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日
  • 中国
  • QQ
生食主义

吃素的越剧大师——袁雪芬

  • 2024-01-03 11:06
简介越剧大师袁雪芬旧时戏曲行当时兴女演员拜干爹、干妈、唱堂会,靠各种势力走红。袁雪芬不为所动,相反,她穿青衣、吃素食,把自己打扮成中年妇女模样,拒绝各种应酬,一生都..

越剧大师袁雪芬

旧时戏曲行当时兴女演员拜干爹、干妈、唱堂会,靠各种势力走红。袁雪芬不为所动,相反,她穿青衣、吃素食,把自己打扮成中年妇女模样,拒绝各种应酬,一生都恪守着“认认真真唱戏,清清白白做人”的信条。

中国一代越剧大师袁雪芬,2月19日在上海与世长辞,享年89岁。在长达百余年的越剧历史中,袁雪芬走过了近八十个春秋。她那具有开拓性的袁派唱腔和清清白白做人,认认真真演戏的名言,永远留在了中国戏曲艺术长河中。

小山村走出越剧新后

袁雪芬的一生仿佛就是一部中国越剧发展史。她灌录过第一张女子越剧唱片,拍摄了新中国第一部大型彩色戏曲影片《梁山伯与祝英台》;她与梅兰芳、周信芳、程砚秋等作为戏曲界特邀代表出席1949年的开国大典;她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越剧代表性传承人、首届中国戏剧奖.终身成就奖的获得者;她是越剧迷心目中永恒的祝英台崔莺莺祥林嫂……

袁雪芬1922年出生于浙江省嵊县杜山村,父亲是一名乡村教师。儿时父亲的告诫,袁雪芬一直铭记于心,后来她还从中提炼出清清白白做人,认认真真演戏的格言。

带着父亲的叮咛,袁雪芬一路拜师学艺,攻青衣、闺门旦,兼学绍兴大班和徽班的武戏。最初,袁雪芬曾与女子越剧早期名旦王杏花同台,到1936年赴杭州演出时,袁雪芬首次挂上了头牌。1938年,她随越剧科班进上海,与同春舞台的绍兴大班演员同台演出。上海被日军占领后,她又与小生演员马樟花合演了3年有余。

当年上海滩的光怪陆离,并没有令袁雪芬迷失,相反她在中西混杂的文化环境中,萌生出改革越剧的大胆念头。从对《梁祝哀史》进行初步的去芜存菁,到演出新戏《恒娘》等,并上电台演唱,戏迷越来越多,令她赢得了越剧新后的美名。

自掏腰包大胆改革越剧

因担心越剧这样的草台戏被历史所淘汰,袁雪芬在上海通过观摩昆曲、京剧、话剧、电影等偷师学艺。她甚至设想出运用话剧编、导、美、演改造越剧的宏伟蓝图。20世纪40年代初,袁雪芬的改革设想必须取得演出邀请方的同意才能实施,不少剧场老板愿意出高薪请袁雪芬,但对改革却顾虑重重。最后在中间人的斡旋下,袁雪芬提出,将自己十分之九的薪水拿出来,聘请编导、舞美等,共襄改革之举。

话剧和昆曲,是越剧改革的'奶娘'。袁雪芬生前曾这样回忆当年的改革与创新。1946年5月,袁雪芬把根据鲁迅名着《祝福》改编的《祥林嫂》搬上越剧舞台,轰动一时,受到田汉、许广平、欧阳山尊、白杨等进步人士的称赞,被舆论称为新越剧的里程碑。

在越剧改革过程中,袁雪芬还在唱腔上有所突破。在排演《香妃》时,她发明了如泣如诉的哭腔尺调。逐步完善后,尺调成为越剧的主调,并引导越剧孕育出丝弦、流水等各种板式。戏曲音乐家刘如曾认为,昆曲有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的说法,在越剧也有一个调发展一个剧种的事实。

上世纪80年代,袁雪芬曾赋诗:堪叹柳絮随风落,惟愿香雪竞争妍。步入暮年的她,依然惦记着越剧的改革与创新。

清白做人认真演戏

1965年,电影导演谢晋根据袁雪芬等越剧十姐妹的真实故事拍摄了影片《舞台姐妹》,其中一句台词清清白白做人,认认真真演戏,正是袁雪芬早期从父亲的教诲中提炼出的格言。

做人要做好人,戏也要演好戏;先是做人,然后才是演戏。据袁雪芬的家属以及身边弟子回忆,袁雪芬生前一直强调做人清白的重要性。

在上海戏曲界,几乎人人皆知,袁雪芬的性格是疾恶如仇,绝不随波逐流,眼里不容砂子。旧时戏曲行当时兴女演员拜干爹、干妈、唱堂会,靠各种势力走红。袁雪芬不为所动,相反,她穿青衣、吃素食,把自己打扮成中年妇女模样,拒绝各种应酬。

早年,她曾拒绝宋美龄等权贵名人的堂会邀约,甚至谢绝出演《坐楼杀惜》中的反面角色阎婆惜。在做人的每一个细节上要求自己清清白白,最终成就了袁雪芬出淤泥而不染的佳话。

袁雪芬的弟子金彩风说,旧时上海滩,角儿一旦红了,应酬多、诱惑多,但袁老师为人正派,谢绝各种堂会和应酬。这种精神难能可贵,对于今天的戏曲后辈而言,都是值得好好学习的。

据上海新闻界资深记者追忆,直至多年以后,当袁雪芬主持上海白玉兰表演艺术奖评选时,她始终以清白做人为座右铭,公开谢绝一切走后门行为,秉持评选的公正性。如今,在袁雪芬的灵堂上,依然是一派朴素的布置。质本洁来还洁去,这是母亲的心愿。长子郑海芽说,根据老人家的遗愿,丧事从简,骨灰将撒入上海黄浦江。

戏迷们过去时常从袁雪芬的名字联想到她的为人:高洁、正直,宛如凌寒独自开放的一株梅花,对越剧一往情深。在这乍暖还寒的初春,巨星陨落,香雪争妍,此情悠悠……

更新于:2024-01-03 11:06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