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日
  • 中国
  • QQ
生食主义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四集)

  • 2023-08-03 09:59
简介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四集) 尊敬的各位法师,各位同修大德,大家早上好。阿弥陀佛! 今天是端午节,先祝贺大家节日快乐!在世俗里面,节日大家是一起庆祝、一起团聚,..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四集)

尊敬的各位法师,各位同修大德,大家早上好。阿弥陀佛!

今天是端午节,先祝贺大家节日快乐!在世俗里面,节日大家是一起庆祝、一起团聚,难得大家能够把节日的时间都拿出来学习《无量寿经》,说明大家真是有真心。上一次有这边同修跟我说,下个礼拜是端午节,需不需要放香?我开始就想,如果大家想放香一次,那我们就可以放香一次,就不需要来。后来想想,同修去宣布了,说大家不用来了。我想这样好像不太对,应该由大家自愿来。所以我就说,我们还是来讲课,愿意来的就来,不愿意来就可以不来。我想不到今天还是这么多同修来,非常难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不要求大家把往生这件事做为我们人生唯一的事情来做,这个可能不切合实际,因为做事情还是很多。但是我是要求大家要把往生极乐世界的事,当作你生平最重要的事,虽然不是唯一的事,但是它是最重要的事。它最重要,你就知道,比起其它事情,就分一个主次、一个轻重、一个先后。假如说其它事跟我往生极乐世界的事有冲突了,那你自己去选择一下,是选其它事,还是选择要往生的事?你一明白,你一知道哪个轻、哪个重,那你就知道怎样选择。所以我们要求往生,是无论什么事,都不可能阻碍我们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如果它阻碍了我,我们就要把它放下,这样你才是真心真意往生极乐世界。

你有这一点真诚心,阿弥陀佛就知道了,到你临命终的时候,阿弥陀佛当然一定会来接引你,因为阿弥陀佛有愿。他说,「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经文讲得很清楚,十方世界一切的众生,当然包括我们在内,你能够闻到阿弥陀佛名号,闻到《无量寿经》,你自然能够至心信乐。这个至心是至诚心,我一条心,一心一意,其它都可以放下,就是求生极乐世界,这个就叫做至心。你能够相信,你能够真正很乐意去,去往生极乐世界是非常欢喜的事情,绝对不会贪生怕死,绝对是希望阿弥陀佛早点来接引我,至心信乐。你所做的一切善根,你利益众生,你护持正法,所有点滴的善事功德,都回向,就是求什么?求我将来可以往生极乐世界,其它什么都不求。不求人天福报,不求现世享乐,只求往生极乐世界成佛,可以广度众生,心心回向,愿生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那你哪怕只是念十句阿弥陀佛,乃至十念,你都必定往生。假如你不往生,阿弥陀佛不来接你的话,阿弥陀佛说他自己不成正觉,他不会成佛,这个是他的誓愿。

现在阿弥陀佛成佛十劫了,成佛这么久,说明这个愿早已经圆满。所以我们只要是真心真意求生净土,你就不需要担心,你往生的时候阿弥陀佛一定来接你。所以要从平时,你的考虑、你的起心动念去观察,去检查自己,到底我是不是真是想往生?所以很难得,大家今天节日还是要来,来是为了闻佛名号,闻《无量寿经》就是闻佛名号,你真正闻名了,你就一定能够至心信乐,愿生彼国,那就一定能往生。所以听经的功德非常殊胜。

今天是我们正式开讲这部《无量寿经》,前面三次叫做前言,开场白而已。用三次的讲解才讲了个前言,就好像《无量寿经》本身一样,《无量寿经》它前面两品经文都是前言部分,佛经叫做序分,序言的部分。正宗分才是正式开解,是第三品开始,到四十二品,这个是正宗分。后面四十三至四十八品叫流通分,流通分的意思就是说,劝我们好好受持,好好流通。大经的架势就是序分很长,流通分很长,等于是隆重推出这部经。我们也是用三次的时间,足足来介绍这部经的背景,净土法门的背景,所以也是隆重推出这部经,今天才是正式开讲。

我们先讲经题。在古时候,祖师大德讲经的规矩,内容是很多的,一般在讲经之前要讲玄义。在天台宗里面,我们师父畅公是专门学天台宗的,天台宗讲经首先要讲五重玄义,第一是释名,先讲一个名题,这个经题;然后要讲介绍本经的体性,体性的意思是什么?就是这部经是依据什么原理来讲的;第三是讲明宗,明宗是这部经所依靠、依据的修学的方法是什么,明宗;第四个是讲这部经的力用,力用就是学这部经究竟有什么用处,你得到什么利益;第五是讲教相,这部经的教相是什么意思?就好像我们读书,有一系列的课程,这个课程有一个先后,有一个深浅,什么时候是学什么课,什么时候是读什么课程,它是有一个先后的顺序,这个就叫做教相。这部经究竟是什么教相?在哪里学?这部经在整个佛讲的《大藏经》里面是处于什么地位?这是第五个方面,叫「五重玄义」。

