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日
  • 中国
  • QQ
生食主义

印光大师-净土宗十三祖高僧

  • 2023-06-23 06:30
简介一.印光大师生平事迹印光大师(1861-1941):讳圣量,字印光。别号常惭愧僧,近代著名的净土宗高僧,为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俗姓赵,名绍伊,字子任。陕西合阳陈村人,幼..

一.印光大师生平事迹

印光大师(1861-1941):讳圣量,字印光。别号常惭愧僧,近代著名的净土宗高僧,为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俗姓赵,名绍伊,字子任。陕西合阳陈村人,幼时聪慧,随兄熟读儒书,颇以孔孟之道为自任。受韩愈、欧阳修等大儒辟佛思想的影响而批判佛教。至十五岁后,数年之间因病所困,偶读佛经,始悟前非,乃洗心革面,回心向佛。清光绪七年(公元 1881 年)师二十一岁,往投终南山五台莲华洞寺,礼道纯和尚剃度出家。次年受具足戒于陕西兴安双溪寺印海定律师座下。

印光大师生来便有眼疾,几近失明,后于湖北莲华寺帮忙晾宋体晒经书时,得读残本《龙舒净土文》,而知念佛往生净土法门即是当生成就、了脱生死之要道。因为眼疾,乃悟身为苦本。感悟到若要离苦得乐,势必专修念佛法门为是,即于闲时。专念佛号,纵是忙于事务,也心不离佛,后眼疾痊愈,由此深信念佛功德不可思议。而自行化他,一以净土为归,便肇始于此。印光大师修净土,久而弥笃。光绪十二年(1886)二十六岁时,慕名北京怀柔红螺山资福寺为净土专修道场。便往亲近善知识,取继承东晋庐山东林寺慧远大师创导的净宗遗风之意,自号专修念佛法门,使得净业大进。除此之外,师于红螺山历任上客堂香灯、寮元等职期间,深入经藏,研读大乘经教以为助行,与念佛之正行互补,得以圆成净业。

光绪十六年(1890)师转居北京龙泉寺、十七年(1891)住于国广寺。光绪十九年(1893)时,应普陀山法雨寺化闻和尚之请。护送藏经南下,后便常住法雨寺. 师于寺中精勤修持,念佛不懈,深受大众敬重。众等便诚请大师讲法以利群机,师辞不过,乃为开讲《阿弥陀佛经便蒙钞》一座。嗣后,便谢绝众缘,于珠宝殿侧掩关修行,连闭两期,为时六年。于关房中自书 "念佛待死" 以自策励。出关后,曾出外住“莲篷”,未几,源如法雨寺居之。光绪三十年(1904)师四十四岁时,因谛闲法师为浙江温州头陀寺迎请藏经,又为之助理一切,事毕师仍回法雨寺。师在此出家二十几年的光景里,始终韬晦,不喜结交,不好名闻利养,惟有用功不止,精进念佛,以期克果。其后近十年间亦复如是。全身心地念佛修行,终得念佛三昧。

民国纪年,(1912)师年五十有二,高鹤年居士取大师文稿数篇,刊入上海《佛学丛报》,署名常惭。读者虽不知为谁,而文章中所显义理己足以引发见闻者生信念佛。延至民国六年 1918),徐蔚如、周盂由诸居士得读大师文稿,甚感希有难得。于是一再搜集印光大师的文稿,题为《印光法师文钞》而刊行之。徐蔚如居士于文钞之跋中赞言:大法陵夷,于今为极,不图当世尚有具正知正见如师者,续佛慧命,于是乎在!其后数年间,复为增广大师文稿,由中华书局印行,名为《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大师的文钞,正如徐氏跋中所言:无一语无来历,深入显出,妙契时机,诚末法中应病良药。不单是在佛理上精辟入理,,就是一般世俗道理,亦即兼而融会,凡是能使闻者改恶修善,生信念佛者,不据一格为众宣扬法要。义理深契众机,且文法典雅,是以凡闻大师名者,人人必争请奉读师之文钞。因此之故,大师威名扬于环宇,渴望归依大师门下之善信人等,日益增多。有登门造访请求慈悲摄受者,有亲写书信乞赐法名者。一时间,做大师的归依弟子蔚然成风。前后二十余年来,皈依大师座下的信徒,无法统计、进而言之,受大师之教,而依教奉行,吃素念佛,精修净业,得以往生西方净土者,亦难枚举。由此可见大师身传言教之功行实不可思议。

