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日
  • 中国
  • QQ
生食主义

日常法师: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第52-53卷

  • 2024-06-04 11:15
简介菩提道次第广论翻译第五十二卷A面不管是任何情况之下,地狱里边,等活地狱当中,风吹一下一点点少时候的快乐,也是一点善业;做了圣人以后还有的痛苦,也是恶业;一切都是业决定,..

菩提道次第广论翻译第五十二卷A面

不管是任何情况之下,地狱里边,等活地狱当中,风吹一下一点点少时候的快乐,也是一点善业;做了圣人以后还有的痛苦,也是恶业;一切都是业决定,这样。所以哪怕是圣者,业造了绝对逃不了。那么说佛的金枪马麦之报是怎么一回事情呢?佛有一次,有一个大长者子来请佛,平常请佛的时候;一般状态他都是说你请他,那么他就来,不会接受长期的。佛刚出世有很多人要一直请他,不可以;最长的只有夏安居三个月,最多只能请三个月,他要使一切众生广种福田。所以有一个大长者子来请佛,说:“佛陀啊!今年夏天安居的时候,我请你,请几百个弟子。”佛就答应了,然后到了那个时候,佛就去应这个供,准备在那个地方安居。结果到临时这个安居之前,这个请他的那个长者子,就玩得高兴,把这件事忘记掉了。忘记掉了以后,他那一堆人正在玩,他就告诉他那个下面的管家,说:“我现在这里玩得很起劲,不要让人家来打闲岔,不管任何人来,你告诉他主人不在,不理他,反正不理他,等到我玩了痛快了以后告诉你,那个时候再说。”好好好;结果说好了以后,那个管家当然照著主人的命令来执行。过了两天,佛夏安居跑著去,跑到他门上面,那个管家说对不起!我家的主人告诉我没有这回事情,这不管是什么人来,因为不是人人信佛的,他到那地方主人信佛,那个管家可不是,那佛就没办法,好好。那恰恰好碰到那个地方荒年,然后大家饿著肚子没得东西吃,佛就说了:“好了、好了现在没办法了!你们大家自己去找东西吃。”那舍利弗尊著,听见了找东西吃,那地方又荒年了,他就上天去了,到天上享了三个月。其它的伍佰个弟子,看见佛也在饿肚子,说没办法啦,那大家跟著佛,大家没得吃。所以那个时候那附近有一个牧人养马的,他人吃的东西都没有,马吃的粮食是有的,所以觉得不忍心;他就跑著去,实在我自己也没办法了,那么我这马吃的东西,如果你们不嫌弃的话,省下来给大家吃。好、好、好,那么大家就吃马食,这样;结果就吃了。那个阿难尊者是佛的侍者,别人还可以,阿难尊者他的的确确是好了不起,他一心一意都在佛身上,他自己不管的,可是佛招呼得是无微不至。这个佛吃那个马麦,他心里实在不忍,痛苦极了,他不晓得怎么办是好!然后呢佛拿了以后,晓得他的心意,拿那个一钵的佛吃那个马麦;就给阿难说:“阿难你吃吃看!”阿难一吃,一吃美不可言,原来跟以前讨到的任何东西一样,都是天厨妙供;最美的,这下阿难就高高兴兴吃下来,但是实际上;我们看见的都是马麦哦!结果一直等到三个月过去了,他那个长者子过了三个月玩完了又起来了,想起不对呀!我怎么不是以前请那个佛吗?怎么我昏了个头啦!赶快、赶快,等到赶快时间已经过去了,然后来请佛;佛说:“好了,我来应你邀的时间过去了,该回去了。”所以佛有三个月马麦之报,吃了。

弟子就问这件事情了,佛就这么讲?他说在无量劫以前,那个时候有一个佛出世,这个佛叫伟慧佛吧?还是伟慧佛?那个时候佛是一个大婆罗门,是一个大外道,本来他一个当地最了不起的大外道,所有那些人都信他的,结果佛一出世,不信,都信了佛了,不信那个外道了。但是当然还是有一部份的人,就像我们现在佛出世一样,佛出世本来是六师外道的天下,后来大部份人都归信了,所以那六师外道就对那个佛嫉妒得不得了,那我们的世尊也是如此。那么就有一天,他这个大婆罗门带了伍佰个弟子出来去要饭,正好那个佛也出来这个分卫,分卫就是乞食,然后那个大外道就说了,这一个凸头沙门该吃马麦、专门骗人,这个意思就是,说了一句,现在那些信徒都信了他了,该吃马麦、该吃畜牲吃的东西,那么说了一句话。他后面有一个首席上首弟子,上首弟子觉得这老师怎么说这一个话,不可以!那个佛毕竟一切智人,其它伍佰个弟子,这嘴巴上面没说,心里上对、对、对,这凸头沙门该吃,现在我虽然成了佛了,当年这个余报未尽,当然这一句话马上堕落,这地狱里面不晓得多少,但是现在最后那个余报未尽,他这一次成了佛吃三个月马麦,说了一句话;余报哦!所以一点点小小的,这个任何一点点感得这么大。然后呢有一个弟子,那个上首的弟子听了老师的话,说那个老师怎么这样的,不对。谁呀?舍利弗,所以我们受了马麦之报,他就是受了三个月的天厨妙供,剩下来对不起!就是你们跟我一起。他已经证了佛果了,虽然形式上面吃马麦,他的不妨,是天厨妙供,他们弟子就苦了。这段公案,这个地方随便说一下。所以假令百千劫,所做业不亡!现在我们了解了,说已经造的业它不会失坏,那么这个地方有一个问题我要问大家一下,既然造了业不会失坏的话,请问忏悔有没有用?现在这里问它一下,大家我们就要忏悔、忏悔,这造了业也不会失坏的,那忏悔有没有用呢?这个问题你们先好好的想一下,它下面要告诉我们忏悔的。好像有矛盾,它假定要叫我们忏悔,表示可以净化它,那这地方又说造了以后一定要碰不失坏的,在哪里?关键在哪里?好好的想一下。这个是这一次的考试,在正式讲到之前,你们每一个人自己把你们自己的意见事先想好;想好了我要抽一个时间,要考你们一下。现在我们继续下去。那么上面关于这个业的这个原则、大原则,那么有了这个大原则,原来业是这样的,那么既然这样的话,那我们要战战兢兢努力,千万不要造恶业,要造善业。那么恶业是什么呢?善业又是什么呢?我们要对这个善恶的这个业的体性行相,有了正确的认识才可以做,所以它下面就告诉我们,现在我们分开来了解一下,这个业是哪些。所以

【“第二分别思惟分二,”】

分成功二部份:

【“一、显十业道而为上首,二、决择业果。”】

因为现在这个业主要的就是十样东西,主要的是就是这样十样东西,善的一方面,反过来就是恶的。其次呢决择业果,这样的业感果,跟业道果之间的种种的关系,我们了解。所以你了解了这一些业以及业道果的这个关系,你了解了,那个时候你就晓得这个恶的是万万不可以造,要断除;这个善的要努力去修及积累,就有一个行持的标准,这一个所谓的正知见,就是如理的正确的了解这些内涵。看文:

【“如是了知苦乐因果,各各决定及业增大,未作不会,作已无失。彼当先于何等业果所有道理发起定解而取舍耶,”】

那么在这种状态当中,那什么样的业感果的这个道理,我们要认识;认识了好照著去做呢?

