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日
  • 中国
  • QQ
生食主义

圣严法师:正信的佛教(6)

  • 2024-04-24 12:54
简介传:「湖人薛氏妇早丧不得脱,其家斋千僧诵金 刚般若,请(朋)师演说经旨。妇凭语曰:「谢翁婆一卷经今得解脱。」翁问:「千僧同诵,何言一卷?」答曰:「朋法师所诵者,盖师诵时不接..

传:「湖人薛氏妇早丧不得脱,其家斋千僧诵金 刚般若,请(朋)师演说经旨。

妇凭语曰:「谢翁婆一卷经今得解脱。」

翁问:「千僧同诵,何言一卷?」答曰:「朋法师所诵者,盖师诵时不接世语,兼解义为胜也。」

佛教相信功德可以回向给他人吗?

佛教确切相信,自己所修的功德,可以回向给他人。

所谓回向,就是从自己的方面,回转朝向他人的方面,这是属于心力的感应, 这在上面一节中已经大略说过。这是由于自己的心力通过诸佛菩萨的愿力而达于所 要回向的对方;这像天空的太阳光通过反射物(如镜或金属体)的折射,便可使户 外的太阳光照射到室内的黑暗处,室内的黑暗处,虽未直接曝晒到太阳,却已接受了回向而来的太阳光。

同时,虽把功德回向给他人,自己的功德仍然丝毫不损,这在佛经中有一个比 喻:一盏灯,可以点燃许多灯,这盏灯虽然点了许多盏灯,却不会因了点燃其他的灯而就减弱了自身的灯光。

因此,凡是正信的佛教徒,每做一桩功德,都会发愿回向给一切的众生,这也 正是慈悲心的自然流露。

佛教相信轮回是确实的吗?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佛教相信,除了已经解脱生死(如小乘的阿罗汉) 或已经自主生死(如大乘的圣位菩萨)的圣者之外,一切的众生,都不能不受轮回 的限制。

所谓轮回,实际上是上下浮沉的生死流转,并不真的像轮子一般地回环。轮回 的范围共有六大流类,佛教称为六道,那就是由上而下的:天道、人道、修罗(神 )道、傍生道、鬼道、地狱道,这都是由于五戒十善及十恶五逆(十善的反面是十 恶,杀父、杀母、杀罗汉、破坏僧团的和合、出佛陀的身血,称为五逆)而有的类 别,五戒十善分为上中下三品,感生天、人、修罗的三道,十恶五逆分为下中上三 品,感生傍生、鬼、地狱的三道。作善业,生于上三道,作恶业,生于下三道。在 每一类别中的福报享尽或罪报受完,便是一期生死的终结,便又是另一期生死的开始,就这样在六道之中,生来死去,死去生来,便称为轮回生死。

不过佛教特别相信,众生的生死范围虽有六道,众生的善恶业因的造作,则以 人道为主,所以,唯有人道是造业并兼受报的双重道,其余各道,都只是受报的单 重道,天道神道只有享受福报,无暇另造新业,下三道只有感受苦报,没有分别善恶的能力,唯有人道,既能受苦受乐,也能分别何善何恶。佛教主张业力的造作薰 习,在于心识的感受,如若无暇分辨或无能分辨,纵然造业,也不能成为业力的主因。所以,佛教特别重视人生善恶的行为责任。

正因为造作业力的主因是在人间,所以上升下堕之后的众生,都还有下堕上升 的机会,不是一次上升永远上升,一次下堕永远下堕。

人间众生的造作业因,是有善有恶的,是有轻有重的,人在一生之中,造有种 种的业,或善或恶,或少或多,或轻或重。因此受报的机会,也有先后的差别了。 所以,人在一期生命的结束之后,朝向轮回的目标,有著三种可能的引力,第一是 随重:一生之中,善业比恶业的分量重,便先生善道,善道的天业比人业重,便先 生天道;如果恶业比善业重,便先生于恶道,恶道的地狱业比傍生业重,便先生于 地狱道,受完重业的果报,依次再受轻业的果报。第二是随习:人在一生之中未作 大善也未作大恶,但在生平有一种特殊强烈的习气,命终之后,便随著习气的偏向 而去投生他的处所,所以,修善学佛,主要是靠日常的努力。第三是随念:这是在 临命终时的心念决定,临终之时,如果心念恶劣,比如恐怖、焦虑、贪恋、镇恼等 等,那就很难不堕恶道的了,所以佛教主张人在临死或新死之时,家属不可哭,应 该代他布施修福,并且使他知道,同时宣说他一生所作的善业功德,使他心得安慰,使他看破放下,并且大家朗诵佛号,使他一心向往佛的功德及佛的净土;若无重 大的恶业,这种临死的心念倾向,便可使亡者不致下堕,乃至可因亡者的心力感应 了诸佛菩萨的愿力,往生佛国的净土──这是佛教主张临终助念佛号的主要原因。