大师一生勤俭无私,信众之供养,悉皆代为广种福田,或用于流通经籍,或用以救济饥贫。而其自奉,食唯充饥,不求适口;衣取御寒,厌弃华丽。有供养珍美衣食,推却不过者,转手即送他人。大多数的普通物品,咸皆交至库房,与大家共享,决不自用。大师先后在上海、苏州创办弘社。二十余年来;所印的佛书计有百十种之多,其数不下四、五百万册。佛像亦有百万余帧之多,教之内外,普受法益者甚众。民国十一年,(1923)师六十二岁时,江苏义务教育会成立,议请省府下令征用寺产作为学校,佛教界为之哗然。大师为保教护寺故,不遗余力地为之奔走呼吁,终得以扭转危机。同年,应定海知事陶在东之请,物色讲师,至监狱讲道,乃推智德法师应聘。并令其宣讲《安士全书》等关于因果报应、信愿念佛求生净土之佛理。充分体现大师之无缘慈悲,普化众生之本怀。后更自任江苏监狱感化会名誉会长。这种名誉是大师为利益苦难众生乐意所得。基于此回,陶在东与会稽道尹黄涵之,将大师之道行事迹呈报政府,得以题赐悟彻圆明之匾额一方,资送普陀,香花供养,极盛一时,僧俗人等,深为欣羡。师则置若罔闻。人虚空楼阁,自无盛德,惭愧不己,荣从何来?其后,数年间常往来江苏、浙江、上海一带,为众开示念佛法要,因果事见闻者如潮,法缘盛极一时。

1922 年,大师弟子在南京三汊河创办放生池,大师亲自参加并订寺规,又亲自拿钱,并劝其募资帮助创办佛教慈幼院,后又在上海创办佛教慈幼院,心存慈悲,收养弃婴,教赤贫子弟。

大师对有缺点错误的人总是严肃批评、热诚劝戒,决不姑息迁就,著名佛教学者江易园是大师皈依弟子,早期为了弘扬净土做出一些贡献,但后来沉湎于迷信扶乩,遭大师严厉批评,佛法决不可以与迷信同流,如冰炭不可共存一样。

创办道场 制订规约:

1937 年,大师应妙真和尚之请,移住灵严,创办十方专修净土道场,并制订了五条规约。一、住持不论是何宗派,但以深信净土、戒行精严为准,只传贤不传法,以杜法眷私属之弊;二、住持论次数不论代数,以免高德居庸德之后之嫌;三、不传戒,不讲经,以免招摇扰乱正念之嫌。堂中虽日日常讲,但不招外方来听耳。四、专一念佛,除打佛七外,概不应酬一切佛事。五、无论何人,不得在寺收剃徒弟。有一违反者立即出院,这五条规约系真达和尚与印光大师商订,亦是大师为弘扬净土振兴佛教、匡正时弊而发。从此,灵严道风为之一振,迄今不衰,成为中国近代著名净土道场之一。

二、预知时至,安详圆寂

1940 年冬,印光大师略示微疾,促令办理妙真法师升座仪式,预知时至,多诸迹证。初三日晚,对大众开示:“净土法门,别无奇特,但要恳切至诚,无不蒙佛接引,带业往生。”初四日早一时半,由床上起坐说:“念佛见佛,决定生西。”言讫,即大声念佛,二时十五分,印祖坐床边呼水洗手毕,起立说:“蒙阿弥陀佛接引,我要走了,大家要念佛,要发愿,要生西方。”说完即坐椅上,端身正坐,口唇微动念佛。三时许,妙真和尚至。印祖吩咐:“你要维持道场,你要弘扬净土,不要学大派头。”自后即不复语,只唇动念佛而已,延至五时,如入禅定,笑容宛然,在大众念佛声中,安详圆寂。世寿八十,僧腊六十。