【“总能转趣妙行恶行三门决定,三门一切善不善行,虽十业道不能尽摄,然诸粗显,善不善法罪恶根本诸极大者,世尊摄其扼要而说十黑业道,若断此等,则诸极大义利扼要亦摄为十,见此故说十白业道。”】

总括起来说能够感得善恶的妙行、恶行,都从这个地方起的三门,这个三个门,门是通达,那这个地方开始引导你走向这个善恶业感善恶果,身、口、意三样。这个身、口、意的一切的坏的、好的,虽然业道不能完全无遗的包含,但是最粗显的、平常的,对我们凡夫来说也只是粗显的,这已经可以统摄无遗了。好的善是十善业,恶的是恶,十恶业,世尊把这个纲要说出来,说十黑业道;把这个断除掉了,那么得到种种的大的好处的善业也是,反过来叫做十个白业道。

【“俱舍论云:‘摄其中粗显,善不善如应,说为十业道。’”】

下面就引那个经论上面说明,论上面告诉我们,总摄这个最粗显的善、恶两类,不外这十样东西,十善业、十恶业。

【“辨阿笈摩亦云:”】

那个经上面也说,这个阿笈摩就是阿含,狭义的来说阿含,限于小乘的,真正广义的来说,佛说的一切经教都是阿笈摩。通常我们大乘教法分开来的时候说,那么就把那个小乘的经典都归到这个,实际上就是根本教典,换句话说这个大纲,它这个里边都有的,可是深跟细的话,那么这个没有。就像小学,国语、算术都有,那么国语分开来又变成功什么,算术分开来又变成功什么,这样;现在既然讲粗显的,那个大纲全部有了。

【“‘应护诸言善护意,身不应作诸不善,如是善净三业道,当得大仙所说道。’”】

这个就是戒经。戒经上面释迦世尊告诉我们这个略教戒,就是这样。应该好好的保护,我们开口应该讲善,然后意地应该行善、净,然后身口也不要做种种不善业;如果能够这个三业清净的话,就可以得到佛告诉我们应得的种种好处了,这个就是略教戒经。

【“由善了知十黑业道及诸果已,于其等起亦当防护,使其三门全无彼杂。”】

我们对于这个十种恶业,以及感得的果这个道理能够了解的,那么这个时候对于它的等起,及由此而起的,由于这个十恶业而起的其它的种种的行为,也努力的防护。主要的指这个十样,那么由这一个而其它的;其它的不外由这个十业而引发的,也努力的去防护它,总归使得我们这个身、口、意三业都不要染上杂染不清净的。

【“习近十种善业道者,即是成办一切三乘及其士夫二种义利,所有根本,不容缺少,故佛由其众多门中数数称赞。”】

反过来呢那我们就断了十恶就是修习十善,而这个十善就是一切三乘士夫,下士、中士、上士所有的好处的根本,这个是根本,从这个根本上面,然后慢慢的增长圆满,这是必不可少的根本,所以佛在各方面、总多方面特别的说明。

【“海龙王请问经云:”】

这个十善业道经一样的,十善业道经就是海龙王经当中的一部份、一品。

【“‘诸善法者,是诸人天众生圆满根本依处,声闻独觉菩提根本依处,无上正等菩提根本依处,何等名为根本依处,谓十善业。’”】

说这一个善法;实际上这个善法什么?就是这个十善业,反过来就是十恶业,这是诸人天众生圆满根本依处,它不但是根本而且是圆满。就我们下士来说,要想获得人道,要想获得天道,它不但是根本而且是圆满的,你一定要有了这个,才能够得到人、天,那么根本跟圆满要说一下。你有了这个你就可以得到人道当中,但是得到人道当中;是不是人当中好呢?有很多虽然生在人当中苦不堪言,那就是不圆满,这个我们要了解的。所以你这两样东西做到了,那一定在人、天当中非常好。不但是下士,然后呢中士就是声闻、独觉;声闻、独觉根本依处,而声闻、独觉的根本还在这个上头,不过把这个根本上面更深、更远、更广;不但声闻、独觉,无上菩提还是它!所以从这个上面我们了解原来为什么真正修行,必定从这个上面,你有了根本然后向上,枝叶、花果样样都圆满,没有根本还谈其它的圆满,这不是开玩笑吗?就像没有根没有基础一样,没有基础你造房子,你说造一个摩天大厦,那都是开玩笑。

【“又云:‘龙王,譬如一切聚落都城市埠方邑国土王宫,一切草木,药物树林,一切事业边际,一切种子集聚,生一切谷,若耕若耘及诸大种,皆依地住,地是彼等所依处所,’”】

那么继续又说,这个是佛给海龙王讲的,说龙王啊!就像所有我们眼前的,不管城市样样东西,以及草木、树林,所有这个没有一个例外的,事业边际,种子集聚等等都依地,这个地是根本,没有地其它的什么都没有。那么这个比喻什么呢?

【“龙王,如是此诸十善业道,是生人天,得学无学诸沙门果,独觉菩提,及诸菩萨一切妙行,一切佛法所依上处。’”】

同样的,这个十善业道就是一切善法的根本,是人、天然后声闻、缘觉、菩萨、佛都依止这个上来的。

【“是故十地经中.称赞远离十不善戒所有义理。”】

不管是小乘经典、大乘经典都称赞,我们修行要从这地方开始。

【“入中论中亦总摄云:‘若诸异生诸语生,若诸自力证菩提,及诸胜子决定胜,增上生因戒非余。’”】

经是这么说,论呢?论也这么说;它就说诸异生就是我们凡夫,诸语生就是声闻,声闻是听了佛所说的言教,然后修行而来的所以叫诸语生;自力证菩提就是独觉;若诸胜子那个就是菩萨;决定胜究竟成佛。所有从人开始一直声闻、缘觉、菩萨到佛,它一切的好处,若增上生、若决定胜,都是什么?都是这个十善业,戒的根本就是这个。

【“如是不能于一尸罗,数修防护而善守护,反自说云,我是大乘者,极应呵责。”】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了解,我们如果说对一个事物,乃至起码的一个小小的戒,而不能好好的守,反而说我是大乘,这种人那是极应呵斥,不但是呵斥,应该极应呵斥。我们现在有很多人就犯了这个毛病,说这个大乘,这个小的地方不计较,错了。反过来说大乘尚且不可以说小的,小乘难道就可以说大了的吗?这是我们要了解。所以不管任何情况之下,我们要了解这个事实,我们总是要怀著惭愧努力深学,自己做到这个才对,不要随随便便了解了一点名相、文词,就以为对了,这是一个很大的错误;乃至于了解了一点点的文词、名相做为借口;那更是非常可怕。

【“地藏经云:‘由如是等十善业道而能成佛,若有乃至命存以来,下至不护一善业道,然作是言,我是大乘,我求无上正等菩提,此数取趣至极诡诈,说大妄语,是于一切佛世尊前欺罔世间,说断灭语,此由愚蒙,而至命终,颠倒堕落。’”】

这个引经、地藏经;实际上这个地藏经是地藏十轮经,平常我们说地藏三经:本愿经、占察善恶业报经跟地藏十轮经,这一段话在出在地藏十轮经上面的。说像上面所说的这个十善业,是由这一个努力步步上去乃至最后究竟圆满,这样。这个都是它的根本,尽管你到上面去,将来越造越多,但是根本是决定不能坏的。如果说不管你说什么,你这个十个根本当中乃至于最起码的一个,你都不能好好的努力,而反而说我是大乘,我是求无上菩提,不在这种小地方;这种话的人,这一个人至极诡诈,那完全是欺骗,他说的大妄语;这不但是大妄语,是一切佛前说欺诳语。因为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没有一个例外的;他们告诉我们,修行一切善法的根本是十善业,而现在这个人,居然说这种话,那岂不是违背了佛说的?他反而说他是大乘,不从这个地方去,那岂不是欺诳了十方一切诸佛,这个好可怕。随便一点点都不可以,何况十方一切诸佛?说这个断灭语,因为他这个愚蒙,那么命终以后堕落,这个堕落什么呢?恶趣!一定堕落恶趣,这个我们要了解的。

【“颠倒堕落者,于一切中,应知即是恶趣异名。”】

这一点我们应该认识。好!整个的说明了,现在我们说这个;那么现在我们要真正修习了,那么说业是哪些?告诉我们十业,这个十种,现在我们把这个十种一个一个分别来去认识它。说:

【“决择业果分三,”】

这个分三部份:

【“一、显示黑业果,二、白业果,三、业余差别。”】

这个黑业,业跟果;白业,业跟果,以及除了这个以外,还有一些相关部份,那么了解一下。

【“初中分三,”】

关于黑业果分三部份。

【“一、正显示黑业道,二、轻重差别,三、此等之果。”】

第一个正式说明黑业道,这个十个黑业道是什么?然后这个十个黑业道轻重、内涵,第三个这样的业感得什么样的果;分别来说一下,这就是所谓杀、盗、淫、身三、口四、意三;一样样说下去。

【“云何杀生。摄分于此说为,事想欲乐烦恼究竟五相,”】

杀生,什么叫杀生?那我们知道、了解的,杀害有情众生。做这一件事情,这个业要有这个五样东西的话,那么杀害这件事情就圆满了,这个是瑜伽师地论摄决择分上面说的,但是我们也可以把它简化一下。

【“然将中三摄入意乐,”】

中三是什么?想、欲乐、烦恼。这个想跟欲乐,想就是你想对、不对,这样;欲乐就是你为什么要想这样去做,以及你心里的烦恼,这个都是什么?我们内心上的心理状态。所以把这三样东西总摄起来;说成功意乐,你内心的一种意乐、好乐,从你的动机开始,为什么要这样去做的种种心理状态,把这个变成功意乐一样。

【“更加加行摄为四相,”】

然后再加个加行,加行就是你有了这个心理,然后开始用种种的行为去做了,便成四样东西。那么总摄起来

【“谓事意乐加行究竟,易于解释,意趣无违。”】

如果用这个四样东西来说明这一个杀生的话,更容易了解,而内涵本身却不相违背。所以它现在下面用这四样东西,现在一样一样说一下。

【“其中杀生事者,”】

我们所谓杀生,当然是我们要杀一定要杀的一个对象,对吧?就是你所说的那个杀的对象,这件事情是什么?