《华严经》,他们贤首宗学《华严经》,用的是十重玄义,比天台的五重玄义就更加详细、更加复杂,叫做十门开启。这个古时候的人学起来确实很有受用,特别是老修,对这部经已经非常熟悉了,他就喜欢听你的玄义,听你开经之前讲的部分。就是我们在今天之前讲的三堂课,这三堂课才是最精华,最核心,叫做玄义部分。因为开讲之后经文的意思,可能坐在下面听经的人比讲经的人还要熟,他不需要听你讲解,他听你究竟对这部经有什么心得、有什么体会,他听这个。所以内行人是听门道,外行人是听热闹而已,所以古时候讲经很重视前面前言玄义的部分。

但是现在来讲,我跟净空老和尚来学习,他跟我们讲,现在人不可以用古时候的规矩,讲得这么复杂,五重玄义,十门开启,讲得大家都走光了。他们不想听,听得胡里胡涂,听不明白。所以老和尚教我们学讲经,就先撇开这五重玄义,除非你跟老修来讲,跟一般刚刚接触这部经的同修讲,直接讲一个前言部分,介绍一下讲经的因缘,然后就正式进入经题的讲解,就讲正式的经文,这样大家不会听着听着打瞌睡。所以我们就采用现代的讲法,前三堂课我们已经很详细的讲了一个前言,讲经的因缘,经的背景等等,都介绍好了。净土法门的核心、精髓,其实都已经介绍了,今天开始就从经题讲起。这一堂课我们主要是讲经题,因为经题很长,真正能够把经题的意思你都明白了,对全经的大意你就掌握了。就好像世间写文章,这个文章的题目就是整篇文章的眼,这个眼就是整个精华、整个核心,都概括在这个题目上,经题也是一样。我们看这部经的经题,我们合掌来一起读这部经的经题: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这部经的经题很长、很全面,总共是分七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佛说』,第二部分是『大乘』,第三部分是『无量寿』,第四部分是『庄严』,第五部分是『清净』,第六部分是『平等觉』,第七部分是『经』。前面六部分叫做别题,第七部分叫通题,通题就是每一部经都有这个「经」字,叫做通题,通用的。前面六部分只有这部经才有叫做「别」,分别开来的,别题。

我们先看第一部分,「佛说」。首先说这个佛字,佛是指哪一尊佛?释迦牟尼佛,十方三世诸佛都是佛,但这里讲的佛是专指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讲。虽然是讲专指,其实也都可以讲通指,为什么?因为净土法门是十方诸佛都讲的,所以它也有特指,也有通指。十方诸佛在一切世界,为一切众生都会讲《无量寿经》,讲净土法门。在我们本经里面就看到,第二十三品特别讲到「十方佛赞」,跟这部《无量寿经》同部的《阿弥陀经》里面讲六方佛赞,其实原本的《阿弥陀经》都是讲十方佛赞。《阿弥陀经》翻译成中文有两个版本,一般我们读的是鸠摩罗什大师他的翻译本,他是用六方佛赞,东方、西方、南方、北方、下方、上方,六方的佛。每一方都有恒河沙数诸佛,就是无量。恒河沙,你说在印度的恒河里面有多少沙?恒河的沙跟我们一般河里的沙不同,它很细,那个沙细得像面粉一样细,一把拿起来都无数,那你说恒河里面有多少沙?恒河沙数这么多数目的诸佛,是一方,东南西北上下六方,都是这么多佛,每一尊佛都讲净土法门,都讲《无量寿经》。所以这个佛说的佛,是可以特指,也可以通指。这个跟其它经典不同,其它经典很少看到十方诸佛都讲这部经的,真是唯独是《阿弥陀经》跟《无量寿经》,这两部经是同部,就是讲净土法门才是诸佛都讲的,每一尊佛都讲。

我们这里讲的佛,是特指释迦牟尼佛,是我们娑婆世界五浊恶世里面成佛的这一位世尊。他在我们这个五浊恶世成佛是非常不容易,这个他在《阿弥陀经》里面自己讲,也是诸佛赞叹他,在「五浊恶世,行此难事」,能够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个意思就是成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印度文,翻译成中文的意思是无上正等正觉。阿罗汉成的是正觉,菩萨是正等正觉。这个等是相等,跟佛差不多,但是还没有成佛,还差一点点。成佛就是无上,无上正等正觉就叫做成佛。释迦牟尼佛在我们这个世界成佛,证得无上正等正觉,然后为我们一切众生讲这部经,讲净土法门,这个是难信之法,所以十方诸佛尤其赞叹释迦牟尼佛,大勇猛、大英雄,在这样的五浊恶世来度众生。度众生最方便最究竟的法门,就是靠这部《无量寿经》,靠这个净土法门。

所以释迦牟尼佛,你看他一生为我们做的示现,降生在王宫里面,为什么要降生王宫?为什么不去做一个乞丐?为什么不去做一个平民老百姓?他在王宫里面做太子,将来要继承王位,他给我们什么信息?讲明成佛这一条路比做国王还要有吸引力,所以他要出家。一般人王位拼命去争,不要说王位,普通的小小的名利都要去争,都放不下。释迦牟尼佛这些统统放下,他生来就有,但是他不要,这个是给大家一个很好的启示,证明争这些名利、王位都不会给你带来快乐,都不会给你带来真正的幸福,你的生老病死的苦恼、你的烦恼,不能够放下,所以释迦牟尼佛示现出家。