次年二月十五日,印祖示寂一百日,举行荼毗典礼,得五色舍利珠百余颗,精圆莹澈,又有大小舍利花及血舍利等,共一千余粒。四众弟子奉灵骨塔于灵严山石鼓之东南。

印祖一生精修净业,最后一着,既现生西瑞相以垂范,复留舍利以彰法身不坏之相。足证印祖悲度众生,弘愿无尽。印祖着有《印光法师文钞》正、续篇,丙子息灾法会法语等流通于世。

大师一生,一以净土为归,自行化他,信愿念佛。言传身教,为净土学者之榜样,弘传净土,作世间之慈航。后人尊之为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盛名永彪净土宗之史册。

二.印光大师佛学思想

印光大师的佛学思想可以用:"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真为生死、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老实念佛。" 此八句话来概括之。大师一生的行业也是依此八句毕其一生而亲力作为的。前四句,是以儒家学说为基础,师谓:欲学佛道以脱凡俗,若不注重于此四句,则如无根之木,期其盛茂;无翼之鸟,冀其高飞也。后四句,是以净宗之理念为中心,师言:博地凡夫,欲于现生即了生死,若不依此四句,则成无因而欲得果,未种而思收获,万无得理。总而言之,果能将此八句,通身荷担,决定可以生入圣贤之域,殁登极乐之邦。此八句话,概括性地体现出印光大师儒佛二教并弘,世出世法同彰的佛学思想特色。说实在的,若要于净土事业中有所成就,依照此八句话行之,则必无往而不利。特别是针对于现今的社会与人群而言,此八句话绝对是济世之密方,应病之良药。

大师一生力弘净土,处处标榜净土法门之殊胜,其谓:"夫所谓净土法门看,以其普摄上中下三根,高超律、教、禅诸宗" 因为净土法门乃:"九界众生离此法,上不能圆成佛道;十方诸佛舍此法,下不能普利群生。正如大师为灵严山寺山门撰写的对联所讲的那样:净土法门普被三根,实如来成始成终之妙道。弥陀誓愿全收九界,示众生心作心是之洪献。虽然净土法门如是殊胜,大师也毕其一生专弘净土,但大师并不排斥他宗,尝言:平等之怀,所有言论,唯理是尚。药无贵贱,愈病者良。法无优劣,契机最妙。认为修行仍然是以宗之悟解为目,教之修持为足。非目则无以由见道,非足则不能到家。在《影印宋碛砂版大藏经序》中更言:综其所说,纲有五宗,曰律、曰教、曰禅、曰密、曰净,五者名目虽异,理体是一,可专注于一门,不可偏废于余法,如有四门而入一城,如以四时而成一岁,其互相维持、互相辅助之功,非深悉法源者莫能知。此中弥显大师护持他宗纯为整体佛教着想之用心。

纵观大师之文钞,从中可知,大师的佛学思想里,世间的儒学占据一大部分,大师认为儒学是为人之道,类似佛学之入大乘,结合二者相互融通,是可摄受接引无量众生。大师常言:儒佛二教,合之则双美,离之则两伤。以世无一人不在伦常之内,亦无一人能出心性之外。具此伦常心性,而以佛之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为克己复礼、闲邪存诚、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之助。由是父子兄弟等,相率而尽伦尽性,以去其幻妄之烦惑,以复其本具之佛性。由此可见大师弘法利生之特有的智慧与德能。

再者,提倡因果报应之说,也是印光大师佛学思想中的一大特点。于开示中常云:因果之法,为救国救民之急务,必令人人皆知,现在有如此因,将来即有如此果:又言:因果者,圣人治天下,佛度众生之大权、约佛法论,从凡夫地,乃至佛果,所有诸法,皆不出因果之外。世法亦然大师在世时更是极力提倡流通《安士全书》与《了凡四训》等书,希望藉此因果之法教化群生,得收济世救民之功效。

