》讲得太明确,你能够听到这个法门,信受奉行,就能得一切诸佛之所护念,永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所以底下讲,『常行布施及戒忍』,这个是讲修菩萨道。要成佛,当然要修菩萨道,菩萨道是因,成佛是果。菩萨道就是修六度,六度是菩萨修学六大纲领,所谓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这里讲「常行布施」,这是第一个,「戒」就是持戒,「忍」就是忍辱。底下『精进定慧六波罗』,「精进」是第四,「定」就是第五,「慧」是智慧,这叫六波罗蜜,叫「六波罗」。波罗蜜的意思是到彼岸,靠什么到彼岸?修这六度行到彼岸,到成佛大涅盘的彼岸。所以这六条我们得细细说一说,很重要,这是一切法门都非常重视,净土宗也不例外。
第一个布施,这里说常行布施,常是不间断,不能够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今天修一修,明天就歇了,这不行。布施,什么叫布施?是不是我到寺院里面功德箱里放点钱那就是布施?那你把它看得太小了。有的同修读了《地藏经》「舍一得万报」,他来劲了,他去佛门里投上一块钱,能够获得一万块钱,这个比投资股票还好赚,这是比楼下那个赛马会来得还快,他就投机。这种心理修布施他有没有成就?没成就。这是投机倒把,觉得这一本万利,这样的没有功德,他把它当买卖来做。
真正你要修布施,放下,布施是放下,放下什么?放下你的烦恼,烦恼很多很多。你譬如说贪心是烦恼,用布施来放下贪心。贪有贪很多,财色名食睡都有贪的,都得放下,哪一个你最贪的,先从那个放起。譬如说你贪财贪得最严重,你就施财,从这个做起。你不要担心,我财舍掉,我没财了怎么办?我得生活。你不要担心,佛法讲舍得舍得,有舍就有得,你不舍就不能得。你现在有财富,不是你贪来的,你贪能贪得到吗?过去生中你修布施得来的。如果你过去生中没修布施,你这一生即使想偷想抢,都抢不到、偷不到。你试试看,你去大街上抢钱,我看你还没到手,就被警察给铐住,你没这个命,你没这个财,你就得不到。话说过来,你抢得到的偷得到的,也是你命中原来布施得到的财,你不要用这个手段,你也能得到,你何苦要用这个手段?还折了自己的福。所以明白这个道理,你敢舍,你肯舍。有的人贪名比较贪得多,对财比较看淡,特别是什么?有知识有文化的人,他比较喜欢名节,或者是好名,你要把名也得放下。反正你贪什么你就得舍什么,这就是布施,贪瞋痴慢疑都得把它施掉、舍掉。
不仅要舍这些大的烦恼,再进而分别、执着要舍掉。执着是你六道生死的因,你把执着舍掉,六道就没有了,你就出六道。分别是十法界的因,因为你有分别,所以你能够看到十法界,你把这个分别放下,十法界也就没有了。所以你看,在念佛堂里面,主七和尚往往都会有一句口头禅,提醒大家「身心世界,一切放下」,这就是布施。身是身体,心是你的念头,世界是身外之物,统统要放下,放得干干净净,你的清净心现前,你才能够跟阿弥陀佛感应道交,这修布施。
所以布施的学问可大了!《了凡四训》里面有一句话讲,「达者内舍六根,外舍六尘,一切所有,无不舍者」,达者就是有成就的人,圣贤,他们能做到什么?内的六根,就是我们的身体,也包括六识,就是那个感受,眼耳鼻舌身意,这些识受都能舍。外舍六尘,色声香味触法都能舍,一切所有没有不能舍的。你说这个太难了,我做不到。「茍非能然,先从财上布施」。所以我们要学布施,从哪学起?布施财学起,因为什么?世人以财为命,没有不贪财的。我们要学放下,先放下钱财,把钱财放下,你就把那个贪吝的心也舍掉。你不要害怕舍了财就没财,不会的,愈舍愈多。佛法讲三种布施得三种果报,财布施你能得财富,修无畏布施你能得健康长寿,修法布施你能得聪明智慧。你不要害怕,你得敢去做,愈布施你果报愈殊胜。修到最后什么都舍掉了,你就得到了波罗蜜,布施波罗蜜,你这一度就圆满。