他这样的示现,完全是表演给我们看,其实他本身早已经成佛了,你看在《梵网经》里面,《梵网经》是菩萨戒经,这部经里面就介绍,释迦牟尼佛来我们这个世界是第八千次成佛了,成佛是第八千次了,所以他早已经成佛了,他不是说这一生才成佛。但是他还是这样表演给我们看,好像我们一般凡夫一样,出家修道,这个是恒顺众生,也都显示释迦牟尼佛大慈大悲不舍众生,你看,到我们这里八千次来救我们。我们自己想一想,可不可以帮人帮八千次?如果一个乞丐来找你,你布施一餐饭给我,你学佛了。是,我学佛了,应该慈悲给他一餐饭,布施给他。第二次他又来了,布施一餐饭给我,你想想还是布施给他。第三次又来的时候,你可能就有点不高兴了,这个人怎么整天来烦我,想想算了,不要跟他计较,第三次给他。三次就差不多到了一个极限,第四、第五次可能就不再布施给他了。如果你说要求你八千次,不疲不倦,为他去布施这餐饭,你自己能不能够做到?如果不是大慈悲心,博大恒久的爱心,真的做不出来。你想想,布施一餐饭都不容易,要释迦牟尼佛每一次来,从出世一直到他自己走,每一次,好像他八十岁,每一次都八十年在世间受这些人间的苦痛,这么耐烦的救度众生,讲经说法,讲经四十九年,说法三百余会,确实是不容易。这次他来是第八千次,会不会有第八千零一次?当然会。会不会有一万次?会,无量次他都会来,这样才显示佛的大慈大悲,永远不会舍弃众生。

所以我们想想佛对我们的恩德有多大!佛来我们世界八千次了,那我们轮回肯定不止八千次了,是不是?无量次的轮回,佛都没有舍弃我们,就是为我们能够每一生、每一世有因缘遇到佛法,遇到佛法觉悟一点,没有完全觉悟,下一次再来;每一次遇到佛又觉悟一点,一次一次累积我们的善根。到这次善根成熟没有?还要不要劳累我们释迦牟尼佛再来第八千零一次来救我们?不要劳累我们释迦牟尼佛再来了,这一次就要成熟,这一次我们就要往生极乐世界。

释迦牟尼佛十九岁出家,就是为了寻找一条帮助众生永远解脱六道轮回痛苦的方法。所以他出家之后,去遍寻名师,对当时印度所有的宗教、外道。这个外道不是贬义词,是心外求法的修行人叫做外道。学佛的人也有外道,门内外,在佛门里面的外道。很多,不要说别人,想想自己是不是外道?自己有没有心外求法?譬如说我在家里,想要帮助家里人都来学佛,度众生从家里人开始。好了,你度众生,如果是每一天就看自己家人,今天有没有吃素?今天有没有读经?有没有拜佛?一天到晚监督他们来学,搞得他们很烦恼。这个就叫做心外求法,心外度众生。度不度得了?度不了,你愈想这样度,众生跑得愈远。为什么?他会厌烦,他会逆反。所以度众生要靠感化,即使他对我们学佛不了解,甚至他反对,甚至他毁谤,我们都应该用我们的真诚慈悲来对待他们,绝对不跟他们对立,更加不可以跟他们冲突。「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求自己,为什么我不能够感化他们?因为我自己学得不够好,我不能够好像菩萨这样行六度,我不能够用我的真诚爱心去对待他,所以他感化不过来。所以你向自己的内心求,这个就不是外道,这个就叫做真正学佛。所以这个外道我们搞清楚,不是骂人的,你是外道,你不信佛就是外道。一骂人,这手指,一个手指指他,有多少个手指指自己?三个都指自己。人家是一个外道,你是三个外道。你这个要明白,指自己,反求诸己。只用感化,我不去要求,不去强迫,这样你才能够真正能度众生。所以释迦牟尼佛当时去学道,学得很用心,很精进,把所有的外道的方法都学来了,甚至他可以坐禅入定看到有六道轮回。他知道,有六道轮回就有苦难,但是他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第一个问题,六道是怎么来的?第二个问题,为什么会有六道?第三个问题,六道外面还有什么世界?我怎样能够解脱出离六道轮回?这些问题,当时所有的宗教师,印度的这些学者、禅师都解决不了。

所以释迦牟尼佛唯有自己来找答案,他来到恒河边的大树下入定,把他十二年来所学的这些知识统统放下,这些知识如果不放下,成为所知障。成佛两大障碍,一个是烦恼障,一个是所知障。释迦牟尼佛十九岁出家,把这些烦恼放下,出家之后学了这么多的知识,这些所知障都要放下,所以他把两种障都放下,入更深的禅定,突破了六道轮回。目睹明星他就大彻大悟,大彻大悟究竟是怎么回事?就是你把自己的妄想分别执着放下,你就大彻大悟。因为我们每一个众生本有佛性,本来就是佛。你不放下的时候是不是佛?还是佛,你本来就是佛,不会因为你不放下就不是佛。但是你不放下妄想分别执着的时候,你就不知道自己是佛,你就得不到成佛时候的受用,得不到那种智慧德能的受用。我说得不到受用,不是说你没有;你有,但是你没有受用。