【“谓具命有情,”】

换句话说有生命的东西,这个就是有情。

【“此复若是杀者自杀,有加行罪,无究竟罪。”】

因为这个杀生一定是杀对方,所以假定说你杀的自己的话,你有加行罪却没有究竟罪,因为这个事相当中事是没有,你被杀的对象没有,你杀自己,这个它有一点。我们别小看这个地方,它所以对这个真正的行相,每一个地方都抉择的非常清楚、非常细微,这有它的特别的原因在,暂时我们先不去提它,我们先了解这个行相,以后当我们学的慢慢的深入的时候,才了解它为什么辨得这么仔细。

【“瑜伽师地论于此意趣,说他有情,”】

因为这个论上面告诉我们,所有杀生的一定杀的对方,所以说如果自杀的话,你没有被杀的对方,所以这个罪不究竟,但是你有杀的这个行为,所以有它的加行,加行就是你杀那个行为,这个是有的,你只要沾上一点,就沾多少就有多少罪,但是究竟圆满的话,要做事情样样做圆满。意乐呢?意乐就是我们的心理,心理分成三样,这个三样前面说想、欲乐、究竟,现在我们看一看。

【“想有四种。”】

什么叫想有四种呢?譬如说:

【“谓如于有情事作有情想及非情想,于非有情作非情想及有情想,”】

菩提道次第广论翻译第五十二卷B面

有情作非情想及有情想,这个我们要了解一下。譬如说我想杀一个人,或者想杀这一条蛇,或者想什么,然后呢我刚才看见外面有一条毒蛇,我准备去杀它,那个时候有情有情想,然后你跑出去没错,真是你要杀的,这个是想对了。还有呢?如果你虽然想杀这条蛇,结果你杀错了,那这个想就不对,因为你本来想的当中,要想杀这个蛇,结果你杀错了,杀了另外一样东西,结果杀的那是个蚯蚓,那个不对了,你本来对那个蚯蚓,并没有起杀心对不对?杀错了。反过来你想去杀那个蛇,结果跑得去你看见那个绳,那个时候,你眼睛近视眼你以为这是蛇,这个明明非有情,你跑的去杀它,那个时候又错了。所以这个个里边它非有情是非有情想,你觉得这个不是有情,这个是条草绳,然后你随便跑去,拿一个石头丢过去,反正丢在那个草绳上没有关系,偏偏它是一个有情的东西,你石头丢下去把它打死了。虽然打死了,但是你并没有想要打死他,这个概念不一样,对不对?所以它分成四部分:有情有情想、非有情想,还有呢非有情是有情想、非有情想,分成四部份。

【“初及第三是不错想,”】

初是第一个,第一个是什么?有情有情想,没错嘛!你说你想它,你杀的就是他,没错。第三个非有情非有情想,它不是有情,你做不有情想,他的确,你说这是根绳,它是绳,然后你没有伤,并没有错。

【“二四错误,”】

第二是什么?他你想的这个有情,结果呢?他不是有情想,你想错了。第四非有情有情想这两个。

【“此中等起若有差别,譬如念云,唯杀天授,若起加行误杀祠授,无根本罪,”】

等起的话就是你的心里面,由于你想这件事情,那么你心里想你准备要杀,你就心里面跟著这个想法而起的这个行为。譬如说你要想杀个人家的天授,这印度人的习惯生了儿子,通常求那个天,或者求什么祠堂,结果求到了,所以叫做天授,是这样,然后求那个祠堂叫祠授,他要杀的人叫天授,结果杀的人杀错了,杀到另外一个人是祠授,那没根本罪,因为你的想不对。但是,其它的罪还有。

【“故于此中须无错想。”】

这是想。第二呢?

【“若其等起于总事转,念加行时,任有谁来悉当杀害,是则不须无错误想。”】

这个想是,说你准备想这个,结果杀错了。如果你想的时候,你说不管什么人来,反正来我就要杀,结果来了一个人,你就把他杀了,那本来你的原意就是这样的,所以那个时候不管他谁,都有根本罪。

【“如是道理,于余九中,如其所应,皆当了知。”】

上面这个道理,说下面的都是这样的。

【“烦恼者谓三毒随一,”】

烦恼就是贪嗔痴。就是你杀的时候,的的确确有不同的心情,有的是为贪而杀。譬如说吃荤的人欢喜,看见这个地方有一只什么东西,正好弄来吃,他就杀他,这为贪心。嗔心的话,这个我们容易了解;痴心,还有一种什么叫痴心?譬如印度的外道,杀了这个东西以后,会得到什么福报,这个为痴。就是你不了解,到杀的时候并没有贪嗔之心,乃至于现在有太多的,这个动物本来是天生来又被我们吃的,就是这样,他心里面并没有贪嗔之心,那个又为痴。

【“等起者谓乐杀害,加行中能加行者,谓若自作,或教他作,”】

等起者就是说,那么由于这个烦恼相应的这种行为,不管是什么,你自然而然对于这个杀生很欢喜。有很多人他欢喜了,尤其是小孩子,他看见这小动物他又跑的去要弄他,把他弄死。所以问他心里面为什么?他也说不上为什么,的的确确你问他现在的心里,他也并没有贪什么,也并没有对他嗔什么,又没痴什么,这种心情什么?叫烦恼的等起。就是由于这个烦恼的心,他现在心里面并没有直接的这个烦恼的行相,确实由这个而来的,所以这个等起。加行中能加行者,那么我们加行要去杀了,谁来杀的?能做杀的这个动作,或者自己或者叫别人。

【“二中谁作,等无差别。”】

真正杀的时候不管你自己做也是,你叫别人做也是。

【“加行体者,”】

加行的本体是什么呢?那当然你杀人的时候,或者是你用刀,或者用杖把他打死,或者用药把他药死,或者用咒,随以一种起加行等。

【“究竟者,”】

什么叫究竟呢?

【“谓即由其加行因缘,彼尔时死,或余时死。”】

因为你这样伤害了他,那个时候死了,死了嘛!对了,杀生的意思是什么?把他的生命杀死,结果到那个时候他死了,你的罪行就圆满了。什么时候死,什么时候就圆满,所以当你杀的时候圆满了,就杀的时候圆满;杀了以后没死,到了后来死了,死的时候你这个杀生这个罪就圆满。

【“此复如俱舍云:‘前等死无本,已生余身故。’此中亦尔。”】

这个什么意思呢?这个譬如说我去杀一个人,伤害一个动物乃至于,结果我伤害了它,被伤害他没死,结果他没死,我先死了,结果我先死了,这根本罪没有。为什么?我虽然伤了它,可是我已经死了,所以如果我死了,那么这一生我造的业到此为止。因为我到此为止之间他没死,所以这根本罪没有。实际上呢这个是小乘上面,当然现在是照俱舍论上面,已生余身故,因为你这一生已经完了,你到下一生到了中阴身也不知道到哪里去了。所以实际上真正的律部当中,他有各部的开合,各部的不同,上座部怎么判的,大众部怎么判的。譬如说以我们现在来说,我并没有仔细认真的研究,据我所了解譬如大众部,根据南山道宣律祖,说他的戒体的话,经过法华涅槃开权显实以后,这个说法跟上座部的很多他有一点不太一样,这我们这里不谈,在他真正谈到戒的时候,我们仔细研究。第一个杀,第二个