所以布施是度你的悭贪,悭贪这是根本烦恼。《百法明门论》里面归纳出我们六个根本烦恼,六个根本烦恼再归纳就是一个,就是贪。贪是烦恼之根,生死之根,所以用布施先把这个烦恼度掉,然后你才能够持戒。这六度它是有阶梯次的,你的第一个做好了,才能上升第二个,第一个没做到,第二个是做不到。你布施要是你没做好,你还有很多舍不得的、放不下的,你能持戒吗?持不好的。你说我学的这戒还学得挺好的,装模作样的还能够像个样子。但是境界一来诱惑,立刻就破戒,肯定的,为什么?心不清净,放不下,你放不下,戒律不可能持好,布施是持戒的基础。如果心里头还有放不下的事,往往那就是魔,他遇到外面的境界,这个烦恼就起现行,那是毒,心里有余毒,没洗干净,这就很难说持戒清净。
所以先要在布施上下手,心清净,自然有戒,持戒也自然就得定,得定就开智慧。戒定慧这三无漏学,都是建立在布施、放下这个基础上。持戒这是出世善法,佛法以戒律为根基,戒为无上菩提本,所以我们要修成佛道,要出三界,必须要持戒。持戒这是跟自性性德相应,戒律不是说佛制定这一套规矩来约束我们,不是。是什么?自性本来就应该是这样。当时戒律怎么产生的?大家这些弟子们把佛他日常的行为把它记下来,那就叫戒律。佛看到有些弟子做了错事,马上规范,定下来。这个对错怎么来评判?就是用自性这标准,跟性德相应的就是对的,跟性德不相应的就是错的。佛是证得自性的人,所以他自然流露出来的全都是符合自性,所以他的行为就是戒律。我们现在迷失了自性,怎么学?先学个样,佛怎么做,我们也怎么做,按照他老人家所定的规矩来做,这叫持戒。慢慢做习惯了,你就做得跟自性就相应了,你就证得自性。
所以持戒的最后的结果是让你回归自性,这跟世间修善的目的不一样。你譬如说五戒和十善,在条目上很多是相同,它也有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这些都有。持戒和修善有什么不一样?不一样就是你的结果、你的目的不一样。持戒的结果是让你出三界,让你成佛道,你的目标是为了出三界。修善就不是这样,修善的目标它是得福报,它得人天善福,这不是无漏果,这是有漏。所以戒和善区别在这儿。但是我们要把戒持好,首先得修善,你要不能修善,你就不要谈戒,肯定做不好。所以你看《观经》三福里面,第一福是人天善,「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就是人天福,还没讲到戒。第一福就是我们师父讲的三个根,《弟子规》,儒之根,这是讲孝养父母、奉事师长,你能落实《弟子规》,那就落实了孝亲尊师;《太上感应篇》是道之根,落实慈心不杀,不杀是不伤害众生,有仁慈心,不伤害众生,就用《太上感应篇》落实;「十善业」那就是在《十善业道经》里面,这三个根是戒的基础。有了三个根之后才能谈到戒,这是第二福,「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你看这讲到三皈五戒、众戒,这戒是二乘福,帮你出三界的。
