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仲容:无住涅槃与人间现实
- 2024-10-11 12:02
无住涅槃与人间现实
大乘佛法的精神,始终不离世间,特别是不离人间现实。这种精神,充分体现在其所建立的无住涅槃的理想之上。本文试就此而略论之。
一、词义解说
佛教里常常流行着这样一句惯语:“人身难得”。其义是说人是最可贵的。人性至灵,便于启发;其所处之环境适中,便于修学。故修梵行者,多住人趣,其成道得正果,亦皆在人寰。诸佛如来,出离三界而又常回到人间,施作佛事。佛法言世间,包括三界、五趣、四生、九有,而其主要对象是有情世间中的人。人间的内容,包括人趣有情的根身、器界及其对自然界和社会界的种种活动。故通常有“人世间”的惯用语。佛法认为世间的一切法,虽通过去、现在、未来三际,而重在现在法。《成唯识论》云:“观现在法,有酬前相,假立曾因,对说现果,观现在法,有引后用,假立当果,对说现因。”此言虽是说前后因果,皆依现在法上的酬引相用而假立,同时也意味着说,世间一切诸法,过去皆假,惟现在法,有其一定的真实性。世间的现在法,既有其一定的真实性,故可依之而有过去未来诸法而贯通三世。是世出世间一切法的中心和根本。故人趣有情 ,或凡或圣皆极重现实,迫切要求解决种种的具体现实问题。只不过凡夫执现实事物,有其定性,而起惑造业,流转生死;圣者则通达现实的本性,无执无著,善巧地解决种种现实问题而得自在。吕徽先生在其所写《佛法与世间》一文中曾说:“大乘的出世,就是如何应世的问题。”善哉斯言!大乘佛法即重人间现实,而又求如理如量地解决人间现实问题,所以诸大乘人,无论其在因位果位,都一致以出世间而不舍世间之无住涅槃为归宿。
涅槃是寂静义,诸大乘人断除覆蔽法无我理得所知障,实证平等真如。于一切时行平等心,持平等见。于法,消融染净差别,而具清净妙慧;于人,打破自他界限,而具同体大悲。由妙慧故,于生灭法而见无生灭,安详寂静,自在超脱,不同凡夫,沉沦生死,故不住世间。由大悲故,恒与世间有情共休戚,同呼吸,与乐拔苦,无有终极,是不同于二乘,出离生死,纯住寂灭。由于世间涅槃皆无所住,而湛然常寂,妙用恒沙,是之谓无住涅槃。故《成唯识论》云“无住处涅槃,谓即真如出所知障,大悲般若常所辅翼,由斯不住生死涅槃,利乐有情,穷未来际,用而常寂,故名涅槃。”
二、无住涅槃与人间现实的关系
无住涅槃与人间现实的关系怎样?据实而言,无住涅槃的实际,就是以人间现实为主的世间诸法的实相。通达人间现实为主的世间诸法的实相,就能证得无住涅槃。证得无住涅槃,自能永远不舍世间,醒觉愚蒙,针对人间现实及时进行拔济。同时也正因为这样,才能使其所证之无住涅槃,道果常圆,永不倾动。两者的关系密切如此,兹再详陈其理于后。
世尊在方广教中,如《楞伽经》等曾说“相、名、分别、正智、真如”五法,前三是世间染法,后二是出世净法。相是世间所有一切事相,名是世俗假立,用以诠表一切事相的名言,此二均是所缘。分别即是能缘相名进行分别的识。能缘之时,依名取相,长期辗转执名言自性,即是事相自性,而进行种种分别。《瑜伽·真实品》指出由八分别能生三事。大意谓,由自性分别、差别分别,总持分别,即是执种种法。由此法执的虚妄分别熏习为因,诸识生时,便有种种似法相现。由我分别,我所分别,即有我执。由我执虚妄分别熏习为因,诸识生时,便有种种似我相现。由爱分别、非爱分别、俱非分别,能随其次弟,引生贪、嗔、痴等烦恼而造诸染业,业引后果。由於业果相续。“前异熟既尽,复生余异熟”,而流转生死,轮回无穷,便形成世间。由此可见世间之自相,只是名想言说、迷情妄执和业果相续三者结合之总相。然就其实相来说,名言自性,究非事相自性,似我似法,究非实我实法,因果生灭相续,只是幻想宛然,实无生灭。