【“不与取。”】

那么在说不与取之前我们这里重新再提一下。说做任何一件事情的究竟圆满的需要几个条件,第一个你所做这件事情的对象,譬如杀生,所杀的对象;偷盗你所盗的东西,那么盗的时候你一定起心动念,你心里是什么心,什么心情,根据了这个心情,然后你采取的行动是什么行动,采取行动以后这件事情的究竟圆满。譬如你偷人家东西,他原来的东西在那里,你把那个东西搬走了,那时候就成了,对吧?你要杀这个东西,把他杀死那就成了。每一样东西,都是这个四个,这四个的内容是如此,所以关于这一点,后面每一个项目都是如此。所以第一个呢详细解说,后面呢我就把文这么念一下,大概有一个正确的了解。实际上这后面每一部分你们都应该仔细的去认识它,所以我讲虽然讲的简单,你们真正应该好好的把这个把握得很牢,然后呢如法行持。不与取就是盗,他没有给你,你自己去拿。这个盗的行相,通常我们总是觉得好像狭,不与取的范围很广,凡是他没有给你,你拿,这个都是,这一点我们要了解的清清楚楚。

【“事者,谓随一种他所摄物。”】

这个事就是随便拿一种,别人这是属于别人的,别人所摄持的。

【“意乐分三,”】

心里面。

【“想与烦恼俱如前说,”】

想还是前面,就说这个是他的吗?还是不是他的吗?不是他的吗?还是是他的吗?就是分四样,烦恼就是贪嗔痴。

【“等起者,谓虽未许令离彼欲,”】

就是由于你这个心情,心里想他虽然没有允许,得到的允许,但是你心里想要把他拿走,就是这种心情。这种心情你倒不一定是说有什么烦恼,你不一定贪,不一定嗔,但你又莫名其妙看见了。所以我们往往看见东西,随手你就把他拿了,那时你说不上来你是什么心情。你好像我并没有贪这个东西,你有没有讨厌他,这个是什么?烦恼相应的等起,这个是我们常常容易犯这个毛病,有太多的情况之下,对不起!这个还是烦恼相应的。

【“加行中能加行者如前。”】

就是前面,或者自己做或者叫他做。

【“加行体者,谓若力劫若闇窃盗,任何悉同,”】

加行的时候,或者用了力把人家手上拿下来,或者偷偷摸摸的拿下来,都一样。

【“此复若于债及寄存,以诸矫诈欺惑方便,不与而取,”】

那么盗别人是这样,另外还一种债,或者是说别人存在那个地方,或者你欠了别人,或者人家放在那地方,到时候你要骗诈的方式,别人存在那地方,到那时候你把它吞掉了,反正没凭据,对不起,那就是盗了;诸如此类。

【“或为自义,或为他义,或为令他耗损等故,所作悉同成不与取。”】

不管你这个不与取是为了自己,为了别人,或者虽然你不为自己,为了对他不好,要伤害他、损坏他、要害害他,这家伙摆在那里,把他丢掉了,这样。你只要这样去做,那个结果都是一样。

【“究竟者摄分中说:‘移离本处。\’”】

什么是究竟呢?这东西本来在那里的,你把他拿从那地方移开了,拿到别地方,对了。

【“于此义中,虽多异说,然从物处,移于余处,唯是一例,”】

这个里边有很多意义,最主要的就是说,那个东西摆在这里的,你搬到另外一个地方去,那就算。但是有一些东西,你不能搬,譬如田,田你怎么搬?

【“犹如田等无处可移,然亦皆须安立究竟,是故应以发起得心,”】

所以田这个东西你没办法搬动的,那么怎么办呢?这个也有究竟的。换句话说你想办法把那个人家的田吞没,然后呢你经过了这番,你觉得我得到了,那时候你觉得得到的时候,那这个究竟罪就成立了。

【“此复若是教劫教盗,彼生即可,”】

假如你叫别人这样去做,他这样的听著你,你告诉别人想办法把他那块田弄下来,他然后经过了,他得到的时候,你虽然自己不知道,你得到了这个盗的根本罪。

【“譬如遣使往杀他人,自虽不知,然他何时死,其教杀者,即生本罪。”】

同样的就这样,叫别人去杀人一样。当这个人去杀人的时候,你不知道他杀了没有,但是所受你教的人去杀人,这个被杀的人杀死的时候,你就得到了根本罪,这个是盗。平常我们“杀”容易看的清楚,盗相非常细微,这个盗相非常细微!盗相最难防最难防的,盗跟妄语两样东西难防极了,难防极了。所以当年我看那个大祖师的这些语录,乃至于沙弥律仪,我记得二十多年以前我第一次看,一看就懂了,就过了几天去看的话,一看,心里面起个大警惕,发现我简直根本没懂,乃至于一点都做不到。所以现在很多人说看了一遍,这个沙弥律仪,我早就懂了叫我再听,我就听不进。我心里面听了,真是呀!一个我钦佩他,我说这个真是个大菩萨再来,我听了这么多都不懂,他一听突然就懂了。还有一个,我真是心里面可怜,这种人他是边都没碰到,他自然觉得懂了。所以为什么要说这个话?我看见他们那个祖师的行持,古代的人固然如此,譬如近代的印光大师,他刚出家的时候在红螺山行堂,手上沾到一点糖,沾到了以后,那我们随便的话,可惜的那舔一舔,那属于一种蛮好的,爱惜呀!或者抖掉了。他不,沾到了糖,马上那个手拿起来,跑到那个存糖的地方,抖的干干净净,就这样。然后呢跑到水上面去洗的干干净净,就是一点盐,哪怕是,常住的东西就这样。

以后我另外跟著我的老师的时候,他就告诉我们“私财如土,公财如命”,自己的钱像土,为什么?舍嘛,那个土这个东西,那东西你看见就讨厌,最好人家拿去,最好;公财如命,公家的东西,像命一样,一点点损害。现在我们不要说命,小小蚂蚁叮我、咬我一口,蚊虫叮你一下,你赶快赶走,反正公家的事情就保护的这样。那时候我就晓得,原来真正的沙弥律仪不是那么简单,这是值得我们警惕。现在我们自己的一点点事情,大家努力得不得了,公家的事情谁都不在乎,这是我们自己的业障太重,没有贤善相,所以这里顺便一提,真正肯心修学的,要从这个地方著眼努力。你能够这样去努力去做,即使你做不到,烦恼重,你能够这样恭敬努力的话,贤劫千佛当中一定有你份,一定能够真解脱,刚才经上面佛亲口说的告诉我们清清楚楚,这就是我们的正知见。由于这个增上力故,尽管你这一世做错了,到了龙当中,再出来碰见下一个佛,好,解脱。如果发了大心那是更好,一直成佛,这点概念我顺便一提。所以现在我们有情有眼前的状态,的的确确的,是。所以我刚才特别说桑诺阿修这个公案,这么了不起的大祖师,对不起!跑的去一来,不如佛世的时候,专门捣蛋的六群比丘!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所以我们不要以为说我做到了,我们怎么可能做得到?你拚命的努力都做不到,何况现在懒懒瘫瘫?不可以呀!所以我们要起大惭愧、大恭敬,拚命努力去做,你能够这样的话,那没问题,贤劫千佛当中一定有我们份。现在我们继续下去,欲邪行,那是卷五。那么就是。

【“欲邪行。事者,略有四种,”】

这个说对象分四方面。

【“谓所不应行,”】

不应该做的事情。

【“非支,非处,及以非时。”】

每一个地方非支、非处,支就是,所以因为男女的行淫,淫一定是指特别的;非处不是不是地方;非时,不是时间。

【“此中初者,”】

第一个什么是不应行的。

【“谓行不应行所有妇女及一切男,非男非女。”】

换句话说这个就是一切的男女等等。

【“此之初者,摄分中云,若于母等母等所护,如经广说名不应行。”】

这翻成有人保护的,说母及母等,这个说明,譬如说他在家的,一个是父母所守护,或者呢特别的公家,总归有他一个保护的人,就是他是属于他有一定他的身份的,这样的一个人。像经上面说。

【“如马鸣阿阇黎说此义云:‘言非应行者,他摄具法幢,种护至王护,他已娶娼妓,诸亲及系属,此是不应行。’”】

他下面就解释。

【“他所摄者,”】

什么叫他摄?就是所

【“谓他妻妾,”】

就是这个别人所摄持的。

【“具法幢者谓出家女,”】

什么是具法幢?那是出家的,具法幢。然后

【“种姓护者谓未适嫁,”】

没出嫁的。

【“父母等亲,或大公姑,或守门者。或虽无此,自己守护。”】

他虽然没有父母什么等等,他自己一个人,但是对不起,他自己守护自己。

【“若王若敕而守护者,谓于其人制治罚律,”】

这样等等,他虽然自己没有守护,犯了罪关在监牢里,譬如关在监牢里,这个监牢里边的人管的就是他,你也不能随便侵犯他。还有

【“于他已给价金娼妓,说为邪行,”】

这个邪行的话,就是不应该的,那这个里边,这个指世间,世间的人到这个绿灯户,绿灯户那个妓女,她本来是卖淫的,然后呢你给了钱,那个不算邪行。反过来虽然是一个绿灯户的妓女,可是别人已经说这个,那你再去,那个不可以。

【“显自给价,非欲邪行。大依怙尊,亦作是说。男者俱通自他。非支分者谓除产门所有余分,”】

这个真正的邪淫一定是个产门,其他的地方就不是应该的地方,其他地方就错了!所以现在有种叫做鸡奸,那个就是非支,这些东西都是更糟糕!更糟糕!

