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日
  • 中国
  • QQ
生食主义

刘立千:大圆满三部教义

  • 2024-11-02 11:16
简介大圆满内分心部、界部、要门部三部。1、心部。宁玛派大圆满是专门讲悟心的心地法门,与内地禅宗主张见性成佛颇有相似之处 。但宁玛派是密教,心部讲的心是分作体、相(性)..

大圆满内分心部、界部、要门部三部。

1、心部。宁玛派大圆满是专门讲悟心的心地法门,与内地禅宗主张见性成佛颇有相似之处 。但宁玛派是密教,心部讲的心是分作体、相(性)、用三方面来谈的,故与一般显教所谈的有所不同。

本派常有三句法语:心体本净,自性元成,大悲周遍。(《实相藏论释》29、31页)。

三句包括心的体、相、用三个方面:

体--心体本净,空寂灵明;

相(性)--自性元成,本具光明;

用--大悲周遍,随缘显现。

首先谈心体。心有真心和妄心。真心之体,本性清净,本无垢污,空寂光明。

心体虽然空寂,并非顽如木石,而是空而有觉,灵知为体,故称自然智慧。

《知识总汇》中说:一切心上所显境界,皆是自心的妙用。心性是自然智慧(《知识总汇》下289页)。

这就是说,万有均在心性光明中显现(明),而自心又能灵知不昧(觉)。这现和知都是心性的妙用,心性空无有体(空),或故名为明空妙觉,或名自然智慧,此乃吾人之真心。真心是不变不坏,永无生灭的。妄心是由根、境、识【87】和合所引起,是刹那生灭的。《大圆胜慧》【88】中说:本然智慧,无来无去,无始无终,甚为希有。众生无量劫来须臾未离,不变不坏......(《大圆胜慧》79页)。为什么真心能不生灭?《智者喜筵》说:真心不从因所生,不从缘而灭,最初无来处,最后无去处,过去现在皆是湛然常寂。因其体空,故无生灭。即此真性,虽然现轮回涅盘之相,但真体未常动摇(《智者喜筵》上551、590页)。此即无生灭之意。

这个真心之体,既不从因生,又不从缘灭,又非任何所造,虽能现万象,然真体亦毫不动摇,不变不坏,故能一物长灵,盖天盖地。

大圆满心部认为,心体是觉空无别,这个认识和内地禅宗的看法颇为一致,所谓诸法皆空之处,灵知不昧。不同无情,性自神解。此是汝空寂灵知清净心体(《禅宗大意》【89】139页)。

这个灵明空寂之心,佛与众生同具。心部求悟此本空心体,即悟此明空觉性,亦即是所谓为见性成佛。《普成经》说:过去诸如来,皆为得见此性而成佛,别无法可修,亦别无所得,现在及未来诸如来,亦为得见此性而成佛,别无法可修,亦别无所得(《大圆胜慧》80页)。

其次说心性(相)。自然智慧之性,自性元成【90】,本具光明。心性光明能朗照万象,空寂妙明。此光明与妙用结合,能现一切染净世界。由于自然智慧妙用之元成妙光现为轮回涅盘两境相(《知识总汇》中756页)。

心体是空寂无生,何以能现轮回涅盘?心体空,并非空无一物,体空而性不空,空而有明,心性光明,明分不灭,所以能现。心是具有明分和空分两分,空而又明。明分属于本有,本有则是非空。

心体本净,何以又能明现染相轮回?染相净相都是由众生迷悟所造成,染净都属一个根。《大圆胜慧》说:自然本有光明,明了,则为解脱之根,不明,则为烦恼之根(《大圆胜慧》215页),这个根就是本性光明。悟者则见光明净相,迷者则见染相。

如同一白螺,常眼人则见白螺为白色,黄胆病人则见为黄色。胆病愈后黄色即空。白螺的白色,为白螺所本有,这是空不了的。众生心体除去垢污后,染相则空,净相光明为心的明分,乃自性本有,这个根是空不了的。

如果心不具光明,只有空性的空分,则仅能成就法身【91】,单有法身成不了佛,要法、报、化三身具足,始能圆满正觉,这是大乘显密各宗共同承认的。若心只有空分,而无明分,则报化二身从何而出?岂能离开自身而另有依据?故体虽空而性不空。心性光明,光明就是成就二种色身【92】的依据。《大圆胜慧》说:本来清净自性中不能化现,本体法性光明有法尔之力,出现色身,自然法性、自然光明、无忘无着,此即报化二种色身之根源(《大圆胜慧》237页);空分属法身,光明属报化,三身均具于一心之中,故光明出现自显三身境界亦属自性本具(《大圆胜慧》237页)。

