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日
  • 中国
  • QQ
生食主义

聪明无痕

  • 2024-04-17 11:38
简介聪明无痕若人见般若,是则得解脱;若不见般若,是亦得解脱。若不见般若,是则为被缚;若人见般若,是亦名被缚。《大智度论卷十八释初品中般若波罗蜜》此两偈是说,不论你以..

  聪明无痕

  若人见般若,是则得解脱;若不见般若,是亦得解脱。

  若不见般若,是则为被缚;若人见般若,是亦名被缚。

  《大智度论卷十八释初品中般若波罗蜜》

  此两偈是说,不论你以为已见到般若或者没有见到般若,都是未得解脱,相反地也就是已得解脱。

  这两个偈子,乍看之下是彼此抵触的。第一个偈子说,不论见不见到般若,都被烦恼束缚。因为未见般若的人,不知道有般若,也没想要见到般若,是以是在烦恼之中。另一种人已知有般若,并且在追求般若,这本身就是执著;或者他自认已获得般若,是一个有聪明的人,这也是个笑话,因为般若是无我的,怎么会把有了聪明当成我了呢?所以自认获得般若,也是束缚。

  第二个偈子说,见到般若是获得解脱;相反地,不见般若也是得解脱。这是对智者或悟后的人说的。悟后的人即使告诉别人他见到般若,自己心中并不会执著般若。比如释迦牟尼佛成佛之后,已放下了自我中间,但他为了赞助他人,依旧处处说到我是佛、我是大觉者、我是世尊、我是法王、我度众生。这究竟是执著,照样解脱呢?这是为了让众生起信心,所以告诉人他是佛,他已得解脱,借此让众生知道,他是值得依靠的人,是能让众生得解脱的人,要跟他进修。这些我字,是为众生而说的假名,不是为了凸显佛的自我而说。

  若不见般若,是亦得解脱,对于大彻大悟之后的人来说,般若也是因为众生需要而立的假名,在他们悟者的心中并没有任何痕迹叫做般若,这才是真正得解脱。假使某人自己认为有聪明,自己认为已解脱,自己认为于世人之中高人一等,这是固守着自我价值、自我成就的心相,乃是傲慢自信,不是解脱安闲。

  我常对修行已有一点心得的人说:不要执著悟境,不要等待开悟。假如真的开悟了,不要大惊小怪,逢人就显示自己已经开悟。真正开悟的人,心中了无痕迹,假如有开悟的感到和开悟的傲气,那就证实你不是真悟,未得解脱。

  世间有些人自称他们是解脱者、大师、大禅师,或者自谓最高最究竟的安闲者,很难讲他们是否名副其实。假如是方便法,让人起信,那没有问题;假如骄慢自信,自认为解脱者,那毫不是解脱。该若何判断呢?但看他们在平常生活中是否有傲慢心,是不是和光同尘地平易近民。假如是在从事神化自我及小我崇拜的活动者,就可能是骄慢,而不是般若了。

更新于:5个月前

很赞哦!

评论问答

全部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