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连载144
- 2023-12-27 11:42
药师坛城“早示”《华严经》连载144:《华严经》,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大乘佛教要典之一;是释迦牟尼成道之后,于菩提树下为文殊、普贤等大菩萨所宣说,经中记佛陀之因行果德,并开显重重无尽、事事无碍之妙旨。
近几年“助印《法华经》、连载《楞严经》,很想听一遍《华严经》,今日机缘成熟,开始听《华严经》,听完后和大家谈“感悟”……
佛家有言:“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富贵的《华严》”。《华严经》描述的是重重无尽的“华藏世界海”,诸佛菩萨充满整个世界,我们的地球,在华藏世界海中,仅仅是一粒微尘,然而,就是在这尘埃般细小的地球上,我们能够见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世间所有法,悉知其自性
了法无有二,无二亦无著
【梦体无生灭,亦无有方所,三界悉如是,见者心解脱。】
普贤菩萨说:一个做梦的主体,他本身不会随着梦境中相的生灭而生灭,他没有真的参与到梦境当中去,梦里的方位处所,其实与这个做梦的人本身是没有太多关系的。
【醍醐】
做梦的人躺在床上,在梦中,他可能去到任何处,但是醒来之后他依然躺在床上
「三界」就像梦一样,「欲界、色界、无色界」纷繁复杂,光怪陆离,但不过是梦而已,那个做梦的主体一直都没有变化,能够知见到这一层的人,他的心已经解脱了。
【梦不在世间,不在非世间,此二不分别,得入于忍地。】
想一想我们所做的梦,不处在世间也不能说在非世间(梦确实是我们所做的,如果说我们在世间,它跟着我们在世间,但又不能说梦中的场景真的就在世间存在着,也不能说它不在世间),世间与非世间其实本来也没什么分别,当你悟到这个层面,你就能够入到菩萨的「忍地」。
【譬如梦中见,种种诸异相,世间亦如是,与梦无差别。】
我们在梦里面见到各种各样的异相,在世间也能见到各种各样的异相,「世间」就是「梦」,没有什么差别。
【住于梦定者,了世皆如梦,非同非是异,非一非种种。】
真正能够观世间如梦的这些人,已经获证了初步的定功,他们了知世间真的就像梦,无所谓「同」,无所谓「异」,发生的一切相,不管在相上有什么样的不同,本质里都像梦一样,所以无所谓「同」,无所谓「异」;无所谓是「一」,还是「万象纷杂」。
【众生诸刹业,杂染及清净,如是悉了知,与梦皆平等。】
众生在各个世界造业,不论是杂染的,还是清净的,我们了知之后,就知道这是梦里的「杂染」、梦里的「清净」,本质不过就是梦。
【菩萨所行行,及以诸大愿,明了皆如梦,与世亦无别。】
就连菩萨所行的圣行,以及所发的诸种神圣的大愿,也不过就是在梦里所行的圣行,在梦里所发的大愿。
菩萨所行的与世间众生所行的,在本质上讲都是梦,无有差别。
【了世皆空寂,不坏于世法,譬如梦所见,长短等诸色。】
菩萨就这样了达世间是如此的空寂,但是也不刻意地去破坏世间相、不刻意地去违逆世间法,就好像在梦里明明就见到各种各样的色相,有长的、有短的......
【是名如梦忍,因此了世法,疾成无碍智,广度诸群生。】
这就是「如梦忍」,观一切如梦,能够真的观一切如梦,那你就真地明了了世间法,你就可以迅速地获得无所障碍的智慧,可以广泛地度化各种各类的众生了。
【修行如是行,出生广大解,巧知诸法性,于法心无著。】
普贤菩萨说:就像刚才我们提到的,长期地修行这样的「如梦观」,就可以出生广大的对于佛法神圣的理解,就可以巧妙地了知诸法之真性,对于一切诸法都心无所著(毕竟是梦:梦中相、梦中规律、梦中的存在)。
【一切诸世间,种种诸音声,非内亦非外,了之悉如响。】
同时,菩萨摩诃萨们也了达:一切世间的各种各样的音声,非内非外,就像空谷传响一样,是因缘和合的产物。
【如闻种种响,心不生分别;菩萨闻音声,其心亦如是。】
所以,菩萨摩诃萨们虽然听闻了种种的声响,他的心不会生出分别;无论是赞美的声音,还是诋毁的声音,不都是因缘和合的振动吗?所以菩萨听到声音,他的心如如不动,不生分别。
【瞻仰诸如来,及听说法音,演契经无量,虽闻无所著。】
