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日
  • 中国
  • QQ
生食主义

星云大师:《金刚经》  依法出生分第八(上)

  • 2024-06-03 09:07
简介金刚经 第8品上依法出生分第八(上)白话文依法出生分第八「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

金刚经 第8品上

依法出生分第八(上)白话文

依法出生分第八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

「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何以故?须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译文:

「须菩提!譬若有人用盛满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去布施结缘,你认为这人所获得的福德果报,多不多呢?」

须菩提回答道:「很多,佛陀!为什么?因为七宝布施,所获得的是世间有相的福德,所以佛陀说福德多;如果从性上说,没有所谓福德的名称,哪里有多和少可说呢?佛陀不过是随顺世俗,说七宝的布施,所获的福德是很多。」

「如果又有一人,能够信受奉持此部经,即使短至受持其中四句偈等,又能够为他人解说,那么,他所得的福德果报更要胜过布施七宝的人。什么缘故呢?须菩提!因为十方一切诸佛,都从此经出生,此般若法为诸佛之母;又一切无上正等正觉法,亦从此经出生,此经又为诸法之母。因此,如果没有此经,也就没有十方一切诸佛,以及成佛的无上正等正觉法。

「须菩提!所谓的佛法,不过依俗谛而立的假名,并非就是真实的佛法,因为众生有凡圣迷悟的分别执着,佛陀为了开悟众生,不得不方便言说。若以法性毕竟空而言,求诸佛的名字称尚不可得,还有什么叫做成佛的无上正等正觉之法呢?」

讲话:

第七分以无得无说强调法性为毕竟空,三贤十圣阶位是佛陀示教利喜,借筏渡河罢了!吾人知毕竟空,才能与平等的法性声气相通。由于第七分宣说毕竟空的妙旨,佛陀又恐行人对受持、读诵此经的功德讥为虚无断灭,佛陀为显示受持、读诵此经有不可思量的功德,因此用满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布施做校量。在第八分以般若是三世诸佛母,一切善法功德皆依此而出生为主轴来阐述。我分四点来说明。

我们以满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布施,这种福德固然是功不唐捐,但是物质资财的布施却是有漏有限的。在《增一阿含经.邪聚品》提出有五不净施是没有利益功德。

(一)以刀器施人。

(二)以毒品施人。

(三)以牲畜施人。

(四)以婬女施人。

(五)造作鬼神祠。

此五种不净施,令众生相互杀戮仇恨,并生起染着颠倒之想。《毘耶娑问经》卷上,选择五种对象布施,可以得到利益和福德。

(一)急难救助施。

(二)远来资给施。

(三)老病孤独施。

(四)有德长老施。

(五)离乡护他施。

对于远客和离乡者施予资助,对于苦难和老病者给予怜恤,对于有道德有慈悲的长老,用恭敬的心布施四事供养(饮食、衣物、卧具、医药)。了解布施物品和对象的清净与否,便会产生福德利益的差别。下文将探讨福德和福德性有什么不同?

一、七宝布施非福德性

布满广大如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布施,财物的施予,只能暂时令众生的生命得到帮助,但是色身的饱足很容易做到,让众生懂得开发智慧,明白业报因缘,这就不是金钱物质能办到的。就好像从事慈善事业,每一个社会福利团体都可以去做,但是使每个人清净自心,止恶行善,就必须藉由宗教的力量。《法华经》说:「佛陀为一大事因缘降生人间。什么是一大事因缘?即为令众生入佛知见。”世间上财富的多寡,并不等于内心的满足和快乐。就像:

有钱可以买到美食,买不到食欲;

有钱可以买到医药,买不到健康;

有钱可以买到床铺,买不到睡眠;

有钱可以买到赞誉,买不到知己;

有钱可以买到书本,买不到气质;

有钱可以买到妻妾,买不到爱情;

有钱可以买到群众,买不到真心;

有钱可以买到旅行,买不到宁静;

有钱可以买到房舍,买不到安住;

有钱可以买到珍宝,买不到智慧。

很多很多的问题,不单是物质层面能够解决,就如六祖惠能大师所说:

宝满三千及大千,福缘应不离人天;若知福德之无性,买得风光不用钱。   人天的福德终有尽时,生天虽然有四事福乐,最后也难逃五衰相现堕落的业报。

四事福乐:

(一)身高端严──最低的四天王天,身高也有几十丈。

(二)寿命长久──四天王寿长五百岁,合人间的九百万岁。

(三)欲乐幸福──思衣得衣,思食得食,五欲满足。

(四)禅定微妙──享有四禅八定的禅悦。

五衰相现:

(一)衣服污垢。

(二)顶上华萎。

(三)身体发臭。

(四)腋下流汗。

(五)不乐本座。

我们忙碌着积集世间的财宝,也要挖掘成贤成圣的内心宝藏。比如佛教的「七圣财”,其中的信仰财,能得身心欢悦;精进财,得邪魔不侵;持戒财,得善神拥护;闻法财,得诸佛护念;喜舍财,得远离怖畏;惭愧财,得善法增长;智慧财,得不死甘露。