就好像你现在有亿万家财,放在银行里面,结果你现在银行密码忘记了,一分钱都没有,还要去乞讨,就是这样。我们现在就是这种乞食,在六道轮回好像乞丐一样,受尽磨难,还不知道自己原来是家财万贯。好了,现在你来听定弘法师跟你说,才知道原来你有家财万贯,但是还是要乞食,因为还不知道那个密码。虽然知道有万贯家财,但是还是不能用,所以只是知道也没有用,要真正修行,你要往生极乐世界,就等于你可以开启自己的宝藏,你就可以受用。但是知道就很可贵了,如果知道都不知道,你永远不可能说得到这个受用,所以知道很重要。知道不只是听,听到就算了,不行,你还是没有受用。知道之后你要努力修行,要依教奉行,这样你才拿到银行密码,你才可以把钱提出来。

所以释迦牟尼佛真正放下了,放下之后,他成佛了。然后出定,为大众,为世间人讲你怎么才能够好像我一样成佛,这个就是《法华经》里面讲的,「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什么叫大事因缘?如果说帮我们得到一点福报,得到一点智慧,这些可能不需要佛,天神他来就行了,孔子来就行了,老子来就行了,耶稣来就行了。但这些圣贤人他虽然来,他能够帮助我们得到一部分的福德智慧,甚至能够生天,但是他没有办法教我们成佛。释迦牟尼佛为什么去印度成佛,他不来中国成佛,他不去欧洲成佛?就是因为当时候,印度的修行人,他们的修行境界已经很高了,他知道有六道轮回,但是苦于突破不出去。他们想要证涅盘,但是不知道怎么证。众生有感,佛菩萨就会有应,所以释迦牟尼佛就来印度示现。印度当时的修行人,他们觉悟的程度,确实比我们中国要高,中国人知道有天,但是不知道怎样去超越这个天。

孔子他是讲到天。孟子讲,天降大任于斯人,他知道有天。但是天外是什么情况,他们就没想这个问题,生死的问题,他们也不是十分去考虑,也不是叫做不考虑,是因为众生当时他没有这个需求。所以孔子你说他是不是菩萨来的?在理论上是讲得通的,他也是菩萨来的,但是因为众生没有这个需求,所以即使菩萨来,他也不会讲非常深的大法。《论语》上面我们看到,我在前两年把《论语》从头到尾详细讲了一次,我就讲到「子路问死」这一章,因为我们学了佛,就讲得比较圆融。子路是孔子的学生,他向老师问,「敢问死」,就是我斗胆向老师请教一个大问题,是死的问题。人死之后会有什么问题,有什么状况?死之后还会不会有重生,会不会有轮回?这个死的问题,很大的问题。孔子怎么答复他?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你生的问题还没有解决,还想去问死的问题,你先解决生的问题。就是说,你做人先做好,生的问题解决了,死的问题就很自然,你做好人将来就会去好的地方。所以你要先知生才会知死,未知生怎么能够知死?所以很多人对这句话他不是十分理解,以为孔子说死了之后就没有事了,没有了,就像蜡烛烧到最后,灭了,没有了。其实孔子他知道会有,但是为什么他不讲?因为众生的接受能力有限,他的思惟没那么深入,他的根性没有那么深厚,讲都没有用,所以干脆跟你说,未知生,焉知死。

但是孔子并没有否定有死后的轮回,你看《易经》里面,他批注讲的《易经》,他就讲,人是怎样出世的,他是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精气是说父精母卵,这个受精卵,是物质的,为物,这个是生命的物质载体,但是它只有这个物体,它不是真正的生命;一定要有游魂,这个魂魄进入了,它就变成一个真正的人。如果只有一个物体,没有这个魂,这是死的,不是生的。所以人走了之后,肉体留在那里,但是他变成死尸。为什么?那个魂走了。孔子也知道,人有灵魂,他不讲灵魂,讲游魂,讲得很贴切。为什么?这个魂它不灵,它不叫灵魂,如果灵的话,它就不会投胎到恶道了,是吧?甚至人它都不想做,它想去往生极乐世界,这才叫灵。它不灵,它是迷惑颠倒的,所以叫游魂,这个是中阴身,它周围去游荡,遇到有缘的父母它就投胎了,所以孔子叫游魂非常贴切。

当时中国文化程度、思想觉悟其实是很高了,但是都没有能够觉悟到生死大事,六道轮回的问题,所以佛他不来中国示现,他来印度,这个就是感应。所以我们想要学佛,就要对这种生死大事提起思考,不要做一个庸庸碌碌的世间人,为了现前的吃住、生活的享受,这个都是迷惑。觉悟的人他不会停留于现状,他眼光会远大,想到人将来要去哪里?这个问题众生解决不了,佛就来这里示现,而且教我们成佛。最究竟最圆满的境界,这就是一大事因缘。佛来讲这部《无量寿经》,正是为了教导我们成佛来的。