【“马鸣阿阇黎云:‘云何名非支,口,便道,婴童,腿逼,及手动。’”】

这个我们容易了解。这现在说起来这个世界是每况愈下,那个时候我在国外有一个地方,也不去说是哪里了,居然要求法律通过准许同性恋,要立法去保护他,这世间是每况愈下,颠倒!这个我们就不去谈他了。

【“大依怙云:‘言非支者,”】

这个是不应该的。

【“谓口秽道及童男女前后孔户,并其自手。’”】

这种都是不应该的,此说亦同。这个自手通常我们说自慰。这个自慰这点注意喔!这个往往我们容易去犯,男女都会。所以睡觉的时候,这个手千万不要碰到下体,尤其是你有的时候不知不觉会去碰,这个不可以,这个就是他的等起,非常糟糕!非常糟糕!要注意的。

【“非处所者,”】

什么是非处,不是地方。

【“谓诸尊重所集会处,若塔庙处,若大众前,若于其境有妨害处,谓地高下及坚硬等,”】

这都不是应当的地方,这个通常我们说。所以平常在以前老规矩我所晓得的,如果说男女,就是夫妇一起出门,到人家的亲戚到任何地方去的话,通常一定到那地方去,男的跟男的,内眷内眷住,男眷男眷住,分的开,清清楚楚,绝不可以,到任何地方去,除非自己出门到旅馆里去,那时古代的人这个礼仪的确是操守得很严。

【“马鸣阿阇黎云:‘此中处境者,在法塔像等,菩萨居处等,亲教及轨范,并在父母前,非境不应行。’”】

这种尊长前面。

【“大依怙师亦如是说。”】

这个地方常常说大依怙大依怙就是阿底峡尊者。

【“非其时者,”】

那么在下面呢?最后的就是说时,这个时间不对。

【“谓秽下降,”】

什么是秽下?就是女性这个月事来的时候。

【“胎满孕妇,”】

这个都不可以。

【“若饮儿乳,或受斋戒,若有疾病,”】

或者这个女的生产了以后,这个小孩子还吃奶,或者受斋戒,那当然。若有疾病,还有病。

【“匪宜习故,”】

这个都不应该。

【“若道量行量谓极至经于五返。”】

这个就是讲这个男女交的时候。

【“马鸣阿阇黎云:‘此中非时者,秽下及孕妇,有儿非欲解,及其苦忧等,住八支非时。’”】

就是解释上面。上面“有儿”,就是有小孩子吃奶,“非欲解”,就对方不想,那个时候要去强,这个普通我们当然不会,我们乃至于不知道。当然实际上有人说我们谈这个干什么?是!对我们来说我们了解这个行相以后,固然是,还有一个做为一个出家人,将来是人天导师,引导人家的各式各样的人,如果在家人来问你,你不清楚的话,你怎么回答人家?所以我们还是对这个行相要弄的很清楚,然后呢告诉人家,什么是可以,什么是不可以,什么地方防犯起。“及其忧苦等”,不但是欲解,就是忧愁苦恼,所以上面说疾病是生病,实际上就是心里面不对的时候,这个也不要。“住八支”,还有呢就是受斋戒的时候,八支斋戒的一切的淫都断,这个不是时候,不可以。像关于这种问题的话特别的,就是说如果说在家人来问,我们出家的法师回答他,就应该了解,就应该这样。

【“大依怙尊亦复同此,”】

凡是上面特别说,马鸣阿阇黎、大阿阇黎、大依怙尊等等,说明这种说法的确是有师承的。凡是这种地方注意喔!现在我们同学当中,常常有这种同学,晓得得了一点点就欢喜乱开口告诉别人,这个样、那个样,看看他们这些大成就者,说任何一件事情这个传承原原本本,说的清清楚楚。所以我们现在学习这件事情的时候,也一定要了解的明明白白;不晓得话,宁愿诚意说:对不起这个我不大懂,这个问题你去问某大律师。凡是这种事情的话,所以这个律师,为什么叫做律师呢?不是他持律叫做律师,所有的出家人必定要持律,所以称为律师的话,他持了自己持律以外,对开遮的行相,非常清楚,非常明白,他能够决断任何疑惑。譬如说我们现在禅师,他根本的做好了,他一心一意深入禅观,他自己不会犯,可是很多细致的行相,他不一定弄的清楚,这个才是大的差别,不是说那些人不要持戒,这个我们要弄清楚的。所以我们刚才说,凡是碰见这种情况,自己不了解,请问某大律师。那么下面继续说。

【“稍差别者,谓昼日时,亦名非时。”】

那么大阿阇黎又特别说,这个时内除了上面,跟那个马鸣阿阇黎所说的一样以外,说白天也不可以。

【“非支等三,虽于自妻,尚成邪行,况于他所。”】

前面所说的这个非支,就是自己的夫妇都不可以,都错的,何况是别人?注意喔!这个我们要了解。

【“意乐分三,想者摄分中说,于彼彼想,是须无误,毗奈耶中,于不净行他胜处时,说想若错不错皆同。”】

这个有两个不同。想的话,摄分、摄决择分说,彼彼想,就是说你要梵行,你要对象找对了,如果不是的话不算,可是戒经当中,毗奈耶当中,不!毗奈耶当中说那个不净想不管他错不错,你想这个换了另外一个人,对不起,还是犯。

【“俱舍释说,作自妻想而趣他妻,不成业道,若于他妻作余妻想而趣行者,有二家计,谓成不成。”】

这个是辨,这个辨没关系。原则上面呢我们了解各家有各家的判这个罪轻重不同。以我们来说的话,我主要的,总是像这种事件从严,从严总没有错,从严只有好处。万一另外一个,从严,大家做不到。

菩提道次第广论翻译第五十三卷A面

万一另外一个从严了大家做不到,是啊!就因为有严的做不到,所以引发你的惭愧,由于你的惭愧策发你自己努力向上,不是很好吗?这一点是我们要了解的。所以前面为什么在抉择这个总抉择业果的时候,它下面告诉我们,说万一你犯了尸罗规则净命正见不能圆满了,正见未破不怕,道理特别的。我们初机行持的人,的的确确要想圆满不可能,而且瑜伽菩萨戒本上面特别说什么叫犯戒?什么叫破戒?犯戒也是说就是我们一心想努力,然后呢正式去学,你了解了去学,但是因为你烦恼重,偏偏有很多做不到,那个时候,然后你惭愧说我怎么做不到?然后你忏悔努力去学,这种情况不叫犯戒。那么什么呢?就是你自己做的不对还觉得我对了,或者虽然犯了,你不晓得惭愧,这个就犯戒了。这个犯不犯,主要的是什么呢?就是你努力肯不断的改善,正见未失,努力增上,时时向上,这个就是我们初机修学应该了解的,这个是我要特别说明的。反过来说,你不要以为既然这样的话犯戒不算,这样的犯一点不算的,那就马虎,这个心里面本身你已经把正见根本就破掉了,不要说龙中你绝对没有份,地狱,只有地狱!这个概念我们要辨别的非常清楚,所以不要把这种小地方误解了,为自己留下地狱之门来。那么下面我们继续下去。

【“烦恼者三毒随一。”】

这个烦恼不管你贪嗔痴都是一样。

【“等起者谓乐欲行诸不净行。”】

这个等起者就是同样的道理,它不是说你有强盛的那个贪心、嗔心、痴心,但是你看见这个东西欢喜这样来,就是这样。实际上就是由于这个烦恼,虽然不是明显的烦恼的行相,而是由跟烦恼而来的这种杂染心里,然后呢你要去做这件事情,这还是种心里状态。

