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日
  • 中国
  • QQ
生食主义

佛教名词:如来藏_如来藏是什么

  • 2023-07-10 14:16
简介如来藏(佛教解释)如来藏又称为阿赖耶识、藏识、真如。《入楞伽经》卷七(大一六五五六中):阿梨耶识者名如来藏,而与无明七识共俱。梵语tathāgatagarbha,佛教术语。如..

如来藏(佛教解释)

如来藏又称为阿赖耶识、藏识、真如。

《入楞伽经》卷七(大一六五五六中):阿梨耶识者名如来藏,而与无明七识共俱。梵语tathāgatagarbha,佛教术语。如来藏一词大约在西元三世纪出现,在西元四、五世纪中非常兴盛,有关(广义的)如来藏说也纷纷流传出来。

概述

如来藏又称为阿赖耶识、藏识、真如等,它具有常住、妙明、不动、周圆与神妙真如之性质:常住是不去不来;不动是不生不灭;妙明是寂而常照;周圆是周遍圆满无所不包;妙真如性是真如能生万法,能生一切妙有之性质。

佛理

感觉的生灭去来原本就是如来藏妙用之性。无明会伴真如而生,无明是一种劳相,它是昏而不明、没有道理的昏昧。真如一昏昧就有了分别,于是产生诸法万有之相。以真如、无明与阿赖耶识就足以解释本体与现象的关系,为何要用如来藏?楞伽经云开引计我外道故说如来藏。计我外道是妄计有真我、神我之外道。他们认为有真我在轮回、在作主,他们不易接受诸法体性空而没有真我的观念,释尊可能为了接引这些人而起用如来藏一词。如来藏类似佛之胎脏,众生皆有佛性(即如来藏),因此皆能成佛。如来藏出现的时间约在西元三世纪,(但释尊生前应已有提及),在《楞严经》、《楞伽经》、《大般涅盘经》、《大乘起信论》等诸著作中皆有提及此名词。在染中的如来藏是一切众生的本源。阿赖耶识与如来藏之区别在于前者含无明,故属识,而后者不含无明,故属智。如来藏含藏宇宙一切善、恶、不善不恶诸种子,包括由真如所生或由外返薰而来者,它亦具阿赖耶识能藏等诸功能。当众生除尽一切无明,而转识成智之时,如来藏即称法身(或大圆镜智)。如来藏与无明成为众生之源,类似外道真我与业障形成众生,只是外道以为真我是不变永存之实体,而如来藏具妙真如的空性及虚妄有之性质。空(不可言说)与虚妄缘生的真理与外道的神我永久是完全不同的。外道之大梵、神我皆自然生,与妙真如性不同,如来藏体不生灭,众生轮回只是无明而生之虚妄有,这与外道神我参与轮回也不相同。见,我们见到一切尘相都不是真有因缘或自然生灭,而是如来藏的功用,由如来藏如幻而生。其它的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一切相皆是如此。如来藏体性无生灭,所谓的因缘生灭即是虚妄有无之义。

三界唯心,万法唯识。

四阿含中每释云:「名是受想行识,色是羯罗蓝等。」羯罗蓝者受精卵也,等者涵盖胎儿、成人、一切有情之有根身。既云受精卵、胎儿、人及诸 有情之有根身是色,因色身而有受想行识,此五蕴合称名色﹔此名色五蕴既与识相依而住,当知此识即如来藏阿赖耶识也。

若谓此缘名色之识是末那识,非如来藏,则应一切有情皆无意识﹔意识由意根触法尘而生故,佛说意根是末那识故(大脑是眼耳鼻舌身五胜义根之集合体)。若无末那即无意根,若无意根即无意识。

然一切有情皆有意识,故末那是意根,住于脑部,触大脑五胜义根之五尘境诸法,而由如来藏生意识。末那即是意根,六根所摄,当知非是自在心,由如来藏所生﹔非有形色,故名为识。

是故五蕴名色「名中识蕴」谓前七识,非谓如来藏。今佛说「识缘名色,名色缘识」,意即:识缘色身及受想行识(七转识),色身及受想行识(七转识)缘识,以不可知执受而互相攀缘,依存而生,故有 有情众生轮回六道,不止不休。末那识既摄在六根之中,复与六转识同摄于名色之名中,则此能缘名色之识必是如来藏--阿赖耶识、异熟识、第摩罗识--因地真如、杂染真如也。

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世界之所以出现成、住、坏、空之现象而不断轮替重复,皆因有缘众生之如来藏中蕴含之共业所感﹔唯众生真心中之不可知执受所共成,非自然有,非某神所造。三界中一切法之生、住、异、灭,皆因如来藏--阿赖耶识,经由其相分及见分(七转识)而显现。然七转识见分之运作,不能离于如来藏阿赖耶识之外相分及内相分,离此则七识见分无能运作,则吾人能知能觉之心无能运作,故云法相唯识--一切法皆不离一至八识。

一切证悟者(错悟者除外)皆能以其证悟之如来藏阿赖耶识、及其所生七转识,而证验「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之理。此非未悟及错悟佛子之所能知,更非信仰一神教及不信佛之佛学研究学者所能知,故玄奘大师于长安城门高悬四字:「真唯识量」,不但穷其一生,乃至如今,无人能破。

[真唯识量]此句应是入楞伽经中 但有心动转皆是世俗法 的同义语

更新于:2023-07-10 14:16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