善导大师是净土宗第二祖,他讲过,「如来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释迦牟尼佛为什么要来我们这个世间出世成佛,就是为了为我们讲清楚阿弥陀佛本愿海,四十八大愿,讲《无量寿经》。所以《无量寿经》在整个《大藏经》里面的地位就非常特殊,这个是释迦牟尼佛非常想讲,用善导大师的话来说,他就是为了讲这部经才来的。为什么?因为讲这部经才可以能够保证你这一生能够成佛,其它经有些众生可以成佛,但不是个个都有保证。你说《金刚经》,谁可以成佛?六祖惠能大师成佛了,六祖惠能大师以后,可能人数不多。你现在试试读《金刚经》,可不可以一下放下就成佛?很难。众生就叫做业障深重,放不下这个业障,放不下妄想分别执着。那成佛还有没有指望?不是说以后成佛,我这一生成佛有没有指望?其它经可能未必有指望,但是《无量寿经》你就有十足的指望,十足的把握。为什么?这个是靠阿弥陀佛的本愿加持,他老人家给你做保证,你只有立这个愿求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就保证来接引你,如果他不来,他不成正觉。

这个保证不得了,保证我们成佛的经。所以大家能够手上捧着这部《无量寿经》,这部经除了这个经题讲的「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这个经题之外,我还可以安一个别题,叫做当生成佛的保证书,大家说对不对?所以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讲经说法,这部经是地位最特殊。所以佛说这个「说」字,除了是说真是释迦牟尼佛讲的之外,它这个「说」还有一个深义。因为部部经都是释迦牟尼佛讲的,为什么有的经它不说佛说?有的经它说佛说?譬如说,《地藏菩萨本愿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妙法莲华经》、《大方广佛华严经》,它都不讲佛说,为什么这部经前面偏偏讲个「佛说」?《阿弥陀经》也是,《佛说阿弥陀经》,难道其它经不是佛说吗?

这里面有两重深意。第一重,这个「佛说」是从经的经典的格式规矩来说,这部经如果是到正宗分,第一句话是佛说的,不是弟子问的,那这部经就叫做佛说。譬如说《金刚经》,《金刚经》大家最熟悉的,自古以来读书人没有不读《金刚经》,《金刚经》是须菩提尊者请问。佛早上出去托钵,就是我们说的乞食,托钵乞讨回来的饮食,回到自己的住处,大家一起坐下来吃饭。吃完饭,洗洗脚,又坐在座位上,然后开始今天的课程。释迦牟尼佛每天都讲课的,我们是一个礼拜一次,人家释迦牟尼佛天天都讲,他的工作就是这样,出去乞食,乞食回来就吃,吃完就开始讲课,一直讲到天黑。这个动作一做就做了几十年。这一天须菩提尊者看到之后,感动得痛哭流涕,就向世尊请问,为什么世尊这么慈悲,这么大的智能,「善护念诸菩萨」?所以他向世尊请问,我们的心应该怎样住,就是这个心住在哪里?经文讲,「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云何就是怎样,我的心应该怎样住,就是这个心放在哪里?我们一般的烦恼心,叫做心猿意马,这个心整天都跟着外面的六尘境界转,见到一个好的东西,心就跟着走了。今天上街,这件衣服很美,我要看看可不可以买下来,换季了,衣服时装出来了,心七上八下;那些男士走到街上,看见一个女子长得很美,这个心就跟着走了。眼攀缘色的境界,耳攀缘声的境界,鼻闻到香,今天这些水果很好吃,这些美味佳肴,就跟着走。所以我们的六根攀缘六尘境界,心就住不下来,安不下来。《金刚经》就教我们心怎样安住,怎样能够降伏其心,这个心是妄心,是烦恼心,如何降伏烦恼。《金刚经》,佛就是回答须菩提尊者的这两个问题,所以它这里不说佛说,因为这个问题是须菩提提出来,佛回答的。

《佛说阿弥陀经》和这部《无量寿经》,是佛他自己讲的,尤其是《佛说阿弥陀经》更加明显,佛是叫着舍利弗尊者,他自己讲出来,不用你去问问题,我自己就讲。这个正宗分第一句话佛讲的,经题就要用佛说。除了这个意思之外,更重要的意思,这个佛说的「说」字,跟古时候喜悦的「悦」字是通假字,是可以互用的。你看《论语》里面第一句,「子曰」,孔子讲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个悦字,就写成说字,言字边的,但是它要读悦,不是读说,这个音要读正确,因为这个意思是喜悦的意思。说学了圣贤之道,我们时时刻刻都要去实习,都要去落实,要实践,这个「时习之」,这样你就会很喜悦、很快乐。好像我们《无量寿经》,听了之后我们就要落实,佛教我们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我们就要求生西方,我们放下,放下你就得自在。你有烦恼,就是因为没有放下。你就不亦悦乎,你就很快乐了。

所以当我们有烦恼的时候,怎么去转?阿弥陀佛,四个字就把它转过来了,把你的烦恼心转成阿弥陀佛,你还有什么烦恼!心里面不要装烦恼,不要整天装某个人对我怎样,那个人给我什么颜色,为什么他这样对我?我对他这么好,他都这样对我。装满了这些烦恼、这些是非,那阿弥陀佛就没有地方装了。把你的心那个地方腾出来,装阿弥陀佛,不要去装这些烦恼,烦恼都装得这么满,阿弥陀佛就没有地方装了,所以换过来,把烦恼换成阿弥陀佛。你一换,一换过来《金刚经》你都做圆满了。《金刚经》两个问题,心安住在哪里?怎样降伏烦恼心?你看,阿弥陀佛,两个问题都答复了。心安住在阿弥陀佛上面。怎样降伏烦恼心?阿弥陀佛来降伏烦恼心。你真正明白这个道理,《金刚经》你都不需要,阿弥陀佛四个字就全解决了。你看这个法门是不是很殊胜?统统给你答复了。