当然,作为一位净土宗师,印光大师的佛学思想是以净士思想为重心的,以因果事理为基础,教化为人处世道理,修善积福。信愿念佛而求生伊士乃是終极之目标。而在日常的修学中,大师认为竭诚、恭敬与惭愧是修学进步与成功的几点要素。大师一生中更是以竭诚、恭敬之心修行念佛,以身作则,自号常惭愧僧,虚心学佛,耐心教导有缘众生,最终得以成就净土之大业。

在印光大师的思想中有很浓厚的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的净土理念。尝喻言:愿离娑婆,如囚徒之欲出车狱,绝无系恋之心;愿生西方,如过客之思归故乡,岂有因循之念。大师于自房内书一死字作为座右铭并注题记曰:学道之人,念念不忘此字,则道业自成矣!时时以无常迅速,生死事大为念,可见其求生净土之深心,确实非同常人。

印光大师佛学思想博大而精深,然却处处显现出平实的风格。应契时机,对症以药。不尚玄虚、务实求真是其思想特征。大师之首席归依弟子周孟由评赞大师言;法而老人,禀善导专修之旨,阐永明料简之微,中正似莲池,善巧如云谷。宪章灵峰,步武资福,弘扬净土,密护诸宗,昌明佛法,潜挽世风。折摄皆具慈悲,语默无非教化,二百年来,一人而已。弘一法师曾引用周孟由居士之语,赞为诚不刊之定论也。后更誉印光大师日:大德如印光大师者,三百年来一人而己。

太虚大师也称赞印光大师言;亲其教览其文者,辄感激威德力之强,默估折服,易估崇仰,为莲宗十三祖,询获其当也。圆鼓法师在为印光大师文钞善华录序中说:印光大师乘愿再来,单提正令,不高谈心性,而全显妙心。又谓。(印光大师乃)彻悟大师之后,第一人也。而国政法师自身也:敬步后尘,奔南逐北,莫不因势利导,指归净土。

综上所述,并及诸大德之赞语,可以得知印光大师实为近代净宗之泰斗,净土一教之振兴,实赖大师之功,由于大师之倾力弘传教化,得以法化之弘,磅礡中外得使善导高风,复见今日。以上所述,只是略述印光大师一生行业之梗概,读者若欲洞明大师之生平与佛学思想之全部。则请奉读由真达、妙真、了然、德森法师等师所述之《印光大师行业记》与《印光大师文钞》。而由台湾佛教出版社发行,共计七册的《印光大师全集》,则收集了印光大师的所有著作,内容更是详尽。若欲研究印光大师之佛学思想者,该全集不失为一部完善的参考书。

三、高僧大德对印光大师的高度评价:

天台宗高僧谛闲大师评价说:“惟我普陀印公,智光雪亮,梵行冰清。具正知见,发大慈悲。烛智炬以破昏衢,挥慧剑而裂见网。阐扬正道,挽教海之狂澜。指示真乘,作法门之保障。虽卅年苦行,与世罕通。而四海传名,问津日众。或航海梯山,而请求开示。或鸿来雁去,而乞赐南针。举凡所说所书之只言片句,莫不奉为明训,宝逾奇珍。”

律宗高僧弘一大师评价大师文钞说:“是阿伽陀,以疗群疚。契理契机,十方宏覆。普愿见闻,欢喜信受。联华萼于西池,等无量之光寿。”“老人之文,如日月历天,普烛群品。”又评价大师说:“朽人于当代善知识中,最服膺者惟印光法师。前年尝致书陈情,愿厕弟子之列,法师未许,去岁阿弥陀佛诞,于佛前燃臂香,乞三宝慈力加被,复上书陈请,师又逊谢。逮及岁晚,乃再竭诚哀恳,方承慈悲摄受,欢喜庆幸,得未曾有矣。法师之本,吾人宁可测度,且约迹论,永嘉周孟由尝云,法雨老人,禀善导专修之旨,阐永明料简之微。中正似莲池,善巧如云谷,宪章灵峰,(明蕅益大师)步武资福,(清彻悟禅师)宏扬净土,密护诸宗。明昌佛法,潜挽世风,折摄皆具慈悲,语默无非教化,三百年来一人而已,诚不刊之定论也。”

