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日
  • 中国
  • QQ
生食主义

佛教名词:论藏_什么是论藏_论藏都有什么经

  • 2023-07-12 15:04
简介论藏论藏,梵名为阿毘达磨藏。佛教三藏之一。指佛以自问答的方式论辨法相为经﹐佛弟子及诸菩萨又据此解释经义﹑论辨法相的有关著作。佛经中的论藏有《释经论部》《昆昙部》..

论藏

论藏,梵名为阿毘达磨藏。佛教三藏之一。指佛以自问答的方式论辨法相为经﹐佛弟子及诸菩萨又据此解释经义﹑论辨法相的有关著作。佛经中的论藏有《释经论部》《昆昙部》《中观部》《瑜伽部》《论集部》《经疏部》《律疏部》《论疏部》《诸宗部》《史传部》《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古逸部》《疑似部》。(如有不对之处,请反馈)

论藏简介

【词语】:论藏(Abhidhamma Pitaka)

【注音】:ln cng

【注】:佛教上座部大藏经的第3部分并为其中最晚出的一部分。前两部分是经藏和律藏,均被视为佛陀的作品,但《论藏》则被认为是他的弟子和一些学者的话,内容涉及伦理学、心理学和知识论。

论藏,音译阿毗达磨藏、阿毗昙藏,意译为对法、大法、无比法、向法、胜法、论。原指有关教法的研究,例如研究律藏者,称为阿毗奈耶,后来广至对经、律二藏的论述,乃至以论解论者,都称为阿毗达磨。

根据《俱舍论》卷一载:「胜义的阿毗达磨系以智慧对观四谛之理,而对向涅槃之最高智慧,具有慧、无漏的意义。」也就是说,论藏旨在明示教法,引导佛子入佛知见。《大乘庄严经论》亦指出,设立论藏是为对治自心的见取,为成就慧学,为通达法、义,故知论藏实通于三学中的慧学。

佛陀的教法,经过弟子数度结集,分为经、律、论三藏。论藏约成立于公元纪年前后,此时佛教已由原始佛教进入部派佛教,并随著部派的分裂,对教理和戒律产生种种的异说和诤论,各个有力的部派都成立各自的论典,于是在二、三百年间,分初、中、后三期,完成了阿毗达磨论典七部。部派佛教完成论藏,三藏典籍至此完全成立,这是部派佛教的一大特征。

原始佛教所结集的经藏中,实际上已含有不少能归入论藏的经典,只是最初仅为简单归纳一些佛教名词,后来逐渐演成解释、论义的形式,也就是藉著往复问答以显扬教义的「论议」。论藏原本是对经典所说的要义加以分别、整理或解说,后来随著僧团的纷诤日起以及外道邪说猖狂,论藏于是负起摧伏外道,破邪显正的任务。例如:佛陀入灭后八百余年,外道纷然,异端竞起,邪辩逼真,殆乱正道,提婆菩萨于是作《百论》用以防止闲非,彰明宗义。

此外,龙树菩萨有感修行人或因内心滞惑,或生倒见,或执偏误,于是作《中论》,令离二边之相。又著《十二门论》,以「十二门入于空义」,除正面阐述佛教「缘起性空」的理论外,更针对当时印度思想界流行的胜论(主张因中无果)、数论(主张因中有果)和小乘部派佛教等做有系统的批判。乃至佛陀入灭后九百年,针对当时印度佛教界对世界本质问题,有人执空,有人说有,争论不已,于是有世亲菩萨所著作的《辩中边论》一书问世,以辩明中道和两边,目的为剔除边见,求得中道。

《百论》与《中论》、《十二门论》合称三论,为三论宗的依据论典。佛教的各个宗派中,凡是以经立宗者,如华严宗、净土宗、密宗等,皆称为经宗;以律立宗者为律宗;以论立宗者,如俱舍宗、成实宗、三论宗、法相宗等,称为论宗。

佛教的出家僧侣中,精通经、律、论三藏者,称为三藏法师;深通经藏者,称为经师;精通律藏者,称为律师,精通论藏者,称为论师;造论弘扬佛法者,称为论主或论师。佛陀曾被当代各家称为论师,佛陀十大弟子之一的迦旃延善演佛陀所说之法义,助益于弟子对佛法的理解,故称论议第一。印度佛教史上以法救、妙音、世友、觉天等四师,合称「婆沙四大论师」;大乘佛教则以马鸣、龙树、提婆、童受等四师,合称「四日论师」;龙树菩萨与世亲菩萨则有「千部论主」及「千部论师」的美誉。

论藏含义

论藏其实包含经藏与律藏,经、律、论三藏是佛陀的教法,是佛教的教义,是修行的指南,佛弟子依之修行,必能开发无漏智慧,获得无上涅槃妙法,因此三藏称之为「法宝」。

《论藏》是对世尊的教法、要义给予精确的、系统的分类以及诠释。南传上座部佛教的《论藏》一共有七部,称为上座部七论或者南传七论,它们分别是《法集论》、《分别论》、《界论》、《人施设论》、《论事》、《双论》和《发趣论》。

1.《法集论》,又作《法聚论》。dhamma是法,sa.ga..是聚集、集合在一起。此论是整个论藏的根源,极广泛地探讨了诸究竟法。

2.《分别论》。vibha.ga的意思是分别、解释。在这部论里,把蕴、处、界、根、谛等法义分为经分别、论分别和问分三种方式来讨论。经分别是把经藏的内容罗列出来讨论,然后又以论的方式进行分析,再用问答来反复抉择。

3.《界论》。以问答的方式编排,依蕴、处、界讨论一切法。

4. 《人施设论》。puggala是人;是概念。这部论主要讨论不同种类的人。

5.《论事》。这一部论是在第三次结集的时候由摩嘎利子帝思所著的,目的是批驳流行于阿首咖王时期的邪见。当时有很多外道假装僧人,混进僧团中来,所以摩嘎利子帝思大长老在三藏结集时造了这部论,破斥当时的各种邪见。

6.《双论》。《双论》的目的是为了解除种种名相术语含糊不清的地方,再解释它们的正确用法。因为这部论所提出的问题都是以一对一对的方式来讨论,比如说:是否一切善法都具有善因?是否一切善因的都是善法?以这种方式来提问,所以称为《双论》。

7. 《发趣论》。此论在《论藏》里是最重要的一部论,传统上称它为《大论》。此论和前面六部论不同。前面六部论侧重在分析诸法的名相,这一部论则用二十四缘的方法贯串一切诸法。缘的意思是条件、关系,把前面所讲的诸法都贯串在一起。如果把前面几部论所探讨的诸法比喻为珠宝,《发趣论》则是用二十四缘这条金线把所有的珠宝都串在一起,所以它的价值和意义就可贵在这里。上座部佛教的正统传承把这部论视为佛陀具有一切知智的证明。因为这部论非常复杂,必须先熟悉前面几部论,才有可能通达这部论。它属于组织法,把前面几部论所讲的诸法整理、统合起来。

更新于:2023-07-12 15:04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