空性是法身,法身是无相。报化是色身,属有相。无相何以出有相的报化?所谓无相,无虚妄色尘【93】相,非无真空妙有之相(《大圆胜慧》170页)。光明属真空妙有,是元成的妙色,或称空性妙色【94】。

光明何以能现境相,光明具有五光【95】。自性光明具有五光三妙色(《知识总汇》上260页)。内五光为觉性之明显分(明分)(《实相藏论释》【96】29页)。此明分之五光能现三有【97】轮回涅盘之相。为一切境相显现之源(所依),称为元成之妙色。

此五光又是如何显现为情、器、轮、涅【98】的?按《实相藏论释》说,觉性自然智如水晶球,其本净明空广大体中,自性五光元成内显,此内显分,即五大种。从中起现外显之时,其外境色相,即内五光,犹如水晶之内光,显现为外光。最初起时,以执为我故,遂垢污五大。迷为情器(该书31页)。五大元即地、水、火、风、空,此五属物质,故光明应属于色(物)。不过他们说此色不同一般虚妄色尘之粗色,而称为空性妙色。

所以悟心既要悟到心的空分,也要见到心的明分。众生由于无明,使明空分离,悟心人必须明空双运,使之结合为一,才能彻见自心本性,证得了明空妙觉,才能圆满三身功德而成佛。

禅宗不多谈光明,但有时也提到光明。如禅宗古德说:开显了真实的知见,身心廓然,没有一切尘垢污染。孤迥迥(体),光皎皎地(相),活泼泼地(用),洞然同于太虚。这是从三方面来描述本心实相,其中光皎皎三字心然指的是光明,光明虽是本有,但光明是带物性。由于大圆满是密宗,密宗是色(物)心合一论【99】,故可秘密宣说心的两分中有带物性的光明。禅宗是显教,只讲悟心,不说除心而外还有物,多讲光明怕着相起执,反入魔道,故不强调而已。

心部人求见心性光明,他们不同要门部要修观光法,只采取直观光明心相所显现的境界,一切不管,随心自在,保任明空无别,则可以获见自心的实相。

最后谈心用,自然智慧之用,大悲周遍,随缘显现。从体起用,随缘能现染净世界【100】。

一切显现都是自然智慧之用。自然智慧体性空寂,本无有物,但它的用是空而能现。不是一切,能现一切(《智者喜筵》上544页、《知识总汇》中756页)。客观事物的形象能反映到主观上来,这是心的本性--明,能现出这些事物形象的,是心的妙用一-用。所以心既有明分,也有现分。

真心本来空寂,无形无相,不是任何色相所成,但它的妙用与妙光结合,能化现种种,现种种色相,能作天堂,能作地狱,能作佛,能作众生,十界【101】均能随缘化现。若迷,则随染缘,变现为众生界之轮回;若悟,则随净缘,示现为佛界之涅盘。虽随缘升沉【102】,但心体并无增减,亦永不动摇。妙用化现之源,则为觉性的明显分(相),明显于外,则为化现不灭分(用)(《实相藏论释》29页)。

何以此心随缘能现染净之相?

迷悟染净是就众生能缘的心用来说的,本性光明并无染净之分。自性光明无垢可除故(《知识总汇》下326页)。众生之心虽随染净,但是心体则没有随之变化,因为众生的本心是真如体【103】,与佛无异,真如虽能随缘,但其体不变,故一切染净境界之分,不在心的体上,均在随缘之用上。《智者喜筵》中说:佛和众生轮回涅盘,其体非有不同,当此体显现本有妙相元成境界时,由于不能认识,产生无明,遂受业风【104】鼓动,即在未悟本性之中而起用时,将自心本性误认为我(能),心体之用误认为它(所),使能所【105】对立,出现轮回。虽然出现轮回,其时心体并无动摇(《智者喜筵》上552页)。若知一切所现均为明空妙觉之用,现而不执,则能现(体)所现(用)二者统一,烦恼菩提二无分别。《知识总汇》中说:一切所现皆心之妙用,心的本性是自然智慧,则放下不管,只住于此本元心体上,所有迷相,不须断除,自然解脱(《知识总汇》下289页)。《土观宗派源流》【106】中主亦说:照此当下明空本净之妙觉,让它宽坦任运,随他妄念境相起伏变化,不去辨别是非善恶,不破不立,只保任此觉空赤露,这就是大圆满修心的心要,是莲花生大师的无上心印(《土观宗派源流》72-73页)。佛是觉者,则能能所双冥,境智合一。在起用时所现皆成妙用,随缘示现,大悲周遍。故说轮回涅盘之根均在此明空妙觉的能现作用上。