甚至说在瞻仰如来,听各位如来讲法的音声的时候,诸位如来演说「上契诸佛妙理,下契众生根机」无量的经,菩萨们听到的时候,也无所著。
【醍醐】
就是在一种似真似幻的状态中,听着诸佛如来讲法
【如响无来处,所闻声亦然,而能分别法,与法无乖谬。】
诸佛如来讲法的这种声响也是无有来处的(因缘和合的产物),虽然知道声音相是如此的虚幻不实,但是菩萨们当然在听法的时候也能分别清楚佛正在讲的是什么法,也能够完全地领受法义,与法义没有任何的违逆。
【善了诸音声,于声不分别,知声悉空寂,普出清净音。】
菩萨摩诃萨善于晓了诸种音声,同时对音声又不作刻意的分别,了知声音其性空寂,菩萨摩诃萨也可以普遍地发出清净的妙音。
【了法不在言,善入无言际,而能示言说,如响遍世间。】
菩萨摩诃萨们也了解真正的法不在言说当中,他们善于证入到无言之法(无法言说之法),但是在相上为了开导众生的缘故,也能够示现有种种的言说,就好像空谷传响一样周遍世间。
【了知言语道,具足音声分,知声性空寂,以世言音说。】
菩萨摩诃萨们了知言语之道到底是怎么回事,言语常常通过音声来表达自己,菩萨摩诃萨们知道声音之性本空寂,但是又随顺着世间众生,可以用各种各样的语言音声去说法。
【如世所有音,示同分别法,其音悉周遍,开悟诸群生。】
菩萨摩诃萨们可以发出各种各样的世间众生习惯听的音声,可以给大家开示各种各样的法,菩萨摩诃萨发出声音的时候周遍法界,开悟各类众生。
【菩萨获此忍,净音化世间,善巧说三世,于世无所著。】
菩萨们获得这种「忍」,就可以用自己清净的法音,去化度世间众生了,他们用无量的善巧去讲法,过去、现在、未来都一直在讲法,但是对于世间又无有任何的「著」和「住」。
【为欲利世间,专意求菩提,而常入法性,于彼无分别。】
菩萨摩诃萨为了想要利益世间的众生,专心定意地求菩提(觉悟),常常深入到法性,于法性无有分别。
【普观诸世间,寂灭无体性,而恒为饶益,修行意不动。】
菩萨摩诃萨们普遍地观诸世间,这寂灭无体性之性,而长期地为了利益众生而修行,他们的心意安然不动。
【不住于世间,不离于世间,于世无所依,依处不可得。】
他们不住著于世间,也不会刻意地远离世间,他们在世间无所依著,无可依处。
【了知世间性,于性无染著,虽不依世间,化世令超度。】
他们了知世间的真性,于性无有染著,虽然不依著世间,却能够化导、超度世间的众生。
【世间所有法,悉知其自性,了法无有二,无二亦无著。】
对于世间的所有法,菩萨摩诃萨们完全了知其自性,「了法无有二,无二亦无著」。
【心不离世间,亦不住世间,非于世间外,修行一切智。】
菩萨摩诃萨的心不离于世间,也不固定地住著于某处,但也不能讲:他们超离了,在世间外去修行一切智(那是不可能的)。
菩提(觉悟)尽虚空、遍法界,不是只限在世间内或者必须去世间外才能找得到。
【譬如水中影,非内亦非外,菩萨求菩提,了世非世间。】
就好像水中的影像,非内非外,菩萨摩诃萨求取菩提(觉悟),了达了世间、非世间,就像影像一样。
【不于世住出,以世不可说,亦不在内外,如影现世间。】
他们不会刻意地住于世间或者出于世间,其实世间本身就是不可说的,不在内外,就好像影像现出来了,很难讲是内还是外。
【入此甚深义,离垢悉明彻,不舍本誓心,普照智慧灯。】
如果能够悟入以上的甚深法义,大家就可以离除垢染、明彻一切了,就可以不舍自己的本誓愿之心而成为「大光明」,用「智慧之灯」照耀一切。
【世间无边际,智入悉齐等,普化诸群生,令其舍众著。】
世间相其实是没有边际的,菩萨摩诃萨靠着他们的智慧能够普遍地入到世间相中,普遍地教化各种种类的众生,让这些众生舍离众多的贪著。
【观察甚深法,利益群生众,从此入于智,修行一切道。】
菩萨摩诃萨观察甚深之法,利益无量无穷的各种各类的众生,就这样渐渐地入到佛的智慧,修行一切道。
【菩萨观诸法,谛了悉如化,而行如化行,毕竟永不舍。】
菩萨摩诃萨观诸法,完全了知(诸法)如同幻化,而行如化之行,「行如不行,不行如行」,毕竟永不刻意地舍弃什么。
【随顺化自性,修习菩提道,一切法如化,菩萨行亦然。】
就随顺着化之自性,修习菩提之道,「一切法如化」,「菩萨行如化」。
【一切诸世间,及以无量业,平等悉如化,毕竟住寂灭。】
一切世间、一切相,以及无量的业,平等都如同化现,毕竟住于寂灭。
【三世所有佛,一切亦如化,本愿修诸行,变化成如来。】
三世所有佛,一切也如同化现出来的,他们在最初的最初发起了根本的大誓愿,修习诸种圣行,慢慢地修着、修着就变化成了如来。