所以你懂得这个道理就知道,你想持好戒,首先得修善,要修到纯净纯善,戒律就清净。持戒它范围很广,不仅包括佛所制定的戒律,还包括我们在这世间必须遵守一切的法律、规章、制度、风俗、礼仪等等,都得遵守。你来到这世间你就得要按照这世间的规矩来活着,你不能自己搞一套,这众生不能欢喜,你会跟众生起冲突,所以你得恒顺这个地方的众生。菩萨所在之处,能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他绝对不会跟众生相抵触。戒律只要求自己,他不会要求别人。所以戒律真的很广泛,一个真正的学佛弟子,他一定是个守法公民,在世间人来看,他一定是个有道德、懂礼貌、有规矩这样的一个人。所以学佛首先你得要遵守法律规章制度,不能违法乱纪,这都是破戒。真正要学戒,确实这是一门大学问。
我自己现在在《无量寿经》上下功夫,但是我觉得以后真正要兴佛法,还是应该在戒学上多下点功夫。弘一大师过去就是,他一生专注在戒律上,一代律师。原来他是知识分子、大学教授,三十八岁出家,出家之后,过去的那些世间的习气统统都放下,用戒律来规范自己。最后他导归净土,他往生极乐世界,这也是我们的好榜样。蕅益大师说过,我们要走菩提道,以戒律为本,以净土为归,以观心为要。我们修行最重要是观我们的心,有没有产生恶念、产生邪念,马上要纠正它。还要以善友为依,真正的同修道友在一起学习,在一起共同的提升,这是我们的菩提道的一个依靠,这是很重要。所以戒,真正要学要对开遮持犯要有所了解。每一条戒都有它开遮持犯,开是开缘,遮是遮止,就是不许开的时候就不能开,应该开的时候就得开,戒律是活活泼泼,不是死呆板。该开的时候不开等于犯戒,不该开的时候乱开,那也是犯戒。所以这个确实需要深入去学习。这个讲第二条持戒。
第三是忍辱,忍辱很重要,在布施持戒的基础上,你就得忍辱。布施持戒都是修功德,但是不能忍辱,那你功德就废了。古德讲「火烧功德林」,你修得再好,你布施持戒再好,可是你心里有一丝瞋恚心,那就破掉功德,所以忍辱是保护你的功德。世出世间一切法你要有所成就,都要忍。在经典里面,它主要是讲忍,忍就是耐心,你要成就大事,你没有耐心,没有办法。你在世间你譬如说你读一个博士,像我是读过博士,读二十年书才能拿到博士学位,你没有耐心那你肯定中途也就白费。读博士也不是什么大事,都要近二十年的耐心。你要修行出三界,这可是世间最大的事情,没有耐心怎么行?所以我们修行不能够老想着走快捷方式,这个经太难学就不学了,念佛念了两小时挺累的不念了,听经太费脑子不听了,这都是没耐心,没耐心学什么都学不成。净宗法门算是所有法门成就最快速的,叫易行道,那也得要耐心才能够成就。
譬如说你念阿弥陀佛,经上讲最快速的,「若一日,若二日」至「若七日」,这七日七夜你也得有耐心才能熬得下来。《无量寿经》讲的「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你一向专念,你尽一生都不间断的念佛,天天这样如是修,依一部经一句佛号,尽形寿不改,这都是耐心。你读《无量寿经》,你读得慢的得两小时,读得快的一小时。当然再快我们不主张,有的人念半小时就能把《无量寿经》念一遍,那个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念什么,太快了不好,还得字句分明。这一小时念下来你也得有耐心。师父让我们想学净宗法门,首先把《无量寿经》念上三千遍,这三千遍你一天念三部,一年能念上一千部,三年完成,这也是耐心。当然你念的时间愈多愈好。有不少人念了三千部,他跑去问师父,「师父,我都念完三千部了,底下怎么办?」师父说,「再念三千部」。他念完,再念完三千部呢?再念三千部。念一万部的人很多。念《无量寿经》可以说一直念到你成佛为止,都不能间断,怎么能够得少为足?