【“加行者摄分中说,教他邪行,教者亦生欲邪行罪,俱舍释说,如此则无根本业道,前或意说非根本罪,然须观察。究竟者谓两两交会。”】

那么这个加行,前面的加行自作教他都有,这个地方说有的地方说教他的也有,有的地方说教他的自己不算,这二个那就看你自己而定了,就这样。你虽然教他,教了别人你心里面也跟著转,对不起那有的,教了他以后,你心里没有动的话,这个没有根本罪。所以这一点你自己看一下,你的心里就了解了,看得很清楚。究竟者是俩俩交会,就是这样,这个就究竟了。那么这个就是身体上的杀盗淫,下面呢?语业。

【“妄语。事者,”】

同样的事、意乐、加行、究竟。事是

【“谓见闻觉知四,及此相违四。”】

什么事呢?你看见了说不看见,听见了说不听见,知道了说不知道,感觉到说不感觉到,就是这样。跟他见闻觉知,以及不见不闻、不觉、不知,不知道说知道,不对;知道的说不知道,也不对。

【“能解之境,”】

这个里边的事有二个,第一个你自己那方面,因为妄语你要骗别人嘛,对不对?所以能解之境,他这个人以及你要骗他的事情这二样东西。

【“谓他领义。”】

他领受。

【“意乐分三,想者谓于所见变想不见,及于未见变想见等。”】

你看见了你说你不看见;不看见你说看见,这个都是。

【“烦恼者谓三毒。等起者谓覆藏想乐说之欲。”】

烦恼是贪嗔痴。等起是什么呢?覆藏想、乐说之欲二样东西,这个说一下。覆藏想的话,就是你心里面掩盖这个事实。譬如说见到了你说不见到,这个直接的。掩盖的话,你想掩盖起来、遮盖起来,用种种方式,以及你心里面想说,这个乐说之欲最容易犯,最难改。因为我们常常心里面就莫明奇妙的,随便碰见一点风吹草动,这个嘴巴就忍不住,这个嘴巴就心里面想著,自己也不晓得为什么原因,这最难改的大毛病就是这个。

【“加行者谓或言说或默忍受或现身相,”】

这是加行。或者有人问你,你看见了没有?虽然你没有说,可是你一个表示,让他领会你的表示的意解,这个也是。譬如说有的人说你看见某人了没有?你没有讲,然后呢这么来一下,这个就是。你没有说,对不对?就是这个意思。还有这种更巧妙的,不管怎么巧妙,是你内心当中你很清楚很明白,你在这里行就对了。

【“此复所求或为自利或为利他,随为何故说悉同犯,”】

那么这个你目的骗人的时候,或者为自利或者为利他,不管你说什么?都是同犯。这个自利利他,现在在这地方有一点很有意思。我们现在常常看见世间所以讲侠义,侠义的人他是很有意思。侠义的人最容易犯这种毛病,他说起来是侠义,我跟你好,然后他跟你说。世间上说起来这种还很好的,他为了你是不计一切,这个非常糟糕,不但是讲妄语,乃至于其他的很多地方。所以我们修学佛法的人,太多的人的的确确应该了解,这个地方的衡量的标准,不要说侠义,侠义的人不要说佛法,乃至于世间的很多法,他都会犯法的。他总觉得这个人他有他那样的道理。所以那个宋朝写水浒那个一百零八将,他创出了一个牌子叫什么?替天行道,这种叫侠义,实际上写了以后绝子绝孙,这个恶报不得了的可怕,这我们要了解。所以现在这里我特别说一下,衡量这种事情,千万不要拿我们世俗的概念去衡量,很重要很重要的。因为不拿世俗的标准衡量,所以特别说明。我们不要说不要得罪人,记住哦!你不要得罪佛菩萨,这个是重要的。反过来说你要记得哦!你不是真正的要帮助别人的时候,不是拿世俗上溺爱去保护他,却却相反的你要告诉他某人,你错了,你要改过来,这个才是真正的帮人忙。所以平常我们这个得罪不得罪人,说起来这个东西都是为什么?还是为了自己而且这是一副的伪君子面孔,非常坏、非常坏。当然说是有一类,你要为了处理这件事情,的的确确要按步就班的来,绝对不是硬来,硬来完全错了,所以那时候你委屈求全,不要去得罪,这个了不起,这个是大菩萨行的方便。所以我们刚才同样的一句话,不得罪人这句话,单单不得罪人这句话不能判断是非的,就是说你不得罪人这个的用心何在?你的的确确有一个远大的目标在,然后那时候委屈婉转,不要去得罪他,那了不起,你有的,这个的的确确是佩服无比。否则的话,为了你眼前这种自己的私人的利益的话,那我们修学佛法人的不采取。这地方我们也顺便一说。所以关于这个烦恼以及等起等等。那么下面是加行。

【“此中说于妄语离间及粗恶语,虽教他说其三亦成。”】

说妄语这个口业,除了妄语还有的离间,离间就是我们通常两舌。还有粗语,粗语就是骂人,教别人说,这个都成。绮语不算,绮语不是。

【“俱舍本释,于语四业。皆说教他亦成业道,”】

那么俱舍上面呢?说这个绮语你教他也是。

【“毗奈耶中,说起此等究竟犯时,要须自说。”】

戒经当中怎么说呢?戒经当中说这个犯究竟的时候,要自说才算,教他不算。

【“究竟者谓他领解,俱舍释说若他未解,仅成绮语,离间粗语,亦皆同此。”】

什么是究竟?究竟的是你要说的妄语,骗别人,他被骗了,他听懂你所说的了,这样。那么假定说你要骗他,他没听懂,那时候情况怎么办呢?俱舍上面说,因为他没了解,仅成绮语,绮语就是没有意义的话。还有呢?离间语、粗恶语,也是如此,离间就是说你要破坏他,还有呢你要骂他,他没有听懂,那个时候就是绮语,不是这个,这个二个的差别。这是关于妄语,离间呢?那么我们也看一看。

【“离间语。事者,谓诸有情,或和不和。”】

不管他和不和,你只要去离间都是。

【“意乐分三,想及烦恼如前。”】

这不解释了。

【“等起者和顺有情乐乖离欲,不和有情乐不合欲。”】

这个等起由烦恼而来的,他们慢慢的好的,你就希望他们二个人不好;他们二人本来不好,你就不希望他们好起来,反正你怀著这个心,这个都是跟烦恼相应的等起。

【“加行者随以实语,若非实语,随说所说,若美不美,随其所求,为自为他而陈说。”】

加行呢?就不管你说的实在的、不实在的,至于我们常常说这个话是真的,对不起!你真的也犯,假的也犯,如果假的,除了离间还加上妄语。所以不管你所说的,好的话、不好的,不好的你故意破坏,好的呢你有意的说甜言蜜语说了他,让他们二个人受你的话的影响而分开,错了,你还是离间。“随其所求,为自为他”,为了自己,为了别人说,都是离间。

【“究竟者摄分中云:‘究竟者,谓所破领解。’谓他了解所说离言。”】

什么是究竟呢?就是说他对方听了你的话,如你所想的产生了离间功效了,这个就是。好今天到此为止。菩提道次第广论一百二十六页,上面离间语已经说过了,下面粗恶语。

【“粗恶语。事者,谓诸有情能引恚恼。意乐中想烦恼如前。等起者谓乐粗言欲。加行者谓以若实,若非实语,或依种过,或依身过,或依业过,或依戒过,或依现行所有过失,说非爱语。究竟者摄分中说:‘究竟者谓呵骂彼。\’俱舍释说,须所说境,解所说义。”】