无生无灭,故本性空寂。诚如《摄大乘论·所知相分》论依他起相的颂语说:“自然自体无,自性不坚住,无生灭本寂,自性般涅槃。”世间的实相,真实不虚,常如不变,故名“真如”。其性清净,无生无灭,故自性涅桨。此之涅槃,人和其它有情,皆本具有。“正智”就是亲证真如的无分别智。人能彻底通达世间实相,即有正智现起,亲证真如。这时本来所具有的自性涅槃,便成为直接受用的无住涅槃。地上菩萨,智未圆满,可分证此涅槃。至佛果位,智慧圆满,成大菩提,同时即能圆满证得这种涅槃。证得无住涅槃,由大悲愿力和大智慧力,自会永恒护念众生,终古不舍世间,化度迷情,穷未来际。同时反过来其所谊无上佛果,亦因此而得无穷无尽的滋养,永不退失。通过这一系列的论述,可以断言无住涅槃与人间现实的关系,是相异相成,表象殊而体无别的。
三、充分发挥无住涅槃的积极精神以改善现实净化人间
佛果虽彻底出离生死,而悲愿无尽,常於人间,“庄严国土,利乐有情”,永无尽期。这就是无住涅槃的积极精神的体现。那么,那分发挥无住涅槃的积极精神,以改善现实,净化人间,岂非学佛者应为而必须为的事么?从事於此,首先应迫切求证无住涅槃,立佛道之体以达佛道之用。次应大力弘扬大乘无住涅槃之学,使多数人能对此“多闻熏习”,“如理作意”,“勤修加行”,获得证悟。再次对能协助此道的学术事业,勤学勤作,相辅而行以广其用。
求证无住涅槃,可以渐修,亦可选用“顿悟”的捷径。为什么“顿悟”可以证得无住涅槃呢?原因是世间生死,性即涅槃。故《中论》说:“涅槃不异世间,世间不异涅槃,涅槃际,世间际,一际无有异。”既然世间即是涅槃,当然涅槃及其证之之法,即在人间现实境相之中,不必舍近而求远。学人只要在现实境相中,如实通达,於相上求无相,於动中求不动,渐渐於境,显现观照,而远离取舍两边,自会用而常寂,便得真有所证。这就是《维摩经》所说:“能善分别诸法相,於第一义而不动”的微旨。慧能大师根据此句经旨,对於涅槃义有更精辟的见解。首先他认为:无上大涅槃(无住涅槃),其实质即是禅的“寂照。以智慧通达於世间一切之相,无取无舍。不取即不住生死,不舍即不住涅槃,寂而常照,照而常寂,虽遇极大变动,而其真常寂灭之乐,毫无影响,即是大涅槃相。观六祖答志道问涅槃义的偈语,即可概见。偈云: “无上大涅槃,圆明常寂照……,唯有过量人,通达无取舍。以知五蕴法,及以蕴中我,外现众色相,一一音声相,平等如梦幻,不起凡圣见,不作涅槃想,二边三际断。常起诸根用,而不起用想;分别一切法,不起分别想。劫火烧海底,风鼓山相击,真常寂灭乐,涅槃相如 是”。据此偈意,可见无住涅槃是能顿悟证得的。
有了证悟,其身、口、意三业自然清净、而道行卓著,言传身教,从者必多,蔚然成风而化行自广。有如慧灯朗照,自会辗转引发,而有百千万亿慧灯朗照,光光交辉,明明无尽,由是彰觉慧于天下,理人世而湛寂,人人皆以“大法乐为妻,菩萨为伴侣”,而人趣的有情世间,得以净化。再本着如来所说菩萨求法,当于五明处求的教导,认真学习和利用“内明、声明、因明、医方、工巧”等学。内明包括无住涅槃学之外,还有许多微言奥言,殊胜法门,自当精究而加弘扬。因明、声明、医方明,大部分属社会科学。至于工巧明则属有所创造、发明、改造物质世界的自然科学。凡是科学都须加以认真学习和充分利用,特别是应大力运用自然科学不断地改造物质世界,美化环境,由是人趣的器世间,也能随着有情世间的净化而净化了。两种世间都净化了,就基本上能称做实现了人间净土。这时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自会相当美满,而所谓人间现实的改善自在其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