【佛以大慈悲,度脱化众生,度脱亦如化,化力为说法。】
佛以大慈大悲度脱、化导众生,这种「度脱」和「化导」本身也如同「化」,是这种「化」的力量使诸佛可以讲法。
【知世皆如化,不分别世间,化事种种殊,皆由业差别。】
一切世间都如化,就不再分别世间,世间的各种事儿不过都是化出来的(幻化出来的),虽然在相上有种种的不同,那是因为业力导致的结果(业力有差别,所以化现的相有差别)。
【修习菩提行,庄严于化藏,无量善庄严,如业作世间。】
菩萨摩诃萨修习菩提之行,庄严于这种化现之藏,他们有着无量的善法作庄严,就在世间一直行善法,在世间造作一切的善庄严。
【化法离分别,亦不分别法,此二俱寂灭,菩萨行如是。】
既然都如同幻化,那么就离开了所有分别,菩萨摩诃萨不去分别法,无论是相、还是法,一切皆寂灭(本性寂灭),菩萨就这样地安住。
【化海了于智,化性印世间,化非生灭法,智慧亦如是。】
菩萨摩诃萨了解一切皆是化海,就这样地通达了一切智,以这种「幻化之性」印于世间,这种「幻化」无所谓是「生」还是「灭」,「智慧」也如同「幻化」,「非生非灭,非有非无」。
【第十忍明观,众生及诸法,体性皆寂灭,如空无处所。】
菩萨摩诃萨到最后证得「第十忍」的时候,就可以明了地观见众生以及所有诸法的体性是如此的寂灭,像「空」一样没有固定的处所。
【获此如空智,永离诸取著,如空无种种,于世无所碍。】
获得了这种「如空」一般的「智慧」,就永远地离开所有的取著,就好像空中什么都没有,在世间无所挂碍。
【成就空忍力,如空无有尽,境界如虚空,不作空分别。】
成就了「空」之忍力,菩萨摩诃萨就像「空」一样无有穷尽,境界像虚空一样,也不白费工夫去做任何虚妄的分别。
【虚空无体性,亦复非断灭,亦无种种别,智力亦如是。】
「虚空」无有体性,也无有断灭,「虚空」也没有种种的差别,菩萨摩诃萨大智慧(无穷智慧)的力量就像虚空一样。
【虚空无初际,亦复无中后,其量不可得,菩萨智亦然。】
虚空(你)找不到最初的开始,也找不到中间、找不到末后,虚空的量不可得,菩萨的智慧(无量无边)不可得!
【如是观法性,一切如虚空,无生亦无灭,菩萨之所得。】
就这样地观法性,一切如同「虚空」,「无生」也「无灭」,菩萨就证得了这一切。
【自住如空法,复为众生说,降伏一切魔,皆斯忍方便。】
就这样自然地安住在「如空之法」,也能够给众生讲说用这种「空法」降伏一切魔,这就是这种境界的方便了。
【醍醐】
修习「空法」,一切皆空(魔亦空),就这样也算是一种方便了
【世间相差别,皆空无有相,入于无相处,诸相悉平等。】
世间相上有差别,本性是空无有相,入到无相之处,诸相才真的平等。
【唯以一方便,普入众世间,谓知三世法,悉等虚空性。】
菩萨摩诃萨其实只是靠着一种方便,普遍地入到众多的世间,就是靠着这种虚空之性,了知了过去、现在、未来的一切法,靠着这种虚空之性,菩萨摩诃萨普入众世间。
【智慧与音声,及以菩萨身,其性如虚空,一切皆寂灭。】
菩萨摩诃萨的智慧、音声,以及他们的身相,其性也如同虚空,一切无比的寂灭。
【如是十种忍,佛子所修行,其心善安住,广为众生说。】
以上就是「十种忍」,是真正的佛子所修行的,他们的心善于安住以上「十种忍」,也可以广泛地为众生宣说。
【于此善修学,成就广大力,法力及智力,为菩提方便。通达此忍门,成就无碍智,超过一切众,转于无上轮。】
就这样好好地修学「十种忍」,就能成就无限广大的神力、法力、智力,就会拥有无量的菩提方便。通达了以上「十种忍」之门,就成就了无所障碍的智慧,超过了一切大众,可以转「无上的法轮」。
【所修广大行,其量不可得,调御师智海,乃能分别知。】
菩萨摩诃萨所修的广大行,其量不可得,只有如来——伟大的调御师、一切智之海,才能分别了知菩萨的广大之行。
【舍我而修行,入于深法性,心常住净法,以是施群生。】
菩萨摩诃萨们舍弃了那个「小我」,小我完全的化空,就这样地去修行,入于甚深的法性,他们的心常常安住在清净的圣法,就这样地把一切清净都布施给各种各类的众生。
【众生及刹尘,尚可知其数,菩萨诸功德,无能度其限。】
就算是众生的数量,以及把所有世界都打碎成微尘的数量都能数清楚,菩萨摩诃萨的所有功德却无法数得清。
【菩萨能成就,如是十种忍,智慧及所行,众生莫能测。】
普贤菩萨说:菩萨摩诃萨就这样地成就了以上「十种忍」,他们的智慧境界,他们所行的圣行,一般的众生难以揣测......