粗恶语,我们另外一个名词叫作恶口。那就是说的话很粗,很粗鲁,那么这个恶是自己恶心还要伤害别人。所以做这件事情的话,不但是你说出来的话很粗鲁,还要伤害了别人。所以这个是“诸有情能引恚恼”,所谓能引发别人心里边不舒服的这个嗔恼的,让他心里面懊恼的,这样。意乐呢?就是我们的心里状态,跟前面一样,想跟烦恼前面都说过了。等起者,等起者就是在这种状态当中,你为什么要这样做?“乐出言语”,就是这种心里面就欢喜这样。有的时候有意的,有的时候无意的,这个无意更难避免,这个习性一旦养成功了非常糟糕,一开口就是这个样。现在我们太多的人,一开口那个三字经就跟著来了,他往往有的时候说了三字经,他还不晓得自己说了什么,所以这个习性的难改,这是非常糟糕,非常糟糕。加行者,那么你的行为呢?就是你骂的时候骂别人,不管是实在的、不实在的,譬如这个人的确不好,那么你这个以恶心或者以粗鄙的来说他,或者是他不是实在的而你说。那么至于说的内容呢?“或依种过”,种就是种性,就是换句话说他的出身。有很多人家庭比较高贵,有很多比较差,你就说你这个下贱胚,那个下贱种,的确。那么在我们现在目前大家很平等的,这个古代他那个门阀高低不同,尤其是印度,四种种性,有一种贱民,那个贱民就是奴隶。婆罗门、刹帝利是高级的,那么现在我们骂人家,说你这个下贱胚,就是他的出身。“或依身过”,那么身上面,或者这个人肢节不全,眼睛瞎了什么,这些。“或依业过”,他作了什么业?或者是戒,这个我们了解的。“或依现行所有过失”,总是说不可爱的。什么是究竟呢?究竟有二派,这个瑜伽师地论的说法,说你只要骂了他就算。俱舍论的说呢?他不但要骂了他,他还要领解,他了解你骂了他。那么这一点,就是因为我们说的对象也可以有不同,一个呢?大乘以你自己的心来判断,就是你心里面有伤害别人的这种想法,然后你开口的时候就说出这个来,就是粗恶语就算究竟了。所以这个瑜伽师地论是以这个只要你说出口来,小乘他不仅仅是讲你的心里面,讲那个事项。那事项的话,就是你骂出来了,他听懂了以后那个事项才圆满,所以这是二家判别的不同。那么以我们现在来说的话呢?原则上面就是我们应该了解,尤其是这个南山道宣律祖把这个戒体,经过法华涅槃、开权显实以后说明戒体的特质的话,通常我们都从严。不过呢,就是我们要了解在一个师承当中是有这么二派,从严换句话说我们原以从那个瑜伽师地论上面,只要你心里面这样,开了口骂就算。

【“绮语。事者,谓能引发无利之义。”】

这个一样一样来解释。那么最后是绮语,绮语就是说,你说的这话没有真实利益的。我们普通造这个业,这个语业最难防,而语业当中这绮语是尤其不容易。这个绮语是容易犯极了,要防是难极了,只要说的话没有意义的话,都是绮语。那么这个意乐分成三部份。

【“意乐中三,想者虽仅说为于彼彼想,然于此中,是即于其所欲说义,彼想而说,此中不须能解境故。”】

那么平常的想,讲话,比如说:你要讲那个对象你说给别人听,妄语你骗哪一个人,骂人你骂哪一个人,那么这离间的话,你准备挑拨离间哪二个人。现在这绮语不是,只要你想说这个话,你说了,不管他对方领不领解,因为本来就是毫无意义的话,你自己要说出来,就是。

【“烦恼者谓三毒随一,等起者谓乐宣说无属乱语。”】

贪嗔痴随一,等起者,心里面这种由于这个心里面的烦恼相应的意乐,你说你心里面就好欢喜说那种无意义的。所以平常这一点我们不仔细检查不知道,你仔细一检查的话,我们一天到晚就在这上面,这个心里面浮浮泛泛,一点风吹草动,你就会这个干什么?这样。说干什么?干什么就是你心里的散乱,非常简单,就这么一件事情。你老远听见一个东西你就跑著去,瞪大著眼睛这个热闹得很,干什么?就是你心里的散乱。所以平常我们真正要想努力的,真正用功的,就必须要从这个地方去,所以以前古人办道的时候,那的确是他全部精神一定是全部精神贯注在这个里头。比如或者刚开始持戒,现在我们心里面就是悠悠散散,大家还觉得好像还蛮好,其实你已经不晓得错到那里去了。这一点我们要正确的认识,这个地方先开始提一个头,以后正式开始讲的时候,真正的修行的关键就在这里。平常我们一开口,总觉得自己对的,你不晓得错到那里去了,你只要一念这个精进的心,这个提持的心失掉的时候,那个时候你失念的时候,那就是放逸的根本,你已经错了,这样。所以自然而然,这个无始以来的习气一碰见一点东西就来了,这个绮语的范围很广很广,这我们特别注意!

【“加行者谓发勤勇宣说绮语。”】

加行就是你开始开口说,这个勤勇不是说你勤勤恳恳努力,就是你一动身口,一开口那个时候就是。

【“究竟者谓才说绮语。”】

什么时候你一开口说,那时候这个话就究竟了,所以它非常容易犯。平常我们没有什么事情,看见了人总觉得看见了,世间碰见了当然应酬话了,不管它有意义没有意义,总归要应酬几句话的,所以人家说今天天气哈哈哈,这个天气跟你有什么关系?他就要这样说几句,就世间相,所以这我们要了解。所以这个为什么我们出家人说出世、出世,就是一定不能被这个世俗所杂染,世俗相就是如此,你看见一个人当面看见了以后,瞪大了眼睛,你走你的,人家觉得你这个人怎么不通人情,他要讲人情的。因为你要讲人情,所以注定你就在三界轮回当中,你现在要跳出,这个时候另外一回事情。所以现在了解了这一个,你们懂得为什么我告诉你们早晨大家见了面以后,你合一个掌,然后呢点一个头或者说一声阿弥陀佛,够了,或者说一声早,最多这样。如果看见师长的话呢?你跑到那里,站在那里行一个礼就是,就是如此够了,不要说早晨一看见大家也就开始了,说什么,一句话已经多余了,往往站在那里一说,嘀嘀咕咕说了个半天,这个都是不相应的,十恶业,注意哦!所以这里所有立的规矩真正说起来都是对我们最佳帮助。

当年我记得我看那个来果老和尚的语录,他就说跑到那个扬州高明寺,看见那地方大规矩小法则,不晓得多多少少。那个高明寺规矩非常严的,他刚去第一天,一天之中被打香板那个杨柳条,一下打了几百趟,你无法想像。一天白天除了晚上睡觉以外,就算吃饭也打的话,一共就十几个钟头,十几个钟头一天,一个钟头要打十趟才可以打的一百多趟,打几百趟要二百多趟,岂不是一个小时当中要被打二十几趟吗?这一动就打,一动就打。那个时候我也好玩,原则上面因为我也是一个学工的人,学理工的人往往死脑筋,样样东西看那个数字总要追根究底,仔细算一算,他那个几百趟,那岂不是一个钟头要打几十趟吗?有这个可能吗?那时候我不大懂,现在我越来越说千真万确。如果你们仔细检查的话,你们硬是,不要说上下课,上课的时候都在这儿一直犯规,下了课你随时随地这样,这个走路有走路相,然后呢吃饭有吃饭相,你走路这么随便一来,那表示你松懈了,到那个下面那个香板马上就跟上来。这表示你,你自己感觉得很清楚的,譬如你坐在这地方,你振起精神来的话,自然坐在那地方。一坐在那里,那一定是那个心里面就是放逸懈怠的时候,用功一定不相应的。真正这个办道的道场它有这么严格,看见你一来,叭!香板就上来了,你也自己莫名其妙它为什么上来了。要我们平常的话,觉得我还自己很用功的人,跑到那一天到晚打他,你早就跑掉了。所以这个祖师真为祖师的话,他有这个,完了以后,他就仔细揣摩我为什么被打?总有道理。他现在要我们被打了,或者呵斥了你一下,你还总觉得有道理,还用振振有词跟人家辩,那注定你一定不得成功。所以我自己现在也渐渐体验到,刚开始的时候我也是这样,有的时候这师长说了几句话,心里总不服气,找了机会总归要去辩,慢慢慢慢才体会到。现在反过来了,不管师长说什么话,有时明明我有道理的,说完了,我总归想这话,总归有什么问题,找了半天找不到,还要去瞌头,然后呢请求师长,我的确什么地方一定有错的,但是我找不到,乞求老师慈悲。因为通常这个情况他往往还不告诉你,要你想了半天,最后终于能够想得出来,这是千真万确的。