心体无相,不能得见,求悟心人亦应从用上着手,才能觉照。心部则注重在心用的能现上。从现前一念起,认识自心实相。即此现前一念就是真性,应用自己明觉智慧而观照之,禅宗就是在这个能现初动时,即在心起用之时下功夫,所谓昭顾当下,从见闻觉知上回光返照,认识本心,是知能见闻动作,心是汝本心,不是汝身也(《禅宗大意》138页)。婆罗提尊者说:性在作用......王若作用,无有不是,王若不用,体亦难见(《禅宗大意》136页)。

总之,大圆满心部所说的心,是从体、相、用三方面来认识的。就是体本净、性(相)光明、用周遍。真心是本来智慧、本性光明、本来清净,心量周遍。如此真心,一切众生无量劫来,本来刹那未离,特众生不自认知耳(《大圆胜慧》77页)。真心就是自心本性,就是佛心。大圆满心部则求直观能缘的真心又明又空和随缘周遍的实相。悟心,即指悟此心;见性,即指见此性。禅宗的宗密大师亦说:一切有情,皆有本觉真心,无始以来,常住清净,昭昭不昧,了了常知,亦名佛性,亦名如来藏。

从六祖的《坛经》【107】来看,他说心的实相亦是从体、相、用三方面来谈的。

《坛经》说:一切万法,不离自性。何期自性,本来清净。何期自性,不生不灭(体)。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元成)(相)。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用)。坛经的说法与大圆满所说基本上是一致的。提到了明空本净的自心实相,只是未明提出光明二字而已。百丈禅师有几句话:心地若空,慧日自现,如云开日出相似。又说:灵光独耀也是提的光明。僧那禅师说:心珠独朗,常照世间,而无一尘许间隔,未尝有一刹那断续之相。临济禅师说:孤明历历。这些说法【108】与大圆满说:明空妙觉、心性光明,明分不灭是完全一致的。不过大圆满说的光明要具体一点。

大圆满说心体空,心性有,是体空性有。心体空,则非有,凡性(相)不空,而非空,成为非空非有。这一空一有本来是矛盾的,但他们说体空,非空无一物,体空中有性有,是非空之空,即非去空无一物之空,名为真空,性有,非实质有,性有中有体空,是非有之有,即非去实质之有,名为妙有。说空有二者统于一心,没有什么矛盾。故不承认他派人所说空有必须双运。空有本自圆融,不须再有双运(《大圆胜慧》73页)。他们认为这种非空非有,才是不堕二边的中观正见。《知识总汇》上解释说:心性自然智慧,遍于一切染净法中,但对它的有分,不耽着为实有。空分不着为空无。亦不堕于二者皆非的双边。它的体性空寂,除常边,它妙用不灭;除断边,此则远离功用而超出苦乐之正见也(《知识总汇》中756页)。

这个体空性有说,玄密幽深,难于理解。心部把他们所说的空性称为甚深空性;心部也称为甚深部。

2、界部。界部的意思是自在之意,指一切法皆心性界觉无别光明之妙用,在法性中起,法性中没,任运自在,这就是解脱。界部有四界九界等种分别。但总起来,界部在心的空分上与心部相同,在心的境界上或现有的部分上,他们专讲境界,讲光明。他们认为心体的法性是自然智慧,由此心体所显一切境界,皆不出普贤境界。这里所说的普贤境界,即法性境界,也即是受用境界,如佛的智慧德相等,均是光明所自显(《大圆胜慧》237页)。光明是有色相可睹的,故说为明分不灭,无复无障,恒常显露等(《土观宗派源流》72页)。