所以这个佛说是悦,佛这一天非常喜悦,为什么?要讲大法了。以前众生因为根性没有成熟,跟他讲大法他接受不了,只能讲一些小法。所以头十二年是讲阿含,讲小乘法;八年讲方等经,慢慢进入大乘了;然后二十二年讲般若,般若就是什么意思?智慧,大智慧,没有智慧你入不了大乘,二十二年讲般若。讲完之后讲《法华》,讲八年,八年《法华》、《涅盘》,讲到最后《法华》教你一乘的法门,教你一乘法,这一生可以成佛。这部经就是一乘法,就是教你一生往生阿弥陀佛国土成佛。所以这一天终于让佛等来了,众生的根性终于成熟,智慧开了,可以接受成佛的大法了。你说佛是不是非常喜悦?因为刚才说,佛就是来这个世间为这大事因缘来的,教众生成佛的,这个时候,终于时候到了。

所以你看这部经,佛未开讲之前,佛就放大光明,他的色身、他的国土都无比的庄严清净。「大教缘起」这第三品讲到,我们讲到那里会详细跟大家讲。这是佛喜悦,人逢喜事精神爽,佛那时精神爽,放光,放大光明,照彻整个国土,而且十方世界都照彻出来,无比庄严的道场。我们今天开讲《无量寿经》,是不是也是佛喜悦的日子?我们一路上来,先是下一场雨,我想是洒净。洒完净之后出太阳,真是,我想诸佛菩萨、龙天护法都是很喜悦,因为在座的各位成佛的机会到了。不但在座的各位在这里听,其实我们眼睛看不到的,这些不同维次空间里面的生命更加多,不计其数。一定都会来这个道场听经,一起来学习净土大法,当生成就的法门。所以我们用至诚恭敬心学这部经。

佛他讲这部经,是因为众生机缘成熟,所以很欢喜。这个法门叫做「畅佛本怀」,就是佛心里一直想着这个问题,我什么时候才能讲这个大法,今天终于等到,那个心情舒畅,畅佛本怀。我们今年年初的时候,春节之前,在圆明寺举行了一个大学生的学佛冬令营,畅公师父主持。我们有大概三百知识青年大学生来我们这里,住了五天,专门是学八关斋戒和这些佛学的课程。我们净空老法师也为我们畅公师父提了字,叫做「畅佛本怀,弘法利生」。畅公师父说,圆明寺的建立,是一月十六号在这里开光,佛像开光,净空老和尚就是为畅公这个佛像开光提的词,说我们圆明寺将来就是要做弘法利生的道场。他说我这个道场,不是为搞经忏佛事,我们是要为弘法,为复兴佛学的教育来建造这个道场。老人家发这种大愿,知不知道,一月十六号开光那天,有很殊胜的景象出现,不知道在座有哪些人在场,请你举手。你们有没有见证到?

当时天空本来是下大雨的,一直下到差不多要开光之前,还在下着。我们师父就说,下这么大的雨,今天要来约三千人,大家都淋雨不很糟糕!结果要开始的时候,雨就停了。停了之后,结果真是开光的时候,我们有十大高僧都在一起开,拿笔在那里点点,然后说了一声「开!」结果乌云立刻就开了,太阳跳了出来,太阳光直射到大殿,直射到佛像上面,殊胜得不得了。这个真是开光。而且当时很多同修看到天上,有见到佛像,有见到天龙、见到莲花,种种这些殊胜的瑞相。当时我在大殿里面,我就如如不动,没有出来看。因为什么?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不需要去执着。但是我们知道这种瑞相是一种感应,我们圆明寺,我们畅公师父发愿来做弘法道场,感得诸佛菩萨这种显现。结果到现在我们知道,不仅是做弘法利生的道场,是做为净土法门弘扬的道场,是帮助众生成佛的道场。所以诸佛菩萨为我们开光,为什么?这个法门真是畅佛本怀。我们师父叫上畅下怀,畅佛本怀,要弘法利生,那我师父给我起法名叫做定弘,那一定要弘了。

所以师父委任我来为大家讲这个《无量寿经》,我觉得自己的使命是非常重大,我每一次来都求阿弥陀佛加持。我求阿弥陀佛怎样?我自己的水平是很有限的,烦恼业障也很重,上来讲净土大法千万别讲错。我说阿弥陀佛,我的身体就给您用了,我的口就给您了,您想要我讲什么就讲什么,我自己不要了。所以上来之后,我自己讲什么,其实原来准备的可能都没讲,讲出来的原来都没有准备的,为什么?阿弥陀佛借我的身体来用。所以弘法的人,一定要把自己全身心放下,把自己的身体就给阿弥陀佛用,这样感应就强。所以今天,我想不仅是大家欢喜,我自己也欢喜,诸佛也欢喜。讲这部经叫做佛说,不是我定弘法师可以讲的。