所以这地方我随便想到,就因为我们无始以来一直在那个散漫的这个习性当中,自己还不知道,你们真正要想讲修行的话,这个地方就要好好的努力的提起。其实我们不是改不过来,我们真正要改的话,的的确确你还是很容易。我随便说一个小事情吧!在座我们这里的一个同修,平常我总归是嫌他这么懒懒瘫瘫那个样。有一天说早晨他做维那,他跑的蛮快,我就拉了他一下,我叫他你走的慢一点,就说过一次。第二天再来就是前天,我发现他就慢了。那时候很出我意外的,平常我总觉得这个人邋邋遢遢,说不定说他十趟八趟他不一定改过来,说了一趟他马上很快的改过来,反正真的要有心,他很快就改过来。拿那个引磬他敲起来乒乒乓乓一直敲,敲的非常快,因为在我这儿没有仔细讲,结果那一天我又注意到了,这个事情我没有讲,他就敲的很稳,我这是说说别人你们敲的慢一点。所以我了解,你只要肯,你只要注意。就这个真正的关键在什么地方呢?你听法的时候,你听了法有时候听得心里不对劲,心里说排斥它,为你自己辩护,那就完了!所以他前面在正式听法之前告诉我们,我们有三个过,自己心里上面总觉得自己对的,你有这个摆在这里的话,你再学一百年都学不上,因为讲到你的时候,你总归为你辩护,完了。如果你一开头的时候,认得说我自己在无明大病当中,现在这个佛菩萨的教诫是帮助我的,你至心去听他的话,你只要肯听很快就转得过来,这千真万确的事实。

菩提道次第广论翻译第五十三卷B面

你只要肯听,那很快就转的过来,这千真万确的事实。如果现在我们真正肯努力下手的话,那我告诉你们,不要小看那个绮语,这个事情可以说论他的业的轻重那是最轻最轻,但是呢犯毛病都从这地方根本犯起,最容易的地方。所以他这东西一开口就错了,那怎么办呢?你必须作意对治,随时提醒自己。现在我们不是说马上要作到它,但是我们有机会体会领解到了以后,你努力这样去慢慢的做的话,也慢慢就可以改的过来了。所以说见然后修,然后呢你在闻的阶段也是一样,见然后修。现在我们听闻的阶段先听懂了,然后呢得到了正知见,这听懂得到正知见有一个什么呢?就是你必定要自己把心里面觉得我怎么样,保护我这东西的这个心要拿掉。要拿掉先要认得原来无始以来真正害我的,不是别人,谁呀?我--人我执,法我执,没有别的。你这个认识了,原来真害我的原来是这个,你拿掉了以后,下面问题就比较好办了。然后你那时候肯,原来害你的是这个,救你的呢?佛法,那时候你就肯听它。然后呢了解了这一点,下面慢慢的、慢慢的改这个习气;改这个习气,那需要一点时间的。所以一个不小心又犯了,但是那时候你晓得又犯了,马上改。经过这样的努力的话,由于闻而思而修,等到修相应的见,就是见道,修相应的修道的完成就是佛地。平常我们谈到见道然后修道,总觉得这是菩萨的事情,一点都没错,请问你要不要学?要,那么你现在因地当中该怎么努力法呢?现在这地方给我们完整教授,好极了!这绝对不是说我在儿,反正等到什么时候忽然这一撞,撞到了,不是的。就是现在得到了正确的教授,你目前就因地上面一步一步下下去,在听闻的时候这样修,在思惟的时候这样修,在修习的时候这样修,所以得闻慧、思慧、修慧。现在我们继续下去。

【“此复七事相应。”】

说这个绮语,平常大别一共有七个大类:

【“谓若宣说斗讼竞诤。”

这第一个,我们谈,谈什么?谈这些斗讼竞诤,或者是自己的,或者是旁人的,跟人家有了争吵叽叽咕咕,或者是谈别人的事情。

【“若于外论或梵志咒,以爱乐心受持讽颂,”】

这是第二类,说外论,这个就是跟佛法不相应的,乃至于其他的那些事情,爱乐受持讽颂。实际上呢我们除了佛法以外所有谈的这种道理,不管你说些什么道理都是那个。注意有一个可以,就是说这个是我们生活当中必须要的,然后呢作为我们现在的辅助,前面说过了,那个可以,除此以外都不要它。

【“若苦逼语如伤叹等,若戏笑游乐受欲等语,”】

这是下面这个,或者是苦受、或者乐受,受了一点苦,自己就觉得这样哼呀!哈呀!然后呢这一类东西高兴了,相反的。这是一类。

【“若乐处众宣说王论臣论国论盗贼论等,”】

在下面就是这些。现在平常我们说看报纸,你看看那个报纸上面都是这一类,所以这一个地方我们了解,看报世俗上面是必不可少的,这里我们不需要。所以我们这个南普陀一来我看见没报纸,我非常欢喜。我还记得我那时候在莲社的时候,大觉莲社,我那里向来什么都没有的,也没有电视机,也没有报纸,乃至于也没有收音机,人家居士跑得来说,法师你这没电视,对呀!电视要它干什么?你这没报纸?没有。他说给你送一份,我说不要送来,他还以为我大概买不起,他第二天送来了,送来了以后,我马上丢到垃圾桶里面,就这样。他说你看过了?我说没有看过,我看过了说不定还摆在那里,正因为没看过,我自己晓得还没放下来。丢了它还好心,结果看见我丢了几趟,他就不送来了。我自己觉得我现在这个引诱的力量还没拿去,这是说事实。我想你们也体会得到的,闲著没什么事情看见了就很欢喜,叫你看书,看了半天看了直打哈欠,拿了一份报纸看的个起劲,但是你u的看见了没有?说不定你在这里看了一、二个钟头,看过了问你报上登些什么?你什么都不知道,我想你们都有这个经验吧!这是说什么?你们懂吗?这是无始以来的恶习就把我们的生命像麻醉剂一样麻醉过来了,所以这地方都是这个。这是我为什么里边固然没有,然后呢说假期不准出去,原因就在这里,好在诸位真是有大善根,也肯勤勤恳恳的去做,我们必定要这样的努力它这个十年八年,这生就有希望了。

【“若说醉语及颠狂语,”】

这是一种。

【“若邪命语,语无系属,无法相应,非义相应者,谓前后语无所连续,”】

这种邪命,这是不应该的,这个毫无意义的,跟法不相应的,没有意义的事情。最后。

【“若说杂染,若歌笑等,若观舞时而发言词。”】

这个明白。我们仔细检查一检查,我们平常说的话,有哪些不属于这个绮语里头的,自己好好的检点检点看。所以我们真正修行就是这个样,这地方千万注意,不要以为别人看不见,我自己看的清清楚楚。所以平常的时候特别要小心,我就看见祖师有这么一个公案。有一个禅师有一天在定当中,看见有二个这个鬼神在那地方,先看见那个鬼神就在那恭恭敬敬站在那里,非常恭敬!过了一下那个鬼神站在那里,就不像前面那个恭敬了,就好像很马虎了,到最后那二个鬼神就对那地方这个龇牙咧嘴的,然后吐了口水而去。然后再回过头一看,看见有二个和尚站在那里。他第二天问他,你们二个昨天干什么?他晓得这个老师是有功夫的,他就说二个人在那地方谈佛法。你们一直在谈佛法吗?他听见那个老师一讲,心里面觉得是先谈佛法,后来慢慢谈到别地方去了,最后跟法不相应了。他就告诉他,我亲眼看见,本来这个护法神看见二个人谈佛法,非常恭敬在那里,结果他谈谈开始谈佛法,谈了二句话,下面跟佛法不相应,到最后说那个闲话了,那个鬼神就吐口水而去。所以平常我们总是说这个地方有护法,所以他要来护法是没有错,他来护什么?护法,请问你跟法相应吗?你跟法相应还是跟烦恼相应?非常简单。如果你跟法相应,他来护你,如果你跟法不相应的话,他能护你吗?这个地方注意。所以平常你不要愁,你只要真正肯努力的话,一定有。譬如说我们这里的老和尚,你们好好的亲近他,我所以真正佩服他的地方,他就是这样,外面看不出,你只要肯,我们不要说现在没有感应,怎么会没感应?是你根本跟法不相应,你叫他什么感应起呢?要有感应都是下地狱的花报,就是这样。所以我叫你们俞净意公遇灶神记好好看看,这个时候你们自然会感觉到的,这是说告诉我们这样。

【“前三语过,”】

最后告诉我们,

【“是否绮语,虽有二家,然此所说,顺于前家。”】

更新于:6个月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