民间的信仰,以为人死之后即是鬼,这在佛教的轮回观中是不能成立的,因为 鬼道只是六道轮回的一道,所以人死之后,也只有六分之一的可能生于鬼道。

佛教相信灵魂的实在吗?

不。佛教不相信有一个永恒不变的灵魂,如果相信了灵魂的实在,那就不是正 信的佛教徒,而是「神我外道」。

不错,在一般人的观念中,除了他是唯物论者,往住都会相信人人都有一个永 恒不变的灵魂,晚近欧美倡行的「灵智学会」,他们研究的对象,也就是灵魂。基 督教、回教、印度教、道教等的各宗教,多多少少也是属于灵魂信仰的一类,以为 人的作善作恶,死后的灵魂,便会受著上帝或阎王的审判,好者上天堂,坏者下地 狱。

在中国的民间,对于灵魂的迷信,更是根深蒂固,并且还有一个最大的错误, 以为人死之后的灵魂就是鬼,灵魂与鬼,在中国民间的信仰中,乃是一个纠缠不清 分割不开的大问题。更可笑的,由于鬼类有些小神通,又以为灵魂是「三魂六魄」 组成的集合体了。

其实,鬼是六道众生之一,正像我们人类也是六道众生之一一样,生为人,固 然有生有死,生为鬼,同样有生有死(人是胎生,鬼是化生),何况人死之后不一 定就生为鬼,这在下一节中另予说明。

而于灵魂,中国民间的传说很多,往往把人的生死之间,用灵魂作为桥梁,生 是灵魂的投胎,死是灵魂脱离了肉体,把灵魂与肉体的关系,看同房子与屋主一样 ,老房子坏了,搬进新的房子,房子经常在汰旧换新地搬进搬出,住房子的人,却是永恒不变地来来去去。这也就是说,人是灵魂套上了肉体的东西,肉体可以换了 又换,灵魂是一成不变的,以为灵魂就是我们生死之流中的主体。

事实上,正信的佛教,并不接受这一套灵魂的观念,因为这在缘起缘灭的理论 上不能成立,站在「生灭无常」的立足点上,看一切事物都是生灭无常的,物质界 是如此,精神界亦复如此。用肉眼看事物,往往会发生「成而不变」的错觉,若用 精密的仪器去看任何事物,无不都在刹那变化之中,易经所说的「生生」,其实在 生生的背后,也包含著死死,也就是变变或化化。

物质界的物理现象,既然是生生不息的,再看精神界的心理现象,那就更容易 觉察出来了,因为心理现象的产生,就是由于精神的变动而来。心理现象的变动, 促成了我人行为的或善或恶,善恶的行为,又会反转身来影响到心理现象的倾向, 我们的前程远景,便是靠著这种心理促成行为,行为影响心理的循环作用而定。

那末试问:灵魂的不变性,灵魂的永恒性,那是可能的吗?当然是不可能的, 不要说死后没有固定的灵魂,纵然活著的时候,我们的身心也都是活在刹那不停地变了又变而变变不已之中。照这样说,佛教既不相信灵魂,那末,佛教所说六道轮 回与超凡入圣的本体,究竟又是甚么呢?

这就是佛教特殊优胜的地方,既不看重自我的永久价值,却又更加地肯定了自性的升拔价值。

佛教主张「因缘生法」「自性本空」,佛教看物质界是因缘生法,看精神界也 是因缘生法。因缘聚合即生,因缘分散即灭,大至一个星球一个天体乃至整个的宇 宙,小至一茎小草一粒微尘一个原子,无一不是假藉了内因与外缘的聚集而存在, 除去了因与缘的要素,一物也不可能存在,所以,从根本上看,是空无一物的。这 在研究物理化学的科学家们,可以给我们正确而正面的答案。

至于精神界呢?佛教虽不承认灵魂的观念,但决不是唯物论者。佛教的精神界 ,是用一个「识」字作为命名,小乘佛教只讲六个识,是以第六识作为连贯生命之 流的主体,大乘佛教增加两识,共有八识,是以第八识作为连贯生命之流的主体, 我们把小乘的放在一边,单介绍大乘的八识。