禅宗高僧虚云和尚评价说:“他对教义极深。他虽深通教义。却以一句阿弥陀佛为日常行持。绝不觉得自己深通经教。便轻视念佛法门。”“他体解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的深理。依之起修。得念佛三昧。依之宏扬净土。利益众生。数十年如一日。不辞劳瘁。在今日确实没有。”“如大师之真实行持,脚踏实地,禅讲兼通,而归宗于净土,昌明大法,密护诸宗,常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敦伦尽分,闲邪存诚,深信因果,老实念佛等语教人,不标新,不玄奇,所谓道在平常日用间,其一生之功行事迹,及本身成就,昭昭在人耳目。”

近代著名高僧圆瑛法师说:“能留人之永远纪念者,或道德超着,或学问济世,或功德及人,三者必具其一而后可。惟我印光大师,由儒入释,三者悉备于一身;念佛修心,六字包罗乎万行;故能令人永久纪念也。语其道德,则戒行庄严,念力坚定,三业清净,历证事理一心,一行圆成,深入念佛三昧,如大势至菩萨所云:‘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入三摩地。’道高德备,洵称末世津梁;腊长年高,堪作众僧矩范!语其学问,则智慧弘深,性情忠直,博通三藏,智日朗耀于天;总持百家,慧炬腾辉于长夜;发于言论,着为文钞。其开示于人也,直心直语,句句皆药石之谈。其流通于世也,为偈为文,字字等珠玑之灿。觉民导世,拭翳指迷。具大辩才,上智下愚皆摄受;得正知见,佛法世谛以融通。语其功德,则运智运悲,救灾救难;布衣粗食,宁节口体之供;舍物损资,不事衣钵之蓄。自他等视,胞与为怀。义粟仁浆,难众得资生之益;恩膏惠泽,灾黎怀感德之心。其修持净土也,自行化他,数十年如一日,匪独面命耳提,亲承法益,乃至闻风仰德,感化殊多。”赞曰:“彻悟大师之后,第一人也。”

近代著名高僧太虚大师评价说:“博通教义,兼达宗门,诚为一大通家也。”“师(指印光)志行纯笃,风致刚健,亲其教、览其文者,辄感激威德力之强,默然折服,翕然崇仰,为莲宗十三祖,洵获其当也。”

“极乐往生一法,虽佛说多经,马鸣、龙树、无著、世亲诸师亦着于论,然至中国,弘扬始盛,蔚为大宗。(中略)波澜转壮,则滥觞庐山莲社,博约其化于昙鸾、道绰;善导、永明又深其旨;至云栖爰集大成;灵峰、梵天、红螺益精卓,沿至清季民初,尽一生精力,荷担斯法,解行双绝者,则印光大师也。”

近代著名思想家、社会活动家梁启超居士给大师文钞题词说:“古德弘法,皆觑破时节因缘,应机调伏众生。印光大师,文字三昧,真今日群盲之眼也。”

儒学大师和佛学家马一浮居士题词说:“印光法师,此宗尊宿。俯提弱丧,罄吐诚言。辞致恳恻,与莲池为近。”

著名刻经家、华严学者徐蔚如居士评价说:“严净毗尼,贯通宗教,笃志净业,自度度他,凡所为文,皆从性海中自在流出,而仍无一语无来历。”“名言精理,语语根据大教,与从上祖师,如出一冶。”

近代净土宗大德李炳南居士,号雪庐老人,研究印光之著作后,心仪景仰而皈依为师,获赐法名“德明”。在回复有居士说及印光法师圆寂后被公推为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只是暂定之时说:“名分已定,人心已归,岂能朝三暮四,随意变更。”

更新于:2023-06-23 06:30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