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格局不够时,世上的破事儿最多
- 2022-06-16 17:50
眼界深远,不同往事纠缠,
无怨无患,自有一世清欢。
从前,一个人坐在小院子里,整天对着一株大树发愁:
四合院围着一棵树,是个“困”字,太不吉利。
有人劝他:把树砍了不就行了?
这人又摇摇头,忧愁地说:
树砍了,院子里就只有人了,“困”字变“囚”字,更不吉利。
砍也不是,不砍也不是,于是每天长吁短叹,满腹惆怅。
直到有天一位道长路过,听闻他的烦恼,大声笑道:
院中所处甚狭,什么不困?院外天地之大,何困之有?
红尘烦恼不过一二,若都挤在眼前一亩三分地里,便多是过不去的坎,纠缠不清的人。
格局一大,天地一宽,自然觉得人生海海,山山而川,不过尔尔。
胸怀不宽,则有小人之扰
王阳明曾说:“能容小人,方成君子”。
一个人的胸怀若是宽阔如海,则世间的刁难,就像投海的石子,掀不起波澜。
相反,处处争论是非,心中风浪四起,坏事便如惊涛拍岸,奔涌而至。
韩信胯下之辱的故事众所周知,面对他人的羞辱,韩信自知单枪匹马,若是硬拼肯定是自己吃亏,于是当着众人面从他胯下钻了过去。 事情过后,韩信曾一度成为当时的笑料,但韩信并未放在心上,反而不断的磨练自己,让自己成长。 后来,韩信受到刘邦的重用,之后又做了楚王。
韩信之后召见那个曾经侮辱自己,让他从胯下爬过的人,封他为中尉。
并告诉诸将:“当年他侮辱我时,我本可以杀了他,可是我也不会因此扬名,所以忍了下来,才有了现在的成就。”
最终韩信成为了著名的军事大家,帮助汉高祖刘邦一统天下。
老话说得好:“欲成大树,不与草争;将军有剑,不斩蝼蚁。”
区区小人,本不足挂齿。
可若与之较劲,便等于将自己拉低到和小人相同的层级。
非但讲不清道理,遇到小人使绊,还可能任由一件小事,催生出无数坏事。
真正有格局的人,遇到烂人会及时绕路,遇到烂事能及时止损。
胸怀大了,值得挂心的事便少了。
眼界不远,则有遗憾之忧
《飞鸟集》中讲:“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群星。”
一个人的眼界小了,就会只看到近在咫尺的得失。
只有把目光放得长远,远到足以看见辽阔的星辰大海,才不会因为错过落日而烦恼。
看过一个齐白石的故事。
有一天,齐白石在画室作画,外边有人在吆喝着卖大白菜。
他心想古代王羲之曾用书法《黄庭经》换了一只白鹅传为佳话,自己怎么就不能用画去换白菜呢?
于是他画了一幅画,出门寻卖白菜的小贩。
小贩见到齐白石,赶忙招呼他。
齐白石从怀里摸出一卷纸说:“我拿这画的白菜,换你一车白菜,怎么样?”
小贩一听勃然大怒:“拿一张画的假白菜,要换我一车真白菜,想得美!要不是看你年纪大,我非打你一顿。”
齐白石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后来这个小贩才知道,这老人就是齐白石,这幅画,大概可以买下几十万车的白菜。
他的肠子都悔青了,可是这样的机会却再也没有了。
生活中常常是如此。
心理学中有个“衍射效应”,意思是说,一件事的后续影响,往往取决于人们看待它的心态。
如果盯着错误不放,它就会在心中不断放大,影响人们的判断,进而引发一系列坏事。
曾国藩《冰鉴》中有言:“既往不咎,乃做人之第一格局。”
过去的所有错误与遗憾,一旦放到往后二三十年的人生里去看,都会成为不值一提的小事。
为人处世若总觉行有不得,往往就是向前看得太少,又回头望得太多。
所谓,“过往如何,皆是过往。”
放眼未来,才能收获更绚丽的风景。
心境不大,则有情绪之乱
《论语别裁》中曾说:“有本事没脾气为上等人,有本事有脾气为中等人,没本事有脾气则是下等人。” 豆瓣曾有个热门讨论:“人过三十,最该培养哪些能力。”
其中,“控制情绪的能力”被提到最多。
一个高赞评论如是说:
“当我戒掉情绪,发现生活的一切都变得简单了。”
你能控制情绪,方能控制人生。控制情绪,首重修心。
一个人如果心境太小,装不下的情绪多了,生出的事端便也多了。
在小说《世说新语》中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 有个名叫蓝田侯王述的人,此人脾气十分大,一次,他用筷子扎鸡蛋,没有扎到后,便将鸡蛋狠狠的摔在地上。 看着摔在地上的鸡蛋,他又用脚去踩,结果踩来踩去就是踩不中。 愤怒至极的他从地上捡起鸡蛋,恶狠狠的放在嘴中咬破,这才泄了气。 一颗鸡蛋便使自己丧失理智,心生怨恨,这样的人却在生活中很常见。 遇到一点小事,就大发雷霆,用脾气来遮挡内心的急躁与恐惧,这样做的后果便是把事情越弄越糟。 真正的聪明人,懂得动脑不动怒,无能的人,只会动怒而不动脑。 常言道:“心乱一切乱,心安一切安。”
世上本无过不去的坎,静下心来总能找到合适的办法。
倘若稍有不顺便大动肝火,只会在情急之下失去理智,任由细若蚊蝇的小事搅乱生活。
《菜根潭》中有言:“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
方寸不乱,事事随空,是一种心境,更是一种格局。
做人做事,先把心境修大,装得下情绪,才守得住人生。
你站在山脚,眼前是熙熙攘攘的是非,你也跟着激辩不休,苦恼这世界的吵闹。
你站在山顶,眼中是万里河山的境界,天朗气清,沾不上半点人间的烦恼。
行走世间,顺心与否,不在于命运的造化,而在于看事的高度,处事的格局。
胸怀广博,不跟小人计较,心宽路宽,便是顺遂前程;
眼界深远,不同往事纠缠,无怨无患,自有一世清欢。
人生在世,把心放宽,把事看远,格局大了,世界也会跟着变好。
从前,一个人坐在小院子里,整天对着一株大树发愁:
四合院围着一棵树,是个“困”字,太不吉利。
有人劝他:把树砍了不就行了?