大乘佛教的八个识,前六识同小乘的名称一样,只是将小乘第六识的功用更加 详实的分析,而分出了第七识与第八识。

实际上,八个识的主体只有一个,由于功用的划分而给了它们八个名字,因为 前七识的为善为恶,都会把账目记在第八识的名下;第八识是一切业种业因的仓库 ,这个仓库的总管是第七识,搬进搬出是第六识,制造作业是前五识。

这样说来,第八识的功能,是在储藏,但不等于只进不出的守财奴。不断地由 外面藏进去,也不断地从里面搬出来,藏进去的是行为影响心理而印入心田,称为 业因或种子,搬出来的是心理促成行为而感受行为,称为业果或现行。就这样进而 出,出而进,种子而现行,现行而种子,在一期生命之中是如此,转生到二期三期 乃至无数期的生命中去也是如此,由现世今生的因果对流,到无数过去和未来世的 因果回还,都不出于这一种子而现行与现行而种子的律则,因此而构成了生命的连 贯与生死的相续。

正因为种子与现行的经常乃至刹那不息地进进出出,所以第八识的本质,也在 经常乃至刹那不息地变动不已,不要说这一生的第八识的质量与前后生是不同的, 即使前一念到后一念也就不同了,正由于念念生灭念念不同,我们才会有浮沉生死 而至越超生死的可能。所以,第八识的存在,便是存在于这一刹那变动的业因与业 果的连续之间,除了业因与业果的变动连续,也就没有第八识的本质可求;正像水 的潮流,是由于水的连续而有,离了相续不断的水性,也就没有潮流可求了。佛教 教人修持解脱道的目的,就是在于截断这一因果相续的生死之流,等到第八识的作 用完全消失,既不藏进去什么,也不拿出来什么,那就成了空性,那在佛教称为「 转(烦恼)识成(清净)智」,不受生死的支配,而能自由于生死之中。

可见佛教的第八识,并不等于永恒的灵魂,如果迷信有个永恒的灵魂,那么超 凡入圣的解脱生死,也就成为不可能了。佛教在观念上否认有灵魂,在目的上也在 否定第八识,唯有否定了由烦恼无明接连而假现的第八识之后,才是彻底的解脱。 不过,第八识被否定之后,并非等于没有,乃是非空非有的智体的显照,而不是无 明烦恼的缠绕不清。

佛教崇拜神鬼吗?

很明显的,一个正信的佛教徒,唯有崇拜佛、法、僧──三宝,绝不崇拜神鬼 ,但是,正信的佛教并不否认神鬼的存在,因为神鬼也是六道轮回的两大流类。所 以,佛教所说的神不是神教所说的上帝,佛教所说的鬼,也不是神教所说的魔鬼。 佛教所说的神也是凡界的众生,佛教所说的魔是在欲界的第六天,所以佛教的魔是 魔、鬼是鬼。佛教的魔,也有四种:天魔、五蕴魔、烦恼魔、死魔,除了天魔,其 余三魔也都出于各人自我的生理及心理。

佛教的神,通常是在天与鬼之间,大福的鬼便是神,天的扈从往往是神。鬼有多财鬼、少财鬼、饿鬼,多财大福鬼,虽在鬼道,也享天福,民间一般所崇拜的神,多半就是大福的鬼。神有天神、空神、地神,又可分天神、畜神、鬼神,民间一般所崇拜的牛鬼蛇神、草木精灵、山川等神,多是地神、畜神和鬼神。在佛经中通 常提到的是八部鬼神,那就是:天神、龙神、夜叉(飞空鬼)神、乾闼婆(天音乐 )神、阿修罗(悲天)神、迦楼罗(金翅鸟)神、紧那罗(天歌唱)神、摩侯罗迦(大蟒)神。这八部鬼神,有善的也有恶的,善的通常是受佛教的感化而来为佛教 作护法的。因此,正信的佛教徒,并不崇拜神鬼,仅对神鬼保持若干程度的礼遇, 假如一个正信的佛教徒崇拜了神鬼,在原则上是有罪的。同时,善神都会自动地护 持皈依了三宝的人,故也不敢接受三宝弟子的崇拜;正因为有了善神的护持,恶神 恶鬼也不敢作弄或侵犯已经皈依了三宝的佛教信徒。

更新于:9个月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