光明所明现的一切境界,是本有明相,即自然显发的。因此,自然智慧在广大法性普贤境界中所现起一切事物的形相。仅是自显境界所作的严饰,这里没有什么系缚、解脱、能现,所现种种的分别......,因此也不去观察它是有是无,或是或非,或染或净。只有自在于无垠的解脱之中(《知识总汇》或756页)。

这里所说的自显境界,即本有的光明境界,是本有的心性的显露,不作是非等分别,应安然而住,目的就是要在光明境界中求得解脱。

光明是自心本性。佛与众生同具,故佛在光明中的一切智慧德相,在众生心中本已具备,所以称光明为本自元成(《实相藏论释》29、23页)。说本自元成,则光明非由造作而成,比如珠宝之光气,是珠宝本身所固有,非由其它因缘而使之光亮(《知识总汇》33页)。心体离垢【109】,光明中一切胜妙景象自然外观,不假造作,本自现成。《空明经》云:心自性本具,五身及五慧、五部及五光、五气及五智,有如是功德(《大圆胜慧》134页)。本具光明何以凡夫不见?凡夫因有烦恼垢障不能得见。不但凡夫不见,即使依显教修止观人【110】用观察方法,亦不能见到。只有修无上瑜伽气脉法,将左右脉流动之风心,纳入中脉【111】,始可得见(《知识总汇》下358、359页)。《大圆胜慧》说:身中之烦恼气清后,始见本性光明(该书93页)。众生要见到自现光明,除非在人命临终时,脱离蕴、处、界【112】荫蔽的一刹那间方能见到。

粗四大色尘【113】与心分离时,始现本有光明(《大圆胜慧》169页)。修大圆满光明瑜伽,通过特殊方便,亦可现见光明。

光明既是本具,故行者能以光明为道【114】,运用善巧方便使自显境界自然显发,在光明中修证成佛。界部则以修光明为主。心部只求悟心体空无有相,不专修光明,界部则特重修习光明。但也要在悟心的基础上始能进行,因为单有光明不但成不了佛,反成外道。明空之心必须双运。

密乘说众生即身可以成佛,那么是否即肉身便能修成报化二种色身?修成与否,必须依靠光明。光明为气所化,众生身中有气,可以化为光明。因为众生之身是由四大五蕴所成。四大五蕴的精微之气,均能释放光明。不过这些都是粗气光明。要把粗气,即身内的气脉化为自然智慧的微细光明【115】,始能成就二种色身。

修光明者还要以光明化外四大,此外四大所成之境亦化光明,这样才可以圆满显现三身境界(《大圆胜慧》105、106页)。

气化光明则可成虹体身。修此法也是要用自在无为,永离所缘【116】的甚深关要,安住无功用中,由甚深空性(真空)和光明(妙有)二者双运,则能成就虹体金刚之身【117】(《土观宗派源流》71页)。《大圆胜慧》亦说:要无著、无执、放下不管、五尘任运,内境自然显发光明,智慧忽开,身中五气即化为微细的光明而融入法性。

外相即现五色光,如虹、如阳焰(《大圆胜慧》88页)。界部运用的法门是随心自在,任运无为的无功用法门。所以界部又可以译为自在部。

界部的修法还有四扼要、四理趣、四灌顶等(《知识总汇》下290页)。其修光明的教授则有《金刚桥》等续经。

3、要门部。要门部的要门之义是了知一切法皆是本无生灭之自然智慧所自显之元成本自解脱,则把轮回涅盘诸法纳入不空不执的法性境中,由此要点则能在轮回涅盘二无分别的灵明智性中现证法性境界(《土观宗派源流》71页)是任运无修无治之法门。

这法性境界即本有的自显光明境界。在此境界中出现自性环链,在自性环链身【118】中成熟解脱,这就叫作要点中解脱。如灸艾火,中其病灶要害,病即立愈,所以叫作要门部。

本部有两大要门:彻却和妥噶,彻却译言断坚,妥噶译言超顶。《大圆胜慧》说:上根利智无修无证,由此而住,自见自性,自然而成者名为彻却;上根利智具大精进,得见自心之后,勤修猛进,随修现见自性三身,空五蕴而成光明之身者,则名为妥噶(《大圆胜慧》70页)。