所以这个是修忍,耐心,不忍很难成就。修学要忍;还有自然灾害,一年四季有冷的时候有热的时候,你得忍;生活有不如意的时候,你得忍。
所以「忍」后面加个「辱」,这是翻经的法师特别对中国人加上的,因为中国人你看古代读书人他有气节,你让他忍死都可以,就是死他都没问题,但是你侮辱他,他就不行了,叫「士可杀,不可辱」,他有不能忍的,辱不能忍。所以翻经的法师特别在「忍」后面加个「辱」,你要是侮辱都能忍,你就什么都能忍,这是特别对中国人的机。确实在弘法利生的道路上,忍辱很有必要,你看我们师父这五十多年弘法走过来的路,忍多少!人家的侮辱,人家的毁谤,人家的陷害都得忍。忍不是说我心里有气,不发出来那叫忍,那不是忍。真正的忍是若无其事,有跟没有是一样,不受他影响。人家不管怎么骂,师父说,由他骂去,骂累了他就不骂了。师父年轻的时候就有这个忍辱功夫。他跟我们讲年轻的时候,人家骂他,他绝不还口;人家打他,他就躺在地上让他打,打累了他也就不打了。你要是跟他对打,愈打愈激烈;你躺下来给他打,他反而不好意思打了,这一招很厉害,忍辱。所以我们师父真的五十多年来弘法真不容易,到现在这真的是有大成就,人家也就不敢再怎么样,动不了他。现在还是有诽谤有批评,你看师父若无其事,忍辱功夫忍到最后连念头都不动,这就是忍辱波罗蜜成就了。
所以师父老人家也常常提醒我,因为他看我也发心走这个弘法利生的道路,提醒我,他是用自己老师跟他讲的话来提醒我,他说以前李炳南老居士跟他讲,「你讲经讲得不好,就别人笑话笑话你,倒无所谓。等你讲经讲得好,人家嫉妒障碍,你就走投无路。」师父真的都有走投无路的时候,但是也不要害怕,佛菩萨自有安排,每次到走投无路的时候,都绝处逢生,都有佛菩萨来安排照顾,一切交给佛菩萨,自己接受考验。所以师父很慈悲,看我们现在还年轻,年轻是什么?最容易遭嫉妒障碍,所以叮嘱我们一定要低调,年轻得志确确实实,即使你自己不堕落,别人也要把你打倒,这肯定的。自古以来所谓文人相轻,同行相忌,打倒你的都是跟你同行的人。他看到你讲得好,信徒都跟着你学,行了,他就坐不住,他来找你毛病,找你茬,非把你打倒了之后,他才能够把这些名闻利养捞到手。所以这个老人家也反复叮咛我们,自己的内心里绝对不能沾任何名闻利养,自己才能安全。同时你还得真的低调,否则确确实实,自己太年轻,树的根还不够深,就被打倒。不过我们现在很庆幸,顶上有师父撑着,现在不要紧,师父只要在一天,我们都是安全的。现在赶紧练本事,万一师父走了,我们自己也能立得起来,否则将来万一师父走了,我们立不起来,那就真的被打倒。这个就是讲忍辱。
忍辱之后就讲精进,精进,精是精纯,进是进步。在世出世间法你要学成功,一门深入是秘诀,可不能够搞得太多,搞得太多门,往往哪一门都学不好,学不精。在世间你看搞学术的人,我就很了解,你要做学问搞研究,你要很快的有所成就,那都是专在一门上,你做专家。我过去搞研究,这是在世间大学做教授,当然做研究写文章写论文发表。我很幸运,跟我的导师一起合写论文,发表了不少文章在核心的期刊上,也获了不少次奖,在世界的国际会议上。我们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就能够有一点这样的小成就,其实秘诀就是在专。我过去是做金融的,我专门是研究资产价格如何来定的,就这么一个专题。金融的领域也很宽广,研究的课题可以很多,你要是个个都搞,搞不成功,你会把心力分散。你就搞一个专题就很快,特别是你愈专的时候,这个世界上的懂得这方面的这些所谓竞争对手就愈少,那世间法都得要专。