本课经文回顾
「梦体无生灭,亦无有方所,三界悉如是,见者心解脱。
梦不在世间,不在非世间,此二不分别,得入于忍地。
譬如梦中见,种种诸异相,世间亦如是,与梦无差别。
住于梦定者,了世皆如梦,非同非是异,非一非种种。
众生诸刹业,杂染及清净,如是悉了知,与梦皆平等。
菩萨所行行,及以诸大愿,明了皆如梦,与世亦无别。
了世皆空寂,不坏于世法,譬如梦所见,长短等诸色。
是名如梦忍,因此了世法,疾成无碍智,广度诸群生。
修行如是行,出生广大解,巧知诸法性,于法心无著。
一切诸世间,种种诸音声,非内亦非外,了之悉如响。
如闻种种响,心不生分别;菩萨闻音声,其心亦如是。
瞻仰诸如来,及听说法音,演契经无量,虽闻无所著。
如响无来处,所闻声亦然,而能分别法,与法无乖谬。
善了诸音声,于声不分别,知声悉空寂,普出清净音。
了法不在言,善入无言际,而能示言说,如响遍世间。
了知言语道,具足音声分,知声性空寂,以世言音说。
如世所有音,示同分别法,其音悉周遍,开悟诸群生。
菩萨获此忍,净音化世间,善巧说三世,于世无所著。
为欲利世间,专意求菩提,而常入法性,于彼无分别。
普观诸世间,寂灭无体性,而恒为饶益,修行意不动。
不住于世间,不离于世间,于世无所依,依处不可得。
了知世间性,于性无染著,虽不依世间,化世令超度。
世间所有法,悉知其自性,了法无有二,无二亦无著。
心不离世间,亦不住世间,非于世间外,修行一切智。
譬如水中影,非内亦非外,菩萨求菩提,了世非世间。
不于世住出,以世不可说,亦不在内外,如影现世间。
入此甚深义,离垢悉明彻,不舍本誓心,普照智慧灯。
世间无边际,智入悉齐等,普化诸群生,令其舍众著。
观察甚深法,利益群生众,从此入于智,修行一切道。
菩萨观诸法,谛了悉如化,而行如化行,毕竟永不舍。
随顺化自性,修习菩提道,一切法如化,菩萨行亦然。
一切诸世间,及以无量业,平等悉如化,毕竟住寂灭。
三世所有佛,一切亦如化,本愿修诸行,变化成如来。
佛以大慈悲,度脱化众生,度脱亦如化,化力为说法。
知世皆如化,不分别世间,化事种种殊,皆由业差别。
修习菩提行,庄严于化藏,无量善庄严,如业作世间。
化法离分别,亦不分别法,此二俱寂灭,菩萨行如是。
化海了于智,化性印世间,化非生灭法,智慧亦如是。
第十忍明观,众生及诸法,体性皆寂灭,如空无处所。
获此如空智,永离诸取著,如空无种种,于世无所碍。
成就空忍力,如空无有尽,境界如虚空,不作空分别。
虚空无体性,亦复非断灭,亦无种种别,智力亦如是。
虚空无初际,亦复无中后,其量不可得,菩萨智亦然。
如是观法性,一切如虚空,无生亦无灭,菩萨之所得。
自住如空法,复为众生说,降伏一切魔,皆斯忍方便。
世间相差别,皆空无有相,入于无相处,诸相悉平等。
唯以一方便,普入众世间,谓知三世法,悉等虚空性。
智慧与音声,及以菩萨身,其性如虚空,一切皆寂灭。
如是十种忍,佛子所修行,其心善安住,广为众生说。
于此善修学,成就广大力,法力及智力,为菩提方便。
通达此忍门,成就无碍智,超过一切众,转于无上轮。
所修广大行,其量不可得,调御师智海,乃能分别知。
舍我而修行,入于深法性,心常住净法,以是施群生。
众生及刹尘,尚可知其数,菩萨诸功德,无能度其限。
菩萨能成就,如是十种忍,智慧及所行,众生莫能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