这个净土法门,蕅益大师讲,是「诸佛所行境界」,非九界众生所能信解也。不是菩萨可以理解、可以相信,九界众生,六道加上声闻、缘觉、菩萨,连菩萨都未能够完全相信,未能够理解。为什么?因为是诸佛的境界。你问,这个定弘法师一介凡夫,怎么可能说他可以解?这个完全不是我自己能够解,完全不是我自己能够把它讲得明白,一定是佛力加持,佛不加持不要说我讲不出来,菩萨都讲不出来。确实是这样,乘佛威力才能够讲得出来。所以这个道场是佛光注照的道场,所有的同修,无论是讲的人,还是听的人,都得到佛光的加持,都能够消除业障,能够放下烦恼,都能够心情舒畅。你心情如果不舒畅的时候,如果看到别人心情不舒畅,你介绍他来听经,一听经就舒畅。

我在今年年初,一月份,我们学佛冬令营,有一位同修烦恼得不得了,要跳楼自杀,几乎已经要去跳楼了。结果她来参加我们的冬令营,我在这个冬令营里面讲的是「了生脱死的特别法门」,就是净土法门。我们讲《无量寿经》的这个义理,专门是念阿弥陀佛。她来问我,向我倾吐很多烦恼出来,跟她的先生怎样怎样矛盾,自己很难受,想一死了之。我也不知道怎样劝她,我就说,这样妳坚持下来。她第一天,还是第二天,就已经很烦恼。我说妳坚持下来,妳跟着听经,跟着念佛,跟着我们的课程,妳试一试,五天之后,妳一定可以解脱烦恼。好在她也算是听话,坚持下来,她没去跳楼。坚持到好像是第四天,也就是我们开光,她自己就见到天上佛菩萨显现,结果整个课程下来,五天下来之后,整个人变了,脸色都变了。原来是想着要去自杀的人,整个脸色都灰蒙蒙,一看就业障深重。五天之后,整个脸色都亮了。我们还有她的一张相片,看到那个天上的瑞相,在那里合掌,欢心喜悦的样子。现在她非常快乐,她还要去发愿护持正法,所以再不会想着死了,再不会想自杀了。

为什么?不是我有这个能力,我是一点能力都没有,佛菩萨加持,因为你学净土法门,你能够念阿弥陀佛,你能够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你就好像经上讲的,得到十方诸佛如来的护念,你能够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你成佛都能够达到,你现前还有什么业障?所以这个法门叫做不可思议的法门。唯独是难信,看你肯不肯信。你能够相信,你就得到这种利益。你不能够相信,你把自己心的门关起来,你就排斥,你不接受,佛都没有办法。佛光是想照进来,你把门、把窗全部关得紧紧,不让光照进来,那就没有用,没有办法,不是佛不慈悲,你自己不接受。

这个是佛说,经题七部分,第一部分。我们的时间好像稍微拖长了一点,讲了差不多四十五分钟,才讲了两个字。所以这部经的义理是很圆满,如果详细讲,真是讲不尽。我之前讲《无量寿经》讲了一百二十个小时,这部《无量寿经》也是简单介绍。我们净空老法师讲《无量寿经》,从头到尾讲一千二百小时,我刚好是他的十分之一。你问他讲得是不是很详细?也不算很详细。讲,讲之不尽,整个佛法三藏十二部,可以说都是《无量寿经》的批注。

我们还是要抓紧时间继续讲下去。第二部分是「大乘」,大乘是比喻,这个乘是车的意思,车乘车乘,这个车有小车有大车,《法华经》里面做个比喻,说小乘就好像羊车、鹿车、牛车,大乘是好像大白牛车。意思就是说,这个小车只能运载一个人,你只能自度,不能够度人。而大白牛车可以装很多人,可以运载很多人,叫做大乘,自度也可以度他。这部经讲的大乘,是真是大乘,因为它不仅是自度,而且是度人。所以本经第四十三品,品题是叫做「非是小乘」,为我们特别讲,这部经不是小乘,是大乘。你能够修学这部经,是佛的真实第一弟子,这个经上原文佛讲出来的。你如果不修学这部经,未必是第一弟子,你可能叫弟子,但是不是第一弟子。你学这一部经,是佛的第一弟子,是佛最喜欢的弟子。为什么这样讲?因为你能够修学这部经,你这一生可以往生极乐世界,就必定成佛。这个就真是畅佛本怀,你想想,你成佛之后度多少众生?所以这部经是不是大乘?

很多人误解净土法门,这些老太婆没有文化,只懂得念阿弥陀佛,没有读过佛经,只是自度,不能度人,叫做小乘。所以释迦牟尼佛可能在三千年前,他已经预知到可能有些人会有误解,所以特别在这部经讲「非是小乘」,专门对我们这些误解的人讲的。你不要看那些没有文化的老太太她们自己在念阿弥陀佛,其实这种人是大乘菩萨行,她能够老实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她能够往生极乐世界,一往生就度无量无边众生。不用等你成佛,一去到极乐世界,见到阿弥陀佛,你就向阿弥陀佛顶个礼,说阿弥陀佛,我现在不想留在极乐世界,我想回到我们娑婆世界,那里还有很多有缘的众生等我去度,可不可以?阿弥陀佛说,准假,你就去了。一去到娑婆世界,你回来就得佛力加持,你叫做阿惟越致菩萨,《阿弥陀经》翻译成阿鞞跋致菩萨,你不退转。你可以自在度众生,你可以示现种种身相,甚至应以佛身而得度者,你可以示现佛身而为说法。