出世不要搞竞争,但你要成就,也是要专。所以我们师父强调过不知多少次,要专在一部经上,学一个法门,你能成就。譬如说学净土法门,这个法门是最容易学的,你一辈子就搞一个法门,你就成就,你就是净土宗的祖师,净土宗祖师他们就是专。我们专在一个法门上,这法门有多部经典,像净土宗有五经一论,这五经一论你要不要都学?也不需要,就学一部经就行。说《无量寿经》是净土宗第一经,我就挑这一部学,把它学通,一经通一切经通,都能够通达无碍。这是这个精,专精,你进步就快。学得很杂,搞得样样通,是样样松。这个是师父常常叮咛我们,我现在愈来愈感觉到这是真理,所以这次准备真的要用十年时间专在这部经上。
专精到一定的程度,你心就得定,所以精进后面就是得定,禅定现前,禅定是什么?极度的专心,就是禅定。像孔子他弹韶乐,三月不知肉味,整个人就钻进去了,废寝忘餐,他得定。他就弹一首曲子,韶乐,三个月就弹这一首,那是没日没夜的弹,钻进去,他就得定了。世间学问也是这样,出世间那更需要专。得了禅定,这就能开智慧。所以禅定是枢纽,前面布施、持戒、忍辱、精进都是帮助你得禅定,禅定的目的是开智慧,后面第六度是智慧。禅定这个词是梵华合译,梵音,禅是梵音,它原来的词叫禅那。定是中国字,禅那取「禅」字,跟中国的「定」字合在一起,叫梵华合译,梵文跟华文合在一起。禅是什么意思?就是静虑,静也是定的意思,但是它有虑。《大学》里面讲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这就是取这个静和虑的意思,就是你的心是定的,可是你又不是死定,是活的,里头有虑,虑就是智虑,就是你是明了的,不是像个木头似的,什么都不知道,那不叫定。所以禅定也翻作止观,止是止定,观就是你能观照。
念佛这是修禅定的方法,当我们念阿弥陀佛的时候,心就定在佛号上,没有其它妄念,止在一句佛号,这就是《大学》讲的「止于至善」,佛号是至善,它帮你成佛。在念佛的时候句句分明。所以这里说是虑,它是活的,它不是死的,不是昏沉。念佛的要领,《印光大师文钞》里面有开示,怎么念?就在于念得句句分明,念得清清楚楚,听得清清楚楚,这就是要领。我们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么一句接一句,不能够一边念一边打妄想,一边念一边打妄想,你就听不清楚念佛。所以检验自己到底有没有专心念,有没有打妄想,很简单,问问你当下有没有听到自己念佛?你听得到就证明你没打妄想,听不到,你正在打妄想,那怎么办?赶紧就专心听你念佛。所以念佛号,都摄六根,首先把耳根摄住,把耳根一根摄住,其它根自然就容易摄。你耳根不要往外听那个声音。街上有按喇叭的声音,你有没有听到?你没听到你听到我的声音,你就是都摄六根。外面有没有声音?有,可是你不去听它,这就是收摄六根,不向外去攀缘。
你念佛的时候只听自己念,这叫反闻,「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里面讲,「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观世音菩萨修的法门,观世音、大势至都是西方三圣之一,这是其中的两位,他们是代表修德,阿弥陀佛是性德,修德有功,性德方显。大势至法门是净念相继,这个是念佛。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还是教你念佛。这个我向师父请示,师父给我鉴定,一般禅宗是用「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没想到念佛也是用耳根圆通,它也是反闻闻自性,但是这个自性是一句佛号,这一句佛号就是代表自性,自性万德洪名。蕅益大师《要解》里面讲的,「举此体作弥陀名号」,这个体就是自性,整个自性全作一句阿弥陀佛佛号,所以你听这句佛号就是反闻闻自性,听谁的佛号?听自己的佛号。这就是用观世音菩萨法门再结合大势至菩萨法门一起合修,就是印祖讲的,你念得清清楚楚,听得清清楚楚。你念佛的时候,佛听进心里,心是佛心,念出的佛号又反闻到自己的佛心上。你看这个是什么?这个以心,佛之心,是心是佛,是心作佛,这个法门太妙了!念佛成佛,这就是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这是修禅定。定久了,开智慧。