财施有限有漏,无法使众生由迷知返,开悟佛性。而观念的启发,思想的教育,这种法的布施,威势无穷。如《金光明经.业障灭品》说:

善男子!假使有人,以三千大千世界,满中七宝,供养如来。若复有人,劝请如来,转大法轮,所得功德,其福胜彼。何以故?彼是财施,此是法施。由其法施,有五胜利。一者,法施兼利自他,财施不尔。二者,法施能令众生出于三界,财施之福,不出三界。三者,法施能圆净法身,财施但唯增长于色。四者,法施无穷,财施有尽。五者,法施能断无明,财施唯伏贪爱。

有一天,佛陀在只洹精舍的门外,遇见哭哭啼啼的周利槃陀伽。佛陀慈悲的问他:「你为什么站在这里伤心难过呢?”

「佛陀!我的哥哥嫌弃我笨拙,无法受持法义,他驱逐我,要我还俗回家,因此我很难过。”

佛陀安慰他,把他带回精舍。教他手拿扫帚,念诵及思惟它的名字。

周利槃陀伽感谢佛陀没有摈除他,并且还慈祥的教导他,于是每天专心诵念,虽然愚笨,经过一个月的时间终于记住「扫帚”两个字。

周利槃陀伽专心一志念诵,有一天,他思惟:这扫帚又叫做「除垢”,垢是地上的灰尘沙土,除即是把它清扫干净。又过了几天,他又再思惟:我的身心也有尘垢,那么烦恼就是尘土之垢,智慧就是袪除的扫帚。周利槃陀伽由此思惟五蕴妙义,便得解脱,证阿罗汉果。

仅仅持诵「扫帚”的法义,由此能证得第一罗汉果位,如此殊妙的功德,又岂是有限有相的七宝施予能比拟。福德像布施一碗饭,令人疗饥而已,福德性却是一粒种子,使人种一得百千收获。

二、菩提正觉无有定法

前文我们说明福德与福德性的不同处,但是福德性不是什么都没有,福德性蕴含的是一种「能力”,就像每一个众生都具备有成佛的「能力”。福德性中含有无限的福德;像经文所说:「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

四句偈,指的是三十二分经文的哪四句偈呢?诸家所说,议论纷纷,有人认为是前分的「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有的认定是「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也有人指为是「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电,应作如是观”。众说纷纭,无一定论。其实我们切勿被文字瞒骗,读经者要善于「转经”,而不被经所转!佛陀说的四句偈,原无定法,只是显明受持此经的福德无量无边,即使仅受持经中最短少的四句偈,所获的福德胜过布施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坚意经》说:

其有好心善意之人,闻佛明法,一心而听,能一日可;不能一日,半日可;不能半日,一时可;不能一时,半时可;不能半时,须臾可;其福不可量,不可訾也。

此好心善意之人,即是能解佛所说义,受持般若的福德性,即使须臾一念,也能获福无量。《大般若经》说,受持般若有十种利益:

一、一切喜舍,无有施想。

二、持戒不缺,不生戒相。

三、行于忍力,无度众念。

四、行于精进,离于身心。

五、修禅定乐,不乐定境。

六、一切魔军,不得挠乱。

七、外道邪论,正心不动。

八、渡生死河,达涅槃岸。

九、于众生身,起增上悲。

十、尽形寿命,入大乘道。

一法一偈的福德能令人弃迷得悟,由痴转慧,此福德性含藏的福德是无与伦比。因此,对经中义理能深信忆念,即是「受”,依此理,放旷无住于日用之中,即是「持”。我们对善法正道要能受持奉行,不受不持,读诵千经万论,就像牧人在计算他牛羊的数目罢了!闻法不精勤受持,蹉跎大好光阴,白白错失超凡入圣的时机。

有一天上午,佛陀着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阿难也跟随着。当时,有一对年老的夫妇,佝偻的背,蹲在街道烧垃圾的地方取暖,像是只掉光羽毛的老鹄鸟,流露贪婪又悲苦的神情。

佛陀告诉阿难:「这对年老的夫妻,如果在人生四个阶段:年少、青年、壮年、中年,能够勤奋工作,节俭储蓄,就可以成为舍卫国第一或第二或第三或第四的富有长者。如果能够学道修行,精进不懈,也可以证得阿罗汉果或阿那含果或斯陀含果或须陀洹果,入贤圣位,得解脱乐。但是他们奢逸堕落,闻法不着意受持,年老时,财富散去,更错失证得解脱果位的因缘。”

佛陀语重心长地教示:「年少时,不勤奋求取富足,也不修持梵行,老年后就像老鹄鸟栖止于干涸的池畔,只能悲苦的度尽残生。

更新于:5个月前
Top