所以有一些老菩萨,有一些老同修,见到我们这些年轻的学佛人,特别是知识分子,学的东西很多,懂得很多,讲起佛法就滔滔不绝,他们很羡慕。我现在年纪老了,学东西学不会,又没有记性,眼又花,耳又聋,真不知道怎么办!他跟我在那里讲。我就安慰他说,老菩萨,你不用担忧,现在学不会的东西你不用学了,你什么时候学?去到极乐世界再学,你念阿弥陀佛去极乐世界,那个时候是阿弥陀佛教你的,亲自给你教。而且不仅是阿弥陀佛教,你每天可以去十方世界亲近一切诸佛如来,诸佛如来亲自教你,还怕你不会吗!所以现在不要紧,不懂的不要再学了,就专念阿弥陀佛,念几天你就往生了,你看这是大好事。他听明白了,他也很欢喜,这是真实的。不要像我们这些所谓知识分子,讲起佛法来滔滔不绝,结果自己了生死的大事都没有把握。所以佛法重视行,不重视你讲,讲得千里,不如行得一步。你懂得讲没有用,叫做口头禅。禅,你讲得再妙的禅,口头上的禅,口头禅,没有用的。不如你老实念一句阿弥陀佛,你这一生就可以拿到往生的把握。但是你能够老实念佛,必须要明白这个道理,不用学很多,专学《无量寿经》就行,这个《无量寿经》的道理搞明白之后,你念这句阿弥陀佛才能够老实。

不老实的人一定是很多问题,所以我们,你看每个星期上午讲经,下午答问。为什么有这么多问题问?讲句老实话就是不老实。我是讲得不客气,我是跟大家讲真实话,不是哄哄大家,讲一些好听的话,没有用。要讲就讲真实话。真正老实念佛的人,什么问题都没有,你问他,他说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你跟他讲了两个小时,他什么都听不到,只是听到阿弥陀佛。你跟他讲人我是非、讲那些烦恼、讲心酸,他只是听而已。结果两个小时之后你问他,你到底听不听得明白?有没有听到什么?他说,你刚才说什么?我心里只有阿弥陀佛。这种人是老实人,只有一句阿弥陀佛,什么都没有。

那我们能不能够做到?做不到,那就要好好听经,希望有一天听明白了,就没有问题了。你就在家里一心念阿弥陀佛,你一定成就。还有问题,一定要来听经,听经就是为做前期工作的,为了帮助你把问题全部解决。所以我们看什么时候,下午这个答问时间,到最后上了台没有问题问了,我最开心。这个时候就继续讲经。所以我们师父,有一次,净空老法师出去讲经,讲经讲到最后,主持人要安排一个答问时间,在场的人有问题请举手,现场来问问题。因为后面时间不是很够,我们师父就很幽默,他就说,我知道你的问题都是什么,你不用问我都知道,概括起来就是六个字,哪六个字?妄想、分别、执着。你想一想,是不是所有问题都是这六个字?如果你没有妄想分别执着还有什么问题?你心地清净,一念不生,你还有什么问题?所以我们师父说,我答复你们也是用六个字,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什么问题都答复了,你老实念这句阿弥陀佛,就没有问题了。

这个道理我们要明白,所以当时我们师父讲完之后,个个都不敢举手了,不好意思。是不是真没有问题了?不是,还是有问题,只不过不好意思而已。大家不要不好意思,有问题还是要问,问到没有问题为止。不是硬压住不敢问,把问题压在心里面,那还是不行的,所以还是要问,希望问到最后没问题。我以前也是非常勤学好问的人,也很勤学,也很好问,看到净空老法师,可以从早问到晚的,所以老法师身边的护法一见到我,他就很紧张,他要保护老法师。后来我知道,我就不是很敢问了。结果师父说,都是不老实。知识分子就是不老实,很多的思考,很多的问题。到现在学了二十年,终于学到什么境界?没有问题了。没有问题,你就可以老实真干,有疑惑、有问题,确实你没办法真干。所以你看刘素云老师前几天在如心酒店为我们讲净土大经解分享报告,她的成功之处,她为什么现在能够拿到念佛三昧,往生随时可以走。她可以随时随地跟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感通,有这一种境界,靠什么?也是六个字,老实、听话、真干。所以人家是什么?一部《无量寿经》,一句阿弥陀佛,不换题目,十年都是这个题目,就是《无量寿经》。真正听明白了,念阿弥陀佛自然就念成片了,自然就是念佛三昧。所以大家有这个因缘一起来学习《无量寿经》,这个是很殊胜的,希望我们这个讲座,每一个礼拜六都不间断,希望在今年之内大家要拿到往生把握。

今天时间已经到了,我们的经题七部分只讲了两部分。确实,一打开话头,就讲很多了,不过这也有好处,因为大家能够听得明白一点,跟大家讲得细致一点,帮助大家断疑生信。我们就讲到这里,有讲得不妥当的地方,大家多多批评指正。阿弥陀佛!


很赞哦!

评论问答

全部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