念佛功夫里面第一层,念佛功夫成片,这是念佛三昧最浅的功夫。什么叫成片?这一句佛号从早听到晚都听得到,这就是念佛功夫成片,二十四小时都有一句佛号,咱们要练这个功夫,真有,你可以不念出声,但是你能听得到,这就行。你说我没念出声都能听得到吗?可以的,真的可以。过去江本胜博士,我们在二00四年的时候曾经邀请他到澳洲来给我们做讲演,我们师父在黄金海岸有一套房子,新买的,特别给他来住,我们来招待他,当时我也参与接待。结果师父的房子是二十四小时有念佛机开着。江本博士结果睡了一夜,第二天对我讲,说我怎么走到外面都听到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个佛号?那时没佛机,他都能听到佛号,这是什么?他听了一夜的佛,走到外面他都能听到佛号,我们要老念,怎么能听不到?所以你佛号念纯熟了,这佛号真的就不间断,连睡着了这佛号都能听得清楚,这就是功夫成片。能不能做到?每个人都能做到,只要你肯念,肯下功夫。
然后第二层功夫再提升就是事一心不乱,事一心就是你这个念佛三昧,你定久了,定是伏烦恼,定久了烦恼就断了,什么烦恼断了?见思烦恼断了。见思烦恼断了,你等同于阿罗汉,你出三界了。身体还在这个世间,你已经在六道之外,你成阿罗汉了。而且阿罗汉是小乘,你念佛是大乘,你智慧比阿罗汉要高得太多,你是圆教七信位菩萨。等到你真的念到事一心不乱,你就真开智慧,那叫理一心不乱,不叫事一心,理一心。开智慧,这就成佛了,那个烦恼就没有了,烦恼转成菩提,转烦恼成菩提,转生死为涅盘。你光靠禅定你都不能够转,你只能是伏,伏烦恼,到了开智慧你就转烦恼,那是真叫断烦恼。断不是说真的没有,没有,那菩提也没有,烦恼即菩提。是有烦恼,可是你能转成菩提,用什么转?用智慧转。所以烦恼愈大,智慧愈高。就好像什么?有一个久经风雨考验的人,他的身体特别的好,为什么?因为他的考验大,所以他在风雨中体魄他就更加的顽强,就好比这个意思。所以你在烦恼当中炼出来的那个智慧,那才叫真智慧,就像钢铁是在烈火中炼成的,烦恼即菩提。
所以真懂得这个道理,也不需要是埋怨烦恼,我怎么这么烦恼?人家都没有这么多烦恼,我怎么这么多烦恼?你不需要埋怨,你应该感恩。正因为你有这些烦恼,所以你要能转的话,你的智慧会比别人高,因为你经受的锻炼比别人多。这是为什么师父不让我到深山老林里去修,让我到香港来修,香港的烦恼多,诱惑多,你要在香港都能修得成,那你到哪个地方都能修得成,烦恼即菩提,关键看你能不能转。所以有的人说,我家里的人特别的跟我作对,天天跟我抬杠,我想要东,他就得西,我想学佛他就偏吃肉,真烦恼。你也别烦恼,这正是你修菩提的好机会,只要你念头一转,其实你就感恩。你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在这里边修得更圆满,你智慧开得就更高。所以六波罗蜜,这是菩萨道。六波罗蜜都是属于修德,修德是什么?修德是自性的性德,性修不二,全性起修,全修在性,修德就是性德。所以这个菩萨六度。
我们再看底下经文说,『未度有情令得度』,没有度的众生你要把他们度了,这是什么?他们根基还很浅,因缘还没成熟,你要给他们种善根。怎么种?你向他合掌念一句阿弥陀佛,这就种善根。他这个佛号听进去,一历耳根,永为道种,他将来成佛就靠你这一句阿弥陀佛念进去,他听进去,这就是成佛种子。所以我们现在多向人介绍佛法,你看他的根性,他要是能接受《无量寿经》,你就给他介绍《无量寿经》。他要不能接受《无量寿经》,你看看他能不能学佛,给他介绍一下《十善业道经》、《地藏经》,还有《弟子规》,这些都是三个根,让他学怎么做人,慢慢导引他,都是让他种善根。