要门部也是把心分为体空分,相明分,用现分,总为现空二分,其空分为本净妙觉,远离戏论,使此空分归于法性穷尽之地【119】,即为本净彻却。其现分为自显光明,以本具光明将一切窒碍在光中清净达于法性净地,即为元成妥噶(《知识总汇》下292页)。

彻却的修法求悟本净心体的见修理论,与心部中所谈大体相同。先在上师前求得灌顶,受三昧耶戒,由上师开示指出现前一念,即是本心自然智慧,亦是佛性。观此心体任运而住,则可清除迷相,获得解脱。在正行之前还要指示觅心方法,作为前行,即观心之来、住、去与生灭等,求心了不可得。无可得处,自然得见本心(《大圆胜慧》89页)。彻却要门有《三句击要》、《内外密三空结合》等教授(《知识总汇》下292-293页)。

妥噶的修法求见光明心相,其理论大多在界部中谈过了。这里简单谈一下妥噶的重要法门,以光为道,现证自显境界和在自性环链身中成熟解脱等方面的问题。

妥噶修法有四炬光、四境界,是以光明为道,修光中见心成佛。光明为一切有情皆具备的。初观光明为自显化身佛境界,愈看愈清,内德外显,则看见自然智慧的报身境界,最后即现智慧自然光为法身佛境界。四种境界虽是本有显现,本性光明,然无要门教授,亦不得显现。所以先要在上师前求得妥噶法要的教授,调整身、口、意三业,开法尔智慧之门,三身境界才自然显现。当显现时若能认识则得解脱,故说:此本有光明为本自解脱之根(《大圆胜慧》215页)。

妥噶之觉性(明觉自证分)显露之际,其体空即法身,本性妙明即报身,悲性妙用周遍显现即化身,此三分无别,为自然智慧之本相。其所显现虽皆是智体,然亦如影像,非法尔真体。法尔真体即本来空寂之心体。光明虽非法尔真体,亦是真体中一之面,心性所摄。若融合空分,明空双运则可在光明中获得解脱(《智者喜筵》上551页)。

修观光到第四地步不仅是把粗重三业【120】在最细精微身【121】中净中,而是达到法性究竟边际【122】,把一切精细三业均在身和智中全部消融干净,智身则在虹身中获得成就(《土观宗派源流》71页)。《大圆胜慧》说观光到金刚环链之身出现,则可在金刚环链中成熟解脱。第四步则诸法尽入法性,肉身解散,体化光明,便证成金刚不坏之身(《大圆胜慧》94页)。妥噶要门重要教授有《大圆胜慧本觉心要修证次第》等。

要门部的彻却和妥噶两大法门,均为解脱成佛之道。彻却在求悟心体--空分,本净之实相,妥噶求见心相--明分,元成之光明自显境界。彻却悟法尔本自真空之法性(心)如母;妥噶见元成本来清净之法界所显妙有(境)如子(《大圆胜慧》24页)。

它们是母子关系,两大要门均不可偏离。所以要门部就是把二者结合起来,即真空妙有二者结合成为明空双运,以求达到即此肉身圆满现证三身境界。

要门部的修法要点是先求见性修彻却法,明悟自心本性,随即修妥噶法,通过光明现证三身自显境界,空五蕴而证光明之身。但凡显现皆应视为法性之游戏,远离取舍欣厌之情。

总之,心部、界部、要门部为大圆满三部。三部都求证本心实相,但各有侧重不同。心部着重心体本净的空分上,界部着重在心性光明的明分上,要门部是二部的结合,为明空双重。虽各自重点不同,但讲明的非不要空,讲空的非不要明,明空必须双融无别,方能契合本心实相。大圆满讲本净心体具有三个双融无别智:体空而有觉,觉空无别;空而能明,明空无别;空而能现,现空无别。无别就是不二。由于众生妄执,使双融分离,起惑造业,遂轮流生死。故提出觉空、明空、现空三个双运,来达到觉空、明空、现空三个无别,使对立统一,还它法性本然,如此方能获得究竟解脱。即身即证普贤之位,或达十三最上智地。

关于大圆满的因、道、果建立。一般是由上师直指,汝现前一念,未被轮回涅盘染污,明空妙觉,即是本有佛性,是为因位;随心自在,任运无为,顿悟顿修,是为道位;彻底清除一切烦恼,圆满一切功德,现证菩提,是为果位。其它说法尚多,就不细谈了。

更新于:2个月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