这人又摇摇头,忧愁地说:
树砍了,院子里就只有人了,“困”字变“囚”字,更不吉利。
砍也不是,不砍也不是,于是每天长吁短叹,满腹惆怅。
直到有天一位道长路过,听闻他的烦恼,大声笑道:
院中所处甚狭,什么不困?院外天地之大,何困之有?
红尘烦恼不过一二,若都挤在眼前一亩三分地里,便多是过不去的坎,纠缠不清的人。
格局一大,天地一宽,自然觉得人生海海,山山而川,不过尔尔。
胸怀不宽,则有小人之扰
王阳明曾说:“能容小人,方成君子”。
一个人的胸怀若是宽阔如海,则世间的刁难,就像投海的石子,掀不起波澜。
相反,处处争论是非,心中风浪四起,坏事便如惊涛拍岸,奔涌而至。
后来,韩信受到刘邦的重用,之后又做了楚王。
韩信之后召见那个曾经侮辱自己,让他从胯下爬过的人,封他为中尉。
并告诉诸将:“当年他侮辱我时,我本可以杀了他,可是我也不会因此扬名,所以忍了下来,才有了现在的成就。”
老话说得好:“欲成大树,不与草争;将军有剑,不斩蝼蚁。”
区区小人,本不足挂齿。
可若与之较劲,便等于将自己拉低到和小人相同的层级。
非但讲不清道理,遇到小人使绊,还可能任由一件小事,催生出无数坏事。
真正有格局的人,遇到烂人会及时绕路,遇到烂事能及时止损。
胸怀大了,值得挂心的事便少了。
眼界不远,则有遗憾之忧
《飞鸟集》中讲:“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群星。”
一个人的眼界小了,就会只看到近在咫尺的得失。
只有把目光放得长远,远到足以看见辽阔的星辰大海,才不会因为错过落日而烦恼。
看过一个齐白石的故事。
有一天,齐白石在画室作画,外边有人在吆喝着卖大白菜。
他心想古代王羲之曾用书法《黄庭经》换了一只白鹅传为佳话,自己怎么就不能用画去换白菜呢?
于是他画了一幅画,出门寻卖白菜的小贩。
小贩见到齐白石,赶忙招呼他。
齐白石从怀里摸出一卷纸说:“我拿这画的白菜,换你一车白菜,怎么样?”
小贩一听勃然大怒:“拿一张画的假白菜,要换我一车真白菜,想得美!要不是看你年纪大,我非打你一顿。”
齐白石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后来这个小贩才知道,这老人就是齐白石,这幅画,大概可以买下几十万车的白菜。
他的肠子都悔青了,可是这样的机会却再也没有了。
生活中常常是如此。
心理学中有个“衍射效应”,意思是说,一件事的后续影响,往往取决于人们看待它的心态。
如果盯着错误不放,它就会在心中不断放大,影响人们的判断,进而引发一系列坏事。
曾国藩《冰鉴》中有言:“既往不咎,乃做人之第一格局。”
过去的所有错误与遗憾,一旦放到往后二三十年的人生里去看,都会成为不值一提的小事。
为人处世若总觉行有不得,往往就是向前看得太少,又回头望得太多。
所谓,“过往如何,皆是过往。”
放眼未来,才能收获更绚丽的风景。
心境不大,则有情绪之乱
豆瓣曾有个热门讨论:“人过三十,最该培养哪些能力。”
其中,“控制情绪的能力”被提到最多。
一个高赞评论如是说:
“当我戒掉情绪,发现生活的一切都变得简单了。”
你能控制情绪,方能控制人生。控制情绪,首重修心。
一个人如果心境太小,装不下的情绪多了,生出的事端便也多了。
常言道:“心乱一切乱,心安一切安。”
世上本无过不去的坎,静下心来总能找到合适的办法。
倘若稍有不顺便大动肝火,只会在情急之下失去理智,任由细若蚊蝇的小事搅乱生活。
《菜根潭》中有言:“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
方寸不乱,事事随空,是一种心境,更是一种格局。
做人做事,先把心境修大,装得下情绪,才守得住人生。
你站在山脚,眼前是熙熙攘攘的是非,你也跟着激辩不休,苦恼这世界的吵闹。
你站在山顶,眼中是万里河山的境界,天朗气清,沾不上半点人间的烦恼。
行走世间,顺心与否,不在于命运的造化,而在于看事的高度,处事的格局。
胸怀广博,不跟小人计较,心宽路宽,便是顺遂前程;
眼界深远,不同往事纠缠,无怨无患,自有一世清欢。
人生在世,把心放宽,把事看远,格局大了,世界也会跟着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