真正他善根成熟的,『已度之者使成佛』,这是善根成熟的人,那个善根可不是简单的,无量劫来久修善根,到这一世他一遇到《无量寿经》他就欢喜,他就能够依教奉行,这个就是成佛的因缘成熟了,他这一生决定成佛,他往生了他就成佛。所以看到这些人,我们一定要介绍《无量寿经》,这要他成佛。所以诸位都不是简单人,看到大家真的成佛因缘成熟了,我一定得给大家讲《无量寿经》。你拿到《无量寿经》,现在人手一本,你要知道,这一本《无量寿经》好比是回极乐世界老家的护照,你这一本护照到手,妥了!你只要按照这上面修,肯定能够回老家,极乐世界就是我们的老家。现在你护照到手了,你得看看这是不是你的护照?别拿错了。什么叫拿错?
下面讲『假令供养恒沙圣,不如坚勇求正觉』,「假令供养恒沙圣」,这是修福,供养恒沙这样多的圣人,恒是恒河。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到过印度?看看恒河是什么样子。恒河有去过的人回来说,恒河沙像面粉那么细,一把抓起来非常柔软。一把沙都不知多少,一条恒河的沙你能数得清吗?这是比喻无量。像恒河沙子这么多的圣人,你去供养他们,这不是普通众生,是圣人,像阿罗汉、辟支佛、菩萨、佛,那些就是圣人,供养一恒河沙那么多的这些圣人,你说你的福大不大?甚大甚大!相比修这个法门,修成佛,那个功德比不上这个成佛的功德大,所以「不如坚勇求正觉」。坚就是坚定,坚定的信心,没有怀疑,一门深入修这个法门。勇就是勇猛精进。求正觉就是求生净土,当然它也可以通指修成佛道,修戒定慧,这是修成佛之道。所以无论你修多大的福,都不如你修戒定慧功德大,为什么?你自己成佛,你真正能够度无量无边的众生。你想想,成佛你都能够做得到,其它的那当然都很容易做到,所以修其它的福,不如修成佛这个殊胜。
这句话还有一层引申的意思,这我们师父讲得特别好,供养恒沙圣是讲学其它的法门,为什么?「普贤行愿品」里面就讲得很好,供养,「一切供养中,法供养最」。所有供养当中,你可以比,财供养,无畏的供养,还有法供养,法供养最殊胜。法供养里头有七种,第一个就是「如说修行供养」,就是你依教奉行,就是你要修这个法门,这就是如说修行供养,这是法供养。一切法门都要求你去修,所以修就是法供养。所以供养恒沙圣就代表着修一切法门,不如坚勇求正觉。你就可以想到,这一切供养当中有一个成佛的快捷方式,帮助你成无上正等正觉的,这个法门是什么法门?就是净土法门。所以修其它一切法门,都不如你用坚定的信心,勇猛精进的老实念佛。这一讲就很清楚,法藏比丘是教我们要好好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真正我们依教奉行,把《无量寿经》里面的义理搞透,对这句阿弥陀佛名号的功德就不会怀疑。你只要不怀疑,你能老实念,净念相继,你功夫很快得力。等到你念到最低的功夫,功夫成片,这时候你就有把握往生,你想什么时候去,都能够。你功夫好的,自在往生,可以自己定时间,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这才是最有意义的一桩事情,让我们一起共同努力。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有讲得不妥当的地方,请法师、诸位大德菩萨多多批评